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產品電商發展研究
——基于對沙河鎮的調查

2021-12-24 04:34魏西梅楊蕓菲
農村科學實驗 2021年19期
關鍵詞:站點銷售農產品

魏西梅 楊蕓菲

(西南大學農學生物科技學院,重慶 400715)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各類電商平臺在中國越來越流行。在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直接將農村電商作為一個條目單獨陳列出來,其中就包括支持農產品電商平臺和鄉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多種政策的出臺使得農產品電商邁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前人研究表明,農產品電商的快速發展在助力農村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舒圣祥闡述到目前我國大力發展農業物聯網、人工智能、5G等先進技術建設智慧農業管理體系,并且運用農產品電商模式進行農產品的銷售,助力鄉村振興。林楠的調查報告中提到,面對疫情的沖擊,農產品電商的存在,使得湖北農產品商家不斷傳來喜訊,不僅將湖北優質農產品推銷給全國消費者,同時助力湖北農產品上行。

農產品電商是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是對于農產品電商在陜西省西鄉縣沙河鎮的發展狀況研究還未見報道。本小組于2020年4月8日至4月22日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從沙河鎮全鎮26個村,8499戶中抽出6個村,再從每個村中隨機調查10個村民,共60人作為調查對象,采用代填式問卷的方法進行調查,收回有效問卷59份,有效回收率98%;同時對抽取的6個村中的電商站點工作人員進行半結構式訪談調查。

1.調查地點及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1.1 沙河鎮基本情況。沙河鎮地處陜西省漢中市西鄉縣縣城以西30公里,是省100個建制試點鎮之一和省市“高優高產”農業示范鎮之一。該地盛產大米、小麥等農產品,特產茶葉、牛肉干、木耳、等。全鎮總面積共228平方公里,轄26個村,1個居委會,8499戶,30867人,有勞動力12471人。

陜西省西鄉縣自2017年5月首次成立了農產品電商服務中心其物流寄遞全部由縣郵政公司負責。沙河鎮也緊跟步伐,在集鎮上開設了該鎮第一個農產品電商站點,由政府出資支持;然后陸續下轄至26個村,每個村紛紛開設農產品電商站點,為當地農戶提供線上銷售平臺。

1.2 沙河鎮所調查村民的基本情況。本次調查的沙河鎮村民中男女比例為31:28,接近1:1,比例適中。其中大部分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了59.33%,也有少部分是因疫情原因滯留在家還未開學的大學生;村民的學歷背景以中小學以下和本科以上為主,但文化水平較低的村民占了大多數。

2.農產品電商現狀

2.1 不同年齡段和受教育水平的村民對農產品電商的了解程度不同。調研對象中對農產品電商了解程度偏低的大多集中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文化程度偏低的村民;非常了解的很少,僅占 6.78%,且大多集中在本科及以上等較高學歷,和年齡段在18-40歲的中年村民。推測是由于年齡較大,加上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導致此類村民接受能力較弱;同時,他們對互聯網的陌生也使得他們在心理上較難信任電商,不愿意去接觸這種新興的農產品銷售渠道。

2.2 農產品銷售方式多樣,電商平臺占比不高。沙河鎮當地農戶銷售農產品的方式多樣,但大多都是傳統銷售方式。農貿市場銷售占比最高,其次是商家上門采購或者通過合作社銷售,只有11.67%的農戶會選擇電商平臺來銷售農產品,占比僅排第四。

2.3 電商站點銷售的農產品種類多。沙河鎮當地農產品電商平臺銷售的農產品種類眾多,主要有茶葉、牛肉干、木耳、香菇、蜂蜜、天麻、土雞蛋等。作為地方特產的茶葉和牛肉干在電商平臺的銷量最高,享有較好口碑,茶葉每年交易額有兩萬元左右,牛肉干平均每年銷售額達到五萬元。

2.4 農產品電商站點規模較小。沙河鎮的每個村最多只有一個農產品電商站點,面積不到20m2,有的還在站點內開設小賣部。每個站點只有1-2名工作人員,且這些人均未經過專業培訓,電商平臺的操作技術并不熟練,銷售經驗基本為零,工作能力存在明顯不足。大部分站點的銷售量都很低,甚至在淡季時零收入。毛埡村農產品電商的工作人員提到,該地電商站點已建立近一年,相對鄰近的其他電商站點來說,收入還算比較可觀的,但目前總銷售額也不到一萬元。

