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主題,優化過程
——核心素養下高中化學主題式教學實踐

2022-02-09 03:40柴曉晶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22年48期
關鍵詞:易拉罐消毒劑化學

柴曉晶

(貴陽市第五中學 貴州貴陽 550001)

從整體的角度來看,我國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為了讓現代學生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步伐,需要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全面素養。而高中化學對于學生的整個化學知識學習過程來講是非常關鍵的,這個階段也是學生從高中到大學化學思維轉變的重要轉折點,高中生的化學學習水平以及質量會直接影響學生今后對化學的學習態度。在這個不可忽視的關鍵階段中,要讓學生擁有良好的習慣,則需要采取全新的授課方法展開課堂教學,教師應加強對主題式教學的鉆研和實踐,滿足學生發展需求。

一、主題式教學內涵及基本環節

(一)內涵

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哈納是對主題式教學第一次進行定義的人。[1]他認為主題式教學主要就是圍繞具有社會意義的主題進行針對性的學習。隨后,我國教育學者也逐漸開始關注、分析主題式教學。肖平認為:主題式教學就是針對某一主題,引導學生借助不同類型探究活動,以及與主題有關的資源,讓學生進行知識遷移的過程,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和效果。

(二)基本環節

在進行具體教學設計以及教學實施的過程中,主題式教學主要包含七個基本環節,即:主題化課程內容、主題內容的問題化以及問題焦點生活境脈化,這三個環節主要是教師“教”的環節;生活境脈問題化、問題焦點互動解決化、知識運演結構化、能力遷移與知識活化,這四個環節主要是學生“學”的環節。教師在授課期間,需要將這七個環節緊密聯合在一起,讓師生、生生之間進行有效互動,避免繼續以“灌輸式”教學法傳授知識,讓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明顯發揮。但是,在教學期間,這七個環節并不是固定的,教師應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的實際內容、不同年級段的學生、不同課題等,進行靈活調整,從而合理應用。

二、開展主題式教學的背景及現實意義

(一)根據新課標要求,讓核心素養“落地開花”

在新時期的教育改革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是最終的教學目標。[2]所以,在教學設計以及具體落實當中,教師應針對課程內容進行合理把控,將單元與課題巧妙融合,將相同內容或者聯系較為密切的內容打造成獨立主題,通過仿真情境滲透在教學主題中。并以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以及現實生活情況作為基礎,突破課本與學生生活之間的界限,以教學目標以及具體教學手段推動學生認知發展,將學生的自主活動作為主要核心,使核心素養能真正在化學課堂中“落地開花”。

(二)能提升學生能力,為學生后續發展奠定基礎

恩格斯曾經說過:“在整個地球上,思維才是最美麗的花朵?!盵3]主題式教學的開展能讓單一的集體教學模式發生明顯改變,使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讓師生成為知識的共同探討者,成為學習環境的構建者。在實際的教學期間,讓學生解決充滿挑戰性的問題,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點燃學生的學習斗志,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引導學生小組探討,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推理、探究、總結、歸納等,實現知識遷移,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新能力以及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良好基礎,使學生能以科學的視角看待問題。

(三)能改善教師行為,推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當前的高中化學課堂中經常會出現以下現象:頻繁講解知識,學生缺少思考時間以及練習機會,或者學生光說不練、不思考等,這些現象可以統稱為“低效教學”,這對教學的發展會產生嚴重負面影響。為此,在具體教學期間,教師應重點解決以下較為突出的問題:首先,學生基礎水平較低。在面對一些抽象難以理解的化學知識時,經常會以敷衍的態度學習,大多數學生都不喜歡,也不感興趣。而只有根據課程內容實施主題式教學,體現學科魅力,才能讓學生真正被化學這門課程所吸引,使學生以強烈的積極性參與其中,讓學生真正做到樂學、會學、愛學,體會到化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價值。其次,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將“培養學生學科素養”作為主要任務,重點實施“以素養為本”的主題式教學。而主題式教學是教育改革過程中所衍生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師需要在實踐過程中進行反思、探究、鉆研,與其他學科教師相互切磋、學習,從而得到良好的專業化發展。

