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CiteSpace的我國少數民族檔案研究述評

2022-01-06 12:52褚鑫鑫
蘭臺世界 2021年12期
關鍵詞:發文少數民族文獻

褚鑫鑫

1960年,曾三同志在全國少數民族地區檔案工作會議中最早提出了少數民族檔案。梅先輝先生在《論少數民族檔案的定義》中對少數民族檔案作了系統性的闡釋,具體為:它全面描述少數民族社會組織、機關單位、個人等日常生活,客觀呈現少數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民俗等領域的真實面貌,最終形成文字、聲像、圖表等信息記錄載體[1]40。少數民族檔案是我國檔案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少數民族眾多,形成了數量豐富、種類繁多且具有很強原始性、民族性的檔案。為了更好地把握國內檔案學界對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現狀,總結我國少數民族檔案研究歷程,了解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本文選擇中國知網數據庫作為信息來源,收集并整理數據庫中的相關學術文獻,并基于文獻計量學的理論模型、CiteSpace軟件,對相關學術文獻展開統計和可視化研究。

本文基于中國知網數據庫進行數據檢索,檢索條件為:“檢索日期”=“2021-02-15”,“篇名”=“少數民族檔案”。由于檢索到的文獻不一定全部符合要求,因此在導出文獻之前,逐條篩選每條記錄,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獻,最終得到相關文獻429篇,其中包含期刊論文398篇、學位論文22篇、會議論文9篇。本文選擇CiteSpace軟件就“少數民族檔案”的學術研究展開計量分析,了解該學術領域的相關研究結構、學術研究成果和研究趨勢,最后通過可視化知識圖譜來評估該學術領域的潛在動力機制和發展趨勢。

一、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現狀

1.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年度分析。對少數民族檔案研究文獻進行年度分析,可以在縱向上認識該領域的研究。本次在中國知網檢索得到相關文獻429篇,時間跨度為1957—2021年,其年度變化趨勢如圖1所示(見下頁)。從圖中可以看出,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總體呈上升趨勢。2006年以前整體處于相對弱化的狀態,每年發文量不足10篇。2006—2013年文獻的數量呈現迅速增長趨勢,說明少數民族檔案研究領域受到了研究機構和學者的關注。2014年至今發文數量呈現波動上升趨勢,并且由于《檔案法》的修訂,發文數量在2019年出現一個峰值,達到40篇,這說明我國少數民族檔案研究工作尚處于發展階段。

圖1 發文量年度變化趨勢圖

2.少數民族檔案研究文獻來源分析。對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文獻來源展開可視化研究,能夠全面地了解少數民族檔案研究成果的空間分布,便于文獻使用者更有效率地掌握學術研究成果。由于發文數量偏低的期刊,其學術參考價值往往偏低,所以本文收集并整理發文數量不低于2篇的學術期刊,最終形成少數民族檔案研究文獻來源的空間分布圖。從圖2可以看出,我國少數民族檔案研究文獻的發文機構具有不平衡性,其中《蘭臺世界》的發文數量最多,為63篇,占總發文量的14.69%,《云南檔案》的發文量為52篇,占總發文量的12.12%?!稒n案學通訊》《檔案學研究》《中國檔案》《山西檔案》《檔案管理》《北京檔案》等主流期刊,發文量均在5篇及以上,發文量共計117篇,占比27.27%,這也反映出少數民族檔案研究受到我國檔案學界的廣泛關注。

圖2 少數民族檔案研究文獻來源分布圖

3.少數民族檔案研究主題分析。通常而言,作者通過關鍵詞高度總結學術文獻中的主體內容。因此,本文借助可視化知識圖譜對少數民族檔案研究文獻的關鍵詞展開評估,以了解該學術領域的主要研究內容。將“Term Type”指標設定為Noun Phrases,“網絡節點”指標設定為Keyword,啟動程序運行,可以形成少數民族檔案學術主題的知識圖譜,進而全面地獲取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關鍵詞突現圖,具體可參見圖3。從數量上來看,關鍵詞總體數量偏少,研究主題主要集中于檔案史料、口述檔案、云南等方面;從逐年變化情況來看,多數關鍵詞連續使用多年,研究發展速度比較慢,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固化,有待開拓新的格局。

