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炭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探索

2021-12-09 14:29張吉哲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33期
關鍵詞:煤炭可持續發展環境

張吉哲

摘要: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指導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建設,同時對于我國基礎能源和原料,以及人類生存的環境,也需要根據可持續發展的內涵,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來進行保護。本文就煤炭與環境的問題的可持續發展作一些初步的探索研究,尋求煤炭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關鍵詞:煤炭;環境;可持續發展

1、前言

煤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能源和原料,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我國一次能源結構中,煤炭將長期是我國的主要能源。長期以來,我國以煤炭為主的一次能源消費結構,脫離和世界能源消費結構的主流,是造成我國若干能源問題的根本問題。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提供的數據,2003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是16.78億噸標準煤,其中煤炭為15.79億噸,占67.1%;2005年,在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構成中,煤炭占68.7%以上,而同期世界一次能源消費構成是煤炭占1/4左右。這種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是客觀上造成我國與國外相比能源經濟利用率低,污染嚴重,產品能源成本高的根本原因。

與此相對,我國乃至世界的環境狀況正在不斷的惡化,對自然資源瘋狂的掠奪式開發終究將會受到自然界的報復。要從根本上改變煤炭資源開采對環境的嚴重破壞,就需根據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內涵指導煤炭企業,使其在不僅考慮企業生產效益、經濟效益的同時,更要兼顧環境效益。

2、煤炭資源開采利用與環境的辯證關系

煤炭資源的開采利用是我國環境問題的主要形成因素,煤的開發和利用與其他能源相比更容易引起環境問題,盲目的不合理的開采或過度開采,必然引起自然環境、生態系統的改變。而煤炭資源開采主要對礦區環境影響最為明顯,礦區環境是指以礦山企業為中心的周圍空間環境和生活于其中的生物群體共同組成的生態系統,我國60%以上的礦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而且這種影響正趨于惡化。

2.1 煤炭資源開采對環境影響分析

煤炭資源的開采利用對礦區環境影響的主要方面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煤炭資源開采對水資源的破壞:我國是世界上人均上有水資源較低的國家,水資源的分布很不平衡。從含煤地區分布看,富煤地區往往也是貧水地區。隨著煤炭開采強度和延伸度的不斷加大提高,礦區地下水位大面積下降,使缺水礦區的供水更為緊張。另一方面,在礦產資源開采的過程中,為了保證采礦的安全,需要進行人為的疏干排水,這些未經處理的礦井水排入礦區附近的水體中會污染附近地表水體,引起環境污染。同時,煤炭開采對地下水的影響還包括煤矸石在雨水等的作用下,形成酸性水,使大量的懸浮物、有機物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

(2)煤炭開采對地面的破壞:地表的開挖及礦產資源開采會引起的地表塌陷。地表塌陷后,原有的生態系統被打破,塌陷會直接破壞地表植被,從而加劇水土流失與沙漠化。水土流失加劇,地下水出露和鹽漬化都降低了土地利用價值,會導致植被生產量降低,從而影響礦區生態系統的健康。植被破壞會造成地面的水土流失,在雨季會產生泥沙流或泥石流。

(3) 煤炭開采對大氣的破壞:埋藏在地下的煤炭保留著一部分在其煤化過程中生產的烴類氣體(主要是甲烷),這些甲烷在采煤過程中釋放出來,由礦井通風排到大氣中。煤炭開采排放的甲烷量約占人類活動所排放甲烷總量的10%。甲烷濃度在大氣層中增高后,會使對流層中的臭氧增加,平流層中的臭氧減少。中國煤炭工業甲烷的排放量約占世界因采煤而放出甲烷總量的1/3~1/4。

(4) 煤炭開采的廢渣污染:煤炭的生產和加工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煤矸石,大量的矸石被運輸到地面堆積,形成矸石山。矸石山會占用大量土地,同時土地底下的生物種群。矸石山中的有毒有害可溶成份可以被雨水沖淋出來,然后再隨地表或地下遷移至鄰近水體,以引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而且由于煤矸石中有硫化鐵和含碳化合物的存在,還會自燃發火,自燃排放大量煙塵、SO2、CO、H2S等有害氣體,嚴重污染大氣,引起大氣層的嚴重污染,不利于植被生長。

