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路徑

2021-12-29 14:44劉瑾
甘肅教育 2021年5期
關鍵詞:思想品德學生

劉瑾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是學校教育中對學生起到樹立思想、規范言行、提高素養的教育,是遵循學生心理和思想發展的一定規律,引導其建立起基本的道德認知,輔助教師范例講解、家長的親身參與與示范等有效手段,完成學生由道德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的過程。本文從培養學生的行為、加強親子溝通、快樂學習,做好引導防止沉迷網絡等內容論述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必要性及路徑。

【關鍵詞】學生;思想品德;養成措施

【中圖分類號】G6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5—0026—02

我們每個人是一個個體,又都是整體中的一部分,作為一個學生,是一個學校整體中的一部分,一個家庭中的成員,他的言行、品德,不但代表自己,也代表學校形象,家庭教育。在社會發展,人心向上,素質教育越顯重要的當下,知識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更是重中之重。在學校,無論是管理學校,領導老師的校長,還是每日踐行在教學工作中的各代課老師,在提高全民素質以及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一定要從學生的行為習慣、家風家教、減負減壓、防治校園霸凌、預防學生沉迷網絡等方面入手,監督學生,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說實在的,現在的學生說好教育,是因為他們能有更多的渠道獲得一些積極向上的信息或者事例,能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進行自我修正、提升;不好教育,也因為社會上一些浮躁的世事,還有網上更多不良的、片面的信息的誤導使學生產生錯誤的認知,影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影響他們的學習和發展。所以,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既是學生學習中需要的力量,也是學生成長中不斷要提升的素養。

作為學校的校長和老師如何在具體的工作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呢?筆者從以下幾點進行論述,與大家交流:

一、從點滴入手,培養學生的行為

學生的一些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經過一兩件事就可以改變的,也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糾正的,它是需要經過日積月累的影響教育,進行思想上的引導、讓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再通過點點滴滴的滲透教育使學生在思想上進行改變,幫助他們認識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并及時地糾正,才能使他們認識對錯,辨清生活中的是是非非。無論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他們成績再好,學習能力再強,由于個人家庭成長環境的不同,家庭成員素養的差異,以及個人認知經驗的限制,往往對于生活這個大世界里的是非和內容看不清。比如,同伴間行為對錯的標準、人際交往中語言的文明使用、自律守信的時間觀念、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等等,這一切都會多多少少,深深淺淺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和是非觀,會左右學生的學習與成長。然而長期建立的教育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對立關系導致教師在課堂上,在學生面前必須保持絕對的權威姿態,甚至在主觀意識中形成學生必須無條件地聽從老師的安排這種偏執,往往很少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換位思考問題。這都是源于我們老師沒有充分的尊重孩子,在發生情況時沒有有效溝通造成的。真正心中有學生的教師會在學生出現錯誤行為的時候給予更多的寬容、理解和幫助,潤物細無聲地從一點一滴中端正學生的言行,不只是一味地苛責。

二、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加強親子溝通

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長的港灣,是每個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無可推卸的承擔著啟蒙教師的角色。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所起到的作用至關重要[1]。學校教育是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礎之上的,然而目前家長忽略家庭教育對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性已成為普遍現象。諸多家長認為思想品德教育屬于學校的責任,家庭可提供生活物質條件,而并非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體。然而學校教育只有與家庭教育緊密聯結起來,才能形成完整的教育環境。所以老師應用專業的教育學和心理學幫助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摒棄落后的教育思想,將思想品德教育與物質基礎放置同等位置,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與價值,引導家長要關注孩子的思想發展和心理健康。學會疏導、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態,能積極學習、快樂成長。作為學校的老師,我們與家長溝通時會經常發現更多的家長不會與學生溝通,所謂的溝通就是打罵、責備、督促或者簡單的要求、質問等等。其中沒有家人的溫情,缺少一定的關心,使家這個本該充滿溫暖和安全的港灣,變成了被管教的場所,讓學生產生排斥心理,在家長與孩子之間產生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無法搭建起溝通的橋梁。所以,校長和老師有責任與義務幫助家長,在這方面做好理論指導工作。首先,學??梢酝ㄟ^家長會或者家長心理課講堂等途徑,開展關于家庭教育的座談會,改變家長的教育理念,要把培養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強壯體魄的孩子作為首要職責,改變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充分尊重孩子的個性成長,用恰當的方式進行輔導與心理疏導;其次,還要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用積極的態度與家長溝通,比如,與家長分享學校里發生的事,把老師講過的故事或者課文講給家長聽,也可以和家長一起讀一本書,然后交流讀書心得等等,徹底打通親子溝通、交流的障礙,保證孩子的心理健康,促進學校教育。

