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介入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路徑的研究

2022-01-19 19:09王茜應伊琳薛玉涵
科技風 2022年1期
關鍵詞:社區居家養老社會工作

王茜 應伊琳 薛玉涵

摘要:以杭州T街道N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展老年服務工作的模式為例,針對N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目前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內容較為單一、解決老年問題缺乏針對性等問題,依據老年社會工作的理論與技巧整合社會資源,建構老年人的社會支持網絡的創新性實踐模式,從而為未來解決社區老年人居家養老問題提供可操作性建議。

關鍵詞:社會工作;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路徑

在老齡化愈發嚴重的當下,社會工作的介入成為了養老服務方式進一步完善的必由之路。雖然目前社區養老的相關研究在我國受到較為廣泛的關注,但現有研究針對社會工作如何有效介入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問題較少。因此,本調研將研究重點探索老年社會工作介入城市社區居家養老的方式,研究社區內針對老年人需求所提供日常服務照料的機構為保證老年人享受更優的機構服務所采取的措施,以及針對老年人可能產生的問題所提供的特殊性服務,同時以T街道N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標本,總結、提煉出社區養老服務機構的常規工作模式,并對這種模式進行探究,在現有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并嘗試提出新的服務路徑。

一、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情況

(一)N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基本情況

杭州市T街道N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是政府為民辦實事養老服務項目之一,是示范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中心為老年人提供“六服”“九助”,其中“六服”指生活服務、康復護理服務、托養服務、家庭支持服務、社會工作及心理疏導服務、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服務;“九助”指助潔、助餐、助醫、助浴、助行、助急、助聊、助文、助康。其中,以健康檔案管理和康樂活動為主要服務項目。通過與該服務中心負責人的訪談得知,在老人獨居期間,會先后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以及各種不良情緒[1],這些情緒不能得到及時的撫慰,長此以往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發展。

(二)N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困境

1.N社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現存的困境

(1)人力資源。在訪談中得知,社會工作者在該機構內是負責人角色,工作內容就是統籌工作、把控全局等。除負責人之外沒有其余社會工作者參與日常工作,許多工作都是由社區工作人員及志愿者完成的,而社會工作者本應該在心理疏導、助老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由此可見,由于我國社工行業目前并未成熟發展,社工的普遍性及專業性程度還較低,社工也未能很好地進入有需要的各行各業。且養老機構作為老年人晚年安置的場所,僅由普通工作人員進行服務是遠遠不夠的。而該服務中心的志愿者來源單一,專業人士僅占5%,志愿者大多從服務對象中挖掘而來,年齡較大,不適合頻繁外出。在社工人數不足問題無法立刻得到解決的情況下,無法在短暫的時間內找到大量合適的、穩定提供充足且高質量的志愿者也是養老服務中心急需解決的一個難題。

(2)機構管理。由于目前的社區養老機構還處于探路摸索的新階段,設備以及服務項目不夠完備,能夠實際提供的服務僅為少數。此外志愿者招收困難及志愿者服務質量問題等,給服務中心增添了許多的管理與運營問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日常運營管理亟需改革,各個部門應該權責明確,細化分工,各司其職。

(3)服務內容。調查發現,目前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大多數的服務都集中在基礎照料等方面,而對于更高階的心理輔導、個案輔導等特殊服務方面則缺乏專業的人員,僅有的專業人員也存在服務質量良莠不齊的問題,導致服務質量堪憂甚至無法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機構的局限性也因此加強,與多元化經營的宗旨背道相馳,落入普通養老機構的俗套。即使目前大多的養老機構即使提出了有社工服務這一項目,但難免存在一定的“掛羊頭賣狗肉”的現象,使服務對象還未享受到真正社工的專業服務便已對此感到失望。

(4)為老政策。社會工作實務的發展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和政策的有力推動。老齡化一直是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共同的問題?,F存的養老政策包括對基層養老設施的資助和建設、推進民間養老機構的發展、大力推動社區居家養老等,而在實際情況中,建設資金不足、專業人員缺乏、行業規范不足等問題明顯,導致難以提供高水平的專業養老服務,更無法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專業的為老服務。

