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兒童書籍設計的情感化表現

2022-02-11 09:00李洲君
湖南包裝 2022年6期
關鍵詞:情感化版式書籍

李洲君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兒童書籍是兒童認知世界、啟發智慧的重要途徑。雖然網絡時代學習途徑更加豐富和多元化,但傳統紙質書籍依舊是大部分兒童獲取知識的途徑,兒童書籍的設計質量直接影響兒童獲取知識的過程是否高效。因此如何通過兒童書籍的情感化設計、吸引小朋友自主閱讀和學習、最終建立兒童與書籍之間情感的連接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文章從圖形、色彩、造型、材質等多方面探析兒童書籍的情感化設計,并結合情感化表現的書籍設計案例進行分析,進一步明確兒童書籍情感化設計的發展方向。

1 兒童書籍設計的情感化概述

情感化設計是指設計師結合人腦的情感水平進行針對性設計,從而使產品與目標消費群需要的態度或體驗相符,產生一種情感的驅動力,并作用于產品,使產品的價值增值[1]。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人們對情感化設計的需求日益增高,兒童年齡層的群體有更強烈的情感需求,如何滿足人們的多元化需求,是現代設計師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書籍并不僅僅只是創造利潤的商品,它更多承擔的是信息傳遞和文化傳承的作用。因此,進行書籍整體設計時,設計者應該融入人們的本能特點、行為特點和反思特點,將這些特點進行融入后,情感化設計才能得以體現出來。

第一,本能特點。它是在思維和意識之前出現的,強調的是當下瞬間的情感效果。兒童群體對視覺和觸覺的認知有著極高的興趣,他們對世界萬物都充滿好奇,同時又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因而通過本能驅動的兒童書籍設計更加要注重書籍的外觀,通過好看的圖畫和色彩,對兒童產生視覺上的吸引力,讓兒童讀者在看到書的第一時間通過本能反應對該書籍產生強烈的閱讀興趣。

第二,行為特點。設計者在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到書籍的易懂性、功能性和觸摸感。兒童書籍從開本、紙張、裝訂方式的選擇到封面、版式、插圖、內文編排設計都具有其特殊性。因此設計者在進行設計時,要針對兒童生理和心理發育特點進行全面思考,幫助兒童讀者掃清閱讀時存在的障礙,并讓他們在情感上接受書籍內容[2]。

第三,反思特點。該層面強調的是書籍內容對讀者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3]。因此,在進行兒童書籍設計時需要設計者對兒童讀者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情感接受度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考量,準確傳遞書籍的內容及其具備的情感,并能幫助兒童通過閱讀體驗將這種情感進行延伸。

在兒童書籍設計中牢牢把握住以上3 個特點,可以將書籍設計的情感化發揮得更加充分,最終達到符合預期的設計效果。讓兒童讀者有完美的閱讀體驗的同時,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并促進其情感的發展。

2 滿足情感化需求的兒童書籍設計分析

中國書籍設計專業的權威專家呂敬人先生曾說過:“書籍設計應該具有與文本內容相對應的價值,書應成為讀者與之共鳴的精神棲息地,這就是做書的目的。一本設計理想的書應體現和諧對比之美。和諧為讀者創造精神需求的空間;對比則是營造視覺、觸覺、聽覺、嗅覺、味覺五感之閱讀愉悅的舞臺。好書令人愛不釋手,讀來有趣,受之有益。[4]”以下將從兒童的視覺本能性、行為性和思考性3 方面對書籍情感化設計進行具體分析。

2.1 滿足兒童視覺情感需求的書籍設計

在兒童書籍設計時,可以通過有趣的圖案、自由的版面和豐富的色彩進行重組和設計,使書籍看起來更加富于想象和視覺沖擊力,以此來達到兒童內在豐富的情感需求。

2.1.1 通過版式的自由性增強感性認知 版式設計可以看作是書籍與讀者之間信息溝通的橋梁,通過對文字、色彩和插圖等的有機排列組合,以視覺的美感滿足讀者多樣化的情感需求。自由版式的設計作為一種創新的版式形式,被廣泛應用在兒童書籍設計中。自由版式最大的特點是自由、隨性,它打破了傳統網格版式的嚴謹性。在設計上強調創意性和個性化發展,更注重傳遞創作者本身的主觀感受;在風格上保證了文字和圖畫一體性,讓讀者通過圖文交融的版式設計感受創作者的觀念和情感,從而實現強烈情感表達的效果。

兒童在閱讀時,以感性認知為主。自由版式借助色彩、文字與圖形的自由性完成了情感的表達,其中所展現的造型的獨特性、文字與圖形的創新性等特點正好符合兒童情感化的需求。通過自由版式設計勾起兒童的閱讀興趣,在此過程中幫助兒童獲得情感上的滿足,并達成知識獲取的目標。

