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在高校中的傳承實踐
——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2022-01-17 07:10黃紫娟詹停停牛建濤
現代絲綢科學與技術 2021年4期
關鍵詞:緙絲工作坊技藝

黃紫娟,李 青,張 玟,詹停停,牛建濤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9)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源于緙毛技藝,通過絲綢之路由西域傳入中原,經歷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更替與沉積,已經形成了豐富的藝術風格和文化特征,成了具有極高藝術審美價值的瑰寶,2006年蘇州緙絲織造技藝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2009年緙絲又作為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2-3]。目前,蘇州緙絲織造技藝的傳承人較少,且傳承人人均年齡超過45周歲,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斷層態勢,為了更好地傳承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在高校的紡織類、產品藝術設計類等專業教育中嵌入緙絲技藝的內容,對緙絲技藝與文化的傳播與傳承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4]。因此,筆者對緙絲的傳承教育做了相關的調查研究,并在此基礎上,從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具體實例出發,闡述了人才培養方案與專業課程設置、緙絲社團、工作坊、輻射帶動、科學研究和展示交流等6個方面傳承實踐工作。

1 緙絲傳承人群的現狀與培養方式調研概況

蘇州緙絲織造技藝經過一千多年發展和演變,傳承的人群不像之前的工廠比較集中,而是相對比較分散,目前以工作室為主,工作室分散在蘇州相城區陸慕、吳中區東山鎮和光福鎮、高新區鎮湖和東渚、姑蘇區、蘇州工業園區等。對緙絲傳承人群培養情況進行調研后發現,緙絲傳承人群培養方式分為學校培養和社會培養兩種方式。

在學校培養方面,緙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或傳承基地負責人通過課后興趣班、社團等形式進行教學。例如,蘇州市緙絲傳承基地仁和織繡有限公司負責人謝晴容在蘇州市金筑實驗小學進行教學;課程采用木制框架、緙絲撥子和梭子,以一學期為一周期,學生完成多幅作品;蘇州市姑蘇區非物質文化傳承人陳文及團隊成員在蘇州市實驗小學以社團的形式進行授課,課程采用緙絲學習機,其基本原理與緙絲織機相同,且輕便,學生參加一次課程也能制成一塊織品,師生團隊參加了全國第六屆中小學藝術展演活動;緙絲世家第六代傳人王建江在蘇州市相城中學進行教學,課程中采用緙絲織機進行教學。在高校中,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將緙絲課程嵌入課程設置、教師團隊、教材建設和教法上均進行了創新。

在社會培養方面,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職責中明確要求認真開展傳承工作,無保留地傳授技藝,培養后繼人才。緙絲世家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嘉良免費對外授課,目前已經有兩名緙絲人員學成后回到家鄉,從事緙絲工作;王金山工作室采用師徒結對的形式培養緙絲手藝人。

2 緙絲走進高校的背景及必要性

2.1 國家提倡、地方支持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過程。緙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豐富,蘊含著千百年來人們的審美情趣,同時它也是精湛的絲綢技藝,代表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典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中傳承緙絲技藝為緙絲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奠定基礎。2020年9月,教育部公示了第二批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名單,可見,高校已經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力量。

2.2 高校職能

高等教育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的四大職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的職責也非常明確指出: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納入傳承項目為內容的課程,同時建設社團、實踐工作坊,并輻射到中小學和社區。相對中小學,高校具有培養人才的優勢和職責,因此在工藝美術設計專業、現代紡織技術專業等與緙絲相關的專業中培養緙絲人才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3 緙絲在高校中的傳承,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3.1 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方式主要有家族傳承、高校傳承等方式。高校傳承是現代學徒制的一種,它將現代職教模式的優勢充分發揮。蘇州緙絲織造技藝為傳統手工技藝,其主要原料是桑蠶絲,所用工具為緙絲織機,因此,可以將其作為獨立課程嵌入現代紡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開設了《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公共選修課,36個學時,2個學分。同時,也在紡織類相關專業中開設滲透式課程,如在《絲綢傳統織造技藝》中滲透進緙絲內容,課程為54課時,其中緙絲的內容為36學時。課程內容包括歷史文化、匠藝之法、緙絲之美、傳承與創新四個部分,以實踐教學為主,理論教學為輔,融入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把價值引領融入行動導向的課程標準,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如圖1所示。

