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腓骨短肌肌腱動力重建訓練傷后踝關節外側慢性不穩的效果分析

2022-01-12 08:32朱立新徐高兵歐陽超盧吉平
關鍵詞:腓骨肌腱踝關節

朱立新,徐高兵,蔡 巍,彭 磊,歐陽超,盧吉平

(湖南師范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暨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解放軍第921醫院骨科,長沙 410003)

踝關節外側不穩發生與腓前韌帶、腓韌帶撕裂或者斷裂有關,這種損傷在訓練中發生率較高,在損傷的初期多被診斷為踝關節扭傷,采用簡單保守治療,但是治療不當則會出現慢性踝關節不穩的情況,導致踝關節反復扭傷或者慢性疼痛,在奔跑、跳躍時存在恐懼心理,對日?;顒拥挠绊懛浅乐?,對于這部分患者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1]。常規手術需要對外側韌帶進行修復和重建,但是該手術創傷較大,而且部分患者療效欠佳,因此需要對治療方法進行改進。帶線錨釘結合改良距腓前韌帶修復術則是一種新型的手術治療模式,對組織的損傷更小,并且增加了固定能力,使用效果更加理想[2]。本文對腓骨短肌肌腱動力重建訓練傷后踝關節外側慢性不穩的手術效果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訓練傷后踝關節外側慢性不穩患者住院時間為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實驗患者共計68例,拋硬幣法確定對照組、實驗組,每組均為34 例,均為男性,納入患者:臨床出現外踝關節疼痛、踝關節不穩、活動受限;抽提測試(+)、內翻測試(+);簽署實驗同意書。排除指標:⑴合并其他損傷;⑵合并骨折;⑶未簽署實驗同意書[3]。對照組年齡在18~32 歲之間,中位年齡是(25.12±7.65)歲,病程2~24 個月之間,病程均數為(14.12±9.46)月,受傷原因:穿越障礙16 例、越野14 例、器械訓練4 例;實驗組年齡在18~34 歲之間,中位年齡是(25.67±7.23)歲,病程1~24 個月之間,病程均數為(13.87±9.87)月,受傷原因:穿越障礙15 例、越野16 例、器械訓練3 例;分析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指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外側結構重建治療,在踝關節下緣進行弧形切口,在腓下端的外側進行縱行切口,將腓骨長短肌腱、距腓前韌帶、腓跟韌帶充分暴露,以小腿作為起點,將腓骨短肌腱的前半束切取,分離肌腱至外踝前下緣,注意保留止點部位,將肌腱至外踝前下緣進行分離,并在距腓前韌帶、腓跟韌帶止點部位和劈下肌腱直徑相同的部位建立骨髓道,將韌帶下距骨、腓骨、跟骨隧道依次穿透,對腓前韌帶縫回,術后需使用石膏固定2 個月,進行下地活動和負重訓練。

實驗組給予錨釘結合改良距腓前韌帶修復術治療,在外踝前外下側作弧形切口,分離皮膚和組織,將筋膜剝離顯露出腓骨肌腱鞘,暴露腓骨遠端和短肌腱進行,觀察組織斷裂和缺損的程度,將第5 跖骨基底部的腓骨短肌腱止點處進行離斷,使用鉆頭在腓骨尖1.5cm位置,自后上向前下端30゜位置進行鉆孔,將后方腓骨的短肌腱引致前端,并分為2 個部分,在距離腓前韌帶、跟腓韌帶距離骨和跟骨位置的2.8mm 的位置擰入帶線錨釘,將錨釘線進行編織縫合,與腓骨短肌腱進行連接,如患者存在輕度踝關節外翻,則需要將肌腱拉緊并打結,對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進行縫合,之后縫合移植肌腱和周圍組織,關閉切口,術后需使用石膏固定2 個月,之后進行下地活動和負重訓練[4]。

1.3 觀察指標 ①有效率:使用AOFAS 踝-后足評分量表對療效進行評價,總分100 分,分數在90~100 分之間表示優,75~89 分之間表示良,50~74 分之間表示可,低于50 分表示差。②踝關節恢復質量,指標包括踝關節內側間隙、距骨傾斜角度以及距骨移位距離。③并發癥率:疼痛、愈合不良和移位發生比例。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 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4.12%顯著低于對照組76.47%(P<0.05)。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n(%)]

2.2 兩組患者踝關節恢復質量分析 實驗組踝關節各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踝關節恢復質量分析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率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率為2.94%顯著低于對照組17.65%(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率比較[n(%)]

3 討論

訓練傷后踝關節外側慢性不穩主要因為韌帶損傷引起,距腓前韌帶和跟腓韌帶的損傷較多,在中立位和背伸位內翻時,跟腓韌帶無法有效負重,造成奔跑等活動時發生出現嚴重疼痛和不適反應,需要給予腓骨短肌肌腱動力重建,但是目前重建方法較多,需選擇更加有效的手術方式[5]。

上表1-3 數據分析:實驗組治療有效率為94.12%顯著低于對照組76.47%,實驗組踝關節各指標均優于對照組,實驗組并發癥率為2.94%顯著低于對照組17.65%。分析原因:外側結構重建雖然可以對腓骨短肌肌腱動力進行重建,但是對于陳舊性的損傷和斷裂的韌帶往往會出現攣縮和疤痕化的情況,而且隧道在建立過程中也容易發生劈裂和肌腱受阻的情況,因此需要對手術方法進行改進[6];帶線錨釘結合改良距腓前韌帶修復術在使用中優勢顯著,使用錨釘擰入骨質之后可提升抗拉力,而使用尾線則可以使將肌腱進行固定縫合,減少固定時間[7]。骨錨可以從解剖位置擰入,對韌帶和原韌帶進行重建,對于踝關節術后恢復非常有利,而且該手術的損傷較小,不需要建立骨隧道,減少對組織的損傷,促進韌帶功能的恢復[8];帶線錨釘屬于一種連接、固定軟組織和骨組織的新型技術,牢固性較強,具有較好的固定能力,并且縫合線可以將外側副韌帶進行連接[9],支撐力得到保證,對踝關節生物學功能的恢復作用較好,為之后的功能訓練起到較好的作用,因此在治療之后患者的有效率顯著提升,踝關節恢復效果也更加理想;但是該手術需要注意骨錨線結覆蓋周圍組織,并不可與皮膚產生摩擦,骨錨線在打結時不宜過大,肌腱松緊也是需要關注的問題,防止內翻[10]。

綜上所述,訓練傷后踝關節外側慢性不穩進行腓骨短肌肌腱動力重建治療中使用線錨釘結合改良距腓前韌帶修復術,與傳統重建修復對比可促進恢復,提升踝關節各項功能,同時可以控制術后的各項并發癥。

猜你喜歡
腓骨肌腱踝關節
Wide-awake技術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轉位修復拇長伸肌腱術中的應用
掌長肌腱移植與示指固有伸肌腱轉位治療拇長伸肌腱自發性斷裂的療效對比
掌長肌腱移植修復陳舊性拇長伸肌腱斷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點治療錘狀指
MRI診斷鞘內型腓骨肌腱半脫位的價值
崴腳千萬莫忽視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護膝踝關節
壯骨湯與閉合復位內固定術對脛腓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的影響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 ankle instability questionnaire for use in Chinese-speaking population
中老年大骨節病踝關節影像特征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