圖3 關鍵詞突現圖

為深度總結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主題結構,本文借助關鍵詞聚類分析模型,最終形成少數民族檔案研究關鍵詞聚類圖,具體可參見圖4。從圖中可以看出,形成了#0少數民族、#1少數民族檔案、#2價值、#3檔案局、#4保護、#5民族歷史文化五個聚類群。由于我國少數民族眾多、地域分布分散,難以實現集中統一管理與保護,所以目前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重點仍然是收集和保護,而不太注重少數民族檔案的開發和利用。

圖4 關鍵詞聚類圖

4.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發文機構分析。通過對發文機構進行可視化分析,可以直觀地看出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空間分布情況。將“Time Sling”指標設定為5,“網絡節點”指標設定為Institution,“發文頻次”指標設定為2,時間段選擇“1957—2020年”,啟動程序運行,可以形成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發文機構的知識圖譜,具體可參見圖5??梢钥闯?,我國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發文機構具有高度集中性,其中云南大學是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重要機構。從圖5中還可以發現,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發文機構主要是高校,如云南工商學院、云南師范學院、廣西民族大學、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等。此外發文機構的地域類聚度高,高度集中于云南、廣西兩省,西北和東部等省份則比較薄弱。需要關注的是,圖5所示的各個發文機構之間沒有連線,代表各個機構間缺少學術合作。

圖5 機構知識圖譜

二、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熱點分析

為了更好地反映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熱點的演變過程,進而把握研究趨勢,本文利用CiteSpace軟件得到了關鍵詞時間線圖譜,如圖6所示。由于1987年之前文獻數量非常少,所以本文選擇1987年以后的相關文獻進行研究。按照不同時間段的研究熱點,大致可將少數民族檔案研究領域的熱點劃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圖6 關鍵詞時間線圖

1.檔案史料述評階段(1987—1994年)。該階段的研究熱點為少數民族檔案史料評述,在檢索到的26篇文獻中與之相關的有14篇,占比達到54%。其中,《少數民族檔案史料價值及其文化功能試析》一文對少數民族史料的概念、范圍、特點、文化功能以及如何實現文化功能進行了闡述。在《少數民族檔案史料評述學術討論會綜述》中,對討論會中收集的學術論文展開詳細研究,文章特別指出:“《云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初探》一文,對云南省24個少數民族的檔案史料做了綜合評述,從檔案史料的形成、種類、內容、形式等各方面進行分析,指出檔案史料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現實價值,明確提出少數民族檔案是云南檔案工作的一大特點、一大優勢,必須強化少數民族檔案意識?!盵2]72與青海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相關的兩篇文獻,也都對全省、區的少數民族檔案史料進行了綜合評述,尤其是對比較珍貴的檔案史料做了生動、具體的介紹。內蒙古自治區檔案館和黑龍江省檔案館提供的兩篇論文,分別對各自館藏的蒙文檔案和滿文檔案史料作了評述,并就開發利用等問題提出了看法。此外,還有幾篇文章綜合評述了湘西土家族、四川甘孜藏族、涼山彝族檔案的內容及特點,重點介紹了有關各族的著名歷史文獻。

2.檔案管理階段(1995—2002年)。該階段研究熱點為少數民族檔案治理措施和實踐等。這一階段發表的相關文獻有14篇。其中,《少數民族檔案的類型特征和收藏方法》一文著重介紹了少數民族歷史檔案的幾種重要類型和一些少數民族檔案的收藏方法,比如寺院收藏、地方官家收藏、野外洞穴收藏、民間收藏?!渡贁得褡鍣n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一文闡述了少數民族檔案管理工作的人員不足、經費不足、文書檔案管理不善、散落在民間的民族文字檔案無人收集、整理、歸檔等問題,提出了“少數民族檔案關系到祖國完整和統一,加強少數民族檔案管理人才培養”[3]19的觀點。

