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小學階段家庭教育問題調查分析與探討

2021-12-29 14:44何金濤
甘肅教育 2021年5期
關鍵詞:對策分析農村小學存在問題

何金濤

【摘要】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點,對小學生性格的養成和習慣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良好的家庭教育影響孩子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養成。然而目前小學生的家庭教育還存在許多問題,因此,調查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策略,有利于家校共育形成合力,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家庭教育調查;存在問題;對策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5—0024—04

家庭教育在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養成和行為習慣培養過程中有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不可代替的作用。目前農村家庭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筆者對所在地區數所學校的家庭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旨在了解學生家庭教育情況,提高家長家庭教育方法和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通過問卷的形式從學生和家長的角度分別進行,重點涉及到以下問題。學生方面:父母對子女的期望、親子關系平等性、犯錯之后處理方式、家長對孩子學業功課關注程度,在家是否參與家務勞動,閑暇時間主要活動方式等。家長方面:職業、家庭組成、經濟收入、文化程度,孩子實際監管人及監管方式,家庭學習環境、家長對子女教育方式,是否主動學習家庭教育理論,是否及時與教師溝通等。

二、基本結論

(一)對學生問卷調查基本結論。父母對孩子期望值相對較高,希望孩子能考上好的大學,走出農村,當在學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更多家長選擇送孩子去輔導班或者用手機查詢。大部分孩子覺得在家和父母地位不平等;農村家長對孩子學習資料基本能滿足,但很少為孩子購買課外書籍。孩子很少在家參與家務勞動,一般情況都是家長包辦,農村孩子作業時家長很少輔導,一方面家長無能為力,另一方面家長意識較差,60%以上家長選擇在孩子做作業時干其他家務。

(二)對家長專項問卷調查基本結論。調查顯示家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專以上學歷不到6%;父親外出打工較多,孩子的學習主要靠母親監督、指導;留守兒童占比高達30%;家庭收入主要靠農業收入和父母打工收入,家庭經濟相對比較困難的占12.1%,特別困難的占6.5%;單親家庭占比約為6%;父母讀書、讀報的很少,家長與教師的溝通聯系較少,只有孩子教育出現各種問題時才會與老師交流。

三、農村小學階段家庭教育主要存在的問題

(一)撤點并校導致農村寄宿學生人數增加,家庭教育嚴重缺失。由于城鎮化推進,大部分學生轉入城市接受教育,使農村學校學生銳減,人數較少,上課缺少激情,音、體、美教育及各項活動開展相對較少,孩子全面發展受到一定限制。由于農村各學校及教學點人數較少,政府布局調整,合班并校,部分小學生因路遠住校,使孩子缺少與父母溝通機會,影響孩子身心發展。

(二)農村家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家庭教育觀念淡薄。農村家長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受知識和傳統思想的影響,缺乏對家庭教育的正確認識。甚至還有部分家長認為學校才是孩子學習和教育的場所,培養孩子的任務應當由教師完成。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忽視孩子的學業和品德,導致家長與學生的溝通簡單無效[1]。

(三)留守兒童較多,家庭教育無法落到實處。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父母和孩子之間聯系主要靠手機,導致這些孩子監管不力或者無人監管,純粹的留守兒童幾乎處于失控狀態。他們對學習和勞動不感興趣,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老人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力不從心,無法使家庭教育落到實處。

(四)家長不注重言行,沒有起到示范作用。雖然大部分家長希望孩子認真學習,但是自己卻不讀書、不看報,閑暇時間玩手機、看電視、打麻將,只看重考試分數,不注重孩子習慣培養。家長不能以身作則,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正面光輝的形象,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言教大于身教。

(五)心理健康教育不受重視,導致兒童心理問題突出。大部分家長由于忙于生計,與孩子溝通時間較少,無法了解孩子的身心變化,這種親情的缺失,不僅使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距離,更會導致孩子性格孤僻,產生自卑心理,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2]。

(六)重智輕能、輕德使很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差。80%家長認為孩子只要學習好就行了,為了孩子學習愿意花費更多代價。家長很少讓孩子參加家務勞動,孩子的生活技能、動手操作技能較差,甚至很多孩子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成問題。

(七)家長不注重和老師交流,家校合作流于形式。農村家長能主動學習家庭教育理論知識的少之又少。很多家長困惑孩子不聽話卻又找不到很好的解決辦法。家長在教育孩子中出現困惑后不愿和別人交流,更不會主動和老師進行溝通交流[3]。

四、對策與方法

(一)家長需要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榜樣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思想、愛好、習慣對孩子都有潛移默化地影響,家長要做孩子榜樣,給孩子樹立一個正面形象,使孩子以父母為傲,家長要培養孩子自主自立、公平競爭與合作等現代意識,多與學校和老師保持聯系,從而更好地督促孩子學習,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二)注重家庭教育理論學習,轉變教育方式方法。要加強與孩子溝通,尊重和理解孩子,以欣賞的眼光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閃光點,多鼓勵和賞識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家長要通過自身對孩子的影響,促使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養成良好的人格品質,家長應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孩子健康成長為大方向,積極創設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中快樂成長。

(三)加強與老師的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家長要與學校和老師保持經常性的聯系,隨時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發展情況,配合老師做好孩子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導問題,通過電話、微信、視頻等方式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切實履行自己作為家長的責任,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

(四)加強品德教育與勞動教育,使孩子能全面發展。加強孩子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培養孩子科學民主、自立自強的能力,重視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通過加強品德教育、多與孩子談心,多與家長溝通,隨時了解孩子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保證孩子全面發展。

(五)探索家校合作新途徑,使家校合作落到實處。

1.辦好家長學校,切實提高家長家庭教育水平,提高家長素質。班主任老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知識培訓,家長會上讓家長介紹經驗;也可以采取家庭教育專題講座、舉辦母親講堂等,使家長的教育觀念發生較大的改變,家庭教育知識和理論水平得到較大的提高,以便更好地教育孩子全面發展[4]。

2.班主任老師和任課教師多與家長溝通??赏ㄟ^電話、QQ群、微信,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及時掌握孩子在家和學校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通過QQ群、微信群將孩子在學校的考核進行公布,以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通過早讀打卡、親子活動視頻等讓家長參與到孩子成長中來,提高家長參與意識,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3.落實好家訪制度。班主任和課任教師利用空閑時間,深入問題學生家庭進行家訪,與家長共同尋找孩子出現問題的原因,使教師與家長配合,形成做學生思想工作的“合力”,提高教育的針對性。

4.父母與子女之間應加強溝通。孩子可以通過給爸爸媽媽寫信、給爸爸媽媽留愛心小紙條等形式,將要說的話寫給父母;父母也可以采取給孩子留紙條、寫信、二人平等對話等方式加強與孩子的交流,家長與學生一起努力,互相監督,共同成長。

總之,家庭是學生一生的學校,好的家庭教育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使孩子受益一生。只有學校、教師與家庭形成合力,才能提高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工作的實效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伯玲.新農村建設中的家庭教育問題[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01):51-52.

[2]胡萬成.談家庭教育存在的幾個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8(03).

[3]劉世福.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現狀及指導策略[J].甘肅教育, 2018(10).

[4]陶維高.淺談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問題及對策[J].新校園,2017(06):12.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家庭教育專項課題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9]GHBZX116)

編輯:蔡揚宗

猜你喜歡
對策分析農村小學存在問題
重大疾病保險的產品定價和產品設計風險管理對策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策略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瞬變電磁在礦井水文地質工作中的應用
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淺談高校生物學專業遺傳學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改進策略
農村學校構建書香校園的有效策略探研
當前農村學校實施“新教育實驗”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