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實現途徑分析

2022-02-18 01:47王靜芳田婧婷
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勞動院校高職

王靜芳,田婧婷

(上海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上海 奉賢區 201411)

0 引言

“勞動”意指操作,活動,如體力勞動、腦力勞動[1],是人類通過實踐創造物質或精神財富的活動。就職業教育所肩負的任務而言, 勞動應是以技術應用和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實踐活動,而勞動教育應是“知行合一”的教育。勞動教育不僅應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理解馬克思主義勞動理論, 理解黨和國家關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認清新時代、新形勢下勞動的內涵,也要使學生通過勞動教育掌握勞動的技術技巧,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操,助力學生實現強體、樹德、增智及創新和超越,最終實現勞動認知、勞動技能和勞動情感的全面發展[2]。即,職業院校的勞動教育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勞動”,提升自己創造美好生活、為國家發展做貢獻的能力, 還要以勞動價值來促進其自我肯定和自我成長,從而實現“享受勞動”的教育目的。 當前,我國已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并進入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階段。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勞動與職業也將更加密不可分, 職業院校突出勞動教育的重要地位、 全方位做好勞動教育的任務顯得更加突出。 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管理者及教育者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認清勞動教育的本質,還要從現狀出發,積極查找勞動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如此方可使學生的勞動素養真正得以提高,勞動教育的目的真正得以實現。

1 新時代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1.1 德育意義

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對于學生而言具有切實的德育意義?!吨袊蟀倏迫珪そ逃穼ⅰ皠趧咏逃倍x為“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德育的內容之一”[3]。 2018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了勞動教育的價值,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4]。 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勞動教育應當隸屬于“德育”。高職院校學生接受勞動教育,參與社會勞動,能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勞動對生產和生活的意義, 認識到美好生活的實現需要辛勤勞動,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從根本上杜絕不勞而獲的錯誤或消極思想, 更加主動地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實現“以勞樹德”。在勞動教育中,學生通過參加勞動實踐活動,可以增強團隊意識,培養合作精神,幫助自身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這一點,對于未來進入職場、踏入社會的高職學生而言至關重要,也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高職學生“走彎路”“走邪路”[5]。

1.2 現實意義

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具有切實的現實意義?!吨泄仓醒?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指出,要將勞動教育納入中小學國家課程方案和職業院校、 普通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方案[6]。 高職院校以培訓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為使命,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學制短、專業性強等特點。 當前高校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在家中少有勞動的機會,個人勞動意識比較淡薄,畢業進入工作崗位后往往會感到無從下手甚至不知所措。這與近年來高職畢業生頻繁跳槽、“慢就業”等問題不無關系。在此情形下,勞動教育恰可成為社會勞動與學校勞動間最好的“橋梁”,既有助于學生正確認識勞動、提高勞動素養、增強體能鍛煉,為其后續在社會中的生存發展奠定勞動能力基礎, 又能促進學生專業技能淬煉,使學生感受到勞動的樂趣,真正實現“做中學”。由此可見,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構建符合自身教育發展特點的勞動教育體系,不僅是積極響應黨中央和國家有關指示的需要,更是促進高職院校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培養新時代工匠人才的需要。

2 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2.1 勞動教育地位邊緣化

《意見》要求[6],“根據各學段特點,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職業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類型教育,擁有豐富的校企合作資源、實訓場地資源和企業兼職教師資源,可以為開展勞動教育提供堅實的基礎。為響應國家政策要求,我國幾乎所有高職院校皆先后將勞動教育納入了人才培養方案,設置了相應的勞動教育課時。但是,筆者深入了解后卻發現,勞動教育幾乎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最容易忽視的課程, 課程本身缺乏系統化設計,課程地位邊緣化情況嚴重[7],配有專門勞動教育教研室和專職師資隊伍、開展勞動教育教學研究的院校寥寥無幾。 這也直接導致勞動教育課程目標不清晰、課程設計不科學、課程考核不完善及師資不足等問題的出現。 如,有的高職院校直接將勞動教育課程交給后勤部門或學工部門負責; 在缺乏專業師資的情況下,直接安排輔導員兼職承擔勞動教育課程的授課任務;將勞動教育簡單理解為學生打掃教室、實訓室等志愿者活動;“換湯不換藥”地將原有實踐活動考評項目或學生綜合素質考評項目改為“勞動教育”等。 同時,也有部分教育者認為,職業院校的學生有大半學時都在進行實習實訓,不需要額外開展勞動教育。 這些問題最終導致勞動教育應有的教育作用難以實現。

2.2 勞動教育主體單一化

《意見》要求[6],“學校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社會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明確了學校、家庭及社會在勞動教育中各自的功能和職責。但是,在實踐中,勞動教育卻成了學校的獨角戲,家庭和社會在勞動教育中嚴重缺位。本來,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尤其是在學生勞動習慣、勞動意識、勞動素養等教育方面。但就目前的現實情況而言,高職院校與家庭并未形成默契的勞動教育協同機制,即便學校做出了勞動教育方面的努力, 有些家長也會與學?!跋啾扯小?,對學校的勞動作業持觀望甚至懷疑態度,敷衍了事、弄虛作假等狀況時有發生。從社會層面看,公眾對勞動教育的責任意識淡薄,未能營造出關注勞動教育的整體氛圍。如,部分社會組織或公眾認為,學生勞動教育應是學校的職責;重腦力勞動、輕體力勞動的觀念,仍然存在;選擇安逸和“躺平”生活態度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等。

