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度青海省草原監測概要

2022-02-01 01:17辛玉春李宏達
青海草業 2022年4期
關鍵詞:行政區域鮮草蓋度

辛玉春,李宏達,楊 雪

(1.青海省草原總站,青海 西寧 810008;2.稱多縣氣象局,青海 玉樹州 815100)

2021年4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下發了《關于開展國家林草生態綜合監測評價工作的通知》(林資發〔2021〕51號)和《關于開展全國草原監測評價工作的通知》(辦草字〔2021〕9號)等文件,要求以國土“三調”成果為基礎開展草原監測評價工作,全面掌握草原資源的種類、數量、質量、結構和分布等,詳細了解年度動態變化,構建完善草原生態監測評價體系,提升草原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認真落實文件精神,組織6州2市41縣(市、區)林草技術推廣隊伍及時開展了全省草原監測評價工作。以省草原總站為技術負責單位,完成了1 365個外業監測樣地的年度監測、數據統計和匯總審核等工作,掌握了全省草原植被的年度動態變化過程,為指導草原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提供了決策依據和理論支撐。

1 內容和方法

1.1 監測內容

1.1.1 植被返青期及枯黃期監測 從4月份開始,在草原植被返青期前15 d至完全返青的時間段內,運用地面實測和遙感監測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返青期監測。同樣在植被開始枯黃時,開展枯黃期監測,獲取全省草原植被物候信息,并根據時間連續的遙感數據,獲取草原植被在生長期的長勢及動態變化。

1.1.2 草原植被結構及產草量監測 依據《全國草原生態監測與評價技術方案》要求,在7~8月植物生長盛期,以縣(市)級為監測單元,在樣地內用樣方調查的方法,測量植物的高度、蓋度和鮮草產量等指標。

1.2 監測方法及樣地布設

1.2.1 綜合生態監測樣地布設 2021年,國家林草局下達青海省監測樣地1 251個。結合青海草原監測工作實際,在原有695個常規監測樣地的基礎上,新增了670個。并在外業樣地數據采集過程中進行了適當的優化調整,實際設置監測樣地1 365個。各市州外業樣地數量見表1,全省樣地空間分布情況見圖1。

表1 2021年全省草原監測樣地統計 單位:個

圖1 青海省草原監測樣地空間分布

1.2.2 返青(枯黃)期及長勢監測 返青期監測采取地面樣方和遙感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地面實測依據樣方內開始返青并正常發育的株(叢)占總株(叢)的百分率,或者樣方內草原植被返青蓋度的百分率來判定草原返青狀況。分為返青初期(20%~40%)、返青普遍期(40%~60%)和返青后期(60%~80%)三個時期。

遙感數據為MOD13Q1數據集[1],空間分辨率為250 m,時間分辨率為16 d,覆蓋青海省全境,包含兩個軌道:h25v05、h26v05,時間跨度為2016~2021年,其中2016~2020年每年23期遙感影像,2021年7期遙感影像,共122期影像數據。

圖2 草原植被返青期及枯黃期監測技術路線

根據時間序列NDVI數據,建立物候監測模型關鍵參數與閾值,提取、分析物候期指標參數。并與過去5 a物候特征變化(提前或推遲)進行對比,做評估分析??蔹S期的監測方法參照返青期的方法執行。技術路線見圖2。

圖3 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的遙感反演技術路線

1.2.4 鮮草產量 以各縣(市)樣地實測的鮮草產量為基礎,不同的草原類型占區域草原總面積的比例為權重,對各縣(市)進行加權計算。

式中,Bi為第i個行政區域的單位面積鮮草產量;Bj為該行政區域第j草原類型的單位面積鮮草產量;Wj為該行政區域第j草原類型的面積權重;j為該行政區域第j草原類型的序號;n為該行政區域參與計算的草原類型總數。

2 監測結果

2.1 植被返青、枯黃期及長勢

2.1.1 返青期監測結果 2021年4月10日前,全省草原有少量返青,面積約占7.35%。4月20日,返青面積增加至18.4%。4月20日至4月30日,部分區域開始返青,進入返青初期。至5月10日,返青面積增加至42.5%,進入返青普遍期。5月20日,全省返青面積增加至63.2%,大部分區域全面返青。與過去5 a平均水平相比,推遲5 d。主要原因是返青期前6個月(2020年11月~2021年4月),氣溫與往年同期相比降低-0.3~-3.6℃;2020年12月~2021年4月,降水與往年同期相比減少0.3~7.5 mm等。氣溫低、降水少、土壤干旱,植被返青期推遲。

從空間格局看,河南縣、同仁縣、澤庫縣、同德縣、循化縣、尖扎縣、貴德縣等東部地區返青期平均值在4月中下旬;祁連縣、天峻縣、剛察縣、德令哈市、烏蘭縣、共和縣等東北部地區返青期平均值在5月中上旬;治多縣、格爾木市、雜多縣、曲麻萊縣、囊謙縣、玉樹市、稱多縣等西南部區域返青期平均值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2.1.2 枯黃期監測 2021年全省草原枯黃期平均在第270 d左右,與過去5 a枯黃期持平,比2020年提早3 d。從枯黃日期來看,進入9月份后(第244 d)為枯黃開始期,9月10日(第253 d)之前有8.1%的草原枯黃;從9月11日~20日(第254~263 d),有23.2%的草原枯黃;9月21日~30日(第264~273 d),新增的枯黃區域占總枯黃區域的37.49%;10月10日(第283 d)前已有88.2%的草原進入枯黃期。

