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2021-12-24 04:34孟兆華
農村科學實驗 2021年19期
關鍵詞:轉基因農作物農藥

孟兆華

(山東省青島市南村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山東 平度 266736)

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生物技術就進入到人們的視野。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生物技術水平的提升,人們逐步將其應用到農業生產中,且此項技術逐步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生產中的關鍵性技術。此項技術在農業生產中地高效運用,大幅度提升了農業生產質量與效率。

1.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意義

1.1 提高農作物產量

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運用,可以有效擴大農業生產規模,減少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浪費,也可以增加農作物產量,推動我國農業經濟與社會經濟可持續性發展。聞名世界的雜交水稻則是將生物技術運用到水稻中的時代產物,有效提高了水稻產量,進而增加了農業生產者的經濟收入。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著名院士袁隆平,正致力于研制沙漠中也可以種植的水稻,以此有效增加水稻種植面積,并有效緩解沙漠治理問題,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

1.2 提升農作物的病蟲害防控能力

病蟲害是影響農作物產量的關鍵性因素。一旦農作物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病蟲害,且病蟲害得不到有效防治,極易擴大病害范圍,并大幅度降低我國農作物生產量。此外,在運用藥物治療方式時,一旦農藥使用不當或者過量等,會使得病蟲對農藥產生抗體,使得農業生產大規模減產。通過運用生物技術,可以有效改良農作物的自身基因,以此全面提高農作物的抗病蟲害能力,并減少病害防治過程中的農藥使用量,以及農作物身上的農藥殘留。

從目前使用情況來看,生物技術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將農作物中的優良基因移植到另一個品種中,以此全面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與農產品的安全性。其次,依托生物技術研制出高效的生物農藥。生物農藥主要劃分為微生物農藥與生物化學藥類兩種類型。再次,科學運用化學誘導劑。物理與生物因子對農作物進行誘導,可以將農作物的抗性充分顯現出來。最后,合理運用病害天敵,可以有效防止化學藥物治療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且病害防治成本低,持續時間長。

1.3 有效提高農產品品質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農產品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時期的農作物生產者,在關注農作物產量的同時,也逐步給予了農產品品質足夠的重視??焖侔l展的生物技術,為提高農作物品質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條件。接貨組基因重組與改造,可以將多個農作物中的優良性狀融合到一起,進而滿足人們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

2.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具體應用

2.1 科學合理運用雜交技術,提高農產品產量

我國人口眾多,國家整體的農作物需求巨大。尤其,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可用耕地面積大幅度減少。通過運用雜交生物技術,有效提升了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并有效解決了農作物抗病蟲害、抗倒伏、抗鹽堿地等方面的能力,進而使得農作物的產量得到了有效保障,滿足了國家日益增加的糧食需求。

2.2 轉基因技術的有效運用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逐步給予了農產品質量與安全性高度的重視。通過將轉基因技術運用到農作物生產中,有助于將其他農作物中優質的營養價值導入到另一種農作物中,以此改變了原有植物形狀,并有效提高了農產品的營養價值。比如,某種植物的抗病蟲害能力較強,可以將此種植物的抗病害基因轉入到另一種植物中,以此提升植物的抗病蟲害能力。隨著生物技術地快速發展,轉基因技術在農業種植中逐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3 組織培養技術

組織培養技術在農作物生產中的運用,加大了新品種研發力度。在實際應用中,工作人員會在無菌環境中,科學合理培育植物組織,進而為植物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并達到植物抗病害的生產目的。在現實中,組織培養技術多被應用到優良農作物的育種工作中。為了提升培養質量,工作人員應科學合理把控營養液與組織基的PH值、營養組成成分等。借助組織培養技術,有助于防止培養基菌源的擴散。為了保證無菌無性繁殖,工作人員應提前獲取精準、全面的培養材料,并在后期誘導分化培養環節,采用適宜的分化素與生長素。

