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遼市米麥套種栽培技術

2021-12-12 19:29張立軍吉林省雙遼市農民科技教育中心吉林雙遼136400
特種經濟動植物 2021年4期
關鍵詞:套種生育小麥

●張立軍(吉林省雙遼市農民科技教育中心 吉林 雙遼 136400)

1 概述

雙遼市地處吉林省西南部平原地區,屬大陸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6℃,大于等于10℃的活動積溫3 118.6℃,無霜期145d,年平均降雨462mm,屬于中溫帶亞濕潤大區第二氣候區。

雙遼市農業種植以糧食作物為主。每年糧谷作物播種面積18.7 萬公頃,其中玉米播種面積10.7 萬公頃,占糧食作物面積的60%左右,可見玉米產量的高低對雙遼市增加糧食總產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雙遼市春季少雨、多風,蒸發量大,溫度回升快,降雨多集中在6~8 月,春旱、伏旱、秋吊發生多,直接威脅著雙遼市玉米生產。近年來,在種植結構上進行了調整,加之新品種的開發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及病蟲害生物防治等技術措施的應用,雙遼市糧食總產量略有提高。近年來雙遼市改革耕作制度,在提高復種指數上下功夫。由原來清種小麥改為米麥套種,可提高玉米單位面積產量。

2 米麥套種模式的優勢

2.1 增加熱量資源的利用率

玉米屬于中溫作物,與喜涼作物小麥實行間套,延長了作物生長季節,提高了熱量資源的有效利用。

雙遼市地溫穩定通過0℃的始日為3 月5 日,而小麥在5cm 地溫2~3℃(大約在3 月10 日至15日)就可播種,玉米在4 月25 日至5 月5 日播種。此期播種可比一茬清種大田玉米早利用40~50d的溫、光,可多利用有效積溫387.9~465.5℃。玉米與小麥套種,玉米在5 月7 至8 日出苗,小麥7 月5 日前收獲,而玉米與小麥的共生期只有55~60d。小麥生育期間玉米處于苗期,與小麥生長有分有合,發揮了生育期間的邊行優勢。據測定,清種玉米只能利用80%有效積溫,而玉米與小麥間作,綠色植物覆蓋面積增加,利用90%有效積溫。

2.2 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

米麥套種模式有效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通風透光條件也得到了進一步改善,提高了光能利用率。田間試驗測定玉米葉面積在6 月下旬開始增長,生長高峰期出現在7 月中旬。在6 月下旬前,玉米處在苗期,清種玉米作物不能充分受光,會造成光能大量浪費。玉米與小麥套種,兩個作物套種比單作玉米可提前利用光能一個月,而且在清種小麥的蠟熟期以前,整個生育階段80cm玉米帶對小麥沒有遮光影響。小麥由平面受光轉為上面、測面的立體受光,增加直接光照面。到小麥蠟熟期玉米與小麥生產高度基本持平,玉米此時達到9~12 片葉,而小麥已完成生育過程即將收獲。在小麥收獲后玉米的光照條件迅速得到改善,此時正是玉米的大喇叭口期,也是決定玉米穗大小、粒多少的關鍵時期。據測定米麥間作比清種玉米光照強度提高34.8%,改變了玉米清種的苗期空、后期擠的狀態。

2.3 水分、養分得到調節,提高土地利用指數

2.3.1 水分養分米麥套種是淺根系的小麥與深根系的玉米搭配在一起的種植形式。小麥根系主要分布在50cm2左右[1],玉米前期苗小,水、肥吸收能力差,此時是小麥生育高峰,小麥可以從玉米壟間吸收養分,使養分之間達到互補。

2.3.2 土地的利用指數玉米兩壟80cm,占耕地的1/3,玉米的株數并沒有比清種株數少,土地利用指數增加。

2.4 解決了玉米受春播干旱的威脅

間作玉米播期為5 月5 日,是小麥灌拔節水前后,也是玉米的保苗水;6 月中旬灌小麥灌漿水時,正值玉米雌穗分化期??傊?,小麥各個時期灌水都與玉米水肥需求期保持一致。

2.5 提高地溫,促熟作用明顯

由于玉米生育后期降溫快,晝夜溫差大,而間作玉米由于改善了光照條件,為生育期較長的高產玉米雜交新品種提供了有利條件。據近3 年統計數據,8 月10 日前后測定,14 時地面溫度比清種玉米提高15.3℃,地下10cm 土地溫度比清種高4.8℃,50cm 土地溫度比清種高6.3℃。由于熱量條件好于清種玉米,可提早成熟5d。

3 玉米與小麥套種技術要點

3.1 整地、作畦、施農肥

春季整地要盡可能早,翻耕次數要少,且不可深耕。起壟后要及時鎮壓,防止跑墑,春季整地要做到頂凌耙地、頂漿打壟,翻、耙、起壟、鎮壓連續進行。頂凌播種保全苗。小麥地要在起壟前施足農肥,耙平整細,確保墑足,無雜草、坷垃。水澆地塊,要做好渠系配套,做好畦便于灌水。3 月中旬播種,留出80cm 玉米帶。4 月中旬播種玉米。