3.檔案遺產保護階段(2003—2010年)。該階段的研究熱點是檔案的征集及檔案遺產保護。檢索到相關文獻25篇,其中與檔案征集相關的文獻8篇,占比32%;與檔案遺產保護相關的文獻9篇,占比36%?!墩撐覈鵀l危少數民族檔案遺產保護》一文指出我國遺留的少數民族檔案遺產較為豐富、價值連城,但也普遍存在儲存條件不佳、損毀嚴重的現象。該文總結了少數民族檔案遺產的內涵、外延,并結合檔案遺產保護現狀,提出可行的應對措施?!墩撐髂仙贁得褡鍣n案文獻的保護與海外追索》《論流失海外云南少數民族檔案文獻的歷史與現狀問題》《流失海外少數民族檔案文獻的分布與追索》三篇文章就少數民族檔案流失海外對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原生性和完整性造成的危害進行了分析,對少數民族檔案文獻的保護和海外追索進行了探討。

4.檔案信息化建設階段(2011—2018年)。隨著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熱點轉變為少數民族檔案信息化建設和對少數民族檔案人才的培養。檢索獲取的學術文獻有82篇,其內容涉及四個領域,具體為:少數民族檔案人才培養體系、少數民族檔案資源數據庫建設、少數民族檔案資源信息系統建設、少數民族檔案資源的綜合開發和推廣。

5.檔案開發利用階段(2019年至今)。由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基于新媒體平臺的少數民族檔案資源開發與利用成為新的研究熱點。此外,少數民族檔案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研究、少數民族檔案管理模式創新也受到了一定關注。

三、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在研究少數民族檔案管理學術文獻之際,筆者發現,雖然該議題始終是檔案管理學術領域的熱點議題,且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針對這些不足,筆者也提出了幾點展望。

1.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不足之處。由于少數民族檔案自身的分散性、特殊性和差異性,筆者認為目前少數民族檔案研究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研究水平不均衡。第一,從地域分布來看,研究明顯呈現出地域性特點。云南、廣西的出現頻次最高,其次是貴州省和四川省。該現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西南地區作為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少數民族集中且種類眾多,便于學者收集優質的第一手資料。其中,云南是我國匯聚少數民族最多的區域之一,人口規模達六千人的少數民族就有25個[4]91。西部和中東部地區少數民族分布較為分散,缺乏學術界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其豐富的少數民族檔案文獻資源沒有被有效收集和利用。第二,從研究主體來看,主要聚焦在傣族、壯族、白族等少數民族,較少關注其他少數民族群體。第三,從檔案類別來看,主要涉及金石檔案、石刻檔案,較少關注其他類別檔案。第四,從研究力量上來看,發表2篇及以上文章的30位作者中,有22位來自云南,尤其是發文數量前13名的作者,全部來自云南大學。同樣,少數民族檔案的研究機構也主要分布在云南省。這一現狀非常不利于少數民族檔案研究工作的整體發展。

(2)沒有形成統一概念。自1960年曾三同志首次提出少數民族檔案這一概念以來,華林、張鑫昌、張新民、梅先輝等學者都對少數民族檔案的概念進行了界定,但是幾位學者對少數民族檔案的研究對象、內涵與形成時間等方面的看法都存在一些差異。華林認為少數民族檔案是指各少數民族在新中國成立前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原始記錄;張鑫昌提出,少數民族檔案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張新民從檔案的來源方視角對少數民族檔案進行了界定;梅先輝則對少數民族文字檔案進行了闡述。概念紛繁復雜,無法統一,非常不利于學科的規范發展。

(3)理論研究基礎薄弱。盡管少數民族檔案學研究在我國起步較早,但是目前研究主要以特定少數民族檔案收集、保護和利用為主,研究內容大多以某個少數民族檔案的保護現狀、保護意識、檔案利用、人才隊伍等具體化的主題為主。整體而言,尚未形成適用于所有少數民族檔案的保護理念、保護原則、保護模式等基礎性理論,研究缺乏堅實的理論支撐,研究內容也有待深入。而且至今尚未出版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系統全面介紹少數民族檔案學的著作[5]96。

(4)學科體系不夠完善。我國作為多民族國家,少數民族分布廣泛且人口眾多,形成的檔案具有很高價值。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機構應該對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給予重視,但從高校課程體系的設置可以看出,少數民族檔案并沒有作為分支學科被納入檔案學專業當中,這說明少數民族檔案研究仍然是邊緣學科,學科體系建設不夠完善。