2.4 借助生物技術研制生物農藥

農藥是常見的病蟲害防治手段。在現實中,農作物生產者的綜合素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有些生產者在農藥用量把控上欠缺科學合理性,導致農作物病蟲害產生了抗藥性,影響到農產品質量,并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比如,盡管殺蟲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殺蟲的效果,但是在噴灑殺蟲劑的過程中,也會對害蟲的天敵造成毀滅性的殺傷,進而影響到生態平衡性。且農作物在長期遭受到農藥的侵害后,農產品的品質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進而影響到人們食用安全性。通過將生物技術運用到農藥研制工作中,研制人員可以借助活體生物或者其代謝物等,運用合理的工藝生產出相應的農藥制劑,進而高效地去除農作物中的病害,并起到了保護自然環境的良好成效。

2.5 生物技術在農業新領域的應用

首先,借助轉基因植物進行疫苗生產,是目前我國科研工作人員的研究熱點。比如,借助水果、蔬菜等生產抗肝炎、霍亂等傳染疾病的疫苗。其次,借助轉基因技術,培育出轉基因?;蛘咿D基因羊等,且這些轉基因動物奶富含蛋白質藥物。再次,依托試管苗技術,可以為瀕臨滅絕的植物或者動物營造繁殖機會,亦或者通過克隆技術,有效提升動物產量與質量。最后,將生物技術運用到觀賞類農作物中,既可以增加生產者的經濟效益,也可以達到美化與保護環境的目的。比如將優質基因轉移到花卉、觀賞類植物中,可以改變植物原有花色、形狀或者花期等,以此全面提升花卉的美觀性與觀賞性。

3.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注意要點

3.1 加大生物技術研發力度

隨著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此項技術已被廣泛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盡管如此,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仍然具有著較大的應用發展空間。比如,轉基因技術在被運用到農業生產中時,人們還無法完全掌握任意基因的切割或者重組,甚至有些優良基因無法被高效地轉移到農作物身上。因此,從未來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相關技術研發人員應繼續加大生物技術研發力度,以此提升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應用中的成熟性,并從根本上提升農產品品質,保證人們的農產品食用安全性。

3.2 注重生物技術宣傳工作

盡管生物技術成為未來我國農業生產的重要技術。然而,廣大農作物生產者對生物技術仍然存在認知上的不足,影響到生物技術在更大范圍內的推廣。為此,相關部門應加大生物技術宣傳力度,使得農業生產者對生物技術有一個全面清晰地認知,進而為生物技術推廣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3.3 加大技術培訓力度

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運用時,具有著操作難度大特點,對使用者的專業技術水平提出了較高要求。為此,我國相關部門應積極鼓勵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實踐,為農業生產者進行現場技術培訓,幫助農民朋友掌握生物技術運用技巧,進而充分發揮出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在現場培訓中,技術人員要將生物技術的優勢充分傳達給農業生產者,并借助人傳人方式,不斷強大生物技術應用隊伍,提高農業生產者的綜合素養,并發揮出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有價值。

4.結束語

總之,農業是立國之本,是我國社會經濟持續性發展的關鍵性產業。尤其,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可用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國家對農作物生產質量、產量與品質等提出了更高要求。通過將快速發展的生物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中,則有效提高了農作物品種,并增加了農作物單位面積產量,滿足了我國日益增長的農產品使用需求。盡管生物技術具有著諸多應用優勢,但是生物技術在被運用到農業生產實踐中時,往往會因生產者的綜合素養欠佳等因素,導致生物技術運用成效受到較大程度的影響。為此,以上內容在分析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意義基礎上,提出了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具體應用與應用注意事項。希望可以給相關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啟示,并促進我國農業獲得持續性、快速、健康發展。

猜你喜歡
轉基因農作物農藥
探秘轉基因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轉基因,你吃了嗎?
無人機噴灑農藥 農藥混配順序
厲害了!農作物“喝”上環保酵素
未來三年將淘汰十種高毒農藥
農藥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來越多了
化肥農藥減量,怎么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