(5)社會環境。目前社會大環境對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并非那么友好,科技飛速發展以及各類智能產品的普及為老年人帶來了新的困難,同時由于設備限制,造成老年人外出及社交意愿的減弱,對老年人的心理造成了不良影響。另一方面,社會大眾對于社會工作服務的陌生和抵觸也使得專業人士提供服務也受到了限制:如參與社區活動、開展小組工作等集體性活動。面對這些服務困境,還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努力。

2.為社會工作的專業介入提出要求

根據上述的五方面困境,養老服務方面尚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養老助老服務難以順利開展,社會工作者作為專業的助人者積極采取行動、進行助人服務的責任和義務是義不容辭的。同時,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應該結合線上服務,創新服務新路徑。

二、社會支持網絡理論視角下的介入策略

社會支持網絡理論作為社區工作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指的是由一個人與社會其他人接觸所構成的關系網絡,并且可以從該網絡中獲取精神援助如自尊、自信,物質援助如經濟支撐等生活需要的支持因素,以便處理生活中遇到的重大事件或問題;內在資源包括自己個人及親密關系的家人、朋友;外在資源即社會提供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幫助。在調研杭州市T街道N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時,發現在實際提供的服務中對該理論的運用十分缺乏,服務方案大多針對老年人的個人問題進行介入,對社會系統層面的運用極少。

社會支持網絡理論的觀點與社會工作的核心觀點之一“人在情境中”有著同樣的理念,都強調人的心理、行為離不開環境影響。因此社會工作者在進行服務的過程中也應使用綜合的、整體的視角來看待服務對象的問題,尋求多方面、多層次的服務方案。對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來說,社會支持網絡理論的有效利用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以社會支持網絡為例,社會工作介入N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策略可以從以下五個層面提出。

(一)個人層面

社會工作者應該注重評估服務對象社會支持網絡的規模及質量,并針對每個服務對象的不同情況制定合適的服務策略,幫助服務對象尋找并鏈接有效的社會支持,并使其有能力依靠自己去維持并擴大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同時鼓勵服務對象主動對外進行互動,實現各個層面的支持網絡覆蓋。特別是獨居老人,可以接觸到的資源與途徑直線下降,有可能導致問題發現不及時、問題解決不充分等情況出現,無法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因此更需要社會工作者為他們擴大社會網絡資源,提高他們利用社會網絡的能力。

(二)家庭層面

對于有家人共同居住的老年人來說,可建議子女每日定時與老年人聯系、幫助進行家庭健康管理記錄、及時聯系社工來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心與照料;而對于獨身或空巢老人,則應為其提供特殊的個案處理的服務方案,可以通過定時聯系、上門服務等方式為其提供情緒支持、手段支持以及情報支持等。

(三)社會層面

民生保障方面的問題,則需要將社會支持、社會力量發揮出來。對社區內部無法解決的復雜問題,社工可以通過為老年人鏈接社會資源的方式,為其開辟出一條更多可能性的解決途徑。老齡化是一個需要共同面對的社會問題,單靠社區內專業人員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需要社會各界的人士一起同舟共濟、集思廣益,通過發揮各類社會組織的影響力與作用,為需要幫助的老年人及時送上溫暖,提供物質援助、情感慰藉、心理疏導等各個層次的專業力量[2]。

(四)政府層面

社會工作者可以發揮參與政策倡導的力量,通過倡議政府政策的完善來逐步提升老年人的一些權益與保障。除了直接的社會保障等直接利于老年人的政策修改之外,政府還應該進一步大力引導與扶持社會工作行業,發揮社會工作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方面的專業優勢。社會工作行業想要蓬勃發展,目前的任務還是加強大眾普及度,這就離不開國家的政策扶持,只有社工的待遇逐漸上升、社會認可度逐步提高,才能為這個行業留住和吸納更多的人才。國家也應加大對社會工作專業高素質人才的培養,鼓勵各大高校開設高質量社會工作專業,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專業人才[3]。

此外,政府也應該督促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體系。隨著社會的發展,社工的需求也隨之增加,但社工作為一股特殊的力量,還需要一個完善的制度體系建設來保障其順利進行及管理[4]。因此完善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可以從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完善激勵機制等多個方面努力。只有社工行業興旺與規范化起來,老年人的權益才可以得到真正的保障。

