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入科技時代,應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

2022-02-09 02:31山東省濰坊商業學校潘立平
亞太教育 2022年23期
關鍵詞:科技時代指數函數中學數學

山東省濰坊商業學校 潘立平

科技的發展體現了時代的進步,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沒有輔助教學的工具,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所實施的教學策略難免比較單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難被調動,以致教學質量難以獲得預期的效果。但是如今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師會主動了解新的教育資源,融入科技時代,學習新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思考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融合的方式,在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使學生對數學知識充滿學習欲望,不斷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構建精彩的中學數學課堂。

一、科技對教育的影響

(一)豐富教學形式

中學的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常常令一些學生感到恐懼,缺乏參與數學課堂的積極性;且往常教師常常應用灌輸的教學策略授課,進一步加大了課堂的枯燥程度,使得中學數學的教學效果越來越不理想??萍嫉陌l展讓教師有了良好的輔助教學工具,使得課堂上的教學形式更加豐富,教學效果也在不斷向好邁進。

(二)提高學生興趣

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課堂上缺少學生的參與,不能稱之為完整的課堂??萍嫉陌l展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主觀能動的參與意識,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使學生面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越來越充滿自信,也讓數學核心素養在學生身上的落實更加全面、充分。

二、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

(一)創造課堂活力

信息技術是科技時代發展下的產物,是當下展開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重要工具。事實表明,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一改往??菰锏恼n堂氛圍,為課堂創造了滿滿的活力,也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增添了力量。

(二)發展學生身心

“雙減”政策的實施,使得學生的身心發展越來越被廣大教師所關注??萍紩r代下信息技術資源的應用,能夠緩解學生的身心壓力,促進學生身心愉悅發展。因此,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既能夠創造課堂活力,還能夠踐行“雙減”理念,使得教育教學事業得到更好發展。

(三)提高教學質量

長期以來,教學質量的提高都是教師奮力追求的目標,也是全社會共同期盼的。但是教育資源的匱乏、教學策略的單一,使得教師難以獲得理想的教學質量。信息技術的出現,豐富了教師獲取信息的形式,使得課堂活力與學生身心都在向好發展,也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策略

科技時代下,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教學實踐活動開展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此,擁有應用信息技術的實踐能力,可以優化自身的教學水平,也能夠同學生拉近距離,創造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應用行動融入科技時代當中,更新自身的教學思想,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不斷創新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融合的策略,在課堂上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充分提高數學教學實踐活動質量。以下將結合筆者自身從教實踐,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策略展開具體論述。

(一)導入直觀畫面,集中學習精神

創建直觀畫面,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的學習精神更加專注,這是信息技術最基本的功能。因此,教師應深入了解教學內容,創設與教學內容緊密相符的直觀畫面融入課堂導入環節,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價值,讓學生以集中的學習精神去探究數學知識,獲取數學技能,從而助力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取得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將數學核心素養更好地在學生身上滲透,達到創造活力課堂、提高中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質量的目的。

以“基本立體圖形”這一節為例,經過對教材的深入研究,可以確定這一節的教學目標是要學生認識旋轉體,熟悉圓柱、圓錐、圓臺、球、組合體的結構特征,明確其分類后為后面學習直觀圖做鋪墊,從而鍛煉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于這是學生高中第一次系統接觸立體幾何知識,考慮到學生數學抽象思維薄弱的原因,筆者將應用信息技術導入直觀畫面來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在活動導入階段,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呈現了本節課所需要了解的重點圖形,對學生說道:“請大家聯想生活,嘗試著寫出這些圖形的特征?!睆亩o予學生充分活躍思維的時間。然后,筆者基于信息技術所呈現的實物模型,分別引導學生探究圓柱、圓錐、圓臺、球、組合體的結構特征,并從中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幫助學生進行數學建模,由此提高了學生運用特征描述簡單物體結構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的學習趣味。最后,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將本節課的重點學習內容進行了完整的總結,希望學生課下可以及時復習,為后續學習立體幾何知識打基礎。

這樣,利用信息技術導入直觀畫面,讓學生在數學教學實踐活動中保持集中的學習精神,從而有效展開對學生的點撥,鍛煉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使學生的空間觀念在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效融合的基礎上得以發展,并極大程度上令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變得濃厚,為學生形成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能動性增添了力量,切實在科技時代下提高了中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質量。

