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變課堂教學理念 踐行化學課程標準

2022-02-09 05:00陳志清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22年46期
關鍵詞:課程標準垃圾化學

陳志清

(南京市齊武路初級中學 江蘇南京 211112)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課程體系必須聚焦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領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落實好《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實施方案》,《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修訂堅持目標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創新導向,在課程方案、課程標準等方面進行了修改。

觀念隱含的是主體對于事物本質的把握以及對根本價值的取向,能夠最終支配和決定主體行為的整體過程和結果。每位教師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教學觀念,就像每個人的人生觀不同一樣。教師的教學觀念會對他們的教學行為產生直接的影響。想要有效實施新課程,就要求教師作為課程改革實踐者,能夠深刻全面地反思和理解課程改革的目、原則、方法、內容以及評價等等。這就要求教師能夠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才能對他們的教學行為產生影響。在開展化學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注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將科學、社會與技術之間充分聯合起來。開展多樣化的科學探究學習,才能全面革新以應試教育為主的傳統的教學理念。因此,化學教師就要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適應新課程,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

根據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及國家關于“雙減”要求的落實,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必須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開展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樣化探究活動;創設真實問題情境,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開展項目式學習,重視跨學科實踐活動。要把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實到課堂中,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必須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改變:

一、科學探究整合有效

學習化學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科學探究。而我們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許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先告訴學生實驗步驟,讓學生按照步驟來操作,這樣學生的思維就受到限制,探究欲和用于克服困難的堅毅品質得不到培養,學生學習就比較被動,如果我們在科學探究的實驗過程中能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參與探究方案的設計,知道根據實驗目的確定實驗原理,選擇實驗儀器,組裝實驗裝置,設計實驗步驟,完成實驗并記錄現象,基于實驗事實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就會主動探究,實驗能力也會得到培養[1]。例如,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二單元課題3在探究分解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反應中二氧化錳的作用時,結合42頁第4題把探究過程問題的設計分為兩個目的,首先探究二氧化錳作為催化劑能改變化學反應速率,反應前后質量和化學性質沒有改變,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探究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不變,再進一步探究教材42頁第4題(2)中目標1尋找新的催化劑,此時可以放手讓學生去思考、討論,設計各種方案,藥品可以用教材提供的,還可以要求學生事先查閱資料,比較效果時裝置的設計也可以增加開放度,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創新能力。最終方案形成后征得老師同意后開始實驗。這樣的探究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把概念形成、實驗能力、練習與應用進行了有效的整合,也讓學生體驗了探究的樂趣。

再如,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六單元在學習碳酸鈣性質時,為激發學生興趣,體現化學來源于生活,同時結合地方特色,以碳酸鈣的得到、鑒別、性質等過渡到碳酸鈣的含量測定,體現化學學科思想中從定性到定量的核心素養,并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以教材為載體,如對雞蛋殼中碳酸鈣的探究,結合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P122課外實驗,根據實驗現象推測雞蛋殼中含有的物質,同時結合南京元素,選取大理石、雨花石等與鹽酸反應,如能反應可測二氧化碳的質量或體積,不能反應分析原因,探究中應用對比和歸納,讓學生進行觀察、討論、反思、交流,得出結論。實驗過程中,學生對實驗量氣管的使用,開始不太理解,教師可以提前組裝一套量器管測定氣體體積的裝置,讓學生自己調節兩邊的液面平衡,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感悟,難點就很容易突破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化學實驗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得到培養。

二、體驗化學與生活的聯系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化學教學要結合生產生活、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引導學生認識化學科學在創造新物質、應對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中的作用等。而我們生活中處處有化學,我們在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和思考,也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示例,讓學生感知化學能服務社會,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品質[2]。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上冊第七單元課題2》氧化鈣和水反應并放熱時,引導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干燥劑,其干燥的原理各是什么,結合該反應放出熱量,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盒自熱米飯,指導學生先閱讀使用說明,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叫自熱米飯,其原理是什么。經過小組討論交流,學生終于明白自熱是利用氧化鈣和水反應放熱,但要控制好加水的量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充滿好奇心,再按要求進行操作,這樣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就會得到培養,在平時就會發現生活中化學的價值。再例如,在學習《水的凈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家中使用的凈水器的工作原理,如果家中沒有的,建議學生上網查找凈水器凈水的原理,然后每個同學利用家里現有的材料做一個簡易凈水器。學生非常用心,上網查找可以凈化水的物質,水中可能含有的雜質,怎么凈化效果好,結果學生發現有多種凈化水的方法,其凈化效果各不相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分析,最終達成一致意見,需要除去哪些類型的雜質,如何出去,各人再評判自己所做的凈水器效果如何?這樣既可以加深對凈水原理的理解,又能讓學生熱愛生活。

三、有效開展跨學科的實踐活動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要求,化學教學中要積極創造條件,做好跨學科實踐活動,充分發揮跨學科實踐活動的教學功能及育人價值。