(五)社區層面

社區層面則應該為老年人肩負起提供專業服務的責任,利用各種正式資源,通過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的各種專業力量,為他們提供一個解決問題的途徑。社工作為一股專業力量,由于其特殊的群眾性特點,可以在基層工作中發揮專業性的主導作用。日常方面,社工應督促并監督社區完善安全保障措施,為老年人搭建起一個安全的生存空間。專業方面,社工應秉承專業理念和方法,及時介入、講究策略,針對當前的社會痛點及老年人的訴求,給予專業的需求評估與精準的服務方案。同時也應該進行一個長期的社區教育,例如急救、防詐等,增能服務對象,提升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及能力,讓服務對象有能力自己應對緊急情況并且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恐慌,鼓勵有能力的服務對象積極投身于志愿者隊伍中去,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發現自身價值。同時針對不同的服務對象采用不同的服務方式,通過發動社區內老年居民參與特定的社區小組活動的方式,幫助他們建立起與社區內其他成員間的交流與情感。

(六)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層面的新路徑

此外,與傳統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相比,筆者提出一種新的介入路徑。

社會工作介入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路徑如圖1顯示,圖中包含三個運作系統。

(1)?行動系統。該系統中包含社會工作者、志愿者、心理咨詢師及其他專業人員,即為滿足老年人需求而進行行動服務的系統。

(2)需求系統。主要包括老人和社區兩個子系統,即社會工作者進行服務所要滿足需求的對象及最終獲益的對象。

(3)載體系統。包括服務項目和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二者,即承載了實際服務內容的對象,載體系統為落實行動系統搭建橋梁和渠道。

互聯網時代,社區可以建立起線上城市居家養老智慧服務平臺,老年人向該平臺發出需求,給出“服務清單”,平臺工作人員針對老年人發出的需求來制定服務項目,發至社區,社區將任務分派至社會工作者,再由社會工作者直接向老年人群體提供服務,平臺通過一系列項目運作流程來滿足社區老年人的需求。其中項目運作方式有線上服務項目以及線下服務項目兩種形式。

目前多數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途徑為:平臺直接派發給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為老年人進行服務。社區居委會對接到平臺的服務后,直接派社區居委會的基層工作人員來開展服務,這種途徑帶來的問題是社區崗位上本身職務繁重,加上要為社區中的老年群體提供較為專業的服務,對于社區人員來說實屬不易,不僅加重了工作壓力和負擔,老人也接收不到高質量的專業服務,而利用智慧平臺既可以使老人更簡便地傳達需求,又能緩解社區壓力。

新的路徑如圖1所示,由平臺通過所在社區的社區居委會間接派發任務至社會工作者來進行服務,因此該新路徑的提出可以針對上述問題進行解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平臺構成服務項目,派發至專業的老年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在落實服務項目時,利用社會支持網絡中可鏈接到的資源為老年群體服務,由社會工作者直接提供服務給該社區中的老年人,一方面對社區中的老年人而言能夠獲得更具專業性和針對性的服務專業,另一方面,老年社會工作者的出現可以使社區工作人員從繁重的、陌生的專業服務中剝離出來。這一新路徑既做到了為社區減負,且在社區與社會工作者之間也能建立起一個更加良性的互幫互助關系。

三、總結

社會工作可以為科學養老帶來更多的可能性,但由于目前社會工作介入居家養老并未受到太多的關注與支持,中國的老年社工體系也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社會工作如何更好地介入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還需更多專業人員去進行實踐與探索。在社會發展如此之快的今天,社會工作介入養老體系需要與時俱進,及時調整方向,堅持本土化道路,既要繼承發展,又要創新進取。社區居家養老模式讓大眾看到了其優勢所在,給未來的社會工作介入居家養老行業發展帶來了許多新思路。

參考文獻:

[4]?孔凡飛,郝洋洋.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研究[J].社會與公益,2021,12(01):79-81.

基金項目:2021年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大學生科研項目“疫情背景下老年社會工作介入城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路徑研究——以杭州T街道N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例”編號:2020dfx057

作者簡介:王茜(1999—??),女,漢族,浙江湖州人,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社會工作。

猜你喜歡
社區居家養老社會工作
社會工作介入社區居家養老的探索
結構性嵌入:社會治理視域下強制隔離戒毒“民警+社工”工作模式研究
社區退休老人的老有所為與社會工作介入
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需求與服務研究
以社會工作視角解決四大國有控股銀行服務質量提高困境
淺析儒家文化對老年社會工作的影響
南昌市社區居家養老照護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基于需求層次視角的南京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問題研究
城市社區居家養老的問題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