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偉大社會革命的基本特征

2021-12-23 04:13孫武安劉修發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論文集 2021年0期
關鍵詞:人民出版社革命

孫武安 劉修發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偉大社會革命問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強調“我們黨是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但同時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97年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推進下去”(1)習近平:《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人民日報》2018年1月6日。。這就要求我們重新審視、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偉大社會革命的豐富內涵和基本特征,進而糾正關于革命的種種誤解和錯誤觀點。關于革命的基本特征,已有觀點包括暴力性、群眾性、突發性、強制性、整體性、不可抗拒性等。(2)林賢治:《革命尋思錄》,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26—36頁。至于習近平總書記偉大社會革命重要論述,有學者把理論徹底性、問題導向性、人民中心性等視為基本特征。(3)時玉柱:《習近平關于新時代社會革命重要論述的思想意蘊》,《鄧小平研究》2019年第1期。這些觀點自有其特定意義和價值,但是,從回應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有效性,進而消除人們對馬克思主義偉大社會革命的種種誤讀和誤解看,仍缺乏針對性,有必要將研究引向深入。

一、社會變革與發展進步的統一

有個別人宣稱:世界進入資本主義時代,古老的中國反抗外國資本主義入侵“是以落后對先進,保守對進步”(4)周清泉:《中國近代史應當提到近代世界歷史范圍內研究》,《成都大學學報》1985年第3期。,是對歷史潮流的抗拒,指責革命使“20世紀的中國長時期地陷入民族主義誤區”(5)馬勇:《重尋近代中國》,線裝書局2014年版,第70頁。。他們的邏輯是,中國革命維護保守落后,沒有進步性,是錯誤的,而殖民侵略反而有功,是正義的。如何認識馬克思主義偉大社會革命的根本屬性,為什么說是正義的進步的偉大社會變革呢?

首先,資本主義制度的相對先進不能掩蓋侵略和掠奪弱小國家與民族的罪惡,更不能否定反侵略革命戰爭的正義和進步。國家民族不分大小強弱,一律平等,應相互尊重,先進強大不能也不應成為侵略控制、殖民和奴役的理由。這是人類共生共存、命運一體的普遍原則。因此,世界各國各民族應充分尊重發展道路的不同及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在友好交流、相互借鑒、包容諒解中合作共贏、和平發展,反對任何形式的武裝侵略、殖民掠奪及強權霸權。武裝侵略、殖民掠奪及強權霸權的本質是叢林規則,是對其他民族和國家生存權及發展權的肆意踐踏,是違反國際法的非正義的罪惡行為。被侵略被殖民被壓迫被掠奪的民族和國家,有權拿起武器保衛自己的家園,捍衛自己的生存權,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反侵略反壓迫、爭獨立求自由的民族革命斗爭從來都是正義的、進步的,是不容置疑的偉大事業,什么“侵略有功”“民族主義誤區”,都是掩蓋侵略、殖民美化罪惡的無恥謊言。

其次,馬克思主義偉大社會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解放全人類、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為最終目標的、最廣泛、最深刻、最進步、最偉大的社會變革。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是運動的,是由量變到質變的不斷發展變化著的客觀存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也遵循這一客觀規律。革命即質變,具體到人類社會是指社會的根本變革。人類社會的總趨勢是向前向上發展的,但不是直線上升的,而是螺旋上升的,有波折有后退,甚至有倒行逆施的復辟和反動?!白儭笔巧鐣锩幕緦傩?,但“變”還不足以揭示社會革命的根本性質。因為“變”可能是遵循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文明進步,也可能是倒行逆施的復辟,如袁世凱稱帝、張勛復辟、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戰爭、西方國家導演顏色革命、策劃暴亂政變等所謂“變”,其結果是社會分崩離析、人民流離失所,這些當然不是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社會革命。

再次,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擔負起了中國的偉大社會革命,并帶領人民完成了站起來,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進步和飛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年艱苦卓絕的努力奮斗,才逐步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迎來了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也贏得了被世界各國普遍尊重的國際地位。黨和人民的奮斗歷史就是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視為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重大成果,并強調我們黨將一以貫之繼續領導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他滿懷信心地說:“當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而是走社會主義道路成功建成現代化強國時,我們黨領導人民在中國進行的偉大社會革命將更加充分地展示出其歷史意義?!?6)人民日報評論員:《必須準備付出更加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四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1·5”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19年1月9日。其歷史意義表現在中國共產黨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世界人民謀和平與發展。我們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這本身就是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貢獻。

