?

還孩子自由想象的空間,給孩子自我表達的體驗

2021-12-06 06:09陸偉
中小學老師培訓 2021年4期
關鍵詞:兒童畫畫畫繪畫

陸偉

摘 要: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孩子在繪畫創作時遲遲不肯動筆、反反復復修改,造型也一成不變。長此以往,孩子會失去繪畫的興趣,喪失靈感與激情。本文分析了這些具體行為背后的原因,并給出了相應的對策。希望我們這些老師、家長能一起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創作氛圍,還孩子們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讓他們從畫中找到樂趣,從畫中找到自我,從畫中找到一種成功的體驗。

關鍵詞:兒童美術創作;觀察;引導;鼓勵;贊美;輕松愉悅;自由想象;自我表達;成功體驗

“孩子們都是藝術家”,這是一位美術教育家對兒童畫之美發出的由衷感嘆!是對無規無距的兒童畫的質樸原始之美這一真諦的真實表達。當他們對世界有了認識的那一刻,他們就開始了繪畫:一些線條、一些不規則的形狀、一些莫名的符號等等。那是他們自己的語言——一種被稱作涂鴉的語言。對小孩子們的涂鴉,我們往往可以接受和認可,即使我們根本看不懂那些“作品”,也會認可那是在作畫,并欣慰于孩子們那些天真的表達。

然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人們的這種認可往往發生改變:人們開始用對待成年人繪畫的眼光去衡量孩子們的“作品”,往往只看畫面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準確,而對于畫面中表達的孩子的內心世界,往往會忽視。為了迎合家長,有些教師不厭其煩、傾囊相授,力求孩子們一招一式都“準確到位”,甚至赤膊上陣、親自代筆,因為他們總覺得孩子的作品“破綻百出”、不能令人滿意 :涂色不夠均勻、畫面不夠整潔、構圖不夠嚴謹等等。殊不知,這些做法,對孩子學習繪畫不僅無益,反而有害。長期的“規范”“調教”,會逐漸泯滅孩子繪畫的天性,令他們對畫畫喪失靈感與激情。在具體的行為體現上表現如下:

一、遲遲不肯去動筆

原因一:“我不會畫!”這類孩子往往缺乏形體表象的觀察積累和自我創造能力,造型依賴于教師的示范。這類孩子在以往的學畫過程中,大都接受的是以臨摹為主的教學。老師讓他們臨摹老師的畫,有時回家還要照著課堂上畫的再畫一張。他們眼中所看到的、手中所描繪的事物,就是老師給他們灌輸的具有一定概念化的形象,離開老師、沒有了老師的范畫就不知道該如何畫,拿起筆來當然就會很茫然。

對策一:多引導、少示范、不照抄。這一點是我始終堅持的原則:不要做復印機,不抄襲范畫、不照書本生硬模仿,憑自己對生活中事物的記憶、感受或對照活生生、實實在在的物體去畫。在需要教師示范時,我會先畫給孩子們看,但隨后就將我的示范收掉、擦掉,鼓勵他們自己畫,畫出自己對物體的印象。

對策二: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鼓勵孩子在生活中多觀察,積累表象經驗,這更是幫助孩子在藝術天地成長的重要方式。舉例來說,帶孩子去動物園、去游樂場、去博物館、去敬老院,游泳、打球、爬山、唱歌、跳舞、游戲……甚至生活中的吃飯、洗澡、刷牙、睡覺、買菜、購物、飼養寵物等點點滴滴,都是豐富孩子作畫靈感的最佳來源。孩子要透過親身的體驗,才能描繪出生動、有趣,又充滿情感的作品。這樣的作品,即使在技術上還不成熟,也能打動看畫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繪畫過程中得到滿足。

原因二:“我不敢畫!” 一些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繪畫過程中,越來越膽小。這往往是因為沒有得到教師或父母的積極評價,或是要求苛刻,孩子擔心自己的能力而逐漸喪失了自信心。

對策:給予孩子真誠而又不厭其煩的贊美和鼓勵。如果是在集體的環境里,我們要努力營造一個自由、安全、輕松、愉快的繪畫氛圍。比如:建立互助、互學的伙伴式師生關系,彼此善于傾聽與對話,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有效……這些都能讓孩子盡快溶于集體,熱愛集體,輕松投入學習。恰當的創作要求,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鼓勵孩子大膽動筆,沒有一個孩子不會在紙上留下痕跡的,只要敢畫就是成功。第一次畫畫一般是擔心失敗,擔心教師評價。兒童畫是沒有對錯的游戲,更不能以“像不像”為評價標準,孩子的繪畫總有值得教師、家長稱贊的地方,只要有心,找到并不難。鼓勵孩子大膽作畫,多為孩子的進步加油鼓勁,多表揚多贊賞,就能給孩子多一點的自信。

