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治療新生兒繼發乳糖不耐受癥的臨床療效和病情康復情況

2022-02-13 01:02韋敏甘軼文
世界復合醫學 2022年11期
關鍵詞:乳糖酶乳糖活菌

韋敏,甘軼文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江寧醫院新生兒科,江蘇南京 211100

嬰幼兒腹瀉病為全球性的一項重大公共健康問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該病表現尤為顯著,由于腹瀉病而導致死亡的兒童每年大概有500 萬。在我國,小兒腹瀉已經成為“小兒四病”之一,其余三病分別為小兒貧血、肺炎以及佝僂病[1]。兒童患有腹瀉病的原因較為復雜,患兒年齡也相對較小,致使其病原學因素也變得尤為復雜,而由嬰幼兒乳糖酶缺乏誘發的繼發乳糖不耐受癥為導致兒童腹瀉病的重要因素之一[2]。國外有學者經研究表示,50%~77%左右的急性腹瀉嬰幼兒可以診斷為乳糖不耐受,其中繼發乳糖不耐受癥最為常見,而由輪狀病毒性腸炎誘發的繼發乳糖不耐受癥發病率最高[3]。為保證繼發乳糖不耐受癥患兒生命健康安全,減少病死率,越來越多的醫學工作者及組織對新生兒繼發乳糖不耐受癥的治療及預防有所關注[4]?;诖?,本研究從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江寧醫院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間收治的新生兒繼發乳糖不耐受癥患兒中隨機選擇87 例作為研究對象,對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的臨床應用效果展開探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收治的87 例新生兒繼發乳糖不耐受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并選擇信封法將所選患兒分為對照組43 例及治療組44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22 例;年齡1~26 d,平均(13.52±2.15)d;胎齡34~41 周,平均(37.52±0.52)周。治療組男24 例,女20 例;年齡1~26 d,平均(13.51±2.16)d;胎齡34~41 周,平均(37.53±0.51)周。兩組患兒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尿半乳糖濃度低于1 mmol/L 者;②輕度脫水、酸中毒或電解質紊亂者;③病程在30 d 內者;④每日腹瀉次數超過3 次者;⑤均自愿參加研究并由患兒家屬對相關保密協議簽署。

排除標準:①黏液及膿血便新生兒;②發病前或發病后使用過抗生素新生兒;③為過敏性腹瀉新生兒;④存在嚴重脫水或電解質紊亂新生兒。

1.3 方法

兩組患兒均接受低乳糖配方奶進行喂養。

對照組在接受低乳糖配方奶進行喂養基礎上,給予其蒙脫石散(國藥準字H20083304,規格:3 g×10 袋)進行溫水沖服,3 次/d,1 g/次。

治療組則給予低乳糖配方奶+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國藥準字S10970104,規格:2 g×6 袋/盒)溫水沖服,2 次/d,0.5 g/次。

1.4 觀察指標

記錄并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后止瀉時間及住院時間。

將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于1998年5月所制訂的《急性腹瀉病的療效判定標準》對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展開評估:治療完成2~3 d 后,精神和食欲均完全恢復到正常,腹瀉和吐奶癥狀完全消失,大便次數和性狀均恢復正常,水電解質紊亂均得到糾正,即治愈;治療完成2~3 d 后,腹瀉和吐奶癥狀有所減輕,精神和食欲得到改善,水電解質紊亂情況基本得到有效糾正,即有效;完成治療3 d 后,癥狀并未改善,部分產生加重情況,即無效??傆行?(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6.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經檢驗符合正態分布,采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治療時間有關指標比較

相較于對照組,治療組止瀉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時間有關指標對比[(±s),d]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time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 of children[(±s),d]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時間有關指標對比[(±s),d]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time related indicators between two group of children[(±s),d]

組別對照組(n=43)治療組(n=44)t 值P 值止瀉時間3.87±1.54 3.01±1.38 2.745 0.007住院時間4.17±1.51 3.39±1.32 2.567 0.012

2.2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相較于對照組,治療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n(%)]

3 討論

在人乳中作為唯一雙糖存在的乳糖,不僅是牛奶等乳制品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還是給予嬰幼兒能量的重要成分之一。在機體攝入乳糖后,小腸內乳糖酶會將其分解成為半乳糖及葡萄糖,從而被機體吸收[5]。人體吸收到的半乳糖為人類腦及神經組織中所存在的糖脂質構成主要成分,說明在嬰幼兒腦發育過程中,半乳糖具有重要作用。當機體內乳糖酶缺乏亦或者乳糖酶活性降低時,會導致乳糖在腸道內無法分解,從而滯留在腸道,高滲物質隨之形成,在一定程度上還會損傷患兒腸黏膜;在腸腔內滲透壓升高時,腸腔內會流入細胞外液水分,導致腸腔內液體量有所增加的同時,腸蠕動速度加快,進而誘發滲透性腹瀉;而未被消化掉的乳糖則會到達末端回腸和結腸,部分乳糖則會被細菌發酵,生成短鏈脂肪酸及氣體,進一步增加腸腔內的滲透壓,從而產生腸鳴、腹痛、直腸氣體,部分情況較為嚴重的患兒則會出現脫水性酸中毒[6-7]。上述癥狀產生時可稱其為乳糖不耐受癥,未產生上述癥狀者,則可稱作乳糖吸收不良亦或者乳糖酶缺乏。