跨學科教學可以打破學科界限,實現學科融合,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不同學科的交叉滲透對知識形成整體性和系統性的認知,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增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3]。例如,在學習垃圾的分類與回收利用時,教師要充分發揮該項目的育人價值,讓學生走進自己所住小區和學校、附近企業等了解垃圾的產生,在扔垃圾過程中有沒有按要求分類扔,實施垃圾分類后效果如何,垃圾回收后的處理。學生通過調查研究,感覺到在部分小區垃圾分類并不理想,特別是一些年長的人,他們在扔垃圾時,根本不看分類標志,而且在家中垃圾也沒有分類,沒有真正達到垃圾分類的最初目的。接著教師開始引導,如何解決這個難題呢?請每一位同學結合實際情況,寫一份解決垃圾分類有效性的方案,并組織全班同學交流討論:有學生提出垃圾袋應統一標準,上面有餐廚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等標志;有同學提出加大宣傳力度,特別是對年長的老人,讓他們指導垃圾分類的好處和必要性;有同學提出可以曝光不按要求投放垃圾的人;有同學提出獎勵在垃圾分類中做得好的家庭等等,最后討論交流后形成一致的共識:每一個人必須提高自己的素質,按分類要求投放垃圾。同時教師還可上網或通過其他方式了解不同國家現在是如何進行垃圾回收的?我們國家現在做得怎么樣?該項目的學習融合了生物學、地理學、物理學、道德與法治等課程的相關內容。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既是垃圾的受害者,又是垃圾的制造者,垃圾分類對每一個人都是力所能及的環保行動,我們必須做好、做到位。另外,按照課表要求的探究土壤酸堿性對植物生長的影響;調查家用燃料的變遷與合理使用;調查我國航天科技領域中新型材料、新型能源的應用等10項都可以進行跨學科實踐活動,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可持續發展”“系統與模型”等跨學科大概念。

四、豐富課堂學習評價

評價是教學系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精彩的課堂教學必須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給出恰當的評價,主要功能是診斷學習效果、改進教學,促進課程目標的落實。課堂教學評價主要通過收集和分析學生在課堂學習、實驗探究、跨學科實踐活動等學習活動中的表現,診斷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為教學改進提供依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注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而忽略了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過程、實驗方案的設計、動手操作能力、跨學科綜合能力的評價,因為學生的發展是多樣化的,所以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必須是多元化的,注重活動表現評價,讓學生在課堂積極思考、大膽表現,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培養和提升。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還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給出多樣化評價,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欲。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第八單元課題2《金屬的化學性質》時,部分學生感覺內容有點難,問題在于有些學生對金屬活動順序表理解不到位,所以教師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對學生的回答可以豐富評價,如對基礎弱的學生在能記住金屬的活動性后給予鼓勵性評價,再激勵一下,學生自信心得到增強,同時對所有同學要掌握本課題的化學方程式,讓學生掌握金屬的三點化學性質,讓學生系統掌握知識脈絡,將所學知識系統化、網絡化,實現知識的有效遷移和應用。同時再結合本課題的習題、讓學生自主設計題目,或者找到相關題目進行改編、變式或整合,讓學生從紙筆測試中清楚地表達出來,教師給予賞識性評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構建本課題知識網絡圖,課前再班級進行展示,從而達到表現性評價。讓學生在多樣的評價中提升學習化學的能力和核心素養。

五、轉變教師角色

尊師重道一直是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但是如果將教師一直定位在一種權威的領導者角色上,就會影響師生之間的關系,對學生的正常發展產生影響。在以往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是圍繞教材、教學大綱以及考試大綱進行學習的,學生和教師之間是對立的,將教材作為中介連接。教師主宰著整個課堂,學生只能被動跟隨教師進行學習。雖然這種教學現象具有一定的歷史根源以及合理性,但是會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只是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缺少自己靈活的思維,這種教學模式很難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在新課程標準下,初中化學教師需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影響,改變以升學為目的的教學觀念,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加民主輕松的課堂,鼓勵學生能夠主動將自身的意見發表出來,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充分發揮出來?;瘜W教師應該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和創新知識,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能夠主動與教師溝通,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體驗化學學習的快樂和意義。

六、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在以往的化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采用的都是自己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在這種灌輸式的教學形式中,學生缺少自由發展的空間,只能被動消極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但是現代社會的發展十分迅速,在信息技術的作用下,很多信息都是瞬息萬變的。這種傳統填鴨式的教學形式,只能讓學生掌握課本上的知識,無法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在進行新課程的過程中,化學教師要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屬于自己的思想和學習形式,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自由,讓學生能夠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教師不只是要給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傳授要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化學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引導學生獨立學習、主動學習,能夠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從原本的要他學變成我要學。只有將學習的責任從教師的身上轉移到學生的身上,才能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承擔起屬于自己的責任,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化學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調整學習計劃和學習內容,讓學生知道應該怎么學習學習什么內容,鍛煉學生的自覺學習反應和意識。

例如,在正式開始講課之前,教師可以率先邀請一名學生說出自己提前預習的一些方法以及掌握的內容,總結歸納本節課需要學習的一些內容以及重點知識。然后教師再對這些知識進行補充和說明,通過這種方式能夠鍛煉學生獨立思考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

新課標明確課堂教學必須聚焦核心素養,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認真研讀新課標,領會新增部分的內涵,并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踐行新課標的理念,切實開展核心素養導向的化學教學,讓學生學會學習,善于合作和溝通,培養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從而讓學生喜歡化學、熱愛化學,提升學生個體適應未來生活和終身發展所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

猜你喜歡
課程標準垃圾化學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垃圾去哪了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那一雙“分揀垃圾”的手
關于高職課程標準建設的若干思考
倒垃圾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