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機構債券投資交易風險及建議探討

2021-12-08 20:23代蜀蘭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 2021年12期
關鍵詞:金融機構建議

代蜀蘭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債券市場實現了飛速發展,特別是以金融機構為交易主體的銀行間市場秉持市場化思路,在服務實體經濟、規范金融市場發展、有效防范風險、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論文對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的特點、存在的問題、主要風險等方面進行分析,提出應對風險的措施,以供參考。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 and economy, China's bond market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inter-bank market with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s the main trading body, adhering to the idea of marketization,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erving the real economy, standardizing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effectively preventing risks and reducing social financing cos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rading characteristics, existing problems and main risks of the inter-bank bond market, a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risks, for reference.

【關鍵詞】金融機構;債券投資;建議

【Keywords】financial institutions; bond investment; suggestions

【中圖分類號】F83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12-0079-03

1 引言

債券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債券發行和流通實現社會資源有效配置是其最基本的功能,同時,其帶動了銀行間債券產品不斷創新,讓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但是隨之而來的風險也越來越大,由于我國的債券市場起步比較晚,在市場制度以及風險規避方面都未達到成熟和完善的水平,因此,本文對金融機構債券投資交易面臨的風險進行探討,并提出建議。

2 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概述

2.1 市場參與主體

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參與主體包括:①金融機構。主要有證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商業銀行、信用社等。②非法人投資主體。包括非金融機構和企業年金、信托產品等。③非法人機構、非金融機構以及境外機構,對除了中小機構、個人投資者之外的各類型市場機構實現了全覆蓋。

根據投資者賬戶的性質可以將以上主體分為A、B、C三大類。A類主要為非金融機構法人,這類賬戶只能通過商業銀行進行債券代理結算,不可直接參與債券交易。A類賬戶的持有者通常是具備較低注冊標準的投資公司,參與的主要交易活動包括一級市場分銷、二級市場代持、遠期買斷回購、現券等,而且是憑借自身的靈活性和積累的人脈渠道來實現的。B類主要為非銀行金融機構、保險、基金、信用社。C類主要為商業銀行。

2.2 主要交易模式

參與債券市場的主體,可以在一級市場內承銷發行,在二級市場交易中獲取利潤,最為常見的機構投資模式就是利差交易和投資配置。例如,券商、保險等機構是以利差交易為主,以低買高賣的形式獲取利潤差額。這類機構在市場活躍度提升、流動性增強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商業銀行主要采取投資配置模式。商業銀行為有效地配置自身資產而自營投資賬戶,通過買入債券并且持有到期來獲得長期穩定的票息。其投資規模小于其他債券市場參與主體,主要輔助履行做市商職責,同時,其可通過參與交易獲取利差。通常情況下,商業銀行會構建代客理財的服務體系,這類投資服務兼具賬戶交易、投資配置這2種性質。在市場環境中,有關參與主體可以在使用杠桿倍數放大資金規模的過程中,使用債券代持、回購這2種形式。

3 債券投資交易市場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國債券市場發展迅速,機制不斷改進,市場規模日漸擴大,市場參與人的投資理念有效更新及其行為處于不斷成熟發展的狀態。市場參與者不僅獲得了更多的資金來源,資金結構跟隨時代的發展持續革新,使其更加適應利率市場化趨勢,可以憑借自身的深刻理解將貨幣政策的意圖進行傳導。但與此同時,金融機構債券投資在發展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如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長期存在的異常交易。產生該問題的原因主要是調節利潤、增虛交易等,這些異常交易通常存在成交價格偏離公允價值的表象。如果成交價格顯著偏離市場公允價值、交易的主體為了虛增交易量而對倒交易、交易量或單筆報價遠高于實際需求,那么這些交易可能會被認定為異常交易。中國人民銀行提出,債券價格與其估值偏離2%以上就將被界定為異常交易。以市場行為作為劃分標準,異常交易最為常見的4種情況是債券對倒、便捷開放回購、代持養券、過券。在我國的各種銀行交易當中,交易靈活及市場激勵較強的金融機構普遍具備較強的異常交易動機。

值得注意的是,商業銀行退出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市場產生了明顯的不利影響:交易所債券市場的交易量增長速度明顯減慢,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情況。出于推動交易所內債券市場持續發展的考慮,早在2010年,央行出臺了相關政策,允許上市的商業銀行重新進入交易所的債券市場,并選定了試點工作開展的地區。上海和深圳地區的交易所在試點工作落實的過程中先后建立了對應的大宗交易平臺,但試點上市商業銀行應在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進行規定業務范圍內的債券現券交易。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商業銀行進入交易所的債券市場,但極易出現長時間未執行一筆交易的情況。由此看來,只有打破對上市商業銀行的交易限制和調整相關市場制度才能實現商業銀行的真正回歸。因為債券市場的最大機構投資者——商業銀行被限制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進行交易,個人投資者只能通過商業銀行間接參與銀行間市場,這也是國內交易所債券市場增長速度較為緩慢的主要原因。

