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財政學課程考核模式的改革措施

2022-01-09 16:08張旭
商業2.0-市場與監管 2022年2期
關鍵詞:財政學考核方式人才培養

張旭

摘要:從現代社會的教學教育模式與社會需求來看,傳統的財政學考核方式已經不能夠適應當前社會人才的培養,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需要對傳統的考核方式進行一定的改變。從而促進學生學習財政學從知識的學習到能力提升的一個轉變。這就要求靠課程考核方式必須進行相應的改變??己朔绞揭獜膫鹘y的終結性考核轉變為當今的形成性考核。要求考核的內容必須要多元化,考核的方式也要多樣化??己说恼n程要全程化,但是受到傳統的授課方式和教學模式的限制??己朔绞奖仨氝M行一個改革,必須不斷的探索與調整考核方式。

關鍵詞:財政學;考核方式;人才培養

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高等教學人才培養的理念也在逐漸轉變。從之前簡單的知識傳授到現在應用能力的提升,再逐漸到綜合素養的培養。并且學習模式,教學模式也在不斷的適應與轉變,課程考核制度作為檢驗教學效果,評價教學質量的一個標準。它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轉變,財政學作為我國大學本科經濟類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在經濟類專業人才培養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簡單的通過對財政學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建立一套更能體現當今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需求的考核方式。

一、傳統的考核方式及其存在的問題

我們通過財政學課程的特點來分析財政學課程,它綜合知識的應用性及其理論性。財政學是經濟學類的主干課程。它銜接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等經濟學基礎課程,與投資學,金融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等經濟學專業課程等相關聯。它要求學生通過學習,不僅能夠掌握課程的基本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對知識進行綜合運用,能夠聯系所學課程分析現實中的實際問題。在傳統考核方式的一個固有思維的影響下,財政學課程的考核方式還存在著眾多問題,無法對學生進行一個綜合的考察。

1.考核方式單一,

教學課程由于傳統考核方式太單一,這不利于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當今我國的大學考核方式基本以期末考試為主,而平時成績占比很小。大多數學校期末成績甚至超過了總成績的一半。且期末考試一般采用閉卷考試的方式,題型大多數是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及其論述題。這些統一的題型,機械標準的答案,使得教師與學生在操作上相對比較方便,極其簡單。但是這種考核方式有很大局限性,它只是體現學生對基本知識的一個記憶情況。但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過程的投入及其知識的靈活運用,綜合能力的提升,加上聯系實際的能力都沒有辦法體現。平時成績也由出勤情況,課后作業,課堂表現等構成,無法體現學生學習過程的努力程度。尤其受到大班教學學時有限等現實情況的一些限制,期末考核只是形式而已。并且隨意性比較大,對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應用能力及其努力情況考核等內容固化。

在考試的過程中,考試內容固定化,模式化。這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財政學是一門經濟學類專業的傳統專業基礎課程,財政學在多年發展的過程中,課程的知識重點及其考核的要點相對而言比較固定。教師對于這種傳統的閉卷考試的題型也是非常熟悉。例如今年出的卷子,明年只要在稍微的變動,就可以再當做新的試題來給下一屆學生。傳統的老舊的考題,對于學生創新性的發展非常不利。并且不利于順應時代發展。并且這種傳統的考試只能檢測學生對于基礎知識及其課本理論的情況。然而這些財政學的知識及其理論,如果不能夠運用于實踐。那么這就相當于紙上談兵。學生在考試之前通過短時間內的突擊,就可以記住相關的知識要點。在考試中就能夠獲得理想的成績。但是一旦考試結束,學生依舊不能夠運用所記憶的知識去分析理解現實生活中的一些財政問題。