三、核心素養下高中化學主題式教學實踐方法

(一)以高一年級為例,實施“一課一主題”的主題式教學

大多數高一階段的學生并不具備扎實的化學基礎,而且學習興趣相對較低。[4]為了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主動、自覺,教師可以在完成新的課程教學后選定主題,通過“一課一主題”的方式落實主題式教學。這樣的教學手段能讓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將教材中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社會問題等融合在一起,并且能夠利用化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激活學生的化學學習熱情,讓學生愿意學習化學、樂于學習化學,真正體會到“學習化學知識真有用”。

比如,教學“金屬”有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鋁的化學性質”作為教學主題,借助“雪碧鋁合金制易拉罐”素材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利用已經打磨好的易拉罐片展開化學實驗,探究鋁的化學性質以及易拉罐所具有的核心成分,逐步滲透元素以及人體健康、社會資源、廢物回收等相關內容,讓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明顯提高,使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所增強。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1.創設情境,引出主題

在課堂導入階段,教師可以播放一些與生活相關的短視頻:喝雪碧、談口感、聊健康,鏡頭主要展示的內容為罐裝雪碧上的鋁標志,并設計以下問題:

(1)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你們或多或少地都喝過雪碧,你認為罐裝與瓶裝的雪碧哪個更好喝?

(2)易拉罐多數為鋁合金。如果用來裝酸性或者堿性的飲料,會不會產生較大的危害?

(3)鋁與酸性、堿性溶液可以產生哪些反應?(隨即引出本次課堂的主要學習題目“鋁的化學性質”。)

隨后繼續設計問題:“當前,大多數企業在生產易拉罐期間都會利用鋁合金,它的優良性能是什么?”“鋁合金在進行加熱時與氧氣之間會產生哪些反應?發生哪些現象?”請各個學習小組利用打磨好的易拉罐片、酒精等器材設計實驗,展開探究。

2.小組合作,展開實驗

首先,進行第一次分組實驗,通過這一過程認識易拉罐表面的氧化鋁薄膜。[5]操作過程中需要重視的是利用坩堝鉗夾住易拉罐片,放置在酒精燈上進行加熱,細致觀察這個過程中產生的現象。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驗情況適當地進行補充:“易拉罐會變軟,發光且未融化的物質就是氧化鋁?!彪S后,展開第二次分組實驗,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實驗過程掌握易拉罐片與強酸、強堿之間所產生的化學反應。操作過程中需要將易拉罐片放置在試管a和b中,并在試管中加入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兩個試管中發生的現象。

3.設問引導,總結歸納

問題一:以上兩種反應最終生成了什么氣體?(指引學生總結實驗現象,回憶之前所學習過的化學知識,正確寫出鋁與稀鹽酸反應的方程式。)

問題二:易拉罐片與氫氧化鈉溶液形成了什么氣體?(有的學生說是氫氣,還有的學生說是氧氣。)

問題三:如何證明是氫氣?

在以上問題提出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易拉罐片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的短視頻,最后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正確總結鋁與氫氧化鈉反應的本質,根據教材中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正確推導出反應步驟。

4.知識遷移,活化主題

(1)合理化地應用知識,進行共同探討,針對雪碧易拉罐鋁合金的成分展開分析,并設計問題:“易拉罐片與氫氧化鈉溶液發生反應后,試管底部有黑色物質,這一物質的成分是什么?如何借助實驗加以驗證?”

(2)聯系現實生活,加深學生對生活的感悟?!把┍虝粫屼X溶解在飲料中?如果大量飲用,會不會導致人類身體的鋁含量超標?”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明確意識到:合格出廠的鋁合金罐裝底部涂有隔離材料,使鋁合金與飲料避免接觸,存在一定的安全性。

(3)能力遷移,提高素養。廢棄的易拉罐應該怎樣處理最合適?如回收利用或者煉鋁、通過手工的方式做成藝術品。

總而言之,在主題式教學的開展過程中,通過問題設計、問題探究以及分析總結,能讓學生在合理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最后,逐步引導學生回歸現實生活,聯系生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使學生對化學課程產生更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以高二年級為例,在實踐活動課程中實施主題式教學

