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下小學音樂課堂開展深度學習的策略

2022-02-09 02:31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龍華中心小學梁素梅
亞太教育 2022年23期
關鍵詞:樂理音樂作品音樂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縣龍華中心小學 梁素梅

在小學階段開展音樂教學不僅能從小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品質,也能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緩和心情,能顯著調整學生的狀態。但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部分課堂的教學形式仍舊采用傳統的知識輸出模式,在課堂上以說唱的方式給學生授課,導致課堂教學氣氛相對低落,缺乏靈性,也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教師要不斷改進自身教學方法,結合現代化教學技術深化課堂內容,真正實現音樂教學目標,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核心素養下小學音樂課堂走向深度學習的意義

(一)小學音樂教學的問題

在我國新課改的背景下,音樂教學面臨著新的挑戰,即要注重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學習音樂文化、提升學生的審美品質等,給課堂的教與學增添了新的內容。但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應試教育的影響還未完全褪去,學校整體對音樂課堂的重視程度不夠,也缺乏一些音樂教學器材,教師的教學方法不夠新穎,在上課時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這導致學生在學習音樂時大多敷衍了事,缺乏積極性,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不濃厚,教師的課堂教學目標也不明確,從而促使教學方向發生了較大的轉變,極大影響了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不滿足核心素養教學理念要求。

(二)小學音樂教學深度學習的意義

從音樂知識的本質來看,音樂作品是一種作者的內在表達,好的音樂作品不僅能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其形成家國情懷和愛國之情,也能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受到感染。同時音樂作品本身具備很高的藝術性和審美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內在氣質和審美能力,使學生能從音樂作品的表達中獲取精神力量,在壓力較大和心情不好的時候進行自我調節,避免產生心理問題。因此,音樂教學在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品德的培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二、核心素養下小學音樂課堂走向深度學習的策略

(一)依據主體原則,培養學生熱愛音樂的情感

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原則是教師應當一直遵循并且落實的主要教學原則,即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原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學習地位,結合音樂作品引領學生感受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文化和情感,促使其在心理上與作者或者更多的聽眾產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渴望了解音樂知識的欲望,在提升課堂音樂效率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熱愛音樂的情感。

例如,《小春筍》是一首屬于春天的、輕快歡樂的歌曲,能幫助學生緩解壓力、釋放心情。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可設置一些教學情境,結合輔助教學工具引導學生具體感知,切合學生實際情況激發其對音樂作品的興趣。在上課時,教師可先結合學生對春筍的了解引導學生進行簡單討論,并側重闡述春筍的成長應當是怎樣一種“音樂的感覺”,這時學生會紛紛給出自己的看法,如,春筍在剛冒出頭的時候有一種“冒泡的聲音”、成長的過程則如同小溪歡快的歌唱等。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在多媒體設備上播放《小春筍》,并配上春筍成長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春天的美好,將歡快的歌曲與視頻里的景物結合起來,對音樂作品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學生觀看完成后,教師也可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溝通,互相討論春筍的成長以及在春天里發生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讓學生自由地討論交流,并以相互啟發的形式提升學習體驗。最后教師再和學生一起合唱,結合之前觀看的視頻、討論的內容,促使學生充分感受春天的美好,從而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促進其情感升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主體原則展開授課,能在較大程度上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

(二)教授樂理知識,提高學生音樂基礎能力

對音樂作品的深度學習決不能僅限于表面的認識,而是要了解一些樂理基礎知識,由此深化到對作品文化和內在情感的挖掘,以真正理解音樂作品。對此教師也要注重結合教學大綱和小學階段音樂教學目標,給學生輸出合理的樂理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能力,這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

例如,在教學《唱起來、跳起來》一課時,教師要在課前做好課堂教學的準備工作,從學生對音樂認知的角度設計相關課堂內容,如大部分學生的音樂樂理知識相對匱乏,針對唱跳合在一起的作品往往不容易跟上節奏。因此教師要由簡及難地給學生導入課堂內容,如在剛上課時教師可將背景音樂和相關視頻播放給學生,然后從視頻里人物的舞步與音樂節奏的拍子對比,讓學生逐步了解音樂的規律,在高潮階段,視頻里人物的跳舞節奏明顯加快,同時樂器彈奏也非常緊湊,可逐步過渡到對樂器、節奏以及音樂意境的學習和了解。為讓學生更加充分地學習,教師也可給學生播放演奏的過程,一般演奏者在演奏時都會跟著自己的理解或者節奏走,這能讓學生直觀了解這首曲子的節奏是如何演奏出來的,并和視頻里的舞步形成強烈合拍,讓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從而加深對樂理知識的認識和學習。在課末教師也要就這部作品的樂理知識給學生做一個總結,并過渡到對其思想和內在文化的學習,給學生做好音樂學習的導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教授樂理知識,能較大程度提高學生的音樂基礎能力。