2.3 勞動教育內容簡單化

《意見》要求[6],“高等學校要注重圍繞創新創業,結合學科和專業積極開展各種勞動教育”。職業院校應主動通過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技能競賽等方式,建設與專業特點相符合的勞動教育體系,通過勞動教育過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的勞動認知、勞動技能及勞動情感。 然而,在實踐中筆者卻發現, 有的高職院校采用將所有實習實訓活動等同于勞動教育的簡單粗暴操作方式, 有的高職院校采用將勞動教育落實成點狀式、 片段式活動項目的簡單堆積方式, 在勞動教育內容方面也存在重實踐輕理論、與專業關聯度低、缺乏系統規劃與設計等問題。如,有的高職院校雖然不定期組織開展勞動教育相關專題講座、觀看榜樣事跡、手工作業等實踐活動,但存在持續時間短、覆蓋面小、專業匹配度低等問題; 個別高職院校將勞動教育安排在線上或教室里,學生只能在“紙面上”完成勞動教育,缺乏勞動現場感。真正的勞動總是充滿艱辛勞累,沒有足量汗水和體能付出的“勞動”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勞動,只能算作參觀、體驗甚至“過家家”。 通過這種勞動,學生難以系統地學習勞動理論知識, 更難以在實踐過程中體驗到勞動的苦與樂, 在培養學生形成正確勞動價值觀、系統習得勞動技能、養成良好勞動習慣等方面,不能達到預期教育效果。

2.4 勞動教育評價形式化

科學的課程評價對課程實施過程有著重要影響,對課程本身具有鑒定、診斷、改進、導向等作用?!兑庖姟分幸裁鞔_要求[6],要“健全勞動素養評價制度,制定評價標準,建立激勵機制”。 然而在實踐中,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實施往往缺乏完善的評價體系和激勵制度。在評價主體上,勞動教育考核主要由輔導員或開課教師負責,但輔導員、開課教師因受崗位和專業限制, 并不能完全掌握學生參與所有實踐勞動的過程及勞動成果等實際情況。在評價過程上,勞動教育考評往往只注重學生參與勞動的量而忽視對質的評價,注重終結性考核而忽視過程性考核。 如,有的高職院校僅依據學生在校期間參與志愿者活動情況和勤工助學的時長給出評價結果; 有的高職院校僅依據學生參加頂崗實習及簽訂就業協議的情況給出評價結果。在考評期限上,存在從入校到畢業離校的三年間只考核一次等不合理情況。 在激勵制度方面,雖然高職院校各種評獎評優項目繁多,但關于勞動教育的評獎評優項目卻很少, 專項的勞動教育獎項更是寥寥無幾,有的院校甚至取消了“勞動積極分子”榮譽稱號的評選。 在考評結果運用方面,勞動教育考評結果與學生申報獎學金、入團入黨、應征入伍、升學就業等環節關聯甚小,難以實現教育評價應有的激勵和導向作用。

3 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實現途徑

3.1 加強課程頂層設計,實現勞動教育“三覆蓋”

高職院校應將勞動教育真正提高到“必修課”應有的地位上來,從頂層設計層面加強對“勞動育人”工作的領導、指導和管理,在堅持勞動教育應貫穿高職教育生活全過程的前提下,統籌全局,通力協作,逐步推進并實現勞動教育覆蓋全體教職工、 全部課程和學生培養全過程的“三覆蓋”。 應當從以下四個方面著力: 一是在將勞動教育作為必修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的同時,需設置勞動教育教研組,制訂勞動教育課程大綱,明確勞動課程實施方案,組建勞動教育專兼職師資隊伍, 以組織保障推動勞動教育實踐和研究工作。 二是引導不同崗位教職員工樹立勞動育人的思想,主動承擔起勞動教育的責任,營造全員參與勞動育人的氛圍。 學校各崗位教職工本身都具有勞動者和教師的雙重身份, 雖然承擔著不同的崗位職責,但立德樹人、服務學生是其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責任。因此,各崗位教職工都應結合自己的工作崗位和職責,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地傳播正確的勞動態度和勞動精神,感染學生、教育學生。 三是發揮其他課程對勞動教育的輔助作用, 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 滲透到教育的各個環節、 各個方面。如,可將勞動思想教育納入思政課和其他通識課程,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勞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 將勞動價值觀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態度等。四是將勞動教育貫穿學生高職學習生涯的始終, 根據不同年級、不同階段,設置不同的勞動理論和勞動實踐課程,提高勞動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2 發揮多元主體合力,推動勞動教育“社會化”

