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性狀鑒別法應用于易混淆中藥飲片鑒別中的效果及價值

2021-12-30 15:13卜洪洲周超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1年14期
關鍵詞:鑒別中藥飲片

卜洪洲 周超

摘要:目的:觀察易混淆中藥飲片鑒別中微性狀鑒別法的應用效果,分析應用價值。方法:研究對象選取本院臨床易混淆中藥飲片,共10組,先后利用傳統性狀鑒別法、微性狀鑒別法鑒別,對比鑒別準確性,觀察微性狀特征。結果:微性狀鑒別法鑒別結果的準確率顯著高于傳統性狀鑒別法(P<0.05)。結論:易混淆中藥飲片鑒別中,微性狀鑒別法能夠清楚的觀察到中藥飲片的微性狀特征,利于提高鑒別準確率。

關鍵詞:中藥飲片;易混淆;鑒別

【中圖分類號】R2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4-01

臨床一直非常重視易混淆中藥飲片的鑒別工作。易混淆中藥鑒別中,主要采用傳統形狀鑒別方法,即利用視覺、味覺、嗅覺等鑒別真偽,評價質量,但有研究指出,這種傳統方法在鑒別準確率方面還需做出進一步的改善[1]。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取本院臨床易混淆中藥飲片,共10組:①半邊蓮與鵝不食草;②地膚子與蛇床子;③金錢草與積雪草;④炒紫蘇子與鹽菟絲子;⑤炒麥芽與炒稻芽;⑥徐長卿與細辛;⑦桃仁與苦杏仁;⑧當歸與獨活;⑨五加皮與香加皮;⑩瓦楞子與海蛤殼。

1.2方法

上述中藥飲片均先后利用傳統性狀鑒別法、微性狀鑒別法鑒別,具體方法如下:

(1)傳統性狀鑒別法:鑒別方式包含手摸、眼看、鼻聞、口嘗等。

(2)微性狀鑒別法:①制作樣品:以數字標記上述20種中藥飲片,完成后表面利用蒸餾水清潔,干凈后制作標本,在載玻片上粘標本時采用白乳膠,觀察過程中,以實際需求為依據擺放,對其表面微性狀特征做出多個角度的觀察;②微性狀觀察:利用抽拉式放大鏡觀察,將其拉開后調整到第1檔,選取30倍主鏡片,與載玻片對準后適當調節標本位置,便于良好、全面觀察;③觀察圖片拍攝:拍攝前,要先合理設定相關參數,調整好LED光源的照明范圍,再在放大鏡上方放置相機,鏡頭對準標本特征,分辨率設置為最高后實施拍攝,同時要適當的調節色溫;④圖像保存:以實際情況為依據做出相應的處理,再將效果最佳的圖片截取出來,予以保存。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種鑒別方法鑒別結果的準確性;觀察10組中藥飲片的微性狀特征。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0.0統計分析,數(n)和率(%)表示計數資料,利用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鑒別結果準確率比較

微性狀鑒別法鑒別結果的準確率顯著高于傳統性狀鑒別法(P<0.05),見表1。

2.2各組中藥飲片微性狀特征

(1)半邊蓮與鵝不食草:①半邊蓮:展平葉片后,表現為窄披針形,針齒淺淺的、稀疏的存在于葉片邊緣;②鵝不食草:葉并不大,展平后呈現為近匙形,葉緣有鋸齒,數量4~6個。

(2)地膚子與蛇床子:①地膚子:果實形狀為圓球狀,存在小翅,共5個,整體看,這5個略微構成五角星形;②蛇床子:果實性狀略微的呈現為橢圓形,在分果背部存在突起的棱線,共5條。

(3)金錢草與積雪草:①金錢草:葉對生,展平葉片后,形狀為圓卵形,葉端呈現為小棒狀,僅有較短的葉柄,葉中間部位以下是其最寬的位置;②積雪草:展平葉片后,形狀為雙腎形,有著較為細長的葉柄,齒狀邊緣。