2.考核目標錯位

考核目的的錯誤導向,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終身學習的培養是極其不利的。學校進行考核的目的就是為了檢驗學生對于課程及其課本知識的掌握情況,是為了讓學生能夠以更飽滿的激情投入到學習之中。這是教學的目的所在,同時也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可以這樣說,考核是為教學所服務的考核方式,引導與教學為目的的人才培養,三者相互適應。但是傳統的考核方式使得學生考核集中于分數,讓學生只關注考試的結果及其分數。這也成為評價學生學習好壞的一個唯一的標準。但是這樣的想法以及做法是本末倒置,會讓學生以考試為目的的去學習,教師考什么學生就學什么。從而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失去了對學習的興趣及熱情。對于教師來說,在課程教學中也比較傾向于傳統的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只學習考試要考的內容,忽視內容的擴展,并沒能夠聯系實際的情況,使得教學也為其考試服務。

二、財政學課程考試改革的必要性

伴隨著現代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傳統的課程考核已經不再適應當今時代。對于課程知識掌握的要求,傳統的課程考核已經不利于當代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提升,財政學考核的改革有利于促進課程改革。當今時代,為了滿足現代高等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財政學課程的內容的重點也應隨之發生變化,學校對于學生的財政學課程的掌握情況也要隨之變化。其次,財政學課程考核是考核學生綜合能力的需要。學校對學生能力考查,不應該僅僅是局限于考查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掌握的一個情況,最主要的考查學生對于教材基礎理論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情況,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考核放在一個側重點,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顯然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夠再使用于現在的考核。最后財政學課程考試改革,有利于提升高等學校教學效率。對財政學課程考核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經管類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財政課程教學的一個整體質量。傳統的教學之中,學生側重于對于基礎理論知識的記憶,教師也側重于教材及其PPT,學校更是把期末成績作為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的目標考核標準。因此,為了更好的體現財政學課程的價值,必須順應財政學課程改革目標。在現階段,對于課程考核的模式進行一個整體的改革。

1.考核方式改革的總體思路

對于考核方式改革的總體思路進行梳理后,得出了充分發揮考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評價、反饋以及激勵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學習知識的主力軍,有效的激發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有利于學習質量與效率。因此,我們應結合財政學課程特點,建立起“全面考核、突出能力、注重過程、促進發展,全面出擊”的考核方式新理念,并且進行客觀、全面,公正地反映學生的真實學業知識水平,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使教學相長,共同進步。全面提高財政學課程教學質量。改革應遵從一下基本原則:一是考核方式多元化,以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提倡多種考核方式的有機結合,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二是考核內容綜合化,根據課程教學大綱中所確定的教學目標設返回百度×勺容,注重對學生知識運用、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的考核。三要注重形成性評價,考核要貫穿學生學習的全程,體現不同階段的學習成果。,充分發揮考核方式的導向作用,從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和問題為中心,并有序推進。

2.考核方式改革的措施

(1)提高平時成績占比

考核方式不僅僅只局限于期中期末成績的考核,更應該豐富考核方式,且將平時成績占比提高到60%左右,充分體現出對形成性評價的重視,對平時習慣,素質自己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當然,平時成績應打破傳統以考勤、課堂表現和課后作業為主的基本模式。減少考勤成績和課堂表現,出勤是對學生的基本要求,對于多次或經常曠課的學生采取直接取消考試資格的方式,目的性強制性的執行,傳統課堂表現的成績隨意性過大,很難對其標準化執行。應當設置課堂筆記、新聞分享、小組討論、專題演講和社會調研五個考核項目,其中后四個考核項目由學生人自發組成學習小組共同完成,為保證小組全員參與,小組成員控制在4人以內,具體實行措施如下:課堂筆記占平時成績的20%,課堂筆記的好壞體現了學生聽講的情況,督促學生記課堂筆記可返回百度×三在課堂上更加集中精力,跟隨著老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和思考。新聞分享占平時成績的15%,每節課開始由23分鐘的新聞分享引入,由于財政學涉及包括政治、民生、經濟、社會等等各個方面的內容知識。所以可以更加開放廣泛的討論學習。當然,學生們之間主要內容之一還有新聞,可分享的新聞素材非常寬泛,新聞簡要介紹完成后可分享的新聞素材非常寬泛,新聞簡要介紹完后,還要求小組其他成員介紹新聞內容與所學財政知識、理論、原理的聯系,對于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善于發現、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都非常有好處。小組討論占平時成績的15%,每堂課教師會根據課堂內容設置一到兩個小組討論議題,各小組討論時間為2到5分鐘,討論完成后各小組給出自己的觀點,互相提問。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老師充分了解到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運用程度,也可以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多的參與課堂,提高專注力。專題演講占平時成績的30%,每學期將設置若干專題研討課,專題內容以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為主,如教育不公、貧富分化、社會化養老、房價過高等等,課前坦前分配好各小組演講的專題,要求學生“自給自足”,給自己的演講準備充足的內容,且最后用投票的方式選出最精彩的小組,并給予鼓勵與計入考核標準內容中,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團體精神。

