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芪種植適度規模經營研究——以甘肅省隴西縣為例

2022-02-22 07:17劉洋陳秉譜何蘭蘭
特產研究 2022年1期
關鍵詞:黃芪中藥材規模

劉洋,陳秉譜,何蘭蘭

(甘肅農業大學財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短期內取得優異的成績,農民生產積極性大幅提高,農產品數量、農業生產總值都有了較大增長,我國農業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但隨著制度優勢的釋放,家庭聯產承包制的弊端逐漸突顯出來,小規模的經營方式導致農業生產成本居高不下、農業科技進步緩慢和農業生產效益低下等問題。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產品在價格和產量上普遍處于不利地位,國際競爭力嚴重不足。集約化、專業化和市場化的不足,致使我國農戶表現出與現代農業發展脫節的現象。根據世界銀行定義的小農戶標準,截至2019年,我國小農戶占統計農戶的86.9%,仍處于較高水平。目前我國農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特殊時期,實現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是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1]。1987年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先試點、再推廣”打響了土地適度經營的號角;進入新世紀,黨和政府從制度、資金和法律等多個角度為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推廣提供有利環境;近幾年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到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長久以來,國家在重要會議和報告中多次聚焦農業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問題,相關政策的出臺和建議的提出深刻表明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重要性及當下發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緊迫性。

1 文獻綜述

國外對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理論研究較早。18世紀的重農學派代表人物魁奈便提出土地規模大的農民不僅能獲得較高的收入,且與小農相比,生產成本會更低;古典經濟學的大家從多方面研究,提出農業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的規律;俄國農業經濟學家恰亞諾夫認為農業的適度規模經營就是高效利用土地等生產要素,以最小的生產成本獲得最大的產出;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所有農民的利益,認為土地規模經營可以節省勞動力、改善農業基礎條件和促進農業現代化,與小塊經營相比有很大優勢。從土地規模經營的理論淵源不難看出,國外各學派少見的保持了一致性的觀點,客觀批判了小農經濟的缺陷[2]。隨著各國土地規模經營的推行,國外學者對土地規模經營的研究重心從理論探索轉移到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定量研究等方面[3]。國內有關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研究成果頗豐,學者們普遍認為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是農業高質量發展[4]、促進區域經濟發展[5]、帶動農戶收入增加[6]和農業深化改革的重要途徑[7];也有部分學者對土地規模經營提出擔憂,張聰穎等[8]通過對陜西661個蘋果戶的實地調研,發現隨規模擴大,部分生產要素的過度投入現象普遍存在,蘋果生產成本仍然較高;信桂新等[9]對重慶市江津區研究發現土地流轉后,每公頃農藥化肥施用量顯著增多,存在嚴重的農業生態環境隱患。在農地經營規模的實證分析方面,眾多學者們從不同種植地區[3]、不同經營主體[5]和不同農作物品種[10]以及不同利益視角下[11],主要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12]、改進的成本函數模型[13]、數據包絡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14]、多元回歸模型[15]和碳排放測量模型[16]等方法因地制宜的測度土地適度規模經營閾值,從而為區域農業規?;l展提供重要理論參考。例如,馬遇伯等[3]利用生產函數模型測算了陜西省白水縣蘋果種植戶的土地適度規模為0.751~0.966hm2;通過DEA模型,張院霞等[12]測算出甘肅省岷縣當歸的最佳種植規模為1.3340~2.134 4hm2。農地適度規模經營離不開對其影響因素的分析,總體來看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條件,內部因素包括農戶自身特征、家庭特征、土地狀況和農業資源等,外部條件涵蓋了政策環境、基礎設施、農業社會化服務、市場狀況和地區經濟等內容[12,13,15-17]。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普遍認同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必要性,并在相關領域取得豐富的研究成果。目前測算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面積大小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從研究結果來看,一是大部分地區農戶土地經營面積遠遠小于適度規模面積;二是土地適度經營面積往往是一個確定值或區間,隨著生產要素的改善,土地最佳經營面積呈現動態變化,所以,測算地區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和探究規模經營的主要影響因素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2 研究區概況與數據來源

2.1 研究區概況

隴西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是中藥材種植的代表性大縣,有“中國黃芪之鄉”的美稱。從表1可看出,隴西縣中藥材產業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2019年全縣中醫藥產業總產值約為235億元,占GDP的25.6%,對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貢獻率達40%,是隴西縣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表1 2019年中藥材產量占比Table 1 The proportion of the outpu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2019

