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公益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研究

2021-12-24 04:34鄧金春
農村科學實驗 2021年19期
關鍵詞:公益林生態建設

鄧金春

(廣西大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廣西 武鳴 530114)

引言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發展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人與自然環境的矛盾逐漸彰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霧霾等環境問題對生態文明的不利影響。在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上,國家始終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尤其是生態公益林的建設和管理,生態公益林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性工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要做好長期奮斗的準備,提高思想覺悟,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有效改善生態公益林建設工作的管理水平。通常對于生態公益林的定義是得到專門保護和管理的地區的森林、林地等,其功能是維持區域內生態平衡和穩定,有利于國土安全防御,有助于改善社會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矛盾,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感,保護林地和森林中生存的各類動植物。同時,旅游業的發展也可以跟生態公益林的發展相結合,可作為學校的實習基地和研究場所。生態公益林的合理規劃和建設,不僅對生態文明建設起到促進左右,也能夠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減少空氣污染和環境破壞,提升保護區內的動植物多樣性,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1.生態公益林管理的現狀分析

生態公益林所處的區域通常遠離城市,本地的住民缺乏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識,經濟相對落后,對環境保護的重視不夠,砍伐樹木以獲取生活資源的現象時有發生,這對于生態林的建設和保護造成了不利影響。個別地區將森林和林地的土地功能變更,砍伐原有的樹木改種經濟作物,也會極大地減少生態林的面積,過去國家在宣傳層面難以覆蓋到這類偏遠地區,投資方向和力度上支持也比較有限,難以很好地促進生態公益林的發展。隨著我國的經濟體量的快速發展和產業結構的升級,人民群眾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在生態環境方面的需求也更加強烈,如何做好生態公益林的管理,有效的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成為各級政府和職能部門所關心的重點。

近年來,在林業環境保護領域我國進行了大量的嘗試和努力,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在管理實施制度方面進行了創新和完善,生態公益林的最佳管理和保護模式可以發揮最大的價值,但是,生態公益林的發展仍然還有許多實際問題亟待解決,社會經濟與環境發揮發展的矛盾依然存在,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災難性天氣并不少見。因此,生態文明建設仍然會作為我國長期的發展目標,“生態安全”已成為我國發展的首要選擇,其中包括生態公益林的管理和保護,提升人民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刻不容緩。

2.生態公益林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補償激勵機制不完善

目前,我國對生態公益林的補貼未形成統一化的制度和方案,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依據當地管理者的評價情況來制定。生態公益林本身所包含的社會經濟價值是巨大的,但與之相對應的是相關從業者普遍偏低的收入水平,生態公益林管理維護者的工作積極性在低收入影響下大大受挫。此外,部分從業者對生態公益林的建設缺乏足夠的重視,專業知識不足以很好地開展工作,對林區的經營管理不善,對林區也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生態公益林本身所包含的社會經濟價值是巨大的,但這其中所包含的經濟價值普通職工和群眾卻無法分享,使得林地職工與當地生活的群眾與生態林沒有構建成為利益共同體。

2.2 管理機制還有待健全

我國的生態公益林建設工作起步較晚,公益林分布的區域遍布全國,所涉及的面積廣闊,管理組織和保護管理體系不夠完善,人手缺乏的現場在許多生態公益林都存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員工的工作量,且未能適當增加工資,這導致員工缺乏積極性,工作效率低,難以在監督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生態公益林建設中管理部門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忽視現有的森林砍伐,將加劇生態公益林破壞問題。這就要求相關的專業管理部分重視生態公益林的建設管理,在財政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加大投入,對現有的保護技術和設備進行更新換代。

2.3 在生態公益林上投入較少

在現階段,我國對公益林的利益補償標準仍然較低,林農的收入來源因禁止砍伐受到較大影響,收入水平與社會經濟發展狀態無法匹配,成為林農工作積極性下降的主要因素。近年來,林業部門對于生態公益林投入的意愿不斷提升,但往往受限于當地財政狀況,缺乏足夠的資金投入到林地保護中,這阻礙了管理的進展,國家級生態公益林由國家制定相應的補償措施,資金來源也屬于中央財政資金,與地方或省級補貼政策資金來源存在較大差異,資金匱乏所帶來的結果是林業維護設施落后,新技術新方法難以應用到生態公益林的建設中,不能滿足生態公益林的管理要求。

3.加強生態公益林管理的對策

3.1 增加管理與保護資金投入

加大資金投入是生態公益林優化管理和加快建設的必要條件,補償制度應盡快完善,補償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不同地區經濟狀況不同,林農對于收入以及補償的期望值也存在差異,補償的政策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而更新,呈現出動態平衡的局面。最后,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也要納入統籌規劃,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工作質量的提升,規范工作的完成情況,減少事故的發生概率,提高生態公益林的管理效率。

3.2 加大生態公益林管理力度

為了提高生態公益林的管理水平,不僅要盡快改善經營組織,科學高效的經營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各職能部門要對自身的職責進行明確的分類,加強各崗位人員的管理,督促他們履行職責,做好工作,認真承擔應盡的責任。首先,必須引進先進的硬件技術和設備,以提高管理和保護的效率。其次,應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各地區應根據實際的經濟發展狀況,調整在生態公益林領域的投入,使得林農的收入水平得到提升。再次,管理人員和保護人員的薪水需要進一步提高,以增加他們的工作熱情。此外,只有獎勵和補償機制是無法很好地引導生態公益林的建設管理,當林區工作員不盡職盡責切實做好生態林的保護管理工作時,他們應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出現違法國家相關森林保護的法律法規的,甚至要追究管理人員的法律責任,起到威懾震懾的作用。

3.3 構建公益林防火安全體系

消防安全隱患是制約生態公益林發展的重要安全隱患,一但發生火災所產生的后果不可估量,因此在生態公益林區域開展消防安全的宣傳十分必要,在主要的工作生產區域應懸掛標語,讓地方媒體參與到消防安全的宣傳工作中,擴大對森林防火重要性的宣傳范圍,并切實有效地開展宣傳活動,增強公眾的防火意識。此外,以政府作為主體實施生態林防火的群防群管機制,整合生態公益林的聯合防御力量,并做好培訓工作,以提高其防火意識和消防技能,必須確定具體職責并將其正確分配給相關部門,并且必須提前進行防火工作,以免發生火災和火災警報,生態公益林的消防基礎設施也應盡快完善。

3.4 注重知識教育,提高保護意識

加強生態公益林的保護,所起到的不僅僅是保護環境,植樹造林的作用,生態文明的破壞其最終受害者依然是人民群眾,所帶來的是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要預防破壞行為的發生,首先要建立人們的保護意識,否則保護工作無從下手,生態公益林的保建設和保護單單依靠管理人員和專業職能部門的努力是不夠的,只有讓大眾積極參與其中,為保護森林創造良好條件,保護和管理生態公益林,才是切實有效的方式。

結語

生態公益林是我國重要的基礎生態工程,造福于國家和人民,造福未來,它們在優化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和促進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我們必須從生態公益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入手,盡快采取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加大對資金、法律和制度的支持。同時,要做好監督工作,進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促進生態森林健康和諧發展。

猜你喜歡
公益林生態建設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營利》的生態批評解讀
生態公益林管理問題及對策
龍泉七成公益林實現信息化管理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國家級重點公益林管理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讓公益林保護利用有法可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