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興縣生物多樣性保護現狀特點評價分析

2021-12-24 04:34鄺淑蘭
農村科學實驗 2021年19期
關鍵詞:永興古樹名鄉土

鄺淑蘭

(湖南省永興縣林業局,湖南 永興 423300)

引言

根據永興縣園林植物物種調查小組資料顯示,永興縣域應用的園林植物516種,涉及153科,383屬。其中常綠喬木168種、占總數的32.56%,常綠灌木102種、占總數的19.77%,落葉喬木144種、占總數的27.9%,落葉灌木102種、占總數的19.77%;多年生植物110種、一年生植樹物68種,藤本10種,竹類18種,蕨類植物14種;常用園林植物407種,占總數的47.49%;外來植物68種,占總數的13.18%;鄉土植物448種,占總數的86.82%。永興縣域園林綠化鄉土、外來植物物種資源大有潛力可挖,如喬木類的金錢松、銀杏、日本扁柏、南方紅豆杉、楊梅、青檀、光皮樹、樸樹、四照花、榻捷木、凹葉厚樸、馬卦木、金葉白蘭、木蘭科植物,楠木、阿丁楓、半楓荷、飛蛾槭、青榨槭、紅翅槭、腺葉野櫻、陰香等。

1.古樹名木分布與保護現狀

古樹名木是林木資源中的瑰寶,具有重要的科學、文化和經濟價值。為切實加強對全縣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永興縣林業主管部門組織林業專業技術人員完成全縣鄉村樹齡達100年以上、城區樹齡30年以上的古樹名木普查工作,并根據普查結果,為每棵樹掛上標有樹名、樹齡等信息的牌匾和建立生辰生長信息電子檔案。調查數據統計顯示,永興縣建有登記卡片的古木有水松、紅豆杉、銀杏、白豆杉、樟樹、國槐、欏木、馬尾松、桎木、尾葉冬青、楓香、酸棗、金桂、楓楊、烏桕等15個樹種、4987棵,其中300年以上古樹名木116株,100~299年以上古樹名木4871株,所有古樹名木長勢良好,并按古樹名木保護要求進行了掛牌、建檔,明確了管養責任人,并實施專業培訓,對少數有生存危險的古樹名木采取了補洞、除害等工程保護措施。

2.風景名勝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現狀

龍華山森林公園建于2010年,面積9148.71公頃,位于羅霄山脈和南嶺山地交匯地帶,華東、華南、華中植物區系的交匯特征顯著,保存有完整的亞熱帶低山丘陵常綠闊葉林和眾多丹霞地貌狹域特有植物群落,而崖壁保存了春夏生長(秋冬休眠)與春夏休眠(秋冬生長)植物有機組合的草本植被與附壁藤本生態系統,保存了有表現生境狹窄特有現象的丹霞地貌特有種,表現出顯著的“生態孤島”現象,是我國丹霞地貌森林植被的重要組成,保護價值重大。根據調查統計,龍華山森林公園共有植物133科、330屬、487種植物,其中蕨類植物13科、13屬、20種,裸子植物6科、7屬、8種,雙子葉植物98科、265屬、403種,單子葉植物16科、45屬、56種。區內有伯樂樹、南方紅豆杉、銀杏等3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有鵝掌楸、樟樹、花櫚木、野大豆、金蕎麥、喜樹、中華結縷草、櫸樹、黃檗、半楓荷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植物10種。

3.生物多樣性保護特點與評價

3.1 鄉土、野生植物種類豐富,但應用較少

永興縣位于湖南省東南部、湘江支流耒水上游,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內分布有湖泊、河流、池塘和稻田等濕地,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但在城市園林植物應用生物多樣性方面還不夠全面、系統,鄉土、珍稀植物挖掘潛力大,如鄉村常見的欏木石楠、楓香、烏桕、喜樹重陽木等還沒有得到較好的繁育與推廣應用。

3.2 特有性高,但保護不力

目前永興縣龍華山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植被為主體,植物資源豐富,有不少的鄉土特有物種。如木蘭科、殼斗科、山茶科、薔薇科、山礬科、槭樹科植物等。特有物種在植物物種多樣性保護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如數量極少、分布范圍極窄的水松、鵝掌楸、厚樸、紅豆杉、白豆杉等5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現存數量極少,已面臨滅絕的危險。應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對它們加以保護,充分利用城市在經濟、技術和管理上的優勢,在城市園林綠地建設過程中,必須對這些物種進行多方面的保護并培育利用,形成一定的規模數量。