在研討課上做演講,闡述自己的觀點,實現課堂翻轉。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演講結束后設置提問環節,形成有效反饋,增強學生參與能力,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等。

(2)改革期末考試題型

現今社會,更注重需要的時候綜合能力的人才,運用型實用型人才,在期末成績的考核中,也應該更加注重運用能力的要求,如將體現運用能力期末考試成績比重降低到總成績的40%左右,當然考試形式依然為閉卷監考型考試,但與以往通篇客觀題的題型不一樣。整張試卷最好應分為兩大部分,由客觀題和主觀題共同構成。其中客觀題全部為單項選擇題,設置40道題,覆蓋財政學的全部基本理論知識。主觀題為兩類,一類為材料分析題,難度由簡到難,接著再設置兩道題,為選答題,學生可任選其一進行回答,內容以生活中的事例為主,要求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體現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另一類為開放性小論文,同樣設置兩道題,學生任選其一作答,內容偏向學術性,課本知識性,體現學生對于財政理論的理解深度與實際掌握情況,這樣一來學生需要死記硬背的客觀題僅占到試卷的大約40%,剩余的分數要求學生能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深刻理解,這就要求學生必須將功夫用在平時,而不是考前突擊。這六有效的對于學生在對待期末成績的態度不再是期末復習周的突擊型,而更加注重平時的各個方面的學習與知識性的掌握,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知識,以便于適應畢業后的工作壓力與社會環境。

三、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1.解決考試內容過窄的問題

傳統財政學考核內容太過于拘泥于教材,以至于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教材為綱”,只注重于教材中的那些知識,而不關注和重視財政學經典書籍和期刊文獻的學習和積累,不重視觀察和解釋現實生活中的財政問題和現象,沒有將知識運用到實踐到中去,從而限制了學生學習的視野,不利于拓展學習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所以,這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2.解決考試形式單一的問題

傳統考試一般只選擇期末考試這一種形式,因考試成績的高低而定論一名學生的“好壞”。不但不將學生平時學習成績不計入總成績,而且也不設置期中考試,導致學生陷入“應試學習”的困境,局限了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運用能力。

3.解決考試結果片面的問題

考試結果只有一個期末考試成績,只注重考試結果,學生的平時學習能力無法全面考察和體現,導致學生在期末考試前“死記硬背”“挑燈夜戰”進行突擊性學習,甚至還能拿到獎學金,不利于調動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形成優良學風。所以解決這一問題也迫在眉睫。

四、結束語

基于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以及財政學課程改革的需要,構建基于能力培養與過程性評價的課程考核體系改革非常有必要,而對于新模式的探索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只有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改革有效推進,使財政學這門課程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顧榮華.財政學課程考核模式的改革措施[J].中外企業家,2020(18):173-174.

[2]趙德昭.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地方財政學課程教學質量提升路徑[J].新鄉學院學報,2020,37(05):67-69.

[3]溫桂榮,龔旻.“財政學”課程考試改革的探討[J].教師,2017(32):102-103.

猜你喜歡
財政學考核方式人才培養
現代財政學的發展歷史、現狀和趨勢
地方性院校財政學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探討
全國高校財政學教學研究會2017年年會召開
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探究
《橋梁工程》課程的試卷分析及教學改進措施
方法決定成敗
職業能力視角下的高職語文教學策略探討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