(5)同時煤炭資源的利用也會同時對周邊的社會和經濟環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制約了我國的經濟發展。礦業是我國經濟的基礎產業之一,礦區的環境污染破壞不但使礦區和礦山企業經濟發展嚴重受阻,也影響到礦產業的正常發展,使工業發展的原料和初級產品不能正常供應,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

2.2 煤炭企業對環境投資不足的原因分析

根據“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及企業的社會道德觀論證,煤炭生產企業應該對煤炭資源開采過程中造成的嚴重污染進行治理,但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煤炭企業對環境的投資并不充足,以至產生了巨大的環境欠賬。除了開采方法、技術落后,生產效率低;管理不善,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低 環境意識差;環境污染治理恢復的資金有限;有關礦山環境治理的法制、法規不夠健全;政府對經濟和環境重視程度不同,公眾參與程度低的一些原因之外,煤炭企業本身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責任是企業對環境投資力度弱,這緣于以下幾點;

(1)煤炭企業仍然承擔著巨大的辦社會負擔:據測算,原中央財政煤炭企業辦社會年支出超過100億元。目前,大部分煤炭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進展依然緩慢,有的煤炭企業雖然向地方政府移交了部分社會職能,但仍承擔著辦社會費用。

(2)煤炭增值稅率負擔重,而且資源稅、費重復計征,煤炭資源稅標準成倍提高,加重了企業負擔。

(3)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鐵路建設基金已成為煤炭企業剛性支出,同時由于前些年的經濟困難,使煤炭企業現金流量不足。

以上原因使得煤炭企業沒有多余的資金用來進行環境補償,以至于形成了環境逐漸惡化的現實。

2.3煤炭資源開采與環境的辯證關系

環境不同于經濟計劃,或一個企業的經營策略。一旦一個項目的實施給環境帶來了嚴重的后果,那么這種嚴重的后果可能不僅僅只影響當代人的生活,還要影響到后代人的生存等,而且我們國家以前執行計劃經濟政策,在計劃經濟政策下,存在很多政策失效或計劃失效。事實表明,計劃失效引起的不僅僅是經濟的停滯,而且還帶來嚴重的環境惡化和生態破壞。我國在環境污染方面已經是“過去欠下的債太多了”,現在恐怕一時已“積重難返”了。在我國市場經濟改革以后,就必須改變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克服留下的環境問題,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而“先治理、后開采”的開發模式,可以在資源開采的源頭控制環境問題,起到未雨綢繆的效果,防止環境一旦污染難于恢復的嚴重后果。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別人走過的先發展經濟、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國不可避免的也會走一遭。對于煤炭資源開采活動而言,我國之前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這種開采模式造成了嚴重的經濟、環境后果,形成了巨大的環境欠債。因此,如果要從根源上治理煤炭開采對環境的破壞,就需要改變這種開采模式。而“邊開采、邊治理”的開采模式雖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上述傳統模式的缺點,但是由于環境的不可恢復性,對于一些脆弱的生態環境或地區,環境一旦破壞,恢復的費用和時間成本可能是巨大的,因此這種開采模式也不盡完美。于是,現在又有第三種模式,即“先治理、后開采”?!跋戎卫?、后開采”的開發模式,可以在資源開采的源頭控制環境問題,起到未雨綢繆的效果,防止環境一旦污染難于恢復的嚴重后果。

3、可持續發展內涵在煤炭、環境問題中的應用

可持續性或可持續發展的概念,是60年代末提出的。1980 年 3 月 5 日,在中國、日本、法國、美國等30多個國家的首都同時發表了《世界自然資源保護大綱》,《大綱》要求保護生物資源,以保持基本的生態過程和生命維持系統、保護遺傳的多樣性,保證物種和生態環境的永續利用,《大綱》還指出,要把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1987 年出版的題目為《我們共同的未來》的報告認為,“現在是采取保護使今世和后世得以持續生存的決策的時候了”,“未來的希望取決于現在就開始管理環境資源以保證持續的人類進步和人類生存的決定性的政治行動”。在1992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可持續發展成為公認的基本規范??沙掷m發展的含義為“可持續發展是這樣一種發展,它既能滿足當代人的各種需要,又不會使后代人滿足他們自身需要的能力受到損害?!?/p>

