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濕地松高產防災栽培技術探究

2021-12-24 04:34陳文怡
農村科學實驗 2021年19期
關鍵詞:濕地松芽苗松土

陳文怡 王 瓊

(云南省文山州林業和草原資源監測站,云南 文山 663000)

濕地松具備較明顯的栽植優勢,其擁有較強的抗病性及環境適應能力,主要用途是進行膠合板加工,此種樹木受到很多種植者及材料使用者的青睞,為了提高其高產及防災性能,需要對相關栽培技術進行研究和分析。

1.育苗技術分析

1.1 明確種子的合理選擇

濕地松的種植過程中,為了提高產量,需要選擇具備良好抗病性及環境適應能力的品種。濕地松得種子呈現卵圓狀,并且與三角形有略微相似之處,具備不太明顯的棱脊,顏色呈現淡灰色、灰色或者黑色,上面長有斑點,長度大約為6mm,在選擇濕地松種子時,需要選擇千粒重在30g及以上的品種,保證其具備一定的優質性。

1.2 提高育苗地選擇的科學性

濕地松育苗地的選擇對其高產來說有重要影響,需要優先選擇砂壤土,同時保證是新開荒的地塊,對土壤進行分析,保證其PH值在6以下,呈酸性特點,并且需要具備充足的陽光,綜合光照時間較長,同時應該具備良好的排水性能。禁止選用存在嚴重病蟲害的土地,或者擁有蔬菜、棉花、山芋及芝麻等種植經驗的地塊,針對育苗地的土壤,應該利用10%的滅線靈顆粒進行消毒,具體用量為3—5kg/667m2,并保證施撒均勻。

1.3 苗床制作環節有效控制

1.3.1 催芽床制作過程分析

通常情況下,種植人員會利用磚砌筑催芽床,尺寸為長10m、寬1m,并且兩邊墻的高度不同,一邊是50—55cm,另一邊是30—35cm。催芽床需要具備一定的坡度,幫助順利排水,為了保證有充足的陽光,將坡向選為南向。工作人員需要對砌筑完畢的催芽床做好粉刷工作,以免在使用過程中發生漏氣,在催芽床內均勻鋪設厚度為5cm的粗砂,并在粗砂上面鋪設厚度為10cm的細砂,需要保證砂子中不含有雜質,同時維持一定的濕度。

1.3.2 圃地苗床制作過程分析

制作圃地苗床時,應該在圃地內均勻拌和腐熟的肥餅,之后開展整地作床作業。要求圃地苗床的尺寸為寬1m、高0.3m,溝寬為0.5m,苗床的長度需要結合自然田塊長度進行明確,如果存在田塊過長的情況,應該開挖布設腰溝和圍溝,如此操作有利于后期的排水和抗旱。

1.4 播種育苗技術應用

1.4.1 浸種消毒環節控制

浸種消毒環節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應該將種子進行清洗并晾干,之后浸泡在0.1%的新潔爾滅溶液中進行消毒,持續時間在30min,之后利用清水沖洗干凈,將種子浸泡在溫度為40℃溫水中,持續時間在24h,種子晾干后即可開展播種作業。需要將準備好的河沙進行過篩,同時保證具備較高的清潔度,不含有雜質。在催芽床底部鋪設粗砂,同時均勻拌入滅線靈或者呋喃丹,具體用量為3—5kg/667m2,粗砂鋪設厚度為5cm左右為宜,并在上面均勻鋪設細砂,厚度為10cm左右,需要配合消毒。在播種作業過程中,應該保證種子播撒均勻,避免出現重粒的現象,播種結束后,利用細沙進行覆蓋,厚度為2—3cm。

1.4.2 催芽期的有效管理

應該對催芽期的管理提高重視,針對不同環節,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如淋水、換氣、防病以及煉苗等,并且始終堅持保證沙床濕潤的原則。在種子出土之前,應該將芽床內的溫度控制在35℃為宜,如果溫度超過規定標準,需要進行揭膜換氣,在種子破土程度達到70%以上時,應該將溫度控制在25℃。如果發現幼苗的種殼出現脫落,需要在早晨和晚上兩個時間段進行揭膜煉苗,并且對鳥獸進行有效防范。芽苗在此階段容易出現猝倒病,如果出現以上情況,需要利用0.1%的退菌特進行噴灑,在藥物噴灑之后的30min,利用清水采用淋洗的方式進行洗苗,避免藥害的發生。

1.4.3 芽苗移栽環節控制

當秧苗達到4—5cm時,可以進行芽苗的移栽作業。首先,需要先將苗床淋濕,在開展拔苗工作時,利用三個手指捏住子葉下部,輕微用力拔起,避免破壞芽苗,并將其放進盛水容器中。需要做好移栽時間控制,在芽苗種殼沒有發生脫落之前進行移栽,進而提高芽苗成活率;其次,芽苗應該在拔出時及時進行移栽,可以利用竹簽幫助芽苗在苗床上打孔,完成移栽后需要將芽苗孔利用土填滿壓實,并澆灌定根水。芽苗的合理行距為5 cm×10 cm,每667m2的產苗量約為5—6萬株。

