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三種擠壓方法對PTCD管引流效果的隨機對照研究

2022-01-11 06:00鄭小靜郝曉玲陳秀梅
中華介入放射學電子雜志 2021年4期
關鍵詞:吸力管腔指法

鄭小靜 郝曉玲 陳秀梅 丘 婕

經皮肝穿刺膽管引流術(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c drainage,PTCD)是延長晚期膽管惡性腫瘤患者生存期常用的手術治療方式,PTCD管置入能有效改善惡性膽道梗阻造成的膽汁淤積癥狀,具有創傷小、黃疸消退快、改善肝功能及全身臟器損害的特點[1-4]。為保持PTCD管引流通暢,臨床護理人員通常優先以擠壓引流管的方式保持引流管通暢,無效后再行沖管操作[5]。在既往研究中,缺乏針對PTCD管擠壓方法的研究。因此,本研究對PTCD引流管的不同擠壓方法進行了可行性分析和比較,其效果探討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腫瘤介入科行膽道造影術后放置PTCD引流管的患者120例,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齡23~91歲,平均年齡62.7歲;膽管癌96例,肝惡性腫瘤14例,胰腺癌3例,膽囊癌5例,膽結石1例,膽管壺腹部惡性腫瘤1例;手術方案為PTCD術和PTCD +支架置入術,各為60例。采用分層區組隨機化分組,以手術方案為分配因素,將相鄰5例PTCD術及5例PTCD +支架置入術的患者編為一個區組,分配至A、B、C三組,每組4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同一廠家同一型號的PTCD導管(美國COOK公司,型號ULT7.0-35-25-P-5S-CLDM-HC),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均顯示置管成功。排除標準:(1)體內引流管折疊扭曲;(2)腫瘤組織堵塞引流管;(3)體內引流管移位或脫管至肝內組織及腹腔;(4)術后引流管出血。三組患者在性別(χ2= 3.771,P = 0.178)、年齡(F = 1.734,P = 0.181)、手術方式(χ2= 2.469,P =0.317)、診斷(P > 0.05)等方面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為隨機對照試驗研究,已獲廣東省人民醫院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倫理號:KY-Z-2020-615-02),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二、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術后均以耐藥三通連接2 mL螺旋注射器連接一次性引流袋的方式接袋引流[6],記錄置管深度、引流液顏色、量及性狀,妥善固定引流管,均于術后第2天行擠壓引流管操作,對患者采取單盲原則,所有操作均由同一研究人員完成。A組采用快速擠壓法;B組采用繞指法;C組采用漸進V形法,該方法為吉愛平和鄭玲玲的管道擠壓法改進法[7-8]。

(一)快速擠壓法[9]

即擠壓時一手用力壓住螺旋注射器與一次性引流袋連接點下10~15 cm處,使引流管閉塞;另一手握成半拳狀擠壓靠近穿刺口段引流管,即示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指腹及大魚際肌用力、快速擠壓引流管;然后兩手同時松開,由于重力作用引流液可自引流管排出, 反復操作,擠壓至引流管通暢。

(二)繞指法[10]

關閉耐藥三通(a點),引流管向引流袋方向纏繞于食指 5 圈,使纏繞于指間的管道處于負壓狀態,再用手折閉負壓狀態下的引流管末端(b點)。打開耐藥三通開關(a點),使引流管管腔復原,引流液因負壓流入引流管中,最后松開b點使引流液流入引流袋中,反復采用此方法擠壓至引流通暢。

(三)漸進V形法

自螺旋注射器與一次性引流袋連接點下5 cm處開始(距離連接點過近時操作不便,距離太遠則效果不佳),用右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指腹折閉引流管,驅盡折閉點(a點)上下2 cm管腔內液體或空氣,形成“V形”負壓管腔,并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指腹在a點下2 cm負壓管腔末端處反折(b點)引流管,驅盡b點下2 cm管腔內液體或空氣后對折(a1點)引流管,a1點下2 cm管腔內液體或空氣亦驅盡,形成“V形”后松開右手,依次折管,雙手相接,擠壓至引流通暢。見圖1。

圖1 漸進V形法操作圖

三、評價方法

疼痛:擠壓引流管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11]評估患者疼痛情況;出血:擠壓引流管后評估引流液情況,紅色或棕紅色為出血;通暢:擠壓引流管前后評估引流管通暢情況,引流管內有液體流動為通暢,無液體流動為不通暢。

四、統計學方法

結 果

一、三種方法擠壓后疼痛率及出血率比較

應用快速擠壓法、繞指法和漸進V形法分別為A組、B組和C組患者進行擠壓,三種方法的疼痛率及出血率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中A組疼痛率為2.5%、出血率為0,B組疼痛率為25%、出血率為22.5%,C組疼痛率為5%、出血率2.5%,B組疼痛率及出血率最高。見表1。

表1 三種方法擠壓后疼痛率及出血率比較(例,%)