不難看出,馬克思主義偉大社會革命不是簡單的社會變革,更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所謂的“骯臟”和“邪惡”。至于反對帝國主義的中國革命,不是維護保守和落后,也不是抗拒歷史潮流,而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能夠代表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促進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正義的重大社會變革,是社會變革與發展進步的統一,是不容置疑和褻瀆的偉大事業。

二、被動反抗與主動斗爭的統一

論及近代中國革命的發生,有個別人認為“革命的條件并不充分具備”“完全是革命志士鼓吹、爭取的結果”“不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環節”,(7)馬勇:《重尋近代中國》,線裝書局2014年版,第163—164頁。而是純粹偶然的事件。此類觀點往往借辛亥革命說事,由此及彼,否定整個20世紀的中國革命。他們無視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所面臨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無視民族矛盾和社會矛盾的發展和激化,進而否定中國革命的正義性和合法性。

任何地方發生革命動蕩,其背后必然有某種社會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礙了這種要求得到滿足。誠如毛澤東所言:“由于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特別是由于日本帝國主義的大舉進攻,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以致大批地破產,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和毫無政治權力的生活。中國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有的?!薄安桓是诘蹏髁x及其走狗”的中國人民,只有起來斗爭,用革命來改變自己的命運。(8)《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1—632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毛澤東多次對前來取經的外賓回憶自己曾經只是想做個教員的理想,革命是被“逼上梁山”的?!跋裎疫@樣的一個人,從前并不會打仗,甚至連想都沒有想到過要打仗,可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強迫我拿起武器?!?9)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第564—565頁。共產黨人參加革命是這樣,孫中山等國民黨人參加革命也是這樣。

歷史表明,一切反動派都不會自行退出歷史舞臺,你不打它就不倒。統治階級擁有強大的國家機器,一定要做一切可能的垂死掙扎。新的社會制度和美好生活不可能從天而降,革命黨要領導和團結民眾進行有效斗爭。而民眾是需要宣傳、動員、組織和武裝的,要使民眾明白為什么而斗爭、為誰而斗爭、如何斗爭,由盲目自發的斗爭上升為自覺自為的斗爭。這種斗爭性質的上升和轉變,其實質就是由被動反抗轉化為主動斗爭。促成這一轉變的關鍵因素在于領導民眾進行革命斗爭的黨,黨要堅強有力,能夠審時度勢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和行動綱領,否則革命斗爭就不能成功。馬克思主義偉大社會革命的主動性,還表現在黨領導的自我革命偉大斗爭中。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黨的自身建設。黨的建設是關系偉大社會革命成敗最重要的偉大工程,這項偉大工程搞不好,革命事業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在現代中國各種政治力量的反復較量中脫穎而出?根本原因在于黨始終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承認錯誤并改正錯誤的勇氣,一次次拿起手術刀來革除自身的病癥,解決自身問題”(10)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版,第590頁。。

就革命,特別是政治革命的發生看,革命具有明顯的被動性;從革命發展和推進看,革命又具有明顯的主動性。特別是在黨取得政權以后,領導和團結人民進行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等一切社會改革與建設工作,基本都是積極主動的革命實踐。當然,被動的革命實踐也必不可少,如國防及軍隊建設的現代化,對顛覆國家政權、分裂祖國、危害國家統一及一切敵對勢力和分子的倒行逆施,都必須依法采取革命行動。這方面的工作雖然不能用來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卻是保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生命財產的根本保證??傊?,被動反抗與主動斗爭的統一是偉大社會革命的又一基本特征。

三、階段推進與長期奮斗的統一

長期以來,人們往往把“革命”簡單理解為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政治革命,認為革命應該告別,只要搞好經濟社會建設,鞏固社會制度就可以了。必須指出,這是對馬克思主義偉大社會革命的極大誤讀,對于黨領導改革開放、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也危害極大。