2.栽培技術有效分析

2.1 明確造林地的合理選擇

造林地的選擇對移栽后秧苗的成活率及產量有重要影響,最佳選擇是崗地、低山、丘陵等,同時需要該區域面向陽光,要求土壤為深厚肥沃的紅壤、山地黃棕壤、山地黃壤以及潮土,也可以選擇海拔在600m以下的斜坡、平坡、谷地以及平地,要求具備PH值在4—6范圍內的酸性土壤。在開展造林規劃設計工作時,應該將小班面積定為20m2左右,采用8松2闊的林型,并保證密度為107株/667m2,同時需要在不同區域設置防火隔離帶,如林中主干道、林緣以及山脊。

2.2 細致整地環節控制

整地作業可以為苗木的后期生長提供適宜的環境。首先,應該做好林地清理工作,砍掉造林地中存在的雜草以及雜灌等,同時選擇適宜的天氣進行焚燒煉山;其次,應該進行打穴整地,對此項工作有相關要求,需要在苗木種植的上一年12月底完成,并結合具體的規劃設計,嚴格按照50 cm×50 cm×40 cm的規格開展打穴整體作業;再次,施用0.25kg的磷酸鈣以及0.1kg的優質復合肥作為基肥,施肥過程中需要將肥料放到樹穴的底部或者中下部;最后,回土環節十分關鍵,需要利用少量的富含有機質的表土進行回填,同時將肥料與泥土進行均勻且充分的混合,將樹穴填滿,保證略高于地面,避免因積水將苗木淹沒。

2.3 提高栽植過程的科學性

在選擇造林時間時,需要對當地的氣候變化規律做好了解,最佳的時間要選在春節前后的時間段,同時需要的天氣是毛毛雨天或者陰天,如果是容器栽培的苗木,可以選擇在5—6月份期間進行栽植,毛毛雨天或者陰天是前提保證。在開展苗木栽植作業時,需要采用裸根苗栽植的方式,工作人員應該提前利用植樹鎬開挖垂直的半明穴,同時將苗木保持緊貼垂直壁的狀態,進行填土,土量填至樹穴的1/3時,將苗木略微提起,利用植樹鎬錘緊,之后采用分層填土踏實的方式完成栽植。針對容器培育苗木的栽植來說,應該在開展栽植作業前,將容器苗淋透,在種植過程中需要撕掉薄膜袋,并且保證根團土的完整性,為了避免對苗木根系造成破壞,不能將根團土捏實。

2.4 撫育與管理技術分析

2.4.1 除草與松土環節控制

為了保證苗木具備較高的成活率,同時促進其健康穩定且快速生長,需要開展除草及松土作業,通常會在苗木種植當年進行一次松土和除草,在第2年進行兩次松土和除草,在第3年進行一次,并且苗木的撫育時間一般選在5—6月或者8—9月。工作人員應該將樹盤直徑1m范圍內的雜草清除干凈,同時將林地內的灌木砍除。在松土作業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不傷根、不傷梢以及不傷皮原則,同時將鋤松的土壤覆蓋到苗木根部,避免表面過多的水分流失,要保證松土過程中具備適宜的力度,可以逐年加深松土程度。

2.4.2 施肥環節有效控制

在開展施肥作業過程中,應該在第一次進行施肥時,距離苗木30cm左右的區域內開挖兩條規格為50 cm×20 cm的淺溝,施肥總量控制在0.1—0.15kg/株,施用復合肥,在開展第二次施肥作業時,應該在距離苗木40cm左右的區域內開挖兩條淺溝,規格如上,并配合施用0.1—0.15kg/株的復合肥,在施肥工作完成后,應該進行適當的培土。

2.4.3 修枝環節有效控制

一般情況下,在濕地松完成栽植作業后的5—6a,林分開始出現郁閉現象,在此階段,應該杜絕任意打枝,同時選擇適當的時機進行科學有序地修枝,通常第一次修枝工作在6—8年生時開展,利用手鋸人工作業,明確修建高度為苗木全高的1/3,需要注意貼近樹干處進行修剪,并保證修剪枝條的平整。

結語

為了在保證濕地松苗木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其高產及防災性能,需要對相關栽培技術做好深入了解及分析,應該熟練掌握技術要點,對各環節做好有效控制。明確苗木品種選擇,保證其具備一定的優質性,之后選擇適宜的育苗地,保證播種育苗工作的科學合理性,控制好移栽環節,加強對苗期管理的重視,認真做好栽植工作,并加強苗木的撫育與管理。

猜你喜歡
濕地松芽苗松土
濕地松豐產造林技術探討
濕地松和火炬松栽培技術差異
濕地松榿木混交幼林營造效果初步分析
清晨
芽苗
讓芽苗菜開啟你的種植生活
溫室栽培黃瓜的土、肥、水管理技術
濕地松木荷混交林生產力研究
在莊稼地里松土時我發現一小節骨頭
油茶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組合式技術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