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聯內和:中小學合唱教育高水平發展的區域行動

2022-02-21 07:52王珊珍魯明華
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 2022年1期
關鍵詞:外聯音樂教育美育

王珊珍 魯明華

[摘 ? 要]為順應時代發展,落實國家有關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的要求,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以區域中小學音樂教育高水平發展為目標,以普及面廣的合唱教育為突破口,以點帶面,探索音樂教育在教育強區的高水平發展,并力求改變城鄉合唱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具體采用“外聯內和”模式,努力構建合唱教育的外部優質發展生態,同時促進合唱教育的內部和諧生長。經過多年的實踐,全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形成了區域合唱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典型樣本。

[關鍵詞]美育;音樂教育;合唱教育;外聯;內和

一、中小學合唱教育高水平發展的行動緣起

1.音樂教育高水平發展是新時代美育實施的需要

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要求“把美育納入各級各類學校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學校教育各學段”?!耙魳方逃菍嵤┟烙闹匾獌热莺屯緩街弧?,但縱觀現在的中小學校,音樂教育還普遍存在學校不重視、教學不得法、質量較低、項目缺少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真正實現“五育并舉”;如何在一些教育強區高水平發展音樂美育,以起到示范引領作用,是新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

2.合唱是音樂教育的重要體現形式

合唱是一種高雅的音樂藝術表演形式,其中所體現的和諧之美、合作之美、情感交流之美,對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同時,合唱又以較少的經濟投入,使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其間,有利于學生的生命成長,是實施音樂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

3.合唱教育適合全面推廣

合唱是一種經濟、簡便、普及面廣的藝術活動。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為提升全區音樂教育水平,自2006年開始,采用“外聯內和”模式在全區推廣合唱教育?!巴饴摗奔绰摻j各種資源,構建合唱教育的外部優質發展生態;“內和”即內部優化區域合唱教育和諧發展的策略。經過多年的實踐,全區中小學合唱教育呈現出高水平發展態勢。

二、外聯內和的區域行動實踐

1.“外聯”支持系統:創設區域合唱教育優質發展生態

(1)聯科研:專家指導,項目攻關

北侖區以科研為導向,高位引領區域合唱教育高水平發展。例如,以中國合唱協會童聲合唱委員會主任孟大鵬老師為專家團負責人,引入徐亮亮(中國合唱協會童聲合唱委員會副主任)、謝明晶(中國合唱協會常務理事)、劉梅(廣東省合唱協會副會長)等眾多專家,發揮他們的專業特長,從品牌頂層設計、合唱技術提升、合唱作品風格與創作等方面進行項目指導和攻關。專家團隊每年進行一次入區下沉式指導,舉辦高峰論壇、大師工作坊、合唱新作發布會等,使區域合唱教育站位高、視野寬、科研針對性強,解決高水平發展引領的重點問題。

(2)聯教研:分層培訓,輻射示范

在科研高位引領,明確攻關方向的同時,要保證教研同步跟上,分層培訓,細化實操,輻射示范。一是專家引路。借助國家級、省級兩大合唱基地資源,采用“專家校園行”“賽場點評”“大師課”“高峰論壇”等形式,針對教師的合唱指導能力水平、校園合唱團建設等內容開展分層培訓,充分共享基地資源,發揮示范輻射效應。2017—2019年,全區共有10支合唱團承擔大師工作坊展示任務。二是同伴互助。教工合唱團、教研共同體定期開展教學研討,在合唱工作坊中互動交流,將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緊密聯系起來,使區域師資水平在城鄉聯動、校際互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以強帶弱中獲得整體提升,達到內外和諧,不斷推動合唱教育高水平發展。

(3)聯行政:國際視野,政策導向

聯動行政力量,在行政層面建立良好的運作機制,并定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制訂相關政策,加強方向引導和整體推動。

在國際視野方面,首先,接軌國際理念,借助區域打造合唱之城的契機,成為國家級童聲合唱基地,并于2017—2019年連續三年舉辦中國合唱高峰論壇。其次,引入國際大師,如邀請孟大鵬、閻寶林等一批國際級合唱專家定期指導,向教師傳遞先進理念,幫助教師開拓創新思路,獲得專業技能提升。再次,參與國際賽事,如選派優秀合唱團參與全國及國際賽事,使之在高水平賽事中充分展示自我,并從對比中尋找差距,獲得快速成長。最后,體驗國際研訓,如2011年組織20余名教師赴香港特區參加國際童聲合唱節研訓,2012年組織30名教師赴北京參加國際合唱節研訓。此外,2017至2019年,全區音樂教師每年參與全國童聲合唱北侖基地的研訓。

在政策導向方面,主要是加強政策引導,使學校、教師、家長重視合唱活動。如出臺《北侖區教育局關于推進學校體育藝術科普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推動學校將“合唱”列為課外文體活動的重要建設項目;出臺《北侖區推進中小學特色項目建設實施意見》,對申報學校的師資情況、參加人數、經費投入、教學成績等作出明確規定,鼓勵和促進各校積極發展校園合唱。此外,為提升中小學生的合唱素養,將合唱列為重要項目,納入小升初以及初中畢業生的素質測評。