(三)堅持審美原則,引導學生感受音樂魅力

不可否認的是,一些好的音樂作品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觀和價值觀。但在當下,受到網絡大環境的渲染,一些口水歌的爆紅使部分學生對音樂的認知發生偏差。因此教師在音樂課堂上要始終堅持一貫的審美原則,可結合一些經典作品引導學生深度剖析,使其感受音樂的文化魅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有利于促使學生形成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的品質。

如今,很多網絡紅人會翻唱各種音樂作品,甚至將其改得面目全非,這會對學生的音樂認知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堂上重點給學生滲透音樂的審美原則,即以積極向上、樂觀自信為美,以低俗賣弄為丑等,先讓學生產生一定的音樂審美觀念,然后再開展教學。例如,在《蝸牛與黃鸝鳥》一課教學時,教師可給學生播放《蝸牛與黃鸝鳥》歌曲,讓學生的思想和感覺徜徉在歡快的節奏中,讓學生享受這種音樂帶來的美。然后,教師再給學生播放一些網絡人士對此類作品的翻唱,引領學生進行對比,促使學生形成直觀的認識,明確哪一種風格的唱法更為積極向上。

為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審美能力,教師也可從一些音樂作品的節奏、歌詞、想要表達的情感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解讀和對比,讓學生了解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故事文化,并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解析深刻感受經典音樂的魅力。如《青花瓷》和《學貓叫》,教師可播放兩首音樂作品,然后結合歌詞和節奏讓學生討論哪首歌曲更加好聽、蘊含的文化更有魅力等,對學生展開積極的引導,使其真切感受音樂的魅力,同時提升其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審美原則,引導學生對比學習和感受音樂,能在較大程度上使其感受到經典音樂的魅力。

(四)挖掘音樂內涵,領悟音樂內在文化

基于核心素養教學背景,音樂教學還應該凸顯一些思想文化,包括作者創作音樂的故事、里面蘊含的情感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等,側重從思想方面展開教育,讓學生充分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深刻體會音樂文化。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要設計合理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全面分析和解讀作品信息,并逐步為其導入思想內容,以展開思想教育。

如在《牧羊女》一課教學時,教師可先給學生講述一些有關牧羊的內容,采用圖片、視頻的形式讓學生先對牧羊時的情景有一個較為清晰的認識。在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再給學生播放《牧羊女》,結合之前的圖片和視頻,學生會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感覺到身為牧羊女會面臨的場景。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就這首音樂作品的作者、創作歷程以及作者想在作品中向世人傳達什么思想,向學生做全面介紹,如《牧羊女》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悠閑自然的生活狀態,同時也給人一種寧靜、和諧的感覺等。教師可將作者的思想傳達給學生,讓學生細細品味。同時,為進一步加深學生的理解,教師也可播放其他人創作的好的歌曲引導學生欣賞學習,如曹元德先生創作的歌曲等,通過廣泛的接觸和學習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認識和學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向學生全面教授音樂知識,還要引導其挖掘其中的音樂文化,有效提高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五)開展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表達自己

在當前的音樂教學中,為實現學生全方面發展,增強學生的自尊自信,必要的音樂實踐活動是必不可少的。對此教師也要根據課堂教學實際情況舉辦相應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結合音樂作品表達自己的情感,進一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將音樂的自由度放開,可不局限于課堂上的音樂作品,也可跨學科表達,幫助學生充分釋放壓力,增強課堂音樂教學的感染力。