2019年,隴西縣中藥材種植總面積2.35萬hm2,其中黃芪種植面積0.52萬hm2,產量4 396.45萬kg,占總產量的27.81%。而現階段,隴西縣中藥材產業面臨嚴峻考驗,一方面,中藥材戶均種植面積0.25 hm2,小規模的種植方式浪費了農業資源,同時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導致中藥材品質持續降低;另一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緩慢,面臨數量少、實力弱及同質化的難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致使中藥材種植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2.2 數據來源

文章數據來源于課題組2021年6~7月在甘肅省隴西縣的實地調研,選取了黃芪種植面積較大的雙泉鄉、柯寨鄉、菜子鎮、碧巖鎮、首陽鎮和福星鎮6個鄉鎮進行入戶問卷填寫與面談,共獲得有效問卷187份,重點針對農戶土地生產經營情況、土地政策認知等內容。

3 農戶適度規模經營測算

3.1 模型構建

3.1.1 DEA模型文章選擇數據包絡分析中規模報酬可變的BCC模型,模型如下:

3.1.2 變量選取基于甘肅隴西縣黃芪種植戶的實地調研和黃芪生產特征,選取了農業土地利用的投入指標和產出指標,構建黃芪種植戶土地利用效率的評價指標體系來測度黃芪種植的最佳經營規模(表2)。

表2 農業土地利用效率評價指標Table 2 Evaluation indicators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 use efficiency

3.2 樣本農戶經營規模統計分析

為了確定黃芪種植的適度規模經營面積,文章對樣本農戶進行簡單分析發現,黃芪種植農戶在投入和產出方面具有較大的差異,因而采用SPSS 24.0軟件,通過常用的聚類方法K值聚類分析對樣本農戶的黃芪種植規模進行分類,經過4次迭代,確定了黃芪種植規模的10個聚類中心,依據聚類分析的結果,將其劃分為10個黃芪土地規模經營區間,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樣本農戶黃芪種植面積在[0.033-0.133]、(0.133-0.200]區間的占比分別為17.11%和21.93%,即種植面積為0.200 hm2及以下占比將近一半;0.033~0.733 hm2這一范圍內共有124戶,占總數量的66.31%;黃芪種植面積達到2.000 hm2以上的頻數有14戶,占總樣本比重為7.49%。結合隴西縣調研區黃芪生產土地規模經營情況分析,發現即便是在黃芪種植面積較大的6個鄉鎮,黃芪生產經營方式幾乎均為小規模經營,通過受訪農戶了解到由于中藥材市場價格波動較大,為了獲得可觀穩定的收益,農戶往往在本就承包面積較小的情況下,普遍種植兩類及以上的中藥材,除去黃芪,調研區農戶常再種植一部分黨參或黃芩,這是一種規避市場風險且長期存在的現象??偨Y已有研究文獻,發現不同農作物往往存在不同的最佳種植面積,所以隴西縣這一問題將會成為地區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實現的一大障礙。

表3 不同黃芪土地規模統計特征Table 3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and scales

表3 不同黃芪土地規模統計特征Table 3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land scales

規模區間(hm2)Scale range占比(%)Percentage[0.033-0.133] 0.133 0.033 0.112 32 17.11(0.133-0.200] 0.200 0.167 0.190 41 21.93(0.200-0.400] 0.400 0.233 0.318 29 15.51(0.400-0.733] 0.733 0.467 0.621 22 11.76(0.733-1.133] 1.133 0.800 0.945 17 9.09(1.133-1.533] 1.533 1.200 1.397 8 4.28(1.533-1.733] 1.733 1.567 1.652 11 5.88(1.733-2.000] 2.000 1.933 1.978 13 6.95(2.000-2.667] 2.667 2.133 2.429 8 4.28(2.667-3.333] 3.333 3.000 3.167 6 3.21最大值Max最小值Minimum均值Mean頻數Frequency

3.3 實證分析及結果

3.3.1 黃芪種植的經營指標相關性分析由表4可知,黃芪種植中產出指標和各投入指標的相關系數均大于0.7,相關性都較高,且估計系數在10%的水平上顯著,說明指標播種面積、勞動力數量和資金投入對黃芪銷售收入產生顯著正向影響。其中黃芪銷售收入與播種面積相關性最強,相關系數為0.925,表明土地播種面積越大,農戶銷售收入增長越明顯。