高二對于每一個高中生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階段。不僅要面對文理分班,還要面對學習壓力的加重,不僅要做好考試準備,還要針對高考考試科目進行加強訓練,而學生的學習質量將會影響考試的復習質量。所以,在這一階段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累積,讓學生隨時做好面對高考的準備,充實學生的知識儲備,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但是,能力培養不能只依靠課堂實現,還需要借助實踐活動。因此,教師可以在針對高二年級段學生展開化學單元主題式教學時,制定合理化的主題式實踐活動,提高教學效果。

比如,當學生學習有機化學,了解“烴的衍生物”相關內容后,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共同參與“有機分子模型拼裝”的競賽活動。本次活動中的拼裝分子主要包含簡單分子、陌生分子,如涂改液、辣椒素以及分子結構中的苯環、氨基等,選擇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物質,整體活動以學生為核心,實現“寓學于樂”,能讓學生的認知得到遷移,并擁有正確的認知思路,即“結構決定性質”。同時,這種激烈的競賽能讓學生的化學知識學習熱情更高漲,使學生的頭腦協作能力得到提高,還能強化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讓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得到良好發展。

(三)以高三年級為例,實施主題式復習教學

高三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就是復習高一、高二所學習的重點知識。所以,教師應想盡一切辦法幫助學生溫故知新,不僅要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還要讓學生更關注周圍的事情,培養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尤其在疫情這一時期,多數學生內心恐懼,學習壓力過大,如果教師繼續利用常規的方式引導學生復習,不僅會讓復習過程更加枯燥,還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斗志。為此,教師就可以利用“以素養為本”的主題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復習。

比如,在復習期間,教師可以將高考中頻繁出現的考試要點乙醇消毒劑性質與蛋白質的變性融合在一起,并結合當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設計主題復習課程,即:“如何正確選擇和應用冠狀病毒的消毒劑?”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1.創設情境,點燃興趣

在復習課程中,教師可以借助情境進行導入:“從2020年開始直至今日,全國人民都投身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而在這場病毒防疫戰斗中,合理化地應用消毒劑能切斷傳播途徑,其作用重大?!?/p>

問題一:病毒是由哪些物質構成的?

問題二:通過學習過的相關蛋白質知識,能采用哪些方法或者物質破壞蛋白質?

問題三:現實生活中最常見的消毒劑類型有哪些?

2.巧設問題,自主探究

問題一:實際上我們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病毒表面的蛋白質變性現象,所以可以借助生活中哪些物質作為代替品進行驗證,檢驗消毒劑是否能讓蛋白質發生變性?

當學生回答這個問題后,教師需要進行總結:現實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消毒劑都能讓蛋白質發生變性,且價格親民。但需要綜合考慮氣味、安全性,家庭中最常應用的消毒劑就是醫用酒精以及84消毒液。

問題二:應用酒精與84消毒液的性質是什么?應該如何保存、應用?

問題三:生產醫用酒精和84消毒液需要用到什么物質?哪一種消毒劑更適合日常家庭生活中的應用?

通過這些問題指導學生深入探究,讓學生將這部分知識記憶扎實、學習牢固。

3.建立模型,培養素養

在本次課堂中,通過教師指引學生關注身邊時事,以冠狀病毒為例子,提出“如何選擇、應用合適消毒劑”的問題,針對病毒的組成本質以及蛋白質變性等原理,列舉出具有可利用價值的消毒劑以及消毒劑的應用安全,根據不同類型的消毒劑特性以及注意事項,對不同介質、環境選擇合適的消毒產品,建立解決問題的模型:提出問題—挖掘問題本質—列舉解決方法—選擇最佳解決方式—進行方法推廣。

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時期的化學課程,其主要教育目標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以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學生的化學學習構建輕松、活躍的課堂。通過主題式教學的應用,能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從而引導學生掌握關鍵的化學知識學習方法與技能,讓學生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耙陨鸀楸尽睉弥黝}式教學,教師需端正教學態度,以新穎的授課方式傳輸知識,利用游戲、多媒體等手段增添課堂樂趣,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全力為新時代發展培養優秀人才。

猜你喜歡
易拉罐消毒劑化學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漲瘋了!碘漲50%,三氯漲超30%,溶劑漲超250%……消毒劑要漲價了
含氯消毒劑,別僅憑名字辨別
正確使用消毒劑
消毒劑會引發哮喘嗎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互相吸引的易拉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