如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一課教學時,教師要先根據學生的近期情況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可適當增加一些音樂活動。在上課時教師可先就本節課音樂知識給學生做具體的講解,并引導學生學習和欣賞相關音樂作品,如《節奏記號》《跳動的舞步》等。由于每個學生的心態不同,近期的心理壓力、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心情等都有所區別,因此針對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心態也不一樣。對此教師可留出時間舉辦音樂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借助音樂作品釋放自己,表演自己喜歡的作品,內容不限于課堂內容,也可以是流行音樂、自己喜歡的音樂作品等;可以小聲哼唱,也可以組隊合唱等。在這樣的音樂實踐活動中,學生會感到十分有趣,也會積極參與實踐活動,這時教師可創設合適的環境,播放相關的背景音樂,讓學生盡情釋放自己。但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在學生表演完成后,要從表達的角度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如音樂作品本身具有怎樣的力量、自己在表演前后有怎樣的情感或者態度變化等,可和學生以討論的形式對作品進行解讀,增進學生的音樂認知,拓展學習空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適的音樂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借助音樂作品表達自己,能有效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六)創新教學形式,增強學生藝術體驗

核心素養教育理念要求在藝術類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藝術體驗,增強學生對藝術的認知。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創新自身教學形式,可結合音樂樂理知識、樂器、作品特點以及創作過程給學生整體解讀,讓學生了解藝術作品創作的不易,增強其對藝術的認識。

如在《小烏龜飛上天》一課教學時,作品內容有著較大的跳躍感,可以帶給學生無限的遐想,因此教師要改變教學形式,采用逐步導入的形式給學生滲透作品內容。在上課時,教師可先給學生播放一些有關動物的視頻,如動物王國開大會的視頻,配合《小烏龜飛上天》的背景音樂給學生播放,這對學生來講有很強的渲染力,其思想會不自禁地與視頻和音樂內容聯系起來,也會對背景音樂感到向往和喜愛。這時教師再逐步給學生呈現有關背景音樂《小烏龜飛上天》的創作過程,如這部音樂作品主要是運用鋼琴演奏,節奏飛揚輕快,表達了小烏龜對天空的向往,寓意人們要向往美好的理想等,讓學生從樂理基礎知識到樂器演奏等全面理解音樂作品。在學生有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認識后,教師可給學生播放之前的視頻素材,然后鼓勵學生以合唱的形式演唱《小烏龜飛上天》,并要求其帶著自身情感唱歌。學生了解了這部作品的內在情感,清楚了創作過程,就能夠自然而然地唱出對美好的向往之情,并結合之前的學習和視頻內容增強音樂體驗。教師創新自身教學形式,將音樂基礎知識、樂器演奏以及情感等內容有機地融合起來給學生授課,不僅能完善學生的知識框架,還能提高音樂的藝術魅力。

(七)開展生活教學,拉近課堂教學距離

小學階段的音樂課程人文性較強,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課堂體驗,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從目前的教材內容來看,小學階段的音樂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生活之間關聯密切,所以教師可以開展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活動,拉近學生的課堂學習過程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距離,切實促進學生的個體全面發展。尤其是在教育現代化的時代進程中,教師必須要著重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用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培養全面發展的復合型人才。

例如,教師在講解《詠鵝》這節課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對《詠鵝》這首古詩以及搭配的音樂形成更加直觀的印象,教師可以先將學生生活中能夠見到的鵝的形象展示在大屏幕上,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近距離觀察鵝的模樣?!对侚Z》這首作品用輕柔的民族音樂演繹了古詩中鵝的自然體態,教師在講解的時候自然也應該著重引導學生感受詩詞中的情感。所以,教師應該先通過音頻或者視頻的方式展示出鵝在實際生活中的狀態,讓學生能夠直觀看到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在觀看視頻的時候,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提問,如“你觀察到了鵝的什么外觀特點?你覺得《詠鵝》這首歌曲寫出了鵝的什么形象?”在聽著這首歌曲、看著大屏幕上展示出來的鵝的形態時,學生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悠閑自在”之類的詞語,這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把握歌曲的內在情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也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師更應該關注學生個人的音樂發展,側重于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基于學生的角度設計合理的教學計劃,結合音樂特點引領學生深度學習樂理基礎知識、樂器、音樂作品內在的文化與情感等,并遵循主體原則切實有效展開課堂教學工作,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在促進音樂課堂教與學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個人教學藝術的不斷提高。

猜你喜歡
樂理音樂作品音樂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趙季平音樂作品選集
高校樂理與視唱練耳整合課程的多樣化教學
雷曉偉音樂作品選登
對《標準樂理教科書》的介紹與評價
辨其體、感其韻、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樂作品閱讀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