2.1.2 通過色彩的鮮明性確定情感導向 色彩不僅絢麗多彩、變化無窮,更以神奇的力量給予人類心靈慰藉、美好情感及無限的視覺美[5]。同時色彩通過視覺傳達出豐富的情感語言和心理暗示,兒童可以通過不同的色彩去理解各式各樣的書籍內容,因此兒童書籍設計中色彩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一本優秀的兒童書籍首先在色彩視覺沖力上要迎合兒童讀者的色彩喜好,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需求。兒童對色彩的認知在不同年齡段會有不同的特征,比如學齡前的兒童已經能夠體會到色彩的冷暖,能準確說出十幾種不同的色彩名稱。在這個階段的兒童對世界萬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對色彩的均衡與和諧有一定的美感直覺,容易對顏色鮮艷、色相明確、對比度較大、飽和度較高的顏色產生偏好反應。因此,兒童書籍對色彩恰當的使用能夠提高書籍的關注度,同時可以引發更高層面的精神體驗。

設計者在進行兒童書籍設計的時候,首先要根據該類型圖書特點進行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設計定位,在色彩上盡量選擇能夠引起兒童情感波動的理想色彩,大膽選擇色彩明快的設計風格,讓書籍的情感導向更加明確。其次,色彩在兒童書籍封面上要進行重點創作,通過封面把書本身的內容表現出來,把讀者從外面看不見的元素提煉后,根據兒童書籍設計特點將色彩和圖形進行視覺呈現,使其能體現書籍更深的文化意境。從書籍外觀就能引起兒童讀者興趣,并能引導他們進入書籍豐富的內部世界,在閱讀過程中達成情感導向與升華。

2.1.3 滿足兒童視覺情感需求的設計案例 筆者設計的兒童美術教程系列書籍(圖1)3本封面的畫面中,分別選擇了一個具象元素的局部當作主體,并進行了夸張和擬人化的處理,這樣的造型符合兒童這個年齡段形象化思維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特征,能夠迅速吸引兒童目光。色彩方面選擇了明快亮麗的顏色,并添加了很多可愛的小元素豐富畫面,這些元素圍繞著主元素進行自由變換,使得畫面內容既豐富又有一定的秩序感,整個封面視覺沖擊力強,并營造出無拘無束、自由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在閱讀時情感上能產生共鳴感,對書籍內容產生濃厚興趣。

圖1 《兒童美術教程》封面設計

2.2 滿足兒童互動行為情感需求的書籍設計

互動是創造經驗、傳達感情與反饋信息的綜合關系[6]。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互動關系,兒童通過行為感官直接與書籍進行雙向的互動溝通,在這個過程中將自己的情緒情感進行外化與傳遞,這能夠提高孩子參與主體情感投入的程度,為孩子提供選擇的機會,從而滿足兒童不同的互動體驗需求[7]。因此,在進行兒童認知類書籍設計時,盡量考慮帶給孩子們愉悅的互動體驗,讓兒童在游戲互動中體驗情感,獲取知識,使閱讀不再枯燥,從而讓孩子閱讀的同時進行知識的獲取。

2.2.1 通過造型的趣味性引發互動行為 書籍構成作為人與信息之間的橋梁,是一種具有立體空間特征的文化產品。因此書籍不是平面二維產物,而是具有三維立體造型特點的載體,這種造型魅力在于從更深層面實現了書籍的情感表達。無論是普通書籍還是立體書籍,都以實現層次感、空間感為設計目標。兒童書籍設計中,通過對閱讀方式的拓展和互動性的研究,延伸出許多富有趣味的結構和造型,立體書就是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造型之一。

立體書在閱讀形式上追求的操作性和互動性正好符合兒童階段樂于探索新事物心理特點,近幾年深受兒童圖書市場歡迎。從造型上看,兒童立體書在平面的頁面上創作了一個三維視覺圖像,使兒童的目光可以進入到圖像里面,從而實現空間上的真實、視覺上的錯覺和全新的情感體驗。從結構上看,兒童立體書將抽拉、觸摸、折疊等多種互動形式融入進去,引起兒童的閱讀興趣,并從互動中得到了豐富的情感體驗。例如《齊天大圣》立體書(圖2),全書有很多立體和互動機關,兒童每翻開一頁都會有驚艷的立體插圖躍然紙上。同時每個頁面還設計了一到兩個小頁面,翻開后又有一組小的立體結構呈現出來,大大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感。故事的趣味性、插圖的活潑型和造型的趣味性得到了完美的結合,使得兒童在翻閱過程中輕松接受書籍內容的同時,獲得身心愉悅的情感體驗。

圖2 立體書《齊天大圣》內頁

2.2.2 通過材質的獨特性增強互動情感 書籍的完美形態可以調動讀者的視覺、觸覺、嗅覺、聽覺、味覺等感官功能。而在“五感”中,通過觸覺體驗書籍的質感對兒童來說是一種情感體驗。兒童通過手的觸摸,體會材料的粗糙或細膩的不同質感,都會觸發他們不同的情感共鳴。

