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信息學叢書》評介

2021-12-16 18:20曹洪欣李萌李園白楊陽
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 2021年6期
關鍵詞:書評叢書

曹洪欣 李萌 李園白 楊陽

摘要:《中醫藥信息學叢書》系統介紹了中醫藥信息學的基本理論、方法及其應用,各分冊介紹了中醫藥信息學在工程技術、應用科學等重點研究領域的研究內容、應用進展及建設發展情況。該叢書內容結構層次分明,具有專題知識叢書的指導性價值及深入淺出的知識應用性特點,可為中醫藥學術的傳承、發展及創新提供更多的助益,為中醫藥領域科研人員提供重要的參考和啟示。

關鍵詞:中醫藥信息學;叢書;書評

中圖分類號:R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5707(2021)06-0075-03

Abstract: Zhong Yi Yao Xin Xi Xue Cong Shu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cs Series Books)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basic theori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TCM informatics. Each volume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content, application progress and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of TCM informatics in key research fields such a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applied science. The content structure of the series books is clear, with the guiding value of the special knowledge series and the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ofound and simple knowledge. It provides more benefits for th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TCM academics, and provides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personnel in the field of TCM.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cs; series books; book review

由崔蒙教授、吳朝暉教授、喬延江教授主編的《中醫藥信息學叢書》已經于2015-2018年相繼付梓出版。該叢書對中醫藥信息學的內涵、外延、研究方法、內容及意義等進行深入探討研究,闡發明晰而深刻,從學科角度對中醫藥信息學的理論、實踐進行論述。該叢書的出版表明中醫藥信息學理論體系已初步形成[1]。

中醫藥信息學是由中醫學和信息科學交叉融合而產生的新興學科,它是基于動態現象運動規律理論,遵循整體準則和功能準則,運用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研究中醫藥學領域信息現象和信息規律,對中醫藥信息進行表示、管理、分析、模擬和傳播,以實現中醫藥信息的獲取、轉化與共享,提示中醫藥信息的實質與內在聯系的一門科學[2]。它是傳統的中醫學與新生的信息科學交匯產生的學科,古老又新穎,生機旺盛,潛力無窮。對于一門學科而言,理論與實踐工作同等重要。相比中醫藥信息研究工作的大量開展,學科理論建設工作有所滯后,勢必會影響與制約學科的長期發展。因此,《中醫藥信息學叢書》編撰工作的意義與價值極為重要。

1 著書意義

1.1 首次全面論述中醫藥信息學的學科體系

《中醫藥信息學叢書》全方位介紹了中醫藥信息學學科的過去、現況和未來,同時系統介紹了中醫藥信息學的內涵、外延、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基本原理與方法學體系,及中醫藥信息學研究對中醫藥學信息獲取、轉化、傳播與利用能力的提高[3]。該叢書設有多個分冊,全面論述了中醫藥信息學的學科體系,分別介紹了中醫藥信息學在工程技術、應用科學等領域的研究進展、研究內容、下設的分支學科和取得的成績。書中內容基本包含一切與中醫藥活動有關的信息,如臨床、科研、教育、管理、文化等領域所產生的信息,覆蓋了中醫藥活動的方方面面,對中醫藥學的傳承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4]。

1.2 系統梳理中醫藥信息學的研究方法及應用成果

《中醫藥信息學叢書》是著者對長期從事的中醫藥信息學工作研究進行的一次回顧與總結。在撰寫過程中,借鑒了大量國內外信息學相關著述與科研成果,結合自身研究經歷,對數十年來中醫藥信息學的學科研究成果進行了沉淀和梳理。從中醫藥信息標準、科學數據及知識服務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應用情況,到中醫藥信息學在中藥、臨床診療、圖書館學、情報學等不同領域的研究體系、應用案例、研究進展與成果等方面,該叢書對中醫藥信息學的工作實踐與科學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總結。

2 叢書內容

《中醫藥信息學叢書》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之一,該叢書共包含10個分冊,分別對中醫藥信息學的基本概念、原理、標準、數據、知識服務及不同應用領域進行了詳細介紹。

2.1 中醫藥信息學總論

《中醫藥信息學》作為叢書的總論,是提綱挈領的一部[5]。該冊上篇系統介紹了中醫藥信息學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應用,包括其產生的背景、概念、研究內容、基本原理、與相關學科的關系,以及其基礎標準、數據和知識服務的方法等。下篇介紹了中醫藥信息學各分支學科,并重點論述了各分支學科的應用領域及研究進展。

《中醫藥信息學概論》從學科角度對中醫藥信息學的理論、實踐進行了論述[6]。該冊主要介紹中醫藥信息學的發展簡史,理論科學對中醫藥信息學形成與發展的作用,中醫藥信息學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學、教育現狀和研究進展,中醫藥信息學相關學科的發展狀況及其對本學科的影響。

2.2 中醫藥信息學的工程技術領域研究

共3個分冊,主要介紹了中醫藥信息學在工程技術領域的研究,包括中醫藥的基礎標準、數據和知識服務的方法,是中醫藥信息化發展的重要支撐和核心內容。

《中醫藥信息標準》主要介紹了與中醫藥信息標準研制相關的標準術語、定義及分類,行業標準、國際標準等各級標準的編制流程[7]。重點介紹了中醫藥數據標準、中醫藥信息分類與編碼標準、中醫藥語義信息標準等方面的國內外研究進展,以及中醫藥術語系統的發展歷程與建設現狀,勾勒出中醫藥信息標準的整體輪廓。為提高中醫藥信息標準研制的科學性、計劃性和一致性奠定了基礎,為與健康信息標準的協調及中醫藥信息標準的國際化接軌提供了可供操作的路徑與方法。