國外于20 世紀50年代便開始出現與嬰幼兒乳糖不耐受癥有關內容的報道,在80年代后我國學者對嬰幼兒乳糖不耐受癥的關注度才有所提升,但到目前為止,我國有關該病的權威報道依舊不多。種族以及年齡均對乳糖不耐受癥的發病情況具有一定的影響,而性別對于該病的發病率則不具有任何影響[8]。國外曾有學者進行相關調查,調查結果提示歐洲人后裔、北歐人后裔、印度次大陸西部居民后裔患有乳糖不耐受癥的概率較低[9]。我國有學者曾根據國內外有關研究結果展開相應研究,并得出下述結論,年齡低于2 周歲兒童患有乳糖不耐受癥的概率較低,隨著年齡的增長,乳糖不耐受癥發生率也會有所增加;相較于其他種族人群,黃色人種患有乳糖不耐受的概率較高[10]。

有學者曾將發病原因作為主要依據,從而將乳糖酶缺乏分為4 個類型,分別為原發性、先天性、繼發性以及發育型,其中原發性乳糖酶缺乏則是指處于新生兒期便患病的人群,有學者經過研究,結果顯示出生1 個月內的嬰兒就存在腹瀉癥狀的可能;繼發性乳糖酶缺乏即指由于多種因素致使腸道受到損傷而引發的乳糖酶缺乏現象,其中包括長期腹瀉、腫瘤化療及急性腸胃炎等,任何年齡段的兒童均有可能患有繼發性乳糖酶缺乏,其中嬰幼兒時期兒童發病率最高;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在臨床中相對比較罕見,21 世紀前較為常見,而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新生兒是不能夠存活的;發育型乳糖酶缺乏即指胎齡<34 周的早產兒存在相對性的乳糖酶缺乏情況[11-12]。另外,曾有學者將嬰幼兒乳糖不耐受癥分為3 個類型,分別為初級乳糖不耐受、繼發性乳糖不耐受以及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其中初級乳糖不耐受這一情況主要發生在嬰幼兒斷奶后;而炎癥、HIV 感染、腸道疾病以及腹瀉等則是誘發先天性乳糖不耐受的主要原因,先天性乳糖不耐受則主要源于遺傳因素。該學者表示,不管是哪一種類型的乳糖不耐受癥,產生主要原因均是因為嬰幼兒腸道部分解剖結構存在缺陷及輔因子缺乏,進而導致腸道無法正常吸收乳糖成分所致[13-14]。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為臨床廣泛應用的治療急慢性腹瀉和胃腸功能紊亂的藥物之一,該藥物中含有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以及屎腸球菌,其主要作用為調理腸道菌群、補充腸道正常菌群,并改善菌群易位情況,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腸道的致病菌及有害細菌[15]。由于三聯活菌散屬于一種活菌抑制,因此,在儲存時需要避免高溫,沖服該藥物時禁止用超過42℃的熱水,避免影響活菌活性,從而導致藥物失效。由于該藥物屬于活菌制品,因此,在對該藥物進行服用時,需要與抗菌素分開,避免抗菌素將活菌殺滅[16]。另外,還有一些藥物,如鞣酸類藥物及鉍劑等,同樣對三聯活菌散的吸附活菌或活菌活性存在抑制作用,因此,在服藥時需注意將其分開服用,從而達到最佳治療效果[17]。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治療組總有效率較高;治療組治療后止瀉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給予新生兒繼發性乳糖不耐受癥患兒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展開治療,可縮短其治療時間、止瀉之間及住院時間,患兒家屬身體、心理、精神及經濟負擔均有所緩解。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79.07%(34/43),治療組95.45%(42/44)更高(P<0.05)。本研究結果與喬瑞君[18]研究中的結果相似,其選擇114 例輪狀病毒腸炎繼發性乳糖不耐受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對照組(n=57)及觀察組(n=57)展開研究,對照組及觀察組患兒臨床治療總有效率分別為71.93%(41/57)、94.74%(54/57),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明顯更高(P<0.05)。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作為最為常用且常見的益生菌制劑之一,可促使乳制品中乳糖含量有所降低,起到輔助酵解乳糖的作用,并產生乳糖酶,減輕乳糖不耐受癥狀。研究結果說明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治療繼發性乳糖不耐受癥效果極佳,具有較高安全性。

綜上所述,選擇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治療新生兒繼發性乳糖不耐受癥的臨床效果顯著,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中展開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乳糖酶乳糖活菌
小兒乳糖不耐受咋回事
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聯合蒙脫石散治療腹瀉患兒的效果分析
死菌活菌,健康作用不一樣
嬰兒乳糖酶缺乏的相關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號稱能告別“乳糖不耐受”的牛奶靠譜嗎?
用食品安全級載體
——殼聚糖固定化乳糖酶條件的優化
舒化奶“終結”不了乳糖不耐癥
雙歧三聯活菌聯合硝苯地平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臨床效果
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聯合多潘立酮治療新生兒喂養不耐受40例
微生物β-半乳糖苷酶的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