我國相關法律文件已經明確規定不同的投資者必須在所屬市場內進行交易,出現了部分市場機制不完善的局面。一旦存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債券價格差異無法憑借交易主體實施市場內部的套利行為有效消除,則會直接影響債券市場定價工作的效率。

4 金融機構債券投資的現狀

金融機構實施債券投資有利于金融機構降低自身的經營風險,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市場效益。然而,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債券投資業務僅獲得初步發展,許多發展規則尚未建立,金融機構投資債券市場較為混亂,無法確立一個明確的標準對金融機構債券投資行為進行說明和約束。對于風險規避和市場評估等方面,一些小型金融機構仍然無法做出恰當的處理。因此,建議國家加強對金融機構債券投資的管制,對一些不法行為進行合理的懲處,為金融機構債券投資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以此促進金融機構的長久發展。

5 金融機構債券投資交易存在的主要風險

5.1 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受市場利率變動影響出現的債券價格與收益發生變動的風險。利率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第一,大多數債券有固定的利率及償還價格,債券價格的變化與市場利率波動呈負相關關系;第二,因為債券持有期限與利率風險關聯較為密切,持有期限越長則風險變得越大。

2017年,我國明確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行業需要實現的最終發展目標就是金融去杠桿。在市場利率前期呈現出一種較大幅度上升的情況下,金融機構原有債券的價格和市場利率呈現出反向波動的趨勢,一旦出現債券價格下降的現象,則會為金融機構帶來賬面虧損。如果一些金融機構為了短期內獲得較高的收益而采用債券回購等形式放大持倉債券的杠桿倍數,就會相應增加機構的市場風險。如果市場利率波動較大,機構因為杠桿效應損失的金額就會成倍增加。

5.2 信用風險

因為交易對手無法或者不能按時履行合同中規定的義務,或者因為交易對手的信用出現了反向變動,對委托人、自由投資資產帶來的非預期損失風險就是信用風險。本質上,信用風險是客觀存在且無法被消除的一類風險,是中小銀行面臨的最重要的風險。信用風險具有非系統性風險的特征且與市場風險相比,信用風險不易掌控。一旦發行人違反法律規定,主觀隨意發行固定的收益產品,則會出現購買人不信任發行人產品的現象,直接為發行人帶來信用風險。

5.3 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指的是商業銀行具備清償能力,但無法及時得到充足的資金,或者無法利用合理成本獲取所需的資金數量用以有效應對資產增長或者支付到期債務的風險。商業銀行使用投資杠桿在放大運營資金的同時降低了對資金流動的主動性,再加上期限錯配,使得流動性的管理難度大大增加。當債券市場的利率波動大、資金面趨緊時,中小金融機構所面臨的流動性風險就會增加。如若金融機構發展中面對的流動性危機較強,那么極端情況下可能導致機構破產。

5.4 操作風險

從概念層面來看,銀行在執行債券業務操作的過程中,受到內部程序、人員等因素影響出現的不穩定現象,或者由銀行外部各種不良事件發生引發的,出現在債券投資、債券承銷等業務上的直接、間接的損失的可能性就是操作風險。簡言之,銀行在執行債券業務操作、處理的過程中,因為控制系統出錯,或者員工的工作疏忽、失誤引發的風險就是操作風險。部分中小銀行因其內部制度體系完善度不足,致使業務流程安排不夠合理,銀行員工的專業水平有限,缺乏足夠的應對危機的方式,無法及時有效處理重大的市場發展風險。此外,銀行的內部核心系統可能面對網絡安全風險,這也是引發操作風險的原因之一。中小銀行想要降低交易業務的操作風險可以從完善應對債券業務風險的措施、提高銀行員工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核心系統的安全性等方面著手。

6 金融機構債券投資交易風險的應對措施

6.1 加強利率風險評估

金融機構通常會面臨債券市場風險,在成功應對風險之后,應該善于總結,將風險的詳細情況、采取的應對方案及措施、風險過后對機構造成的影響等信息及時總結并妥善保存。這些信息是指導機構完善相關制度、深入了解相關債券風險特性的重要數據。金融機構在實施債券投資風險評估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對風險類別以及風險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投資需謹慎,如果作出投資決策,就要了解相關風險防控工具,盡量降低風險發生的概率。在宏觀利率中長期上升時,市場參與者普遍認為市場利率會隨之提高,進而減少長期債券資產的配置,更多資金投入市場;當宏觀利率僅在短期上升時,市場參與者普遍認為市場利率將會走低,于是減少短期債券資產的配置。金融機構在面臨債券投資業務方面的風險時,可以將債券轉移至處理風險情況更為專業的機構。當前,各種金融衍生產品快速發展,許多轉移風險的工具也相繼出現,金融機構可以選擇相關抵消風險的產品以降低風險帶來的損失。