(二)提出有效問題,活躍學生思維

解決問題是學習數學知識的關鍵能力,長期以來,教師都在培養學生的這一能力,但是提出問題的方式有所偏差,加大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因此,在科技時代下,教師應徹底轉變“題海戰術”的教學思想,以信息技術為教學媒介,提出能夠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的有效問題,活躍學生思維,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形成主動探究數學知識的自信,希望學生以愉悅的心態,不斷主動學習數學知識,令中學數學課堂充滿生機,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取得中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效果的優化。

以“指數函數”這一節為例,通過對教材的充分研究,可以確定教學目標是要學生理解指數函數的概念、圖像和性質,使學生能夠對底數進行分類,可以利用圖像、解析式對指數函數的性質進行歸納。從而發展學生的函數思想,提高學生研究函數規律、方法的能力,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筆者將利用信息技術將問題循序漸進地提出,讓學生以活躍的思維獲取數學知識與技能。

在教學初始環節,筆者應用信息技術播放細胞裂變的視頻片段,對學生提問道:“誰能夠用函數表達式來表述剛剛的細胞裂變現象?”從而以趣味的視頻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引入了“指數函數”的課題。然后,筆者引導學生觀察“f(x)=2n”這一函數,幫助學生認識指數函數中的底數、指數,與學生共同探討指數函數的定義,使學生認識到“f(x)=an”是指數函數的表達式,進而對學生提問道:“若a<0,a=0,a=1,會有什么問題?”從而利用信息技術呈現圖形,指導學生探究這三種不同的情況。在師生對話中,使學生懂得了指數函數中a必須大于0且不等于1之后,筆者從圖像和解析式兩種角度出發,讓學生探究指數函數的有關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根據學生的解答結果做了進一步的指導。最后,筆者引導學生對指數函數的相關知識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對學生強調了形成函數思想的重要作用。

這樣,通過以信息技術為教學媒介,基于教學目標將問題有效提出,從而活躍了學生的大腦思維,使學生以集中的學習狀態探究數學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函數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了學生邏輯思維的發展,充分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形成了課堂生機,優化了學生的數學素養,最終取得了中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效果的優化。

(三)播放微課視頻,提高學生效率

微課視頻是一種將時間碎片化的學習形式,可以用較短的時間讓學生對重點知識有簡單了解,因此在課堂上播放微課視頻有利于教師授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應深入分析教材內容,確定三維教學目標,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微課視頻,在課堂活動中應用,使學生對待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加投入,從而將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教學有效融合,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微課鞏固課內知識的意識,不斷優化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有效開展中學數學教學活動。

以“對數”這一節為例,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可以確定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要學生通過求指數函數的反函數,了解對數函數的概念,進而能夠掌握對數函數的圖像和性質,可以應用對數函數的性質解決有關問題。因此,筆者將在課堂上利用微課視頻授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認識到事物間相互轉化的道理。

在活動初始環節,筆者通過信息技術播放了與指數函數相關的微課視頻,讓學生熟悉了已學的理論知識,為學生熟悉對數函數的概念、圖像與性質奠定了思維基礎。然后,筆者對學生提問道:“數形結合在探究指數函數的過程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進而開始引導學生用比較和聯系的觀點分析指數函數的有關問題,由此在使學生熟悉指數函數內容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轉化思想。之后,筆者通過一些問題,幫助學生了解了對數函數在實際問題中的簡單應用,由此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從感性認識走到理性研究,由淺入深地加深了學生對對數函數的理解。最后,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呈現了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放在一起的微課,并希望學生課下可以時常觀看,鞏固知識。

這樣,通過播放微課視頻,以碎片化的時間將學生的精神狀態在課堂上集中,令學生以較高的學習效率收獲對數函數的知識與技能,培養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主動學習的意識,切實實現了信息技術與中學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以優化,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下順利實現了中學數學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