首先,馬克思主義偉大社會革命是具有豐富內涵的,涵蓋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思想文化、生產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諸領域各方面的重大社會變革。恩格斯指出,社會革命“比任何其他一種革命都更加廣泛,更有深遠影響。人類知識和人類生活關系中的任何領域,哪怕是最生僻的領域,無不對社會革命發生作用,同時也無不在這一革命的影響下發生某些變化。社會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政治的和哲學的革命必定通向社會革命”(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26頁。。有的人把政治革命混同于社會革命,甚至對立起來,馬克思當即指出:“社會主義不通過革命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只要它的有組織的活動在哪里開始,它的自我目的,即它的靈魂在哪里顯露出來,它,社會主義,也就在哪里拋棄政治的外殼?!?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5頁。政治革命是通向社會革命的第一步,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但也“僅僅屬于社會革命的一部分”(13)徐景星:《論馬克思“社會革命”概念的深刻內涵——兼評哲學教科書對“社會革命”概念的誤讀》,《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

其次,馬克思主義偉大社會革命是不斷發展的,是階段推進與長期奮斗的統一。我們“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14)馬克思:《資本論(紀念版)》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0頁。。在領導中國革命過程中,毛澤東告誡全黨,民主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趨勢。(15)《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頁。全國革命戰爭勝利前夕,毛澤東數次提醒全黨:過去的二十八年,“我們僅僅做了一件事……只不過是像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16)《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80頁。,“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勝利,好像是一出長劇的短小的序幕?!袊母锩莻ゴ蟮?,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17)《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頁。。不難看出,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都是偉大社會革命長期發展的一個階段,其關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包含與被包含的關系。用改革開放、現代化和建設代替或否定革命的觀點是片面的、錯誤的。

再次,馬克思主義政黨在領導和推進偉大社會革命中須處理好當下與長遠、局部與整體的辯證關系。一方面要堅定理想信念,始終牢記偉大社會革命的長遠目標,保持戰略定力和戰略思維,注重頂層設計,進行整體謀劃,協調推進各項工作;另一方面,要善于牽住“牛鼻子”,有重點分階段有步驟地促進各項工作,推動偉大社會革命不斷向前發展。在中國革命歷史上,我們黨有過“畢其功于一役”直接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冒險,也有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分“兩步走”的成功實踐;有盲目堅持“城市中心論”的深刻教訓,也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建立小塊紅色政權到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成功經驗;有“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空想,也有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事求是。把階段推進與長期奮斗統一起來是偉大社會革命的顯著特征。這一特征告訴我們:偉大社會革命永遠在路上,民主革命斗爭、社會主義改造、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都是偉大社會革命的發展階段,雖然任務不同,但都是向著最終目標不斷前進的。

四、暴力摧毀與和平建設的統一

歷史上,當統治階級能夠利用國家這個暴力工具進行有效社會管理的時候,社會是和平的、向前發展的;當階級矛盾尖銳對立、發展到你死我活階段的時候,暴力就是必要的、最后的也是最高的斗爭方式。

一般而言,政治革命就是用革命的暴力摧毀反革命的暴力,砸碎舊的國家機器。馬克思說,“每一次革命都破壞舊社會……都推翻舊政權”“一般的革命——推翻現政權和破壞舊關系——是政治行為”。而社會主義不通過革命是不可能實現的。社會主義需要這種政治行為,因為它需要消滅和破壞舊的東西。(1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95頁。偉大社會革命首先要破壞腐朽落后的舊政權和舊的經濟關系,進而奪取政權。當腐朽落后的舊政權舊社會及其生產關系已經成為束縛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桎梏時,這樣的國家機器和生產關系當然是要破壞和打碎的。

馬克思主義主張暴力摧毀舊政權,并不意味著崇尚和迷戀暴力與破壞。無產階級被迫使用暴力,但從不排斥和平方式,即便在武裝奪取政權的政治革命階段,在暴力這一主要斗爭方式之外,也不乏協商談判等和平手段和方式。恩格斯在討論“能不能用和平的辦法廢除私有制”時,曾明確表達了采取和平斗爭方式的愿望,他說:“共產主義者當然是最不反對這種辦法的人?!?1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4頁。毛澤東也曾指出:“就我們自己的愿望來說,我們連一天也不愿意打?!?2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版,第1192頁?!耙驗槲覀兊臄橙瞬唤o中國人民以和平活動的可能,中國人民沒有任何政治上的自由權利?!?21)《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35頁。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不得已而采取的主要斗爭方式,即便如此也必須“同其他許多的必要的斗爭方式直接或間接地配合起來”,包括經濟戰線、思想文化戰線上的斗爭形式。(22)《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9頁。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深知國民黨不能代表工農大眾的根本利益,但大敵當前依然主動與之進行了兩次合作。中國共產黨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一致對外,共同對敵。