三、減輕學習負擔,重獲學習快樂

課業負擔造成的危害首先是損害孩子的身心健康。許多學生早晨6點左右起床,全天學習時間12小時左右,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長期的睡眠不足導致正處于發育期的青少年出現一些精神方面的疾病,如抑郁癥、焦慮癥、情緒化、交流障礙等問題,還會影響其正常發育、降低其免疫力等;另外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為提高孩子考試成績,不遺余力的購買大量的教輔資料,報名各科的補習班,強迫孩子進行高強度的學習,剝奪了學生們難得的假期和休息時間,在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們都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這種惡性循環日復一日出現在每個年級的孩子身上。

然而無論小學生還是中學生,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下,不但不會快樂,而且長此以往,會造成學生的性格變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利。比如,本校一個學生,學習成績很好,可是家長為了保持他的好成績,給他報了好幾個補習班,這個學生一點業余時間也沒有,導致厭學,叛逆,逃學,甚至離家出走。校領導和班主任老師與家長經過多次溝通,這個家長最終與孩子合解,取消了所有補習班,孩子的成績也沒見下滑,反而上升了。同時,我們發現這個學生也變得快樂、陽光了一些,與同學打籃球,說笑,幫助同學解決學習中的問題等??梢姼淖兘逃悸分剡^程輕結果,幫助孩子正確定位自己的實際水平,能分散和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因此適當地為學生減負,不但不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會提高學生的成績,讓學生快樂學習的同時,增強學生信心,促進學生成長,提高學生良好品德。

四、做好引導、教育,防讓學生沉迷網絡

這幾年網上出現了很多學生欺凌事件,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和老師都非常重視和關注,通過各種形式對孩子們進行宣傳引導和教育,以防治本校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覺得真正的欺凌暴力行為的發生,是施暴者心理上出現了問題,不懂得正確的溝通方式,通過模仿和宣泄將自身的情緒實施在受傷害的同學身上,達到一種自我心理上的滿足。通過宣傳自救、自衛方法以及認識欺凌暴力嚴重性等內容的學習,能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的安全意識。幫助學生認識校園欺凌行為的危害,了解正確解決矛盾的方式,喚醒內心深處真善美的品質。另外不容忽視的是隱性的暴力,那就是網絡。網絡對于大人、學生精神上的綁架確實不容小覷。尤其是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沉迷于各種網游,還有抖音等一些小視頻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分不清現實與網絡的區別,網絡上一些視頻和游戲消極價值觀的影響,對于學生積極思想和健康品德的塑造和提升也非常不利。所以,無論是學校還是老師,要注意通過平常的教育教學或者關于正確認識網絡、運用網絡的一些講座,正確引導學生運用網絡,從而防止學生沉迷網絡耽誤學習。其實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是考驗一個學生自我控制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試金石,運用的不好,會被他占據心靈束縛思想,反之運用的好不但能使它變成學習的幫手。

總之,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養成是保證學校教育教學的基礎,教育也就是知識的傳授與思想品德的建立和養成。所以,校長和老師一定要結合本校特色和本校生源,在具體的教學中融入一些德育策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和高尚的品德,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小學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家庭教育的影響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04).

編輯:魏麟懿

猜你喜歡
思想品德學生
快把我哥帶走
飲食文化與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李學生》定檔8月28日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實踐探索
學生寫話
初中思想品德翻轉課堂教學的困惑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