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銀行對公授信業務信用風險管理分析

2022-01-09 21:50王夢迪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2年2期
關鍵詞:對公度量信用風險

王夢迪

摘要:授信業務是商業銀行傳統業務中主要盈利來源,其中對公業務由于其金額大、主體情況復雜、受經濟周期波動較大,是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的難點之一。隨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不斷深入,商業銀行對公授信業務深入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風險管理開始面臨更大的挑戰。本文主要聚焦信用風險管理,分析當前我國商業銀行對公授信風險管理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根據問題探索了提升商業銀行對公授信業務風險管理水平的手段。

關鍵詞:對公授信;信用風險管理

商業銀行對公授信指銀行對企業直接提供資金支持或者對企業客戶在經濟活動中的信用向第三方做出保證的活動。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節能減排、綠色經濟發展等政策的實施,傳統企業不斷轉型升級,伴隨業務規模增長,企業的資金需求也不斷增長。為解決企業融資問題,國家近年來出臺了大量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相關政策,要求商業銀行加大對實體企業支持力度,滿足實體企業轉型發展的資金需求。在政策引導下商業銀行對公授信規模不斷增加,授信產品日益豐富,特別是針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授信支持力度不斷提升,這對商業銀行的對公授信風險管理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部分民營與中小企業存在財務不規范、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給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識別與管理帶來了挑戰。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當前的對公授信業務普遍存在授信各風險控制環節相互割裂、授信業務信用風險識別度量準確性和時效性低、風險預警體系不到位等問題,導致銀行公司信貸資產質量存在風險隱患,進而影響商業銀行經營發展。

一、商業銀行對公授信業務信用風險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授信各風險控制環節相互割裂

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逐步完善,商業銀行公司授信業務在監管指導及自身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套以“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管理”多環節管理的授信流程和操作規范。在這套行業中較為通用的授信風險管理框架中,“貸前調查”是指在貸款申報前由銀行客戶經理調查整理授信業務需要收集的貸款申請人的信息和材料?!百J中審查”是指在授信材料收集上報后,由貸款審查專業人員對授信主體及業務的合規性、風險性進行審查并按授權決策?!百J后管理”是指貸款發放后由貸后管理人員定期對企業經營情況、抵押物等授信業務相關情況進行檢查。以往商業銀行公司授信業務的貸前調查、貸中審查、貸后管理各環節的工作往往分屬于不同職能部門不同崗位人員,各環節間信息傳遞不充分、反饋不及時,風險管理效果大打折扣。

(二)授信業務信用風險識別度量準確性和時效性低

授信業務風險管理的前提是基于充分識別、準確度量授信業務的各類風險。高效的風險識別和度量建立在銀行對授信業務及相關受信主體的信息充分、迅速掌握和快速處理的基礎上。傳統手段下,人為收集信息及處理信息的速度和頻次效率較低,信息收集數量和精確性難以滿足準確度量及幫助決策的需要。

(三)商業銀行風險預警體系不完善

為了對突發風險進行及時防控,商業銀行普遍建立風險預警體系,但并不完善。一方面,商業銀行的風險預警信息搜集主要依賴公開信息,但大部分中小型企業、非上市企業缺乏公開信息,因此導致銀行風險預警體系對此類企業預警不及時。另一方面,銀行風險預警體系中應對機制不夠健全,一旦發現突發風險,后續應對措施不及時,相關人員權責利不清晰,導致無法及時就突發風險進行排查、處置。

二、商業銀行對公授信信用風險管理措施

(一)完善對公授信業務全體系全流程管理框架

在對公授信業務全面發展的今天,商業銀行對某個公司或集團客戶授信業務往往涉及多個條線、多種業務,相應的信用風險管理必須從傳統單筆業務視角轉向客戶統一授信視角。具體來說,信用風險管理首先應當破除業務種類藩籬,所有業務穿透至最終信用風險承載主體,所有涉及該主體的相關崗位人員均有共同的風險管理責任,構建全體系共同管理的風控框架。其次,信用風險管理不應局限于原有授信業務風控體系簡單的線性流程,除時間維度外,可增加各類事件觸發管理任務,并將銀行內部涉及該信用風險承載主體的相關管理措施梳理整合,形成觸發、識別、分析度量、反饋決策的閉環,構建全流程管理風控框架。

(二)加快授信風險管理的數字化進程

商業銀行傳統對公授信風險管理存在識別度量準確性和時效性低等問題,隨著數字化技術在風險管理中逐漸運用,給這些問題的解決帶來了希望。金融業是數據密集型行業,授信過程中需要充分搜集客戶數據、業務開展過程中產生了海量數據、業務發生后需要隨時掌握客戶的最新數據。近年來,商業銀行業務辦理線上化水平快速提高,儲蓄、結算、標準化授信、貿易融資等業務均不同程度實現線上化辦理,業務線上化的同時使銀行收集到了海量的用戶行為數據。如果能對以上數據進行有效處理,匹配各種渠道采集到的外部數據,將對信用風險管理帶來巨大幫助。因此,商業銀行授信業務信用風險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快數字化進程,暢通有效數據獲取路徑,規范數據建模的管理和應用,進而重塑信用風險管理體系,提升風險識別與度量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三)優化對公授信風險預警體系

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完善對公授信風險預警系統,改善風險管理的滯后性。首先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完善商業銀行授信風險預警系統,暢通風險管理部門與經營機構等內部之間的信息流共享,對搜集到的風險事件及時預警,及時采取措施。其次,應豐富有效的外部數據來源,如公開披露數據、信用數據、政務數據、訴訟信息等,為決策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杜曉玫.商業銀行對對公授信業務中信貸風險管理探析[J].區域治理,2020(11):229-230.

[2]唐國瀚.商業銀行對對公授信后信貸風險管理[J]. 區域治理,2019(46):226-229.

[3]沈虹.商業銀行授信風險的內部控制及管控措施探討[J].時代金融(上旬),2020(7):24-25.

猜你喜歡
對公度量信用風險
對公信貸資產流轉未來猜想
商業銀行利用“快易報”平臺發展對公業務分析
公租房可享受7項稅種免征福利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研究
不欣賞自己的人,難以快樂
突出知識本質 關注知識結構提升思維能力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股票市場風險度量研究
基于GARCH—VaR模型的股票市場風險度量研究
三參數射影平坦芬斯勒度量的構造
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農戶信用風險評級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