恩格斯指出:“迄今所發生的一切革命,都是為了保護一種所有制以反對另一種所有制的革命?!?2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9頁。那種只是破壞和奪權而不保護或建立新的經濟關系的暴力,只能叫政變和暴動。革命,是除舊布新的過程,不僅要破,更要立?!肮と烁锩牡谝徊骄褪鞘篃o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苯又盁o產階級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2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35頁。。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還列舉了若干具體措施,如按照總的計劃增加國家工廠和生產工具,開墾荒地和改良土壤;實行普遍勞動義務制,成立產業軍,特別是在農業方面;把農業和工業結合起來,促使城鄉對立逐步消滅;對所有兒童實行公共的和免費的教育;等等。無產階級革命要“按照自己的面貌”來改造社會、改造世界,(2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頁?!罢麄€共產主義宣傳歸根到底要落實到實際指導國家建設”,(26)《列寧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09頁。要組織社會主義生產“充分保證社會全體成員的福利和自由的全面發展”(27)《列寧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218頁。。

毛澤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斗,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斗,一切這些的目的,在于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28)《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頁。民主革命時期,不僅有軍隊建設、武裝斗爭,也有制定完善土地法、根據地建設、政權建設及經濟文化建設工作。取得全國政權后,中國共產黨更是把經濟、政治、文化及各項社會事業的建設工作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及時提出要努力把我國建設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而且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眰ゴ笊鐣锩鼜膩聿皇呛唵蔚谋┝痛輾?,而是有破有立,破立統一。新社會是從舊社會的母體中孕育并逐步成熟起來的,革命前期主要是摧毀舊的國家機器,但同時有建設,獲得政權后的工作重點是建設,但也要破除一切腐朽落后丑惡的東西??傊?,暴力破壞和摧毀是偉大社會革命的必要手段,和平建設才是偉大社會革命的目的。

五、激情投入與理性選擇的統一

歷史虛無主義者為了否定中國革命,把革命激情和革命精神污蔑為“幼稚瘋狂”,抹黑成“情緒化”的“政治浪漫”,稱這種“對革命的崇拜”圖一時痛快,“主要是想把國家和社會困境的原因和解決辦法簡單化”。(29)袁偉時:《昨天的中國》,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49頁。在他們看來,整個20世紀所謂“破字當頭立在其中”的革命模式,“在本質上只是一種政治浪漫主義的幻想而已”(30)馬勇:《重新認識近代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第272頁。。這是對無數仁人志士和革命先烈的嚴重褻瀆,也是對偉大革命事業的惡毒攻擊。

偉大社會革命的理想是關系人類美好未來的偉大事業。越是美好、崇高、偉大的東西越是需要奮斗、付出和犧牲,越需要有“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31)《毛澤東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頁。。這股勁兒、這股熱情就是革命激情、革命斗志、革命意志和革命精神,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在歷次革命斗爭中,共產黨員總是英勇而堅決地沖在最前線,愿意也能夠為保衛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流出最后一滴血。百年來,黨領導人民在長期革命斗爭中形成了各種革命精神,這些精神的本質就是奮斗、奉獻和犧牲。面對新時代如何繼續推進偉大社會革命的重大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告誡全黨:“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32)《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9年版,第170頁。務必“保持斗爭精神,敢于直面風險挑戰,知重負重、攻堅克難,以堅忍不拔的意志和無私無畏的勇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33)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9年6月1日。。

必須指出,無產階級的革命激情和精神源于科學的理論武裝,源于堅定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堅定信仰是無數革命先烈前赴后繼英勇斗爭的精神支柱,所謂“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要為真理而斗爭”“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正是科學信仰與偉大精神的集中體現。馬克思主義者、共產黨人深知:沒有科學理論武裝,空有激情將導致盲動蠻干。在無產階級革命斗爭中,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魏特林用宗教式的感情激起人們狂熱的盲目的空想的密謀行動,也批判了企圖通過密謀的方式“進行某種革命的突襲,能夠通過最初的若干勝利把人民群眾吸引到自己方面來,就能取得革命勝利”(3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版,第294頁。的布朗基主義。革命者不能單憑激情創造革命。

猜你喜歡
人民出版社革命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機械革命Code01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中國的出行革命
我給小雞起名字
抉擇
粉紅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人民出版社
見與不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