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教”改革背景下自治區高職院校思政教學改革的三個維度

2022-02-20 18:46孟慶新
大學·課外閱讀 2022年1期
關鍵詞:三個維度思政課高職院校

摘 ?要:“三教”改革是提升高職院校辦學質量和教育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是加強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有力措施,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力保障。依托“三教”改革三個維度,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改革中進行探索,效果顯著。

關鍵詞:高職院校;“三教”改革;思政課;三個維度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03-0173-04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一直以來備受關注。從改革的角度來說,多為教學模式、教學方式、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等方面的變革。在教學模式方面,“灌—啟”式教學模式、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服務學習”教學模式、情感教學模式、參與式教學模式、“講、議、看、做、評”五位一體教學模式、理實一體教學模式等,都是站在整合課程內容、提高教學質量的角度,構建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式方面,多為充實第一課堂、活躍第二課堂,將兩者進行有機結合,或者是通過增加學生社會實踐等方式,提升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在教學方法方面,變革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增加案例式教學、項目式教學或實景式教學等方法,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改善教學效果。在實踐教學方面,各校在開展思想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也創新出了多種教學組織形式,如暑期社會實踐、“行走課堂”“體驗式教學”“混合式教學”等。

但是從本質上關注教學內容改革的思考和做法,一直未得到有效的重視。為落實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中關于教師、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精神,本文結合工作實際,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一、加強教師隊伍內涵建設,提高思政教學質量

(一)多措并舉,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

在教師隊伍數量方面,根據教育部《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中“嚴格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專職思政課教師崗位”的要求,自治區的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數量不達標的問題。因此,多措并舉,做好思政課教師的公開招聘、自主招聘、綠色通道引進及與思政課教學內容相關學科優秀教師轉崗等工作,對于教師隊伍建設至關重要。同時,結合新入職教師和相關學科轉崗教師情況,完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任職資格標準和選聘辦法,把好思政課教師的選聘入口,在考慮教師數量問題的同時,從教師的教學業務能力、學科專業水平和后期的培訓培養情況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加強思政課教師隊伍能力建設[1]。

(二)內外兼修,切實提升思政課教學質量

目前,在思政課教師教育教學質量方面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職業院校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來源渠道單一,即從高校畢業生中直接招錄。這些教師入職后,從本身的學緣結構上講,是一批專業性比較強的教師,但是,存在著學術氣息濃重,注重日常教學的框架結構,不能從內心認同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讓學生學有所得的職業教育教學理念,一味強調知識傳授的系統性和豐富性,不考慮職業院校學生的現實狀況。鑒于這種情況,就出現了職業教育的思政課堂,學生“不抬頭”,教師唱“獨角戲”,師生互動少,教師幾乎成為一名“孤獨的朗讀者”,在課堂教學中得不到學生的回應和認可,教學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由于歷史原因,早年一些跨學科專業的教師,轉崗進入思政課教師隊伍。這些教師自身的學科專業背景不強,即所學的專業與任教學科跨度較大,部分教師雖已轉崗,但缺乏相應學科專業的系統學習和培訓,對講授的課程內容理解不深、認識不透,從而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

出現上述兩個方面的問題,根源還是在于教師自身對于如何上好思政課的問題沒有進行認真地、深入地思考和探索。就第一個問題而言,是個人的固化思維使然?!皞浣滩?、備教法、備學生”的三備工作,多年以前就已經成為教師備課的必備環節。所謂的“備學生”,就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備學情,做好課前的學情分析。備學生,一方面要備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將講授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進行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確定了學生的已有知識基礎,才能夠較為準確地確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從而確定教學方法,做好教學設計。另一方面要備學生的學習能力,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技能的能力。要結合學生獲取知識和能力的速度、運用知識和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等方面因素,設計教學任務的難度、深度和廣度。通過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分析,了解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因此,職業院校的思政課教師,應該放下固有的偏見,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情做好思政課的教學工作。

第二個問題屬于教師自身內涵建設的范疇。教師個人學科背景、社會閱歷、經驗總結、對事物的認識和看法等,從而構成教師的職業素養。對于缺乏學科專業背景的教師來講,如果沒有系統的、深入的專業培訓,很難形成其對所講授內容的深入、透徹的理解和認識,那么,也就無法在授課時給學生進行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講解。因此,需要通過思政教師專項培訓、教師素質提升計劃、“青藍工程”、教學團隊、課改小組等方式,加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培養力度,提升思政課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業務能力。