《中醫藥科學數據》系統論述了中醫藥科學數據的基本概念、數據資源概況、數據資源管理相關政策,以及數據預處理、數據庫研制方法、數據挖掘的主要算法,并對中醫藥科學數據處理分析平臺及工具的利用情況進行總結[8]。書中強調了對數據的應用,并結合實際開展的案例,從理論、技術、應用到最終用戶情況的分析,覆蓋了中醫藥科學數據的各個研究領域。

《中醫藥知識工程》對如何實施這一知識工程項目進行了總體性和原理性的討論,對以往所積累的實踐經驗進行了系統總結,從中提煉出基本原理、指導原則和實踐方法,闡述中醫藥知識系統的架構和實現過程[9]。使用知識工程的方法與技術,可以系統實現中醫藥經驗性知識的結構化,為中醫藥知識創新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2.3 中醫藥信息學的應用科學領域研究

共4個分冊,主要介紹了中醫藥信息學在應用科學領域的研究,也是針對中醫藥信息學下設的4個三級學科進行的論述,包括中藥信息學、中醫臨床信息學、中醫藥圖書館學、中醫藥情報學。

《中藥信息學》主要內容包括中藥信息學在中藥藥性與配伍理論、中藥物質基礎、中藥作用機理解析、中藥有效成分群發現、中藥設計、藥用輔料、中藥生產過程質量控制、中藥生產工藝設計空間等中藥學關鍵核心問題方面的探索和應用[10]。中藥信息化的發展,對促進提高中成藥質量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對中藥安全性評價具有促進作用,同時為中藥新藥的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法。

《中醫臨床信息學》主要介紹中醫臨床信息學理論、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應用示范及研究進展,提出中醫臨床信息學重點學科建設的目標、任務及作用[11]。重點從中醫臨床信息的分析利用角度介紹相關研究與成果的示范應用,包括中醫臨床規律發現、經驗傳承、臨床決策支持系統等。通過對中醫臨床知識的發現及有效利用,可以挖掘名老中醫的處方用藥思路、真實的學術思想,發現中醫診療中的規律,進而推動中醫臨床創新發展。

《中醫藥圖書館學》主要介紹中醫藥圖書館學的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實踐應用及相關研究進展[12]。重點介紹中醫藥文獻信息資源的建設與組織、中醫藥古籍資源積累方法及中醫藥圖書館核心競爭力等方面的研究進展。無論是中醫古籍的知識處理,還是圖書館標準規范的研究,中醫藥圖書館學在中醫藥資源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力地促進了中醫藥文獻資源的利用。

《中醫藥情報學》主要介紹中醫藥情報研究的概況、常用方法和手段及面向中醫藥行業的檢索、查新[13]。戰略情報研究是中醫藥情報學中很重要的領域,特別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戰略研究、中藥現代化發展戰略研究和促進中醫藥出口創匯的戰略與政策研究,這些情報研究最終都轉化成為促進中醫藥學發展的科研項目或政策、策略,對中醫藥的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2.4 中醫藥信息學的應用案例

《中醫類方衍化關系自動發現》主要介紹了類方衍化關系自動發現研究的背景、類方相關概念分析及形式化表達、功效語義網絡構建、方劑功效子網絡計算、方劑間功效語義距離計算、類方衍化關系機器學習、類方樹自動構建和方劑衍化關系智能分析系統設計與實現等內容[14]。通過構建類方衍化關系的判別模型,實現了類方衍化關系的自動發現,為歷代組方配伍演化規律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案。

3 小結

由年輕與古老學科結合形成的中醫藥信息學對中醫藥學的發展必然會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本叢書的問世,無論是對于中醫藥臨床工作者、科研工作者,或是信息產業從業者,甚至是愿意掌握更多知識的普通讀者,都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也希望讀者能從本叢書提供的資源及成果中獲得有益的啟示。

參考文獻

[1] 韋昌法,晏峻峰.中醫藥信息學發展概述[J].中國數字醫學,2018, 13(7):68-70.

[2] 崔蒙,尹愛寧,李海燕,等.論建立中醫藥信息學[J].中醫雜志,2008, 49(3):267-269,278.

[3] 尹仁芳.中醫藥信息學學科發展戰略研究[D].北京:中國中醫科學院, 2010.

[4] 崔蒙,李海燕,楊碩,等.中醫藥信息學應用科學領域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藥圖書情報雜志,2015,39(6):1-7.

[5] 崔蒙,吳朝暉,喬延江.中醫藥信息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6] 崔蒙,高博,楊碩,等.中醫藥信息學概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7] 李海燕.中醫藥信息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8] 李園白,楊陽.中醫藥科學數據[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9] 于彤,陳華鈞,姜曉紅.中醫藥知識工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10] 王耘,喬延江.中藥信息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11] 王映輝,劉保延.中醫臨床信息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12] 張華敏,符永馳.中醫藥圖書館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13] 趙英凱.中醫藥情報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14] 朱彥.高博.崔蒙.中醫類方衍化關系自動發現[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收稿日期:2021-09-17)

(修回日期:2021-10-08;編輯:魏民)

猜你喜歡
書評叢書
書評:《魯濱孫漂流記》
書評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陽照常升起》書評
古代叢書與《叢書集成》
《講述西藏》叢書:用人性故事展示真實西藏
書評應有責任內涵和見地
《北京大學物理學叢書》書目
《北京大學物理學叢書》書目
約翰威立精選天文物理專業叢書
《北京大學物理學叢書》書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