(5)研究主題缺乏創新性。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主題主要集中在口述檔案、檔案史料方向,研究主題較為陳舊,部分文獻在結構和觀點上非常相似,缺乏創新性。其次,研究主題僅停留在宏觀層面,研究結論以“政策性”“呼吁性”為主,研究成果只停留于淺顯的理論探索層面,不能很好地應用于具體管理實踐當中。

(6)研究隊伍力量薄弱。通過對中國知網的檢索結果進行可視化分析發現,僅有13名學者發文量在4篇及以上,超過10篇的只有華林和陳子丹兩位教授,學者數量少。從圖5可以看出,節點間連線很少,說明研究機構以及機構的學者間缺乏合作,這很容易造成研究內容同質化、研究成果更新周期長等問題。

2.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展望。針對目前少數民族檔案研究存在的不足,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展望。

(1)促進均衡發展。第一,少數民族檔案的研究同時要兼顧西北、東部以及中部地區。加強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檔案的搶救與利用是未來研究的著力點之一,相關部門要通過多種渠道積極宣傳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重要性,做好政策引導。第二,加強對較為分散或人口數量較少的少數民族檔案的研究。相比聚居的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的檔案在搜集上可能存在更多困難,所以可以通過多元化收集,比如征集、購買、復印、普查等[6]55,然后對少數民族檔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和保護,讓學者更為便利地利用這些資料,豐富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第三,收集不同類別的檔案。一些少數民族尚未形成較好的檔案保存意識,保存的紙質檔案數量比較少,所以要注重對口述檔案、簡牘檔案等其他類型檔案的收集,從中尋找有價值的信息。

(2)加強理論研究。對少數民族檔案的研究對象、時間、范圍等逐步進行界定,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這既是學者們的學術追求,也是學科發展的內在動力。所以,要注重實踐研究與理論研究相結合,有意識地將研究重點轉移到基礎理論研究上,促進技術實踐與研究理論平衡發展??梢栽诂F有的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經驗的基礎之上,借鑒和參考檔案管理學的理論、方法、原則,結合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實際情況,形成一套檔案收集、鑒定、保護、統計和利用的完整的理論體系。

(3)創新研究思路。善于結合社會熱點和跨學科專業知識,發現有價值的研究主題,促進研究成果的創新。首先,可以將檔案學的研究范式與相關學科的研究范式相融合,形成更適合少數民族檔案研究的方法體系,打開研究思路,拓寬研究格局。其次,與歷史學、社會學、民族學、文獻學等領域的學者進行合作,開展跨學科研究。同時,本領域的學者也要強化數據挖掘、數據分析的能力,挖掘更多具有創新性和有價值的研究主題。而高校則可以在培養民族檔案學專業的學生時增加計算機相關的基礎課程,為以后挖掘和分析數據提供基礎。

(4)培養優秀學者。首先,高等院??梢栽谡n堂中設置少數民族檔案管理課程,其中檔案管理專業學生需必修該課程,其他專業學生可選修該課程。其次,可以增設少數民族檔案學碩士、博士點,為該領域培養一批優秀檔案學者。但是僅增加學者數量還不夠,由于該領域學者分布較為分散,所以相互之間難以取得交流。因此,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者創建線上交流平臺,方便學者日常在線討論與合作,有效避免研究成果重復,加快研究成果更新。同時,通過線上交流平臺,歷史學、社會學等其他領域的學者也可以參與其中,形成復合型虛擬專家庫,為該領域注入新的研究力量和活力。

(5)開發文化產品。目前,對少數民族檔案的開發主要體現在編撰相關史料方面,這些史料大多較為晦澀,面向的用戶一般為研究人員和學者,很難引起大眾的興趣,也無法滿足社會需求。所以,應該深入挖掘少數民族檔案的價值,開發一些容易被群眾接受和認可的相關文化產品,如文化讀本、畫冊,也可以借助新媒體平臺,定期更新相關內容,比如少數民族的重大事件、風俗活動等,幫助群眾了解少數民族檔案,認識到少數民族檔案的價值,使少數民族檔案的保護和研究工作擴大到全社會范圍。

猜你喜歡
發文少數民族文獻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10條具體舉措! 山東發文做好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少數民族的服裝
我認識的少數民族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少數民族舞》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