(四)引入生活情境,呈現學科價值

中學階段學生的時間較為緊張,數學知識的難度較大,常常容易忽略學習內容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因此,在科技時代下,教師要應用信息技術突破時空,呈現學科價值,在教學實踐活動中,使所授內容回歸生活,讓學生可以發現數學同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形成積極的學習情感,從而事半功倍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深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觀念,最終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構建精彩的中學數學課堂。

以“隨機事件與概率”這一節為例,通過對教材的深入分析,可以確定這一節的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緊密,屬于概念課,重在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隨機現象,培養學生的隨機思想,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認識世界??紤]到學生處在學習緊張的中學時期,筆者將利用信息技術融入生活情境,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隨機事件,懂得概率的概念以及意義。

首先,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呈現現實生活中人們關于天氣、保險、彩票的對話情境,感受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進而讓學生思考隨機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并嘗試發揮自己的思維,用現實生活中的其他事情描述這三種事件,從而開闊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知識同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然后,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動態演示拋硬幣的試驗,幫助學生進一步確定隨機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穩定性,進而引導學生歸納頻率與概率之間的關系,加深了學生對概率含義的正確理解,促進了學生統計觀念的發展。之后,筆者以簡單問題進行隨堂檢測,結合實際生活進一步對學生展開指導,加深了學生對隨機事件與概率的理解。最后,筆者希望學生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常?;貞洈祵W知識,利用概率知識正確理解生活中的隨機現象和實際問題,發展自身的應用思維能力。

這樣,利用信息技術引入生活情境,呈現學科價值,也落實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理論同實際相結合的教學要求,從而充分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富有活力的課堂當中激發了學生將理論與現實聯系的學習意識,增強了學生的應用思維能力,初步培養了學生數據統計的學科核心素養,助力學生形成了學習數學知識的主觀意識,充分實現了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構建了精彩的中學數學課堂。

(五)拓展教材知識,豐富學習內容

中學的數學知識前后之間的聯系較為緊密。在以往科技資源匱乏的教學時期,教師憑借自己的教學能力,往往只能完成基礎的教學目標,既沒有進行知識拓展的時間,也缺乏拓展教材知識的意識。但是在科技時代下,教師應深入研究教學內容,采取恰當的時機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教材知識,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讓學生發現新舊知識之間的關聯性,從而為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助力,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呈現精彩的中學數學教學效果。

以“誘導公式”這一節為例,經過對教材的深入分析,可以確定教學目標是要學生掌握誘導公式的簡單綜合運用,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的思想對問題進行探究,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懂得對稱變換思想,培養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思維,促使學生養成勤于聯想、善于探索的習慣?;诖?,筆者將利用信息技術加深學生對誘導公式的理解,并強調誘導公式對學習后續知識所起到的作用。

在教學初始環節,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創造單位圓,引導學生回憶已學誘導公式的推導過程,滲透對稱變化思想,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然后,筆者基于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對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嘗試自主探究其他的誘導公式,希望學生可以靈活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之后,筆者根據學生的回答成果,結合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分析誘導公式,并利用基本的三角函數圖像問題,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誘導公式在三角函數這部分內容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筆者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對三角函數的誘導公式進行了整體歸納,希望學生可以在課下繼續熟悉,深入自身數學思想當中,和同學對這節課的學習體會進行交流。

這樣,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教材知識,讓學生認識數學知識前后之間的緊密關聯性,在豐富學習內容的同時,激發了學生聯系前后知識學習的意識,優化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綜合能力,為學生形成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增添了力量,讓學生面對數學課堂有了更加積極的參與情感,順利實現了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有效融合、呈現精彩中學數學教學效果的目標。

總而言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教師的教學思想與教學能力也應隨之不斷改善。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新興事物,以更多類似于導入直觀畫面、提出有效問題、播放微課視頻、引入生活情境、拓展教材知識等策略授課,實現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效融合,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態度不斷走向主動,促使數學成為學生的興趣學科,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以求中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質量能夠最大限度地得到提升。

猜你喜歡
科技時代指數函數中學數學
汪星人:準備好進入科技時代了嗎
《上海中學數學》2022年征訂啟示
《上海中學數學》2022年征訂啟示
《上海中學數學》2022年征訂啟示
《上海中學數學》2022年征訂啟示
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2)
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1)
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1)
冪函數、指數函數、對數函數(2)
淺談在科技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的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