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觀察”為槳,向“習作”深處漫溯
——談小學習作素材積累探索之路

2022-02-22 07:30潘文尾福建省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
教書育人 2022年2期
關鍵詞:觀察事物習作

潘文尾 (福建省莆田市教師進修學院附屬小學)

一、練就慧眼,觀察有法

(一)全面觀察明順序

只有有序觀察,才能獲得清晰的素材,反之,則雜亂無章。要讓學生有序地進行全面觀察,教師要下一番功夫,加以耐心引導。根據部編版教材單元習作的觀察內容和表達要點,我制定不同類別相對應的觀察順序:

觀察有序,胸中有序,行文時就會按照觀察點的轉移,再現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使習作結構清晰,完整有序。

(二)細致觀察抓重點

任何事物都有其多方面的特征,如果我們在觀察時沒有分清主次,不能抓住重點,那么寫出來的作文必然是平鋪直敘的流水賬。在教學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單元時,我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如何抓住重點進行細致觀察的:“搭船的鳥”重點觀察了鳥的外形——顏色鮮艷,鳥的動作——捕魚敏捷;“金色的草地”重點觀察了草地顏色的變化——早上和傍晚是綠色的,中午是金色的;習作例文“我愛故鄉的楊梅”細致觀察楊梅的外形、顏色和味道,把楊梅的特點寫得具體可感。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時,要重點引導學生發現事物別具一格的特點,進行有側重點的認真細致的觀察。學生或把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境下進行比較,或把不同的事物在某一方面上進行比較,發現其異乎尋常之處。

(三)連續觀察悟變化

觀察類別 部編版單元習作 觀察內容 表達要點 觀察順序景物 三年級上冊《這兒真美》圍繞一個意思寫 方位順序:由遠及近、從上到下等時間順序:早、午、晚或春、夏、秋、冬等植物 三年級下冊《我的植物朋友》花園、果園、田野、小河……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聽一聽、嘗一嘗動物 四年級下冊《我的動物朋友》名稱、樣子、顏色、氣味、其他觀察和感受到的寫清楚從整體到局部、從外到內觀察外形特點(體形大小、身體各部分、羽毛、姿態等)以及生活習性等物件 五年級上冊《我的心愛之物》小狗、鸚鵡、烏龜……創設情境,介紹自己的動物朋友從整體到局部、從外到內觀察外形(包括大小、形狀、顏色、圖案等)、構造和用途等人物 五年級下冊《行行色色的人》玩具小熊、陶罐、貝殼、旱冰鞋、圍巾、風鈴等圍繞心愛之物,寫出你的喜愛之情從整體到局部、從上到下、由表及里地從人物的外貌、言行、性格到愛好、品質……進行觀察活動 六年級上冊《多彩的活動》爺爺奶奶、老師同學、公交司機、交通警察等選取典型事例、通過細節刻畫表現人物的特點朗誦會、運動會、兒童節演出、龍舟賽等校內外活動印象深刻的部分作為重點寫從面到點或從點到面,既關注整個場景,又注意同學的表現

連續觀察,主要是指按照事物的變化發展進行觀察。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寫觀察日記”,要求在全面觀察、細致觀察的基礎上,進行連續觀察,主要記錄觀察對象的變化,對觀察能力的要求有了進一步的提升。該單元的兩篇課文“爬山虎的腳”“蟋蟀的住宅”和閱讀鏈接“燕子窩”這幾個文本,是學習連續觀察的范本:葉圣陶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了解了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法布爾觀察了很久,終于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過程;比安基用日記的形式,記下了燕子筑巢及孵蛋的情況。我們要引導孩子像作者一樣通過長時間的連續觀察,發現事物的變化情況及原因,如木棉花是先開花后長葉還是先長葉后開花?蠶變成蛹的秘密是什么?在連續觀察中發現事物在變化中的規律,培養學生認真持久地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二、培育慧心,觀察有質