二、三種方法單次擠壓次數比較

三種方法單次擠壓平均次數A組為(2.95 ±0.714)次,B組為(1.52 ± 0.784)次,C 組為(1.98 ±0.8)次,快速擠壓法、繞指法、漸進V形法三種擠壓方法單次擠壓次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36.069,P< 0.001)。見表 2。

表2 三組方法單次擠壓次數比較(次,x± s)

三、三種擠壓方法擠壓前后通暢率比較

C組擠壓前后通暢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 6.725,P< 0.05)。見表 3。

表3 三種方法擠壓前后通暢率比較(例,%)

討 論

據本研究小組設立的體外實驗顯示,繞指法引流管繞指5圈,負壓吸引可達8~12 cmH2O,因操作人員手指周徑不同、負壓管腔長度有差異,負壓管腔長度越長,吸引水柱越長,則負壓吸力越強,引流液流入引流管速度越快。漸進V形法負壓吸引可達2~3 cmH2O,負壓吸力小,節段性操作,引流液為逐步進入引流管??焖贁D壓法系通過快速反復擠壓引流管,使管腔內氣流和液體反復沖擊引流管口, 保持引流口通暢,再結合液體的重力作用使引流液自主流入引流管,與前兩者原理上有所區別,李水英在進行研究時將其應用于胸管,通管效果顯著,因此引用于本研究。

表1顯示,三種方法擠壓后的疼痛率及出血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中B組疼痛率及出血率明顯高于A組和C組,此結果與李水英等[9]研究結果一致,其可能原因是繞指法在操作時,因瞬間負壓吸力強,易吸附和牽拉引流管口周圍的膽管內膜,導致患者疼痛和出血。漸進V形法和快速擠壓法因負壓吸力小和無負壓吸力作用,對周圍組織的牽拉力小甚至無,故患者極少出現疼痛和出血癥狀。三種方法單次擠壓次數相比較(見表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中快速擠壓法單次擠壓平均次數最多為(2.95 ±0.714)次,其次為漸進V形法為(1.98 ± 0.8)次,最少為繞指法為(1.52 ± 0.784)次。其原因可能為快速擠壓法無負壓吸力作用,膽汁黏稠易黏附于管壁,且PTCD管管徑小,因此實際操作時需多次擠壓才能達到通暢引流管目的,較為費時費力;繞指法因瞬時吸力大,雖可快速通暢引流管,但其疼痛率及出血率高;而漸進V形法擠壓時,負壓吸力可輕易將引流口的膽汁和沉淀物逐步吸入引流管中,并在逐步向下擠壓時形成向下的水流動力,從而起到通暢引流管的效果。

表3顯示,C組擠壓前后通暢率對比P < 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但由于本研究樣本量小該試驗結果可能存在誤差;若結合擠壓引流管后疼痛率、出血率和單次擠管次數比較三種擠壓方法的優劣,則漸進V形法對PTCD管引流效果為最佳,如需進一步驗證三種擠壓方法的引流效能還需擴大樣本量進行研究。PTCD對于錯過手術切除術的惡性膽道梗阻患者,是恢復肝腎功能、提高生存質量和延長生存期的有效姑息性手術,PTCD管是降低血清膽紅素的重要“生命管路”,因此在日常管路維護中保持引流通暢是極其重要的關鍵點。但查閱以往研究發現,PTCD管管路維護中對擠壓引流管保持通暢并未詳細說明,且無規范操作流程,為此本研究提供三種擠壓方法為范例,以探討適宜的PTCD管擠壓方法為切入點,為管路維護的內容進行補充,為后續規范流程的制定提供研究基礎。

綜上所述,繞指法雖單次擠壓次數少,操作時可迅速達到通管目的,但其瞬間負壓吸力大,可造成疼痛或出血癥狀;快速擠壓法雖疼痛及出血癥狀較少,但需多次擠壓引流管才能達到通暢效果,易增加操作者疲乏感,因此均不適合作為擠壓引流管首選。而漸進V形法,因單次擠壓次數適中,引流管通暢效果最佳,擠壓后疼痛及出血并發癥較少,可使膽汁及淤積膽汁逐步流入引流管中,既不影響患者舒適度,又不增加操作者負擔,故更適合作為擠壓引流管的首選方式。

猜你喜歡
吸力管腔指法
新生代網紅魚吸力十足!陽江資深水產人一出手就是1500畝,畝產可達2萬斤
bB 調大號指法研究
不等粒徑非飽和土濕吸力量化計算及影響因素分析
濱海鹽漬土土-水特征曲線試驗研究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討
單簧管演奏中指法的合理運用
傳統純棉白條檢查法與醫用導光檢測儀對管腔器械清洗質量評估的效能對比
冠狀動脈CTA檢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診斷效果
品管圈在降低精細管腔類器械直徑≤5mm清洗不合格率中的應用效果
單簧管新指法的研究與有效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