從書籍設計對材料的選擇看,不同的材質所具備的不同特質都具有一定的情感傳達價值,每一種材質都有其特殊的情感語言,有的內斂而細致,有的豪邁而粗曠。在兒童書籍中紙張還是主要設計材料,利用不同厚度不同質地的紙張進行設計,并選擇相對應的印刷效果能夠獲得更理想的情感設計效果,給兒童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例如《我們的身體》一書(圖3),在其中一個頁面設置了布、塑料片等不同的材料,有意識地讓兒童去觸摸,體會粗糙、扎手、柔軟、光滑等觸覺感官,給人以真實的觸感體驗。

圖3 《我們的身體》內頁

2.2.3 滿足兒童互動行為情感需求的設計案例 例如2019年度中國“最美的書”——談天設計的《漢字日歷2020》(圖4),設計師設計了366組趣味又可愛的甲骨文與漢字,讓兒童在識字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美感。而書籍的翻閱方式巧妙地設計成了日歷的形式,日歷的一面是生動的甲骨文字形,另一面則是其對應的漢字與解釋。小朋友可以通過猜文字的游戲來進行漢字啟蒙。每天撕下來的日歷紙可以放在日歷收納盒中隨時溫習,在每日的互動活動中識字,兒童既增長知識,又感受到了游戲的快樂。

圖4 《漢字日歷2020》封面設計

2.3 滿足兒童思考情感需求的書籍設計

思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種思維活動,是兒童心智對書籍閱讀過程的理解反應[8],同時也是兒童的一種反思行為。在進行兒童書籍設計時,設計師可以用小讀者喜歡的具象視覺表現來詮釋書籍的意義和內涵,引導兒童進行想象和思考[9],在他們通過思考理解了這種含義之后,便能自主地從書籍中吸取相對應的知識,并獲取情感上的共鳴。

2.3.1 通過圖形的具象性啟發思考行為 兒童的專注力不及成年人,在書籍設計過程中,讓兒童在閱讀過程中有愉悅的視覺享受的同時保證兒童的專注力和探索力是衡量兒童書籍優劣的一個重要標準。相對于抽象圖形,兒童更喜歡具象的圖形,一個有鼻子有眼睛的小動物為主體的封面設計相對于以幾何圖形為主體的封面設計會更容易引起兒童情感上的共鳴,從而更吸引兒童讀者的目光。

根據這一特點,兒童類圖書大部分都會利用具象圖形對客觀對象進行具像化描述。即使是以抽象圖形為主題的書籍,創作者也會巧妙地將其進行擬人化創作。通過擬人化創作的方式可以讓抽象的、沒有生命的物體“活”起來,讓兒童讀者迅速與之親近起來,從而激發兒童的好奇心,使其愿意去翻閱和探索。如兒童圖形認知系列繪本《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圖5)在繪制與設計中,圖畫創作者給這3 個圖形添加了大大的眼睛和短短的腿,讓原本毫無生氣的幾何圖形擁有了靈活生動的表情和有趣的肢體語言,再配上簡單的文字故事讓繪本變得趣味十足。兒童閱讀過程中完成了對圖形情感上的認可,也對圖形有了理解和認知。

圖5 繪本《三角形》《圓形》《正方形》

2.3.2 滿足兒童思考情感需求的設計案例 筆者設計的《國學小課堂》系列書籍(圖6),內文插圖精選了古籍木刻版畫,封面插圖用國畫風格描繪了古代兒童學習和娛樂的場景,其中兒童衣著與裝束、使用的物品都體現了古代生活的風貌,閱讀者通過畫面就能感受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內涵與魅力。在設計上將傳統線裝本書籍封面設計與現代構成設計相結合,整個設計帶有古風韻味,兒童在閱讀時通過裝幀形式可以從情感上體會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去思考和理解古文知識,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

圖6 《國學小課堂》書籍設計

3 結語

兒童書籍設計的情感化表現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可以將書籍的內容更好地呈現出來,還使得書籍更具有魅力和獨特性,讓書籍成為兒童獲取知識的橋梁?,F代兒童書籍設計不能再局限于只滿足知識獲取的基本功能,必須從小讀者的閱讀體驗和精神需求角度去思考。文章深入解析了兒童的情感需求,分析兒童書籍的設計方法,從情感角度分析如何設計滿足兒童情感需求并受到兒童喜愛的書籍。在基礎內容之上融入情感化的設計使書籍更具有吸引力,這是兒童書籍設計發展的必然趨勢。

猜你喜歡
情感化版式書籍
魯迅與“書籍代購”
兒童玩具的情感化設計研究
鄉村兒童玩教具情感化設計研究
基于情感化設計理念的藝術玩具設計方法研究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國書籍享譽海外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五分銅幣連環混配現象研究
曹文軒主編的書籍
淺談報紙版式功能的轉變
書籍
澳門早中期樣鈔版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