從空間格局來看,省內西北部地區草原植被枯黃較早,東南部地區枯黃較晚。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地區枯黃日期最早,均值在第268 d(9月25日),海東市最晚,均值在第281 d(10月8日)。草原植被枯黃期從早到晚依次為: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玉樹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寧市、黃南藏族自治州、海東市。

2.1.3 植被長勢情況 使用植被生長季的歸一化植被指數對牧草長勢進行定量描述。7月份全省草原植被長勢最好,全省NDVI均值為0.43,最大值為0.82(圖4)。全省草原從4月開始返青,至7月達到最佳的生長狀態,8月保持較好的生長狀態后,9月和10月逐漸進入枯黃期。

圖4 青海省4~10月份草地長勢統計分析

2.2 草原綜合植被蓋度

2021年全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為57.8%,全省8個市(州)中,2021年度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最高的是海北州為69.2%,其次是黃南州為68.9%,玉樹州為62.2%,果洛州為62.0%。其余各市(州)綜合植被蓋度從高到低依次為:西寧市、海南州、海東市、海西州。

全省41個縣(市、區)范圍內,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最高為門源縣,最低為茫崖市。綜合植被蓋度在70%以上的縣有門源、海晏、河南、雜多、澤庫、樂都、剛察共7個,占全省縣(市、區)數量的17%;在60%~70%之間的縣有15個,占全省縣(市、區)數的37%;50%~60%之間的共11個,占全省縣(市、區)的27%;50%以下的縣有8個,占全省縣(市、區)數量的20%。全省共33個縣(市、區)的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大于50%,主要分布在三江源、祁連山以及環青海湖等藏區6州的重點牧區,占全省所有牧區縣的80.5%。

圖5 2021年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空間分布

2.3 鮮草產量

2021年,全省草原鮮草平均產量為3 336.0 kg/hm2,比上年增加210.0 kg/hm2,增幅達到6.7%。在8個行政區域中,黃南州草原產草量最高為6 709.5 kg/hm2,其次是果洛州為4 221.0 kg/hm2,第三位是海北州為3 898.5 kg/hm2。

圖6 2021年青海省草原產草量空間分布

全省41個縣(市、區)中,鮮草產量最高的是河南縣為8 083.5 kg/hm2,最低的是茫崖市為921.0 kg/hm2。單產超過6 000 kg的縣有6個,占全省41個行政區域總數的14.6%;單產在4 500~6 000 kg的縣有10個,占全省41個行政區域總數的24.4%,單產在3 000~4 500 kg的縣有8個,占全省41個行政區域總數的19.5%,單產在1 500~3 000 kg的縣有13個,占全省41個行政區域總數的31.7%,低于1 500 kg的縣有4個,占全省41個行政區域總數的9.8%。全省近60%的縣級行政區域草原單產在3 000 kg以上,近40%的縣(市、區)產草量在4 500 kg以上,全省天然草原產草量以中產為主。

3 分析與討論

3.1 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平穩增長,植被長勢總體良好

2021年全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為57.8%,比上年增加0.4個百分點。與前5 a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均值相比,增加1.6個百分點,見表2。

表2 2021年度青海省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統計表 單位:%

與歷年數據對比分析,全省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整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圖7)。

圖7 青海省歷年來草原綜合植被蓋度趨勢圖

3.2 全省草原產草量平穩增長

2021年,全省草原鮮草平均產量為3 336 kg/hm2,比上年增加210 kg/hm2,增幅達到6.7%。與5 a均值相比,增加537 kg/hm2,增幅為19.2%,各市州的詳細情況見圖8。

圖8 青海省各市州2021年鮮草產量對比

與2020年相比,果洛州和玉樹州單產增幅明顯,黃南州產草量小幅增長。與5 a均值相比,草原總產量呈現較大波動的是西寧市、海北州、海西州和海南州,其余各州均出現明顯增幅,且增幅較高。

3.3 討論

2021年度的草原監測,僅對植被物候期及長勢、草原綜合植被蓋度等采用了遙感和地面相結合的方法開展監測,產草量數據依然采用了地面調查的方式,沒能進一步建立產草量的遙感數據模型。另外,受技術手段和數據獲取等限制,對蓋度和產草量出現的波動也未做出進一步的分析和解釋。目前開展的草原監測工作,從技術方法到評價指標等方面,尚滿足不了林草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草原生態監測的科技支撐能力和水平亟待提升。

4 建議

4.1 拓寬技術手段,建立全方位的近實時監測技術體系

加大國家級、省級地面定位站點的建設,加強高分辨率(多光譜、紅外、微波雷達)衛星遙感、無人機、遠程高清視頻實時監控、導航定位的推廣應用,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評估體系,提升監測技術和手段。加強遙感分析與地面監測有效銜接,努力實現全省草原資源的地面與遙感監測的全域性和業務常態化,提高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4.2 建立健全全省監測數據平臺,實現草原監測數據共享機制

在現有草原監測數據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構建和完善省級草原遙感監測與數據處理平臺,增強監測數據的獲取與處理能力,規范數據統計分析和處理標準。進一步加強多專業、多學科的聯合協作機制,增加草原監測的科研支撐力量,積極創建數據共享機制,為全面做好全省草原生態保護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猜你喜歡
行政區域鮮草蓋度
行政區域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研究
三裂葉豚草在新疆典型生境的發生分布調查
黃山市近30 a植被蓋度時空變化遙感分析
行政區域微界線的精細與割裂
苜蓿鮮草不可作為單一飼料喂牛羊
一只羊的結局
蘇丹草—擬高粱雜交種鮮草飼喂獺兔的效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釋義(之十三)
太白山太白茶資源狀況研究
關于進一步加強行政區域界線管理維護邊界地區社會穩定的意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