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層次、多能力”“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研究

2021-12-22 23:20李志平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2期
關鍵詞:雙師型改革

李志平

摘要: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是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深化職業院校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推動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本文以“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的建設為抓手,強化思想政治引領;建立團隊運行機制,形成“鐵肩擔道、路遠行德”的質量文化;“院士+全國勞?!鳖I航,優化“六階梯、五維度、三團隊”優質專業教學創新團隊;以教師教學能力競賽為導向,提升“一崗六能”的團隊教師教學能力。

關鍵詞:“三教”改革;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雙師型

隨著我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各行各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緊迫,職業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來越凸顯。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是國家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提升職業教育師資水平的重大舉措,但其在職業教育改革實施中屬于新生事物,需要研究并攻克實踐中所面臨的困難,職業教育教學創新對團隊成員的教育與培訓能力、實踐與創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湖南鐵路科技職業技術學院鐵道車輛技術專業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被教育部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本文深入分析我校職業教育“高層次、多能力”“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現實路徑。

一、以“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的建設為抓手,強化思想政治引領

充分發揮學校鐵道車輛學院教師黨支部“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的先進示范引領作用,全面促進專業教學創新團隊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教育。將黨建融入理念,促進黨建工作與教學工作同向發展;將黨建融入思想,促進黨建工作與創新工作同頻共振;將黨建融入管理,促進黨員隊伍與教師隊伍同心協力;黨建融入責任,促進黨建工作與團隊工作同步建設的“四融入、四促進”工作思路,打造教師黨支部“黨建聯盟1+X”品牌,全面提升團隊內涵建設。

二、建立團隊運行機制,形成“鐵肩擔道、路遠行德”的質量文化

(1)構建“入、教、宣、評、激”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構建入職師德師風把關機制,傳遞師德師風正能量;(2)構建多元化的團隊驅動機制:以目標為導向,在突出團隊特色基礎上設立明確的建設目標;(3)完善持續穩定的資源保障機制:建立層次鮮明、結構合理、知識互補的團隊成員梯隊,教學團隊由相關領域不同年齡、職稱、專兼結構等人員組成,團隊成員在知識、能力實現互補,發展成合作良好、凝聚力強、共同進步的教學團隊;(4)建設共生發展的協同機制:建立智能軌道交通現代產業學院和軌道交通車輛協作創新聯盟,構建校企、校際協作共同體,共同制定團隊運行機制、管理制度、共同體章程;(5)實施公正合理的團隊評價機制:構建政、企、校多元評價系統,根據團隊建設的實施、進展、反饋、評價及改進情況進行績效考核;(6)落實團隊工作責任制,明確團隊分工職責:建立以團隊負責人、雙專業帶頭人、分項目負責人組成管理創新團隊,負責制度建設、資源建設、人員建設、經費建設等;(7)形成鮮明的團隊質量文化:通過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和運行,塑造有利于激發團隊成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團隊文化,形成獨特鐵路特色的教學創新團隊質量文化,以“鐵肩擔道、路遠行德”團隊文化為核心理念,形成特色鮮明的質量文化,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文化育人。

三、“院士+全國勞?!鳖I航,優化“六階梯、五維度、三團隊”優質專業教學創新團隊

(1)優化校企提升工程,建立團隊分類成長模式,實施青年教師培育工程,打造具有專業團隊負責人、產業導師、教學名師、雙專業帶頭人、技能大師、青年骨干教師等“六階梯”的多層次專業教學創新團隊。

(2)優化“五維度”的結構化“三雙型”專業教學創新團隊。創新人才引進機制,組建校企融合團隊,打造具備合理的專兼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及雙師結構等“五維度”的專業教學創新團隊。

(3)優化“三團隊”的優質專業教學創新團隊。推動校企協同,共同打造課程教學創新團隊、技術技能創新團隊、管理創新團隊等“三團隊”的優質專業教學創新團隊。

四、以教師教學能力競賽為導向,提升“一崗六能”的團隊教師教學能力

創建思政教育品牌,提升綜合育人創新能力。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貫穿“崗課賽證”綜合育人主線,深入研究學習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模式,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大格局,創建思政課程“領航大講堂”和課程思政“示范金課堂”思政教育品牌,全面提升教師綜合育人能力。

搭建各類業務進修平臺,開展校際間的切磋、研討與相互學習,如教育教學經驗的相互交流,教學計劃、教學方案的研究和修訂等,并積極參與示范課、公開課、匯報課、名師講壇等,提升教師模塊化教學設計實施能力。

搭建各類教學競賽平臺,實施名師帶動、以老帶新、互相學習、共同解決問題,在邊行動邊研究中進行課程開發,提升教師課程開發能力。

利用智慧課堂通過實時數據采集、智能評測、學習分析、分類聚類、關聯規則挖掘等技術方法,開展教與學的全過程評價、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構成智慧教學評價體系,提升教師教學評價能力。

以課程為載體,構建模塊化課程教學團隊,按照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競賽要求進行能力培養,通過集體備課、協同重構模塊化課程、開發新形態教材等方式提升教師團隊協作能力。

創新教學方式,構建“互聯網+職業教育”條件下的教學新模式,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線上線下結合、課內課外相通的混合教學方式,形成基于互聯網空間學習的互動式教學模式改革,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五、結束語

面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及提質培優行動計劃的背景下,深入分析我國職業教育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主動探討職業教育如何突破挑戰、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現實路徑,建設一支具備“高層次、多能力”“雙師型”專業教學團隊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周培山.高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發展現狀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5.12.

[2]王蘭,丁霞.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價值工程,2018,37(32).

[3]李賢彬,李敏,楊星煥.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現實困境與實施對策[J],教育與職業.2021,(19).

猜你喜歡
雙師型改革
THE XIAOGANG EXPERIMENT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保障與實施
吉林省經濟轉型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的影響
新時期民辦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改革創新
改革創新(二)
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現狀分析與對策探求
民辦高校轉型背景下“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