3.農產品電商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宣傳力度不夠。農戶對農產品電商了解程度的數據顯示,從未聽說過的農戶達到16.95%,知道但不了解的高達54.24%,這側面說明了農產品電商在沙河鎮的宣傳還遠遠不夠。農產品電商的低存在感制約了它在當地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當地農產品電商知名度不高,不能被外地人所熟知,進而影響農產品電商平臺的銷量。

3.2 交通運輸落后。沙河鎮當地的交通基礎設施落后,目前只有一條高速公路經過該鎮,無火車站和碼頭等。所有物資運輸均需轉送至縣城,再通過低速公路運送至該鎮。物流運輸困難,冷鏈物流技術不夠完善,這使得在向外地銷售時,很難保證農產品送達時的新鮮度,同時農產品在途中損耗較多,以上原因導致部分農戶即使知道電商平臺的存在,也不愿意通過它來銷售農產品。

3.3 農產品受季節性影響較大。在調查的六個農產品電商站點中,五個站點的工作人員均反映農產品銷售過程中會出現滯銷問題。據工作人員介紹,滯銷現象大多出現在農忙時期,農民收獲農作物后,由于市場過剩,大量庫存堆積,而當地的農產品電商平臺無法及時將其全部售出;農閑時,農產品電商平臺的需求增加,但由于農作物生長的周期性,無法提供消費者所需農產品,導致線下農戶與線上消費者的供需不對等。因此經常出現旺季滯銷,庫存積壓;淡季缺貨,無法提供貨源的情況。

3.4 農產品電商站點工作人員能力不足。目前,沙河鎮農產品電商站點工作人員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經驗欠缺和業務水平較低。當地農產品電商站點開設時間較短,無可參考先例。由于沙河鎮空心化現象嚴重,電商站點工作人員大多為村委會成員或曾為村委會成員,文化水平不高,且年齡大多在五十歲以上,缺乏操作農產品電商平臺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導致重要的廣告宣傳、售后服務等環節處于空白或斷層階段。

4.促進農產品電商發展的建議

4.1 加大政府對農產品電商的支持,提高其知名度。為了提高農村村民對農產品電商的認識,促進電商業務向農村、城市深度延伸,政府應加強普及農產品電商方面的相關知識,并出臺相關政策,加大對農產品電商的宣傳力度。政府或企業定期舉辦農產品電商的宣講會、交流會等,培養公眾的互聯網思維,改變農產品傳統的銷售模式,讓農產品電商走進農村及城市生活。對農村而言,政府應加大資金支持,加快農產品電商平臺體系的構建。此外,政府應出臺相關支持政策,幫助宣傳當地特產等,為農產品電商發展提供更有利的條件。

4.2 完善運輸體系。結合沙河鎮當下的基礎運輸條件,對目前的貿易物流專業倉儲設備進行規?;?、集約化整合和改造勢在必行,從而形成良好的市場運輸體系。加強物流配送、信息管理、流通加工、裝卸、打包、運輸與倉儲等方面的建設;著重做好運輸基礎設施、物流網絡建設方面的工作;推動物流產業的專業化發展,構建完善的物流信息平臺,成立相關的冷鏈運輸體系,提升物流公司的競爭能力。

4.3 控制農產品銷售價格,完善售后服務體系。對電商平臺的農產品價格可進行適當調整,在保證質量的同時給予消費者一定的優惠,做到先讓農產品走進城市居民生活,再通過農產品品質等打造出專屬品牌,創造安全價值;同時,完善農產品電商銷售平臺,做好售后服務,對消費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時應答,讓消費者發現農產品電商的優越之處,進而使農產品電商平臺得到廣泛推廣。

4.4 培養當地高素質農產品電商人員。對于不同基礎的村民,采用更具針對性的培養方案。面向受過高等教育的村民,主要進行深層次知識的補充,培養其成為農產品電商平臺的核心人員;面向文化水平較低的村民,主要進行電商基礎知識、平臺基本操作技能、實際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培訓,為他們參與到農產品電商的發展創造條件。

通過對陜西省西鄉縣沙河鎮村民、電商站點工作人員的調查研究,探明該鎮農產品電商發展現狀、存在問題,提出促進該鎮農產品電商發展建議,為該鎮及其他相似地區農產品電商的發展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站點銷售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基于Web站點的SQL注入分析與防范
積極開展遠程教育示范站點評比活動
給人帶來快樂的襪子,一年銷售1億美金
怕被人認出
農產品爭奇斗艷
銷售數字
“五星級”站點推動遠程教育提質升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