可持續發展本身包含兩個關鍵性的概念,其中一個便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即關于環境能力的有限性的思想,技術的狀況和社會組織的狀況,決定了環境滿足現在和未來的各種需要的能力是有限的?!笨沙掷m發展理論意味著人類社會的持續發展,意味著這種發展被保持在環境、生態和自然資源所能夠允許的限度之內。

在煤炭開采與環境的問題,就要根據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尋找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刹扇〉拇胧┛梢杂幸韵聨讉€方面:

(1)關閉小煤礦,小煤礦的存在的弊端在于技術設備落后,安全隱患大,資源浪費、環境影響嚴重。而目前我國提倡建設大型煤炭集團,走規?;洜I的道路,因此適度的關閉一些小煤礦可以緩解環境方面的壓力。

(2)建立完善的能源市場競爭機制,中國的能源問題特別是能源環境問題,其根源除了資源方面的原因外,最主要的問題是市場問題。政府應該著力研究出合理的成本價格體系。綜合反映環境污染和資源稀缺性。

(3)煤炭企業要徹底改變粗放開發、低效利用、污染環境的增產路子,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實現煤炭開發總量與環境容量基本平衡為前提,加快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推行清潔生產,大力推廣潔凈煤技術,把礦產資源開發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降低到最低程度。具體的做法如:采用新的開發方法,減少土地的塌陷;對破壞的土地資源進行土地的復墾和生態重建;煤矸石的綜合利用,發展煤矸石(劣質煤)電廠,矸石磚廠、水泥廠、建材廠和化工廠等煤矸石煤粉灰綜合利用項目,興辦礦區水處理及供水產業,以礦井排放水和煤礦污水為水源,按照工業、民用用水標準,進行凈化處理,提高礦井瓦斯的利用率,減輕礦區的大氣污染;積極種植樹草,防止礦區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所有這些工作的共同目的為努力發展礦區循環經濟,促進煤炭工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4)在開采之前進行礦產開發規劃,并進一步健全關于礦產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方面法律和法規。我國關于礦產資源開發方面的法律有《礦產資源法》、《煤炭法》等法律。它們對礦產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方面作了相應的規定和要求。結合《礦產資源法》、《煤炭法》和地方相關法律法規,和礦區的具體的情況,在礦產資源的設計、施工、生產各個階段實施有關的環境保護措施,使煤炭資源開采與環境保護走上一條和諧之路。

(5)構建煤炭循環經濟體系。通過一定的經濟手段,限制煤炭破壞環境的行為,獎勵有利于保護環境的措施。我國現在實施的經濟手段有:征收排污費和超標排污費;提取一定的資金作為環境權利金,對礦山環境保護措施的資金投入實行一定的政策優惠,鼓勵煤炭企業發展環保產業,對環境保護成績突出的礦山企業給予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等經濟手段。加強礦區環境的綜合管理方面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礦山環境保護機構;建立礦區環境系統監控網絡,及時了解環境影響的現狀;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為技術決策的輔助手段,加強環境管理信息系統,環境地理信息系統,實現對礦區環境數據的實時監測、自動監控、信息的網絡傳輸等現代化水平。

4、結論

如果把整個國家看成一個系統,那么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必須是統一的。對于煤炭資源和環境組成的這個系統而言,也需要同時保障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甚至可把環境效益放在第一位,兼顧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因為環境的影響不只對當代人產生影響,還會波及子孫后代的利益。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保護生態環境可以做到代內公平與代際公平。因此,對于我國的煤炭資源開采活動必須考慮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要保證煤炭資源的永續利用。

參考文獻

[1]范英宏、陸兆華、程建龍等.中國煤礦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及生態重建技術.生態學報[J].2003,10(10):2144-2052

[2]王金南.《環境經濟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年.

[3]歷以寧、章錚.《環境經濟學》[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1995

[4]肖田興.煤炭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理論與方法[D].遼寧,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1:1-65

猜你喜歡
煤炭可持續發展環境
有臉面的顏值
紅色警報——煤炭
環境清潔工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漫觀環境
煤炭開采Ⅱ個股表現
論環境雕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