(4)炒紫蘇子與鹽菟絲子:①炒紫蘇子:形狀與圓形類似,或呈現為扁球形,有紋理存在于表面,略顯突起;②鹽菟絲子:形狀與球狀相似,表面粗糙,種臍可見且為扁球狀或線性。

(5)炒麥芽與炒稻芽:①炒麥芽:果實形狀為梭狀,外桴包圍在果實外面,脈紋共5條;②炒稻芽:果實形狀為扁橢圓形,兩瓣方形紫片存在于果實的一段,呈對稱性,其中一瓣紫片有2~3條的須根。

(6)徐長卿與細辛:①徐長卿:形狀為不規則柱形,表面顏色為淡淡的棕黃色或黃色;②細辛:形狀為不規則圓形,外表皮、根表面的顏色分別為灰棕色、灰黃色。

(7)桃仁與苦杏仁:①桃仁:果實為扁長狀外形;②苦杏仁:果實為心型外形。

(8)當歸與獨活:①當歸:形狀為圓柱形,身面可見縱皺紋,且凹凸不平,支根部也有著較多的皺紋,歸頭頂端圓平,莖葉殘基存在,環形皺紋存在但并不顯著,須根痕跡存在于表面且成小疙瘩狀;②獨活:外形相似于當歸,但主根、根頭都呈現為粗短的特點。

(9)五加皮與香加皮:①五加皮:不規則卷筒狀,黃灰色或黃白色;②香加皮:槽狀,淺灰棕色。

(10)瓦楞子與海蛤殼:①瓦楞子:來源于毛蚶、泥蚶、魁蚶,毛蚶略微為扇形或三角形,殼外面隆起,泥蚶殼外面并不存在棕褐色的絨毛,有18~21條放射肋,且肋上存在顆粒狀突起,魁蚶殼外面有42~48條放射肋;②海蛤殼:形狀為圓形,殼頂向一方歪

3討論

臨床鑒別易混淆中藥飲片時,常用方法為傳統性狀鑒別法,即利用各種感官做出鑒別,并評估質量,該方法具有操作簡單、快捷、易于推廣等優勢,但臨床實踐及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該方法難以準確的鑒別污染、霉變等情況,導致局限性明顯的存在。微性狀鑒別法是一種新型鑒別方法,近年廣泛的應用于中藥材鑒定中,其不同于顯微鑒定法,無需借助顯微技術,僅僅是傳統方法延伸到微觀領域的鑒別方式。利用微性狀鑒別法鑒定易混淆中藥飲片過程中,傳統方法所存在的不足能得到良好的彌補,進而提高鑒別結果準確性。學者鑒別易混淆的根類、果實種子類、皮類等類別中藥飲片時,微性狀鑒別法的準確率要明顯高于傳統性狀鑒別方法[2]。本研究結果顯示,微性狀鑒別法的鑒別準確率達到100.00%,而傳統性狀鑒別法的鑒別準確率為80.00%,二者存在明顯差異(P<0.05),提示微性狀鑒別法的準確率更高,可使鑒別錯誤的發生率明顯降低,這與該方法鑒別過程中能觀察到中藥飲片的細微性狀特征相關。

綜上,臨床鑒別易混淆中藥飲片時,與傳統性狀鑒別法相比,微性狀鑒別法可顯著提高鑒別結果的準確性,降低鑒別錯誤發生率,進而保證中藥飲片運用的安全性,值得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周加林.中藥調劑中易混淆的中藥飲片的鑒別方法[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15):101-102.

[2]李芝琳.中藥調劑中易混淆中藥飲片鑒別方法分析研究[J].健康大視野,2019,(11):97.

猜你喜歡
鑒別中藥飲片
中藥飲片調劑中審方差錯情況分析及改進措施
選購中藥飲片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當心!38批次中藥飲片不合格
使用這些問題中藥飲片,當心
胎母輸血綜合征1例及文獻復習
粉色蛋白石與相似寶玉石品種的鑒別
利用溶解性表,提高學生在酸、堿、鹽等物質鑒別中的能力
顯微技術在牛黃清心丸(局方)質量控制中的應用
鑒別中藥飲片真偽的重要性及相關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