(4)聯裝備:專項支持,基地保障

建立專項支持保障機制,完善高水平合唱裝備,強力扶持合唱項目的持續運行。一是建成合唱音樂廳。合唱音樂廳作為開展合唱活動的專業場所,至今已承辦浙江省中小學生藝術節合唱賽、中國童聲合唱協會高峰論壇,以及中央少年廣播合唱團、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團、廣州小海燕合唱團專場音樂會等眾多音樂活動。二是建立合唱種子校,種子學校設立校本專項資金,用于增添聲樂設施設備以及開展合唱教學活動。目前,北侖區許多學校設有合唱音樂廳和校園合唱教室,合唱基礎設施完備。三是設置合唱教育獎以及推進合唱特色建設的專項經費,用于開展活動、獎勵先進等。

2.“內和”增效策略:打造區域合唱教育高質量發展品牌

合唱教育高水平的內在發展,主要體現在全面性、先進性、特殊性、持續性和激勵性。為此,北侖區采用“和城鄉”“和活動”“和團隊”“和學段”“和評價”五個和諧發展的策略,提升合唱教育高水平發展的內在動力。

(1)“和”城鄉:普及與提高體現全面性

區域合唱教育的全面性體現在城鄉學校聯動、參與面廣和合唱教學水平高。北侖區注重舉辦區域中小學合唱展演活動,于2006年起至今已堅持了15年,促進了校級合唱的提質、班級合唱的普及,特別是帶動了農村學校、農民工子弟學校積極推廣班級合唱活動,參展學校比例由最初的5%發展至100%。目前,北侖區各中小學校都積極參加區合唱展演活動,并體現了三個“一”:校校有一支合唱團,校校每年參與一次合唱展演活動,校校有一支合唱指導教師隊伍。經過多年的實踐,各校學生的合唱能力、教師的指導水平以及區域學生整體合唱水平都得到了顯著提升,初步實現了區域合唱特色普及與提高的內部和諧發展。

(2)“和”活動:守成與創新體現先進性

先進性是指既保留傳統優質活動的“守成”,做到精益求精,又注重開發獨特活動的“創新”。北侖區除了堅守原有的校校開展班級合唱活動,以及每年參與一次合唱展演活動外,也不定期嘗試性地舉辦高水平的專場音樂會,汲取國內外先進合唱理論知識和經驗。經過過濾、提升、優化,北侖區推動了區域合唱特色顯現,參加的賽事級別以及演出規格逐漸提高,合唱表演的舞臺從區走向市、省、全國乃至國際。

(3)“和”團隊:規范與個性體現特色性

特色性是指區域各校在創建合唱團隊時要做到規范與個性和諧共生。規范性主要體現為“四個一”:組建一支40~60人的團隊,開辟一個合唱專用教室,培養一個合唱專職指揮,擁有一個合唱專職鋼伴。發展個性也要做到“四個一”:命名一個團名,設計一個LOGO,凝練一條團訓,確立一種風格。

(4)“和”學段:外導與內需體現持續性

區域合唱教育要獲得持續性發展,需要打通中小學各學段,設置階梯式合唱教學內容。一是外導:內容有梯度。合唱水平的提高,需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在區域操作層面,打通小學到高中各學段,明確各學段的主要合唱內容,體現合唱教學的序列化、系統性和繼承性。如小學低年段主要是“單聲部,簡單輪唱”,小學中高年段主要是“簡易二聲部”;初中主要是“二聲部、三聲部”,高中和職高主要是“三、四聲部,無伴奏”。二是內需:策略有指向。上述各學段教學內容的梯度銜接如何有效落地,成為全體教師的內在需求。對此,北侖區在實踐中提煉了合唱教學的“28字寶典”:以“設景激趣”為前提,運用“學會聆聽、建立狀態、直面雙基、縱橫交錯”的方法,實現“凸顯審美,體驗和諧”的目標。

(5)“和”評價:常態與競賽體現激勵性

區域合唱教育的品質提升需要評價激勵。一是常態激勵。即針對各校合唱教育的常態水平,采用一年一次的學業評價,抽查一個班級學生演唱一首課本中的合唱歌曲,既要唱樂譜,又要唱歌詞,錄像統評,量化給分并反饋到校;然后設立區級獎項,進行校際橫向比對,并納入學校督導評估的學業監測賦分。二是競賽激勵。即針對校級合唱隊水平,開展一年一次的合唱比賽,注重多維評價,如評選優秀指揮、優秀伴奏、最佳選曲等,引導合唱隊全面發展。此外,鼓勵支持學校申報合唱特色項目學校,激勵學校特色發展。

三、區域行動的成效

1.合唱教育的優質生態成為全國樣板

北侖區采用外聯內和模式,快速擴大了合唱教育的受眾面和影響力,形成了區域合唱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優質生態。