3.2 選擇合理品種

選擇高產、抗病、抗倒、質優的‘遼春10號’或‘遼春11 號’‘鐵春11’‘遼春16 號’作為小麥主栽品種。玉米選擇生育期較長的中晚熟品種。

實踐證明,玉米中晚熟品種產量明顯高于早熟品種,而且高產、優質、抗病、不早衰,邊行優勢強,增產潛力大,雙穗率高的中晚熟品種是保證玉米產量的條件。應選用‘盛單301’‘盛單306’‘盛單219’系列、‘丹玉16’‘鐵單’系列玉米品種和‘掖單’等輔助品種。

3.3 帶寬比例要適宜

通過幾年實踐,玉米與小麥間作帶寬比例的大小是通過空間布局來調節共生期與爭光的矛盾,應根據土地條件來確定帶寬比例。在肥力高、土層厚、耕層深、有機質含量高的平肥地塊,可采用玉米與小麥80∶120 的比例;在中上等肥力地塊玉米與小麥行比采用80∶70~80∶80 的比例[2]。

3.4 確定播期

米麥套種適宜播種期確定。夏熟小麥按照早播,小麥3 月10~15 日為播種適期。3 月10 日播種的小麥生長錐伸長至抽穗大約10d,而3 月20 日至30 日播種的小麥生長錐伸長至抽穗大約22d,每穗小穗數比早播的少4~4.5 個,每穗粒數少10~12 粒,早播比晚播增產75.7~125kg/667m2。玉米播期以5 月5 日前為宜。過早播種會延長共生期,過晚則對玉米發育不利。

3.5 合理施肥

小麥地塊應在結凍前進行秋翻、秋耙、整地、施基肥,使種麥地塊處于待播狀態,才能保證墑情和早播。

在小麥及玉米整個生育階段為滿足營養供應,確?;剩▋炠|圈糞)量3 000kg/667m2以上??诜蕿槎@,施用量為玉米12.5kg/667m2、小麥15kg/667m2。小麥三葉期追施尿素25~30kg/667m2,孕穗期施10~15kg/667m2;玉米在6 月末麥收后追施尿素30kg/667m2。

3.6 確定播種量,合理密植

間種小麥667m2用種12~13kg,保苗29 萬株,收獲穗數確保30 萬~31 萬穗。玉米小行距40cm,株距20~22cm,667m2保證3 000~3 500 株,才能保證噸級糧產量。

3.7 蟲害防治

3.7.1 蠐螬、地老虎、金針蟲、螻蛄用50%辛硫磷乳油200~250g/667m210 倍液噴施防治,或25~30kg/667m2與細土拌勻制成毒土,順壟條施,撒入種溝或地面。

3.7.2 黏蟲利用黏蟲喜歡選擇在枯葉產卵的習性,可用小谷草把插于田間,每3 根草扎一把,每667m2放置60~100 把,每5d 更換一次,把換下的草把集中燒毀,也可用糖醋液、黑光燈誘殺成蟲,減少黏蟲的產卵量。根據黏蟲發生預報,在幼蟲4 齡前及時噴撒2.5%敵百蟲粉,每667m2噴1.5~2.5kg,或用20%除蟲脲膠懸劑10mL,兌水12.5kg 噴霧防治。

3.7.3 蚜蟲鏟除田間雜草減少蟲源,拔除中心蚜株的雄穗減少蟲量,用40%樂果50mL,兌水0.5kg,拌15kg 砂土,每株撒1g,或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6~10g 兌水60~70kg 噴霧。

3.7.4 玉米螟處理越冬寄生秸稈,在春季越冬幼蟲化蛹,羽化前將含蟲量多的秸稈和根茬作為燒柴燒掉。對未燒掉的柴垛噴施白僵菌封垛,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在玉米螟產卵始期到產卵盛末期,釋放赤眼蜂2~3 次,每667m2釋放1 萬~2 萬頭,或每667m2用每克含100 億以上孢子的Bt 乳劑200mL,配成顆粒劑施撒成與藥劑混合噴霧,在玉米心葉期投放自僵顆粒劑(每克含孢子50 億~100 億菌粉拌顆粒10~20 份于心葉內。)

猜你喜歡
套種生育小麥
主產區小麥收購進度過七成
黃瓜套種苦瓜 趕早上市效益高
七部門聯合發文 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
生育路上的苦與樂
草莓大棚套種西紅柿畝增收2萬元
小麥春季化控要掌握關鍵技術
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開
孔令讓的“小麥育種夢”
葉面施肥實現小麥畝增產83.8千克
彌補人類生育“缺陷”的幸福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