在發揮學校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的同時,還應有效推進家庭和社會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和支持作用, 發揮多元主體的合力, 讓勞動教育走出校園,推動其“社會化”,形成“在社會中學習勞動、在勞動中適應社會”的良好狀態。 第一,學校是實施勞動教育的主體, 應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內學科資源和條件,聯合各職能部門和教學單位,共同構建校內勞動教育大格局。如,可依托實訓室及各類學生社團等開展專項技能訓練,錘煉學生的勞動意志;通過志愿服務活動、寒暑假實踐活動、勤工助學等,在現實工作中磨煉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質;學工與后勤部門可結合校園環境建設,聯合開展勞動教育活動,讓學生體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勞動價值觀;聘任企業兼職教師為勞動實踐教育課程的指導教師, 培養學生正確的職業觀等。第二,家庭對學生的教育具有基礎性影響,家長通過日常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可以引導孩子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因此,家庭不僅要樹立崇尚勞動的良好家風, 還應積極配合學校實施家庭生活勞動計劃,督促學生開展家庭勞動,并對學生在家庭中的勞動過程與成果進行記載, 參與學生勞動教育最終成績考核。 而高職院校也應當盡可能地密切與家長之間的聯系, 指導家長合理開展對學生的勞動教育,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三,社會各相關部門、單位、團體應積極配合學校實施勞動教育,政府應制定政策,要求具備條件的社會部門承擔接受學生現場觀摩、 實踐或參與生產勞動的義務和責任,在社會中形成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整體氛圍及愿意幫助學生在勞動中體驗生活、適應生活、熱愛生活的社會風氣。同時,學校也要積極發揮應有的社會服務功能,協同促進勞動教育工作的推進。 如,學??山Y合自身專業建設特色, 組織學生開展各類專業技術公益活動等, 讓高職學生有更多參與勞動的機會,體驗勞動的意義,實現自身的價值。

3.3 豐富勞動教育內容,拓展勞動實踐教育平臺

理實結合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特征, 高職院校需準確把握勞動教育的時代內涵, 不斷豐富勞動教育理論內容,拓展勞動實踐教育平臺。 第一,根據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教育任務, 動態對標新時期社會對人才勞動素質的要求, 結合專業特色,開展系統、全面且豐富的勞動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在學習勞動理論知識的同時注重身心參與, 培養學生崇尚勞動、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激發學生立足勞動創新創造的興趣和潛力。如,動態更新勞動教育課程標準,準確把握不同時期勞動教育的內涵、價值及內容;邀請勞動模范、工匠人物或優秀創業者等擔任兼職教師,以身示范,培育學生的勞動素養和勞動精神等。第二,高職院校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是開展勞動實踐教育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目的并不等同于勞動實踐教育的目的。因此,高職院校應對專業實踐教育和勞動實踐教育進行統籌規劃、全面布局,整合實訓基地、實習基地和勞動實踐基地的需求,建設適應新形勢、符合新需求的高質量、復合型、多功能實踐教育基地[8]。一方面,可在現有基礎上全面升級校內實訓基地的硬件條件及功能配置, 在滿足專業訓練的同時加入勞動教育方面的教學和培訓,設置不同層次、不同方向的勞動實踐項目,擴大實訓基地所服務的專業及學生范圍。另一方面,可在校企合作實習基地融入勞動教育內容,突出生產性勞動、學生生存能力及職業精神培養。 如,可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機制, 設立企業勞動教育指導教師制度,校企共建勞動教育模式,將企業納入學校勞動教育主體,共同負責勞動教育課程的實施。第三,加大投入,拓寬視野,打造更多的勞動實踐教育基地。 高職院??赏ㄟ^獨立創建、社區或政府共建、行業互建等模式, 建設更多的校外勞動實踐教育基地。

3.4 制訂科學評價體系,完善勞動教育激勵機制

有效的教育評價具有重要的導向、 診斷和激勵作用,優化勞動教育課程評價體系,完善勞動教育激勵機制,應從課程評價主體、課程評價標準、課程評價方式和評價結果運用等多方面同步推進。 一是評價主體多元化,采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客戶評價等多元評價方式,將學生、家長、教師及客戶等不同角色納入考評主體,如,與校外合作企業共同開展勞動教育, 則可將企業的帶教老師也納入評價主體。二是確定多維度評價標準。勞動教育不同于其他專業課程, 不能通過一紙考試決定評價結果,應從勞動態度、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勞動知識、勞動技能、勞動過程和勞動成果等多方面制定考評標準。 三是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如, 對于學生勞動觀念轉變或勞動習慣養成等難以量化的學習過程,應突出過程性評價方式的運用,確保評價的公平性。四是科學運用勞動教育考評結果??砂褎趧咏逃u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畢業就業、升學或入伍的重要參考和依據, 以勞動教育評價的革新來激發學生參與勞動教育的主動性。

4 結語

全面推進勞動教育是構建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教育體系的重要舉措。高職院校在我國教育體系中承擔著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務,培養的學生多走向勞動、生產、服務第一線,因此更應正視自身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 革新勞動教育建設思路和實施路徑,把學生培養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善于勞動、享受勞動的新時代工匠人才。

猜你喜歡
勞動院校高職
勞動創造美好生活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