(一)觀察與聯想并進

在“這兒真美”“推薦一個好地方”等寫景類習作中,我在指導學生觀賞校園操場北邊的茂盛的大榕樹,就重點引導孩子定點聯想——這棵大榕樹像什么?學生聯想紛呈:是一只托著青天白云的大手,是一把罩著大地的巨傘,是一朵飄浮的青云……在“行行色色的人”等寫人類的習作中,學生在觀察校門口愛心護學崗的志愿者時,對于志愿者手中的旗幟,學生把它想象成音樂家手中的指揮棒,指揮一曲放學交響樂;又想象成裁判手中的發令槍,號令千軍萬馬有序進發……學生眼前之物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產生了豐富多彩的“心中之物”。

(二)觀察與感悟并行

個體的差異,決定著人在感受與體驗同一事物時,是十分具有個性化的。日常教學中,我十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培養學生獨特的體驗能力。例如,在寫“游壺公山”時,針對“登山活動談感受”這一話題,學生思維活躍,感受不一:有的同學觀察在登山途中所欣賞到的美景,抒發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有的同學觀察“無限風光在險峰”,抒寫登山過程中感悟到了“無論做什么事情,想要獲得成功,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人生哲理;有的同學則寫到登高望遠過后,領悟“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等等。只有帶著豐富的情感進入習作,才能深深地打動讀者,激勵讀者。

(三)觀察與思考并立

小學生好奇心極強,凡事都愛問個為什么。因此,教師要牢牢地抓住這個“為什么”,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觀察,把學生的觀察引向深入。部編版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一課中,作者發現了一只彩色的小鳥,由此產生了好奇:“它是什么時候飛來的?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金色的草地”一課中,作者從開始的無心發現到后來的留心觀察,發現了草地變色的秘密,正是從“這是為什么呢”這一思考開始的。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多角度的觀察,多問幾個為什么,有思考才能有發現。

三、常握妙筆,勤于積累

(一)發現日記勤手記

堅持寫“發現日記”,目的是讓學生養成持之以恒的觀察、記錄習慣,形成一種興趣,既可自由表達,又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使積累素材與練筆巧妙地結合起來,不斷地推陳出新。從一年級起,由寫話入手,一縷蟲唱,一片白云,一種神態,一個想法,都可以放膽想,放膽寫,寫出童真,寫出童趣。到中高年級逐步提出一定的要求,給予適當的觀察習作方法的點撥,由定向觀察,逐步過渡到隨機觀察。

(二)口袋卡片隨手記

我時常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學生隨身帶些筆和卡片,隨時記錄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人與事,哪怕是一兩個真實的生活細節,也要記錄。并定時引導學生按“經濟要聞”“市場見聞”“街道氣象”“農村新貌”“校園風采”等內容進行梳理,養成按時梳理材料的好習慣。定期組織“新聞聯播”,對各方面內容進行報道。這樣增強了積累的游戲性、知識性、趣味性,同時,也訓練了學生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選取題材的能力。

(三)圖文表格巧手記

除了寫日記,部編版教材在不同的年級呈現了各種不同的記錄方式: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習作“我的植物朋友”,為自己的植物朋友做個記錄卡,用名片的形式記錄名稱、樣子、顏色、氣味等信息;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習作“我做了一項小實驗”借助圖表整理小實驗的主要信息,記錄實驗名稱、實驗準備、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爬山虎的腳”課后的資料袋中,為觀察記錄提供了兩種參考形式,一是用圖文結合的形式記錄銀杏樹的種子和葉子變化的過程,二是用表格的方式記錄蠶的體長、顏色、吃食情況隨著時間推移而不斷演變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孩子采用不同的記錄方式,并根據年齡特征,逐步補充一些新的記錄方式,如游覽路線圖、思維導圖、游記等。有了這些工具,學生在觀察的時候就有了支架,一方面可以幫助他們有條理地進行記錄,另一方面借助這些工具,觀察也能夠更有序、更深入。

猜你喜歡
觀察事物習作
另一種事物(組詩)
單獨中的洞見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提升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研究與探索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習作展示
春天來啦(2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