二、注重教材內容建設,提升思政教學效果

(一)立足根本,深耕教材

“教材是課程目標和教學目標的連接點?!闭n程目標和教學目標,既有相似性,又相互區別。課程目標對教學目標具有指導性作用,課程目標的實施主體是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教學目標的實施主體是教師。教學目標的建立,依靠對課程目標的總體把握,以及對教材的正確認識和理解。作為任課教師,要深入地研讀教材、恰當地把握教材、熟練地使用教材,把教材內容了然于心,明確每一個章節、每一節課程的教學目標,做好教學設計,這是講好思政課的關鍵環節,也是從根本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教育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例如高職院校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課程目標是針對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面臨的問題,開展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治觀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五觀”,解決成長成才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那么,相應的教學活動則是圍繞課程目標有針對性地展開。因此,立足根本,深耕教材,準確把握課程目標,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是上好思政課的核心,也是有效提升思政課教育教學質量和教育教學效果的立身之基。2963F254-61B5-4028-9950-5DA5FCA65EBF

(二)結合實際,用活教材

理論的產生有其復雜的社會文化背景,并不是憑空而來的。理論的產生依靠社會現實的滋養,但其又是對社會現實生活的高度概括和總結。因此,在進行理論傳播時,應結合實際,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學生,使用豐富的現實生活素材充實理論講述,那么,理論的傳播就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效果。例如高職院校的“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要講好兩大理論體系,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結合內蒙古實際,把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關注內蒙古各族人民和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容,即關于內蒙古戰略地位、戰略定位、奮斗目標、發展路子、重點任務、管黨治黨、精神狀態的重要論述,融入課程講授中,那么,理論課程與現實素材就實現了有機融合,達到了讓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內蒙古各族人民的關心關懷、對內蒙古改革發展穩定的指導指示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的教學目標,實現了理論性與現實性、時代性的有機結合[2]。

(三)創新載體,轉化教材

在教育信息化、“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用好思政實踐教學平臺和信息化教學手段,開發、建設符合內蒙古實際的紅色經典教學資源,是對教材內容的豐富和發展,是實現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變的重要途徑。事實上,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過程,是任課教師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的過程,不僅要凝練教材內容,而且要對社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進行反映,體現出教學內容的時代性和現實性。例如在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時,以革命精神為重點,講好中國精神故事,不同的時代,教育的內容也有不同。革命戰爭時期的“草原勁松”多松年、“抗日英雄、青山英烈”高鳳英和劉洪雄,改革開放時期的“人民公仆”牛玉儒、“青春報國、白首為民的老戰士”任明德、逆行支援武漢的“抗疫英雄”等,都是對大學生進行“三觀”教育的典型案例。將教材中的理論與現實生活中的案例相結合,才能“生動、深入、具體”地把中國故事講好,讓學生終身受益。

三、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注重課堂教學實效

(一)對分理念,注入活力

課堂教學是高等學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在課堂教學中,以講授為主的教師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已無法適應學生多元獲取知識信息的需要。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用理論講授的方式授課,即使任課教師的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依然難以同學生產生共鳴,從而造成教師獨角唱戲的授課效果。

盡管教育目標是讓高等職業院校的思政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但并不是用“說說鬧鬧”“唱唱跳跳”的形式來替代嚴肅的理論課堂,而是要在結合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的基礎上,對所要講授的理論知識有效傳授,讓理論知識與完美的教學形式進行有機結合,從而綻放出絢麗的花朵。從這個角度來說,對分課堂理念在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所謂對分,就是把課堂時間一分為二,“一半課堂時間分配給教師進行講授,另一半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進行交互式學習”。這里的交互式學習討論,是在教師講授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在教師對所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精講后,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出來的,強調學生的學習獲得感,讓學生的每一節課都有收獲[3]。

在學生參與交互式學習討論之前,還完成了一個理論學習的重要環節,那就是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自身原有的知識基礎相結合,內化為自身知識體系的過程。在傳統的講授式學習中,這個過程是學生被動完成的,學習自主性好的學生能夠完成知識內化的過程,而自主性較差的學生,則直接放棄了這個內化的環節,教師的講授對學生的學習也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在對分課堂中,學生的知識內化過程是主動完成的,因為要參與交互式學習討論,就必須先完成知識內化環節,從而實現了“1+1>2”的教學效果。

