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21-12-29 14:44周旭偉
甘肅教育 2021年5期
關鍵詞:留守兒童現狀對策

周旭偉

【摘要】留守兒童與父母長期分離,這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有不利的影響。因而關愛留守兒童,重視他們的教育問題,不僅僅是每個家庭應關注的問題,還必須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本文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并從學校層面和社區層面進行分析,提出了幫助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5—0030—02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大量地流向發達地區,留守兒童也隨之出現。由于缺乏家長的有效監督和引導,這些孩子的思想、教育、生活、情感等問題日益凸顯,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性問題[1]。筆者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掌握了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并將對留守兒童成長的影響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策略。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際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1.部分留守兒童的性格發展不夠健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行為習慣以及價值觀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2]。而留守兒童的父母,與他們相處時間短,對他們的教育和影響微乎其微。實際上,大多數留守兒童的教育,依靠留守家中的祖輩,或者委托給代監管的其他親屬。其他親屬監管的孩子,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而祖輩監管的孩子,常常由于祖輩溺愛,習慣以自我為中心,遇事不能冷靜處理。尤其在學校,留守兒童不服教師管教的現象屢見不鮮,這些都不利于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2.部分留守兒童的價值觀不正確。一個人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會有什么樣的行動和作為。留守兒童年齡小,缺乏辨別真假是非的能力,加之,監護人有效監管和及時引導的缺失,很容易受外界魚龍混雜的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往往會養成好吃、享樂的壞習氣,非常不利于留守兒童正確價值觀的形成。

3.部分留守兒童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良好學習習慣以及行為習慣,對一個人的成長十分重要。它們不是與生俱來的,是教師、家長以及社會齊抓共管、共同使力的結果。尤其在小學階段,留守兒童日常行為如果缺乏監護人的及時監督和糾正,就會使學校的教育效果事倍功半。而留守兒童的監管人不管是祖輩還是其他親屬,在言傳身教以及習慣養成方面,都做得不夠到位,所以,這些孩子大多沒有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

4.部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孩子是伴隨著各種問題成長的,尤其隨著年齡的增大,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就會出現。此時,家長的及時幫助和疏導至關重要。而留守兒童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監管人一般更加重視他們的物質保障,對他們的心理狀況關心不夠,導致他們的心理問題無法及時得到解決。久而久之,這些心理問題就會影響留守兒童的性格,不利于他們的發展。

二、解決策略

1.從學校層面出發,提出相應的對策。兒童是國家的希望,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是每一個教師應盡的職責。每一個習慣的養成,都是后天培養的結果,且是多次重復練習而后逐漸固定的行為方式。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來說,只有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睂τ诹羰貎和?,他們的年齡小,很多行為習慣正在養成,正是需要教師給予言傳身教的時候[3]。為此,要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要以身作則,身正為范。比如,遵守各項規章紀律,不遲到,不早退,處理學生問題公平公正,為學生樹立榜樣。不管是備課、教學,還是批改作業,都要做到認真負責。因為教師對待自己工作的態度,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教師的教學狀態會直接感染、帶動學生,更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比如,在處理事情方面,要講原則,要就事論事,讓學生認識到規則和原則需要人人遵守。

第二,教師要有耐心和恒心。筆者認為,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天開始,教師就要對留守兒童摸底排查,并建立檔案,對他們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為他們滲透為理想而努力的信念,時刻提醒他們“好習慣受益終身,壞習慣遺憾一生”,讓他們從內心深處認同“只有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才能成就自己的夢想”。此外,不管是學習中傾聽的習慣、閱讀的習慣、思考的習慣、認真做作業的習慣,還是對待各項規章制度、學習規則的習慣等,教師都要從學生進入學校的第一天開始,就要著手培養。尤其對待留守兒童,更要格外關注,盡量彌補他們平時父母監護的缺失。

