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發展特色產業在“脫貧攻堅”三農建設中發揮的作用

2021-12-24 04:34覃家賓
農村科學實驗 2021年19期
關鍵詞:特色產業脫貧攻堅三農

覃家賓

(廣西融安縣林業局,廣西 柳州 545400)

脫貧攻堅是我們黨和政府確立的社會發展重要工作內容,脫貧攻堅工程以發展特色產業為支撐。本文以發展特色產業在“脫貧攻堅”三農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為切入點,深入分析農業特色產業在當前發展現狀以及采取對策,進而總結出農業特色產業在脫貧攻堅戰略中重要作用。

1.農業特色產業在三農建設中存在的現狀分析

1.1 產業扶貧的對象的認定較為困難。農業特色產業扶貧首先要實現扶貧對象的確定。特色產業扶貧最大的難點在于對扶貧對象的精準識別以及特色產業的選擇,通過對兩不愁三保障來確定特色產業扶貧的對象,尤其是可以利用國家建檔立卡系統確定的貧困戶的相關指標進行產業扶貧對象的確定。但是實際執行中,需要把普通扶貧和特色產業扶貧分開對待,當前扶貧包括異地搬遷、對口幫扶等形式都能實現脫貧,但是真正持續性脫貧效果實現的還是產業帶動。產業扶貧的過程中如何實現和其他貧困戶之間的關系,這些單位的確定都會給產業扶貧帶來困難,畢竟產業扶貧的企業、資源等都是有限的。

1.2 特色農業產業建設中農戶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特色農業很多是經過專家論證的,但是農戶對于農業特色產業的相關理論和認識不足,農戶積極性的調動是特色產業扶貧的另一個難點。很多貧困戶沒有積極響應政府的政策號召,沒有真正參與到農村產業扶貧活動中來,延緩了扶貧產業的推進,造成扶貧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水平。同時,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腳步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選擇去城鎮務工,導致農村勞動力人口流失。

1.3 特色產業發展利益在三農特色建設中分配不均。特色產業發展涉及到企業、農戶等多方主體,利益分配問題直接關系到農業特色產業實施關鍵。農村從事產業經營的主要有兩類人,一類是經濟條件好、發展能力強的農民或龍頭企業。這類人往往直接把握和控制扶貧產業,政府產業補貼直接落入這類人手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產業效益的最大化,但真正落到另一類最需要救助貧困人口手中的利益卻很少,導致村里貧富差距進一步加深。

1.4 扶貧特色產業和農戶的實際需求難對接。特色產業和農戶的實際需求的銜接,就是要把市場和農戶的優勢結合起來。深度貧困地區對特色產業項目缺乏重視和推動,大多存在組織化程度低、項目模式單一、同質化競爭明顯等問題,導致真正的扶貧項目無法落地,造成整體扶貧效率和扶貧效果低下。有些貧困地區的負責人甚至不敢直面困難和挑戰。一些地區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中,特色產業鏈條沒有形成,特色產業農業優勢沒有發揮出來,難以適應農戶的生產需求。

2.三農建設中實現特色產業扶貧的對策

2.1 構建具有特色的農業特色產業。農業產業種類眾多,只有發揮地域優勢的產業才是特色產業。單一的傳統產業日漸低迷、盈利模式固化。深度貧困地區的產業扶貧項目只有追求特色,開發市場間隙,才能形成產業優勢和發展潛力。例如:柳州市融安縣利用發展特色產業——融安金桔產業,在近幾年的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了顯著成效,實現了整縣脫貧摘帽。因此,不斷開發特色資源,打造出區域性的扶貧產業基地,建立特色扶貧產業可以促進產品向商品化和品牌化的方向轉變,同時,推動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發展模式。

2.2 建立完善的特色產業扶貧幫扶體制機制。貧困區存在的資金的短缺、技能型人才的缺乏、以及政策額度扶持等都會影響到產業扶貧的實現,脫貧攻堅離不開體制機制發揮整體作用,通過體制機制的帶動作用優化產業資源,尤其是不同特色產業在進行扶貧的過程中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通過政策的支持和村民自籌等形式進一步完善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為鄉村產業脫貧攻堅奠定良好的外部環境。特色產業扶貧的過程中要構建可持續發展機制,不能是一陣風和形象工程,要把扶志和扶智結合起來,持續性的為脫貧攻堅創造有利條件。

