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業工程技術在農業現代化中的運用

2021-12-24 04:34劉興波
農村科學實驗 2021年19期
關鍵詞:工程技術現代化農業

劉興波

(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黃山館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山東 煙臺 265715)

1.農業工程技術含義

1.1 我國的農業工程技術并非是獨立的一門學科,它是集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業及現代林業等包含在內的一門綜合性學科,通過農業工程技術在農業領域中的廣泛運用,兼顧基因工程技術、各種品類的研發技術和現代化農業的機械設備等進行融合與發展,建立具有相互協調,互為輔助的技術運行保障機制。在這一綜合性學科中,尤以計算機信息與生物發展作為當前主要應用技術。農業工程技術主要是以復雜的農業系統為研究對象,研究范圍廣泛,它不僅包括農業生物、農業工程措施及環境變化等,還需要結合各方面的具體技術措施進行相互作用與相互影響,通過先進技術手段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及發育還可有效進行轉化與利用。各相關農業部門只有積極將系統化的技術運營機制進行合理化管控,才是實現農業工程技術的重要途徑。

1.2 農業工程技術的重要作用?,F代化農業運營中,由于農業工程技術的不斷迭代與推廣,通過以技術結構為核心,以滿足實際農業發展需求為目標,同時還要運用系統化的經營與管理思維,集中發揮農業工程中的技術優勢,是實現現代化農業工程管理標準的重要指導。農業工程技術在整個農業綜合技術的推廣實踐中不僅肩負著技術與經濟系統的雙向調節職能,也是技術推廣渠道中的關鍵環節。所以,綜合來看,農業工程技術廣泛運用于農產品的加工工程、流通工程、生物環境工程與農業設施等方面都起到調節與示范作用。通過先進農業技術工程與現代化工業手段影響并促進農業生物的繁育、生長、轉化及利用。

2.農業現代化中農業工程技術的具體運用

2.1 運用于農業資源處理方面。由于我國農業的發展戰略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性,若要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性,不僅需要對農業資源進行科學管控與優化處理,還需要建立相對完善的資源配置機制,通過農業政策發展中的總體要求結合本地的具體情況,以完善土地開發項目,并從根本上實現農業結構的優化管理與效率運行還需從以下幾方面進行重點關注并實施:

2.1.1 鑒于我國幅員遼闊,但在土地資源規劃方面尚存在落后區域,由于戰略上的制定與實施的時間延后性,甚至一度出現毀林開荒的現象,還有一部分造成了部分的水土流失的現象。由于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我國相關部門應著力將農業工程技術具體運用于農業現代化實踐中。通過對資源體系的優化整合,完善土地科學管理方法時,還需將水資源應用與環保要求實現緊密聯系,以優化改良土地資源,促進土壤肥沃為主要目標。

2.1.2 在農業灌溉項目中,農業工程技術是可以提高水資源的運用效率的,同時著力發展地面灌溉項目與滴灌項目,這不僅可滿足農業資源科學管理與生態環境實現雙優發展目標的行進,還可為農業現代化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保障。其作用不僅可提升水資源利用率,還可對區域經濟發展起積極促進作用,同時也為未來農業現代化管理水平提供有效保障。以山東省為例:在實現資源節約型農業工程技術方面,具體可應用于節地、節水等為中心的農業生產體系,發展多層次農業結構,同時采用先進灌溉技術集合其他農業先進技術進行節地、節時、節能等發展高效能低耗費農業項目,以不同農業自然資源情況實現可節約利用的角度進行劃分,實現節地型農業、節水型農業的農業生產技術體系,一定程度上實現了保護耕地,改善生態環境的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戰略。

2.1.3 農業工程技術應用于農業系統與農業工程系統的不同表現,是實現資源綜合應用,優化資源結構,以吸取農業工程技術中有益部分為重要發展方向,保障農業工程技術的實現效用,同時也會促進農業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為我國農業在戰略規劃及管控細則方面做好鋪墊,確定實現農業產業現代化向縱深向的可持續發展與進步。因此,科學發展農業工程技術與農業系統的管理路徑,充分挖掘各項因素的實際價值,只有將農業工程體系的發展與時代發展相吻合,保證不同地區農業發展目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區域經濟與社會效益的雙贏模式。