(二)信息技術,增添助力

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思政課堂已經不能夠再僅僅依靠一塊黑板、幾根粉筆來吸引學生,并試圖用干癟的、抽象的理論影響學生的價值判斷,只能立足現實,尋求改革創新。實體課堂和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網絡課堂,就像人和自己的影子一樣,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使用得當,則有助于思政課教學,但如果使用不當,則會造成實體課堂與網絡課堂之間的斷裂,無法實現其在時空上的有機統一。

一方面,要用好微博、微信、微視頻等自媒體。自媒體時代與傳統媒體時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人人都成為信息制造的主體,信息制造表現出平民化甚至全民化的傾向,對大學生的影響也是不言而喻的。自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徹底顛覆了信息單向流動的機制,呈現出漣漪式、擴散式的傳播形式,表現在信息傳播速度快、更新速度快、信息獲取渠道寬泛、信息交互能力強等方面,這些特點對于學生獲取有價值的信息而言,是十分有益的。教師在利用自媒體工具時,還要關注實際授課的效果,加強教學互動和教學的階段性反饋工作,防止出現學生只“娛樂”而未“受教”的局面[4]。

另一方面,要用好VR技術,開展實景式體驗教學改革。VR即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主要是指借助計算機、傳感器等設備、技術,創設一個三維仿真環境,從而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體驗感。VR技術應用在思政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創設具有典型意義和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虛擬仿真場景,針對學生開展目的明確的思政實踐教學。這一方式主要是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授課時,很多典型場景無法身臨其境,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的問題,通過虛擬現實技術,能夠增強學生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同時,這也是思政實踐教學改革的一個迫切需要。盡管在目前的思政實踐教學中,教學形式和組織方式也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但確實未能實現有效的實踐教學改革,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VR實踐教學“是順應信息時代下的新媒體環境發展需求及學生的接受方式、生活方式發生重要變化而創設的實踐教學形態,它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時代發展規律及新生代學生思想品德發展規律。較之其他實踐教學方式,它具有無可比擬的實踐優勢?!?963F254-61B5-4028-9950-5DA5FCA65EBF

(三)知行統一,答疑解惑

高等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擔負著理論傳授的重擔,更承擔著實踐解惑的重要職責,因此,“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實習實訓等活動中,創設形式多樣的‘行走課堂”,是實現思政課知行統一目標的重要手段。

“行走課堂”不僅僅是授課方式的一種轉變,更為重要的是突破了傳統講授與社會實踐之間的割裂感,讓學生在知行統一的環境中接受教育,實現思政課的教育目標?!靶凶哒n堂”就是要把課堂教學延伸到社會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結合,讓學生在實踐環境中,感受和體悟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并加深對其的認識和理解,提高自己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知行統一的目標[5]。

“行走課堂”作為思政課的重要實踐環節,不是脫離實際的“行走”,其作用表現在,一方面,用實踐驗證了課本講授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把課本中所學的知識和產生的困惑,通過親身實踐來尋找答案。無論是哪個方面,都是對學生思考能力的一種鍛煉?!靶凶哒n堂”引入多種評價機制,重視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充分肯定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從社會實踐中主動地探尋想要獲取的答案。

四、結語

總之,教師、教材、教法作為“三教”改革的三個維度,在高等職業院校思政改革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無論是提升教師隊伍內涵建設,還是豐富教材內容、創新教學方法,都是從根本上提升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教育教學質量,都是為建設高等職業院校高質量思政課目標而做出的探索和努力。

參考文獻:

[1] 熊曉琳. 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幾點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17,7(07):62-65.

[2] 賈冰. 高校思政教學“教材-教學-價值”體系轉化的路徑探索[J]. 高教學刊,2020(16):103-105+109.

[3] 邱細榮,劉家訪. 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辨[J]. 教育導刊,2008(07):30-33+50.

[4] 張學新. 對分課堂:大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探索[J]. 復旦教育論壇,2014,12(05):5-10.

[5] 張毅翔,李林英. 思想政治理論課虛擬仿真實踐教學的內涵及其建設[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1):59-61+77.

(責任編輯:陳華康)

基金項目:本文系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內蒙古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質量提升研究”(項目編號:20 20NDB046)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孟慶新(1982—),女,碩士,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教學、中國語言文學。2963F254-61B5-4028-9950-5DA5FCA65EBF

猜你喜歡
三個維度思政課高職院校
醫學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課的實施路徑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開放大學交互式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應用
新時代軍校思政課鑄魂育人的新形勢新挑戰新路徑探討
“小三明治式”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中的運用
推進大學治理現代化的三個維度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高考作文審題立意應把握好“三個維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