(1)重磅基地落戶

北侖區相繼成為中國童聲合唱基地、中國音樂家協會童聲合唱基地、浙江省合唱協會北侖基地、浙江省中小學生合唱教學示范基地,每年一次的全國童聲合唱高峰論壇使該區成為合唱之城。全國著名合唱專家孟大鵬、閻寶林等定期親臨北侖區指導,充分肯定該區的“外聯內和”合唱特色,稱贊其為全國樣板。

(2)高品質活動展示

北侖區多次承辦全國、省市級合唱活動,如承辦2010年浙江省第十屆中小學生合唱節(系代表寧波市第一次承辦該項賽事)。北侖區華山小學“蒲公英”合唱團參加2011香港國際童聲合唱節獲得A1組金獎,這是目前寧波市學校合唱團參與國際比賽所獲得的最高獎項。2018—2019年,連續兩年面向來自全國的音樂教師舉辦“中國童聲合唱基地北侖站中小學合唱展示活動”。

2.學生合唱團從普及提高走向國際舞臺

北侖區遵循合唱教學及音樂藝術教育的本質規律,大幅度提升區域合唱教育水平,助力區域素質教育的深耕和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一是合唱團揚名國際。從班級合唱的普及到校級精品合唱團的涌現,助推種子學校合唱團在國際比賽中獲得佳績。二是學生音樂素養普遍提升。高水平的合唱教育也促進學生音樂素養普遍提高。學生除了在高水平競賽中獲得高峰體驗外,在合唱興趣、合唱技能、音樂知識、音樂表現力、合作能力方面也獲得顯著提升。

3.教師的研究能力躋身全國

北侖區在推動區域合唱特色品牌化的同時,培養了一大批高水平的音樂科研骨干。例如,課題主持人在第一屆中國國際音樂比賽中獲得成年組聲樂一等獎,指揮的區教工合唱團獲得第四屆西湖合唱節金獎,并參加了中央電視臺舉辦的大型歌會;參與指導的數十個中小學合唱團在國際、全國、省、市級合唱比賽中多次獲得金獎;指導的合唱課在中國教科院舉辦的全國教科院實驗區音樂課評比中獲得特等獎。

4.區域合唱成果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區域合唱相關研究成果通過現場研討會、經驗介紹、培訓、講座等形式,在全國、省、市及各區縣進行推廣,受眾達上萬人,相關情況也獲得《寧波日報》《浙江教育在線》《寧波晚報》《東南商報》等媒體報道。此外,區域合唱團的綜合能力不斷提升,如合唱表演風格涵蓋民族與現代、合唱音色從統一走向通透、音樂表現張力十足、舞臺表演靈動等,呈現出高質量的合唱水平,同時也形成了一套涵蓋小學段、初中段、高中段的特色經典曲目,為區外多所學校所借鑒。

四、特色與創新

1.建構區域外聯內和的合唱教學模式具有創新性

外聯內和區域模式集行政、教學、科研、活動、課程于一體,具有創新性和前瞻性。特別是依托頂層設計打造優質均衡的外部生態環境,帶動鄉村學校積極參與,縮短城鄉學生合唱水平、音樂素養的差距,真正體現區域整體高水平發展的態勢。

2.形成融課堂、課程、活動、比賽于一體的生態鏈具有實踐性

北侖區不僅關注合唱活動,更注重夯實課堂合唱教學,努力打造“班班會合唱,校校有精品”的區域特色。特別是從區域層面關注中小學各學段的合唱系統性學習,做到學段貫通、內容承接、活動一體、理念配套,具有很高的實踐性,切實提高了學生的合唱水平和音樂素養,并促進了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

3.理論及實踐成果得到廣泛推廣具有引領性

自2006年至今,北侖區連年舉辦區級展演,并舉辦了1場市級音樂會、1場省級音樂會和2場國家級音樂會,形成了貫通中小學各學段的35首區域經典曲目,吸引了全國各地教師前來現場觀摩。課題組成員做成果推廣和教學展示60余次,執教的合唱課獲得國家、省、市級獎項,撰寫的論文和案例分析也頻頻獲獎。自此,一大批教學科研骨干成長起來,為推進新課程改革和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作出了顯著貢獻,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贊譽。

如今,合唱已經成為北侖美育乃至北侖教育的特色項目。今后,北侖區將繼續推動合唱教育高水平發展,為區域美育工作的持續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作出新的貢獻。

(責任編輯 姚力寧 ? 校對 郭向和)

作者簡介:王珊珍,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華山小學副校長,E-mail:wsz991016@126.com(浙江寧波,315800)

魯明華,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教育局教研室音樂教研員,E-mail:996296640@qq.com(浙江寧波,315800)

猜你喜歡
外聯音樂教育美育
外聯內和:中小學合唱教育高水平發展的區域行動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基于IDF技術實現違規外聯控制探究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師
論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運用
電力內網違規外聯安全監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