2.3 實現特色產業發展資源的合理配置。各級部門應該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從政策、基礎設施、資金、人才技術和市場等方面優化特色農業產業扶貧體系,創新扶貧技術與手段。具體來說,就是要完善落實好產業精準扶貧相關的政策;創新資金投入機制,保障扶貧資金投入以滿足實際需求;培養或引進高尖端人才,給予有吸引力的福利和薪酬待遇;加強技術創新、推動專業知識培訓。

2.4 特色產業扶貧要實現因地制宜。在制定區域產業扶貧路徑時,要因地制宜,開展產業扶貧,增強特色產業扶貧的帶動能力。政府部門積極引導和鼓勵農村貧困戶參與具體扶貧項目,注重實地考察農民的實際情況,發掘致貧原因,在政策、 崗位、資金或技術的支持上要因人而異,依據情況而定。經典實例:自全國上下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融安縣積極探索和引導,因地制宜大力鼓勵和扶植金桔種植產業,截止目前融安縣全縣金桔種植面積19.06萬畝,其中已投產13.07萬畝。全縣共2.5萬戶種植金桔,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603戶種植36997畝,占建檔立卡貧困戶的48.6%。通過金桔產業帶動,實現2.8萬多貧困人口脫貧,帶動7萬人次以上就業創業。

3.發展特色產業在“脫貧攻堅”三農建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3.1 從特色產業發展中促進農民增加收入。特色產業在產業競爭中具有獨特優勢,能做到因地制宜發展當地農業產業,當地農戶通過企業培訓和帶動能夠增加收入,改變了其收入單一現狀,很多農戶都是通過從事農業特色產業增加收入,這種收入增加比原來靠天吃飯農業生產更為可靠,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進一步增強。

3.2 實現農民特色產業從業技能的提升。原先農民在勞動力市場中總是處于劣勢地位,地方政府的技能培訓政策能夠提升農戶的職業技能,農戶在家門口實現技能的培訓,進一步豐富了農戶的創收手段,農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技能進行提升,農民通過提升的技能投入到農業特色產業中,進一步提升了農業勞動力的素質。

3.3 有利于特色農業和其它產業的融合。以前的農業發展和工業的發展尤其是第三產業的發展是相互分離的,農民很少通過產業的優化升級獲得發展的紅利,隨著農業特色產業的引入,農戶通過實現農業特色種植、養殖甚至是舉辦農業特色旅游的形式深入參與到市場競爭中,這就實現了農業和其他產業的融合。農業特色產業還實現了與工業化生產的融合,進一步提升了農業的生產效率。

3.4 實現特色產業各生產要素在市場上的充分配置。三農領域具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和勞動力資源,以前的三農資源很多都是閑置的,造成了大量的資源的浪費,隨著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大量閑置的勞動力利用農閑時間投身到農業特色產業中,增加收入的同時有利于我國社會產業生產效率的進一步提升,我國各個產業的生產要素在統一的大生產中進一步實現了盤活。農業特色產業成為橋梁產業,不僅盤活了農業,同時還帶動了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實現了多贏的局面。

4.結語

可以看出,三農建設中,農業特色產業可以發揮獨特的功能,對于脫貧攻堅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以發展特色產業在“脫貧攻堅”三農建設中發揮的作用為切入點,深入分析農業特色產業在當前的發展現狀以及采取的對策,進而總結出農業特色產業在脫貧攻堅戰略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本文先是對農業特色產業在三農建設中存在的現狀分析,主要包括產業扶貧對象的認定較為困難,三農建設中農戶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產業利益在三農建設中的分配不均,扶貧產業和農戶的實際需求難對接。接著是對三農建設中實現產業扶貧的對策分析,要構建具有特色的農業特色產業,建立完善的扶貧幫扶體制機制,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產業扶貧要實現因地制宜。最后是總結出發展特色產業在“脫貧攻堅”三農建設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包括促進農民增加收入,實現農民從業技能的提升,有利于農業和其它產業的融合,實現各生產要素在市場上的充分配置。

猜你喜歡
特色產業脫貧攻堅三農
安徽宿州靈璧縣:多措并舉發展特色產業
海歸“新農人”投身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商務部:多措并舉惠“三農”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產業“化蛹成蝶”
40年,時光軸下的“三農”演進
西海岸:特色產業振興鄉村
打贏脫貧攻堅戰,民主黨派如何作為
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的脫貧攻堅——基于新聞聯播相關報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