圖1 教師講授緙絲織機原理

教師團隊由紡織專業教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民間藝人組成,教材采用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的國家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寸金之美——蘇州緙絲織造技藝》;教法上,以“行動導向教學法”為主,在緙絲工作室中進行教學,實現“做中學、學中做、邊做邊學、邊學邊做”。

3.2 寸金之美——緙絲文創社團建設

寸金之美——緙絲文創社團是由藝術類、紡織服裝類和對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學生自發成立的組織。社團內學生開展緙絲歷史與文化宣講、緙絲技藝體驗與傳承等工作,并在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宣傳緙絲文化,推進校園文化創新建設。學校通過政策傾斜加大對文化傳承類、專業類的社團支持,鼓勵社團走出學校,到中小學宣傳緙絲。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講緙絲、緙絲社團參觀緙絲傳承基地等形式,了解緙絲文化;通過學習緙絲技能制作緙絲作品,傳承緙絲技藝,創新緙絲產品,圖2為學生制作《印象牡丹亭》緙絲首飾作品。

圖2 《印象牡丹亭》緙絲首飾作品

3.3 寸金之美——緙絲工作坊建設

寸金之美——緙絲工作坊,依靠校企合作單位、緙絲傳承基地等社會資源和教育部緙絲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學校資源,配備緙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緙絲藝人、高校教師等優質師資,同時配備緙絲織機、搖紆機、大小梭子和撥子等緙絲設備和工具,建設了以蘇州緙絲織造技藝為主打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踐工作坊和職業體驗基地。

3.4 緙絲研究

學院專業教師與非遺傳承人形成科研團隊,積極參加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百工錄——中國工藝美術非遺傳承與創新子項目“蘇州緙絲織造技藝”,2019年,學院主持申報了教育部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項目緙絲技能大師工作室。在創新方面,將緙絲技藝與其他非遺技藝融合創新,開發了緙絲起絨織物,這項技術已經在緙絲企業進行產品開發,聯合企業和非遺傳承人開發便攜式緙絲小織機,以利于緙絲技藝傳承和產品開發。此外,學院還積極挖掘傳統技藝,并利用數字化技術將緙絲的技法和工藝流程等形成數字化緙絲庫。

3.5 輻射帶動

利用豐富的師資與課程資源,結合學生社團和工作坊活動,帶動了蘇州中小學校的社團和工作坊活動;通過與社區合作的方式,開展緙絲普及和教育活動,不斷擴大蘇州緙絲織造技藝的覆蓋面。

3.6 展示交流

結合國家、省、市及學校各種活動,充分展示項目的建設成果。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紫金獎·中國(南京)大學生設計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大賽、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創意作品大賽等活動,創新交流方式,豐富交流內容,共享建設成果。

4 展望

(1)進一步完善緙絲資源庫。在原有國家資源庫子項目《蘇州緙絲織造技藝》基礎上,結合項目化教學形式,根據不同類型的緙絲產品,完善緙絲資源庫,為數字化保護傳承和現代化教學模式服務。

(2)進一步推動緙絲創新性發展。將緙絲工作室與學院數碼印花中心、旗袍技能大師工作室進行有機結合,將緙絲技藝應用在旗袍上,并結合數碼印花技術,開展緙絲新產品設計與推廣,推動緙絲創新發展。

猜你喜歡
緙絲工作坊技藝
非遺技藝絨花的傳承與創新
通經斷瑋 繪彩織夢
——蔡霞明緙絲作品欣賞
治理的技藝:三代王官學新說
鄭慶章 把“弄虎”技藝傳回大陸
論雙導師討論式工作坊教學法在知識產權法教學中的應用
羅雪芳名師工作坊:攜手共進,聚水成淵
緙絲之美,從皇室走入民間
南通緙絲將經緯織入生活
技藝精湛 星光燦爛——來自歐洲的Herrmans
宋代緙絲的色彩符號與審美意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