二、反反復復來修改

原因一:“我畫錯了!”這些孩子往往一手拿鉛筆,一手拿橡皮,畫畫、擦擦,甚至用了近半塊橡皮還畫不出什么來。這種習慣很不好。因為橡皮用多了會使孩子養成許多壞習慣,如不自信而不敢大膽畫,不能保持繪畫時感情的連續性。形成習慣性涂改后,還導致孩子繪畫時不能認真思考,落筆隨便草率,這對孩子以后的繪畫學習會有不良影響。

對策:讓低年級的孩子使用記號筆等不能擦的繪畫工具直接作畫,不如意的線條和形體,即所謂畫錯的地方,鼓勵孩子開動腦筋、改成美妙有用的一筆,或是一個新形象?!罢`筆成蠅”便是一個絕好的范例。

原因二:“我畫得不像!” 這往往是大人誤導所致。許多大人總是拿自己的眼光去看兒童畫,多在像與不像之間去評判,對于抽象的符號也要把它具體到形象中來。其實兒童創作不同于成年人,他們畫畫從來不講究布局、結構,他們有所想就有所畫。也許,樹干上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圓圈,在孩子心里,它就是一個神奇的旋鈕,能開啟無數神奇的世界。而《杯子的設計》中,杯底處的一個小圓圈,又能開啟制冷、加熱、充電等模式。

對策:我們不能讓剛會翻身的幼兒早日會走,那樣會損害孩子的骨骼,讓低年級的孩子畫出和中學生一樣的畫來,那是“像術”,不是美術,兒童有兒童的美,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美,所以兒童不必急著讓他像成人。大人要學會站在孩子的立場去品評孩子的作品。也就是一位美學家所說的用“童眼去看”、用“童心去品味”兒童畫,多聆聽畫中的故事。只有激勵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自信地去畫,他們才能創作出意想不到的優秀作品。即使這些作品“不像”或者“不那么像”,那也是孩子內心及個性的真實展現。因為孩子沒有太多格式的限制,也沒有技法的約束,對他們而言,畫畫沒有目的,更多是用繪畫語言在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就是畫自己所想、畫自己所愛,是除文字、語言之外,一個很重要的表達自我、表達情感的方式。他們樂在其中,更多的只顧自己快樂,從不考慮是在創作一幅作品。

三、一成不變總相同

原因一:“我只會這么畫!” 孩子喜歡畫記住的形、知道的形。因此總有些孩子一直畫相同的形象,始終沒有變化,時間長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這樣會影響繪畫水平的提高。有些孩子則是從小受簡筆畫的影響,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公式化模式。

對策:對于這樣的孩子,首先應該提示他們真的去觀察他們經常畫的那些形象,從中不斷的有新的發現。再把發現的東西在熟悉的形象上表現出來,豐富細節。鼓勵他們去發現其它的形象,并大膽嘗試把它們畫出來。比如:有些孩子經常畫那種三角形或梯形房頂、田字格形窗子的小平房。那么可以讓孩子觀察一下現代街道上的美麗的建筑,再觀察街道上的車、人、樹、路燈、廣告等等,逐漸增多繪畫的形象。

原因二:“我就喜歡畫這些!”有些孩子是因為特別喜歡某些形象或某一方面的內容。比如:美人、動物、戰爭等等。但是具體形象的動作、服飾、樣式還有些變化。

對策:熟能生巧,巧能生變,這樣不一定是不好。這些孩子繪畫的內容有一定的局限,可以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擴大孩子的知識面,擴大興趣范圍。感興趣的事物多了,有意識觀察了解的就多。這樣就容易在繪畫過程中表現出來。作品的內容會逐漸豐富起來。

其實,畫畫只是一種形式,其目的是訓練孩子們去想象、去表現、去獲得創作的能力,而非錘煉他們純熟的繪畫技法。此外,用心去讀懂孩子們的“作品”,對它們進行適時的“點評”,會讓孩子們更加喜愛繪畫,并在“巨大的”成功喜悅中逐漸培養起成功的自信。

讓我們這些老師、家長一起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創作氛圍,還孩子們一個自由想象的空間,讓他們從畫中找到樂趣,從畫中找到自我,從畫中找到一種成功的體驗,令他們的畫畫過程像小鳥飛翔一樣輕松自在、充滿愉悅、充滿自信。

猜你喜歡
兒童畫畫畫繪畫
兒童畫作品展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5)
我愛畫畫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歡樂繪畫秀
老樹畫畫
《兒童畫為什么不能追求畫得太像》等
兒童畫的誕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