6.2 提高風險防控技術水平

由于網絡金融信用風險的產生和網絡技術水平具有較為密切的關系,所以想要更好地防范網絡金融的信用風險,就應該提高信用風險的防控技術水平。要想提高信用風險防控技術水平,首先,應該對網絡金融的各項業務操作進行規范,嚴格執行操作流程,并加強對操作人員和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和道德教育,在提高其技術水平的同時,應該幫助其建立基本的風險防范意識,防止他們遭遇不同性質的網絡金融事件。其次,網絡金融機構應該加大對網絡硬件設施、安全措施的投入,增強計算機的抗病毒和抗攻擊能力,可以使用分級授權或者身份驗證等登錄方式對非法用戶的登錄進行強制性阻攔,從而確保網絡金融交易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進行,避免因技術水平較低所帶來的網絡金融的信用風險。

6.3 加強對現金流缺口和流動性限額的管理

銀行通過散戶的儲蓄資金匯聚大量現金,但由于銀行實行貸款等業務,又將資金放出,當儲蓄用戶需要取款或進行其他現金交易時,導致銀行現金不足,造成不足的金額數就是現金缺口金額,這種不足稱為現金流缺口。缺口管理包括靜態缺口分析和動態缺口分析?,F金流缺口管理是指將表內表外業務,尤其是或有資產和負債可能產生的現金流按照一定假設條件分別計入特定期間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以現金流入減現金流出取得現金流期限錯配凈額,并通過累計方式計算出一定期限內的現金流錯配累計凈額,從而對現金流期限錯配進行控制和管理。因為本金、利息、客戶的行為等因素出現的現金流缺口現象,可以使用靜態缺口管理分析來對現金流缺口進行計量。動態缺口管理分析可以模擬流動性壓力,對新業務、未來業務基于合同約定的到期日進行現金流缺口分析。

6.4 建立分工明確的操作風險管理架構

金融機構可以成立獨立的部門專職負責應對操作風險,該部門的工作包括制定、完善合理的業務流程,制定應對操作風險的措施,及時整理應對風險的相關信息等。其他部門要積極配合工作,在面臨操縱風險時積極尋求該部門的幫助,按照相關措施化解風險或降低風險造成的損失。機構要對各部門的員工加強培訓,首先讓全體員工意識到操作風險的存在,并了解處理一般操作風險的措施,保證業務運作流暢、合理;其次進一步提高員工的專業水平,要求員工了解業務內容,能夠準確識別操作風險,減少業務執行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并且及時向上級報告有可能威脅銀行正常運營或者損害銀行、股東、客戶利益的事件。機構內部審計部門要求定期檢查操作風險管理政策是否被嚴格執行、是否存在明顯漏洞。此外,銀行可以依靠外部審計機構對操作風險進行第三方評價。

6.5 有效落實內部控制工作

金融機構為強化對操作風險的有效防范,需要開展如下工作:一是金融機構應強化審慎經營意識,以一種謹慎的態度對待投資行為及投資規模。金融機構要時刻關注貨幣政策的變化,作出順應政策變化的調整,把握投資機會。在日常的債券業務操作中,要合理分配投資產品的種類、數量,優化資產配置,分散投資風險,確保債券資產的流動性。二是完善管理體系。重要的崗位需要在分別交由專業人員管理的同時,明確劃分其權責,做到彼此相互監督、制衡。同時,實行分級授權和崗位約束,提高風險控制人員防控風險的能力。三是持續增強內控制度的權威性和有效加大執行力度。金融機構需要在維護內審部門獨立性及其工作作用的前提下,提升審計監督工作的質量、效率,增加審計監督的頻率。

7 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我國金融機構債券投資正在與世界接軌。當前,我國金融機構正在跨出“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強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融合。在業務發展的同時,金融機構應當關注債券投資交易的風險問題。在金融機構的發展過程中,應當適度規避風險,解決問題。同時,我國相關部門應當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規,為我國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法律支持與保障,促進金融業的整體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商文濤.我國公司債券市場發展路徑研究——基于制度變遷視角[D].廣州:暨南大學,2010.

【2】邵玲.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與交易所債券市場比較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6.

【3】解川波,尹志超.利率市場化與利率風險管理[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4】胡林.我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流動性問題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0.

猜你喜歡
金融機構建議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的重要途徑
接受建議,同時也堅持自己
金融機構共商共建“一帶一路”
好建議是用腳走出來的
我國金融機構股價和主要財務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我的學習建議
高考二輪復習的幾點建議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社會績效探析
解決小微金融機構的風控難題
幾點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