2.2 應用于農業生產率方面。農業生產率方面的提升主要是在農業工程技術應用下促進了農業的健康深度發展,由于農業勞動生產率是現代農業發展中的核心要素,而對于如何高效完成農業中各類細分項目,還需要各級相關部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監督與管理。由于我國是農業大國,衡量我國生產發展程度的評價指標是以農業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為標準,只有從根本上實現對農業發展的高水平與勞動生產率的市場參與強度進行測量,還要將農業工程技術體系,特別是農業機械項目納入其中。近段時間,由于大量高科技農業機械研制并投入實際運行。因此,只有在應用農業工程技術基礎上進行整合,并梳理農業整體發展框架,實現勞動生產率的高度優化與有效整合,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廣大農民增產增收的有效途徑。由于我國農業的發展趨勢是將農業機械的發展方向是實現大功率與聯合作業的方向上發展,由于運行效率與功率不斷升級,農業機械的田間勞作速度也得到有效提升,據測算其具體機械工作速度可提升至每小時10千米,這對比以前的機械工作效率有較為明顯的顯著提升。特別強調的是農業機械的發展由于農業機械發展過程,是可實現耕種、播種及施肥等環節進行聯合作業,是可實現田間一次性完成整個系統的操作,這說明無論是在生產效率還是在生產質量方面都可實現全面系統升級,只有將這種農業工程技術進行推廣與運用,不僅可減少人力投入還會節省一定程度的燃料費用,這對于縮減成本損耗,實現行業進步提供有力保障。

2.3 在土地生產方面的運用。對于農業發展而言,土地生產工作是實現整個農業工作的關鍵環節。因此,農業工程技術與土地生產體系進行高度融合,是可提升土地生產率的,還可實現產量與質量的雙提升。由于相關部門需結合農業工程技術向生物科學技術方向發展,以期實現農業發展的科技化轉型提供可靠保障,將農作物向多樣化發展為目標。另一方面,由于借助了農業工程技術的應用基礎,構建了較為科學、合理的現代發展需求管理途徑。例如溫室培育就是較為明顯的案例,這種可從品種的栽培到種植,會形成良好的發展結構與綜合技術管理體系。

2.4 運用于農產品商品率方面。由于農產品商品率是反映農業生產社會化的程度,也是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中需要重點發展的指標之一。由于農業生產商品化是農業生產發展的趨勢。我國的各種歷史因素影響了我國農業商品率,這種低農產品商品率跟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例如我國在1980年時全國整個農產品商品率只占約33%,而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商品率至20世紀70年代農業生產幾乎全部為市場進行的商品生產。另外,處于我國山區的土特產品,是需要進行加工才可成為商品,還存在一些本身就不能實現加工的商品,被隨意廢棄的現象,這不僅是國家資源的浪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生態環境,所以,最優解決方案是將這些可進行加工再利用的商品進行加工制作,一方面可減少損失,另一方面還可提高商品價值,提高農產品商品率,繁榮農村經濟。

2.5 應用于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受各地不同環境的影響,我國每年幾乎都會有部分地區出現水災、旱災或病蟲害等情況。由于我國運用了農業工程技術,隨著農業工程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排灌與機械化的程度也在不斷提高,這在抵御各類災害面前有了長足進步。

2.6 優化農業經營管理。由于我國現代農業廣泛應用于農業工程技術中,在改善農業經營管理方面有了明顯進步。例如運用于計算機方面進行農業生產管理、監測等調控進行數據與圖像處理,這在農業發展生產方面提供較為準確及快速的數據預測信息,不僅在實現科學管理與預防災害方面有了較為合理的科學依據,也在災害來臨前做好應對。

3.結束語

總之,有效應用農業工程技術對于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有著重要的意義與價值,相關部門還要建立健全相關保障機制,通過合理性的研發技術與技術要點,優化技術要素的同時,還要確保提升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提高生產率的同時也為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動力,并且從根本上促進農業良性發展,將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通過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而得以體現。

猜你喜歡
工程技術現代化農業
建筑工程滲漏原因及防水防滲工程技術實踐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試析機械工程技術的發展趨勢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工程技術研究院簡介
《農業現代化研究》第五屆編委會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教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