3.3 可利用價值高,但認識不足

永興縣域范圍內1600余種植物中,具有不同的利用價值,如觀賞、醫用、藥用、食用、吸塵、殺菌、吸收有害氣體抗污染等價值。利用好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物種,對豐富永興縣城市園林植物景觀、形成特色的永興園林城市具有重大意義。但長期以來,城市園林綠化對本土植物的認識不足,對本土植物的觀賞特性、應用前景和功能用途缺乏全面了解,導致優良的本土植物不能有效地在城市園林綠地建設中發揮作用,園林專業設計人員和苗木生產個體或組織把目光僅僅盯在那些廣為人知的園藝栽培品種上,形成了設計人員不敢選擇、苗木生產個體或組織不愿生產、市場上缺乏鄉土植物的誤區,如缺乏隨季節變化的色相樹種和抗二氧化硫、氯氣、滯塵力強、防火、耐鹽堿性、耐水濕等特殊用途樹種,降低了永興城市園林綠地系統中的植物物種多樣性。

3.4 生物多樣性的制約因素

3.4.1 棲息地的消失及棲息地的破碎化

3.4.1.1 不合理的經濟活動

城鄉建設和發展、交通網絡的密集形成等占用了大量林地、濕地資源,造成了生物物種賴以棲息生存的森林、濕地生境不斷縮小,直接導致物種的迅速消失。山丘區農林生產活動中亂砍濫伐,盲目地開墾現象與工礦業的發展和交通等建設過程中造成的植被的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對生物多樣性造成極大的威脅。

3.4.1.2 盲目的旅游開發

旅游開發過程中,由于缺乏科學的規劃與嚴格的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盲目,旅客超負荷涌入以及旅游過程中的不文明行為等現象使生態系統受到嚴重沖擊,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

3.4.2 過度開發利用,導致原生森林植被減少

除少數偏遠地區仍保留有天然常綠闊葉林外,原生森林植被已基本不存在。一直以來由于人們對森林的采伐利用以及有目的的培育商品林,形成的現有森林多為杉木人工純林或馬尾松人工純林,改變了原有自然的森林生態系統結構,導致生物種群數量急劇減少,不利于生物遺傳、物種、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形成。

3.4.3 環境破壞,生物生存空間面臨挑戰

繁雜眾多的化工企業污染加劇,人為干擾增加,廢水、廢氣、固體垃圾大量排放,農藥化肥過度使用,嚴重破壞了生物生境,直接威脅生物生存。

3.4.4 不良生活習俗帶來的物種減少

長期形成的野生動物嗜食不良習慣和“野生無主,誰獵誰有”傳統觀念,亂捕濫獵現象屢禁不止,導致少數野生動物種類絕跡,部分處于瀕危邊緣。長期的農業、林業生產活動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對鳥類覓食、棲息生存造成致命危害,物種數量迅速下降。

3.4.5 外來物種的入侵和疾病的擴散

外來物種入侵將會對被入侵環境產生巨大影響,新環境中外來物種缺少天敵的制約,當生存環境較為適宜時,種群將迅速蔓延,與本地物種競爭生存空間,甚至導致本地物種無法生存,生態系統被破壞,進一步威脅本土動植物與地方經濟發展,形成惡性循環。如近年來森林病蟲害松材線蟲病的入侵、植物物種濕地松的入侵等。

3.4.6 災害事件也是威脅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因素

2008 年永興長達一月之久的雨雪冰凍災害天氣給永興林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全縣林業建設整體倒退20~30年甚至更長時間,導致部分區域生態系統結構破壞、生態系統功能失衡,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各種人為、環境因素,生物多樣性面臨著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保護已然成為一項必要的、緊迫的措施。目前,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尚無專門的科研機構與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場所,存在營造林與園林管理中植物品種單一的問題,在植物選擇上,喬灌木比例、常綠與落葉樹比例不協調,對以往常見的傳統植物品種和優良鄉土樹種不重視,大量應用近年來普遍引種的色葉灌木和棕櫚植物等。

猜你喜歡
永興古樹名鄉土
2022 年全國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啟動
純電動汽車電池低溫加熱系統
重視培育多層次鄉土人才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鄉土中國
長興縣上線首批古樹名木認養活動
泰安市古樹名木保護與復壯研究
永州GPS定位保護古樹名木
陜西西安明永興恭定王墓
讀《鄉土中國》后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