第三,教師要和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多溝通。教給他們正確的教育方法,讓學校和家庭的合力真正做到“1+1> 2”的功效。不管是祖輩還是其他親屬,教師都要時常和他們保持聯系。必要時,還可以進行家訪,甚至組織他們召開座談會,讓他們明白對孩子學習習慣以及行為習慣的培養,不僅僅關乎孩子個人的發展,還關乎國家未來接班人的發展。同時,還要讓監護人真正懂得施教有法,還要得法。

2.從社區層面出發,提出對策建議。

第一,在社區成立愛心社。充分利用愛心社成員的各種有利資源,積極爭取各個社會團體的資金支持,在開展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營造全社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的良好氛圍[4]。

第二,通過走訪、調查等方式,對本社區的留守兒童進行排查摸底,對他們的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及時存檔,并分析研究,尋找到有針對性、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留守兒童的數量、占本社區同齡孩子的比例等。其中,祖輩監管的數量、其他親屬監管的數量,與父母見面的頻次以及電話溝通的頻次,在行為習慣以及學習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組織適合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以及行為習慣培養的活動。比如,在雙休日和寒暑假期間舉辦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書法、寫字、參觀、讀書、聯誼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留守兒童在活動中體會快樂、樹立自信、健康成長。

第三,尋找“周末愛心媽媽”,和留守兒童結成幫扶對子。愛心社要在本社區尋找家中有同齡孩子的“愛心媽媽”,讓留守兒童在“愛心媽媽”家共度周末。如此,不僅有利于留守兒童融入新家庭,還能和新父母建立感情,進而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彌補父母關愛缺失的遺憾。當然,“愛心媽媽”家中的孩子也能體會到和父母在一起的珍貴,更加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時光,進而形成感恩意識?!皭坌膵寢尅币欢ㄒ嚓P注幫扶對象的心理狀況以及行為習慣,要與他們交心談心,及時發現他們心理存在的問題及困惑,及時疏導,確保幫扶對象健康成長,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四,發揮愛心社成員的力量,為留守兒童搭建展示自我的舞臺,以增強他們的自信。比如,為愛好文學的孩子提供寫作的機會,將他們寫得好的文章,推薦到學生期刊上發表。也可以將愛好書法的孩子的作品推薦到適合的平臺發表。這樣當留守兒童看到他們的作品也像文學家、藝術家的作品一樣見報見刊,他們的自信心便會油然而生[5]。

第五,為留守兒童搭建起和父母溝通的橋梁。比如,可以組織留守兒童給父母寫信,愛心社則負責將信件帶給孩子的父母,并帶回父母的回信。當然,可以是拍照片發給孩子的父母,也可以讓孩子讀信,并錄制成視頻,發給孩子的父母,并帶回父母的回信。此外,還可以讓孩子為父母表演自己最近學會的舞蹈、會唱的歌曲、會背的詩歌,以及分享自己的喜悅,將這些都錄制成視頻發給父母,讓父母看完后,也為孩子錄制視頻回復。這樣,孩子和父母都有所期待,為了在父母跟前表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他們學得更加認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自然得以養成。

總之,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若要更好地解決,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多方面共同努力[6]。學校和社區是留守兒童滯留時間最長的兩個地方,因此,學校和社區要聯合起來,發揮最大的作用,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如此,還能在社會上引發正面反響,使得每一個人都能關注留守兒童,并積極施以援手,讓留守兒童在愛的氛圍中成長。

參考文獻

[1]楊浩,吳黎,蘇自山.工作、家庭、農活“一舉三得”[N].馬鞍山日報,2014-06-04.

[2]湯文龍.和諧社會與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思考分析[J].南方農機,2020(01).

[3]吳小麗.淺論中專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11(12).

[4]許愛琴.談彌補互聯網對“留守兒童”教育管理造成的缺失[J].名師在線,2020(02).

[5]秦安蘭.社會生態系統理論視域下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彈性提升研究[J].少年兒童研究,2020(05).

[6]張榮富.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及對策研究[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12.

編輯:孟剛

猜你喜歡
留守兒童現狀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教育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