表4 投入產出指標的相關性分析Table 4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input-output indicators

3.3.2 黃芪種植的適度規模測度利用DEAP2.1軟件得到樣本農戶黃芪種植的土地生產效率,見表5。綜合效率達到最佳時,規模效率與純技術效率必須同時為1。從綜合效率的結果看,土地利用綜合效率總體水平較低,平均值為0.849。土地規模位于(1.133-2.000]之間的黃芪種植戶有32家,占比17.11%,其土地利用效率達到生產前沿面,表明土地利用完成了最佳配置,投入產出達到了最優效果。其他種植規模區間的綜合效率主要集中在0.8左右,且都低于研究區的平均值,說明大部分黃芪種植戶存在生產要素投入不足或生產資源浪費的現象,造成土地生產效率較低;規模效率能夠體現出種植黃芪的土地利用是否處于最優規模,從圖1可看出,黃芪土地生產的規模效率與種植面積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變化趨勢,吻合規模經濟報酬遞減的規律,特別是在小規模經營的地區,適當擴大種植面積,土地經營有規模報酬遞增的特點,在土地經營面積達到一定峰值后,由于管理效率的下降,會出現規模報酬遞減的特征。

表5 不同黃芪土地規模生產效率Table 5 The scale production efficiency of the different astragalus land

圖1 黃芪種植規模效率變化趨勢Fig.1 The trend of planting scale efficiency of Astragalus

4 黃芪規模經營的影響因素分析

為提出針對性建議,促進地區黃芪適度規模經營,文章進一步分析黃芪適度規模經營的影響因素,結合現階段相關領域的研究,在考慮黃芪種植時從農戶自身特征、土地狀況、農業服務和外部環境4個方面展開[12,15-17]。

4.1 模型及變量選擇說明

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包含多個影響因素,且影響因素既有連續變量又有虛擬變量,而因變量為連續變量,因此選擇多元回歸模型分析各因素對農地規模經營的影響效應,找出主要的因素?;诖?,構建如下模型:

其中,Y為黃芪種植面積,X為自變量(包含性別、年齡、健康狀況、受教育程度、技術培訓、農業勞動力、土地流轉、細碎化程度、交通情況、生產資料、融資貸款、農業保險、市場狀況和農業補貼14個因素),0是常數,j是系數,為隨機誤差項。

2017年,山東選派19名干部到重慶掛職工作,成立了山東省扶貧協作重慶干部管理組。第二年,第二批干部趕赴重慶。從產業到勞務,從教育到醫療,從官方到民間,山東動員各方力量,帶著感情,帶著資源,投身重慶扶貧開發,在當地留下了無數山東故事。

從表6可以看出,在調查的農戶中多以男性為主,占比達到88.24%,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現階段農業多以男性為主導進行生產,家庭中男性對農業生產信息掌握更加全面;被采訪農戶年齡以51~60歲居多,農戶的教育水平普遍低于初中程度,黃芪種植也面臨從業人口老齡化問題,且農地經營多以夫妻二人為主;調查地區接近90%藥農接受過農業技術的培訓,這得益于當地政策的有效推動,采訪中樣本農戶普遍認為黃芪種植過程中不存在技術上的難題;戶均約5塊土地,土地細碎化嚴重且該地區約70%的農戶沒有進行土地流轉,農地周圍交通條件較好;農業社會化服務方面,生產資料、融資貸款等服務沒有與農戶形成有效供給鏈條,農業服務體系亟待健全;中藥材市場狀況一般,農戶對相關農業補貼政策滿意度不高。

表6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Table 6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variables

4.2 實證結果及分析

通過多元線性回歸結果(表7)可以看出:(1)藥農自身特征對種植規模的影響。農戶的健康狀況和受教育程度通過了5%顯著性水平檢驗,表明身體條件較好且受過較高教育的農戶黃芪種植規模較大,主要原因是這部分農戶對于農業規模經營的技術、政策等知識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家庭農業勞動力數量對種植面積變化有顯著正向影響,即家庭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數越多,黃芪種植規模越大,調研中發現家庭中農業經營主體多是50多歲的夫妻,而一旦家中有較為年輕的人從事農業活動,農戶往往會通過多種途徑擴大土地規模增加收入來彌補務農造成的機會成本;農戶的性別與現階段的農業技術培訓不是影響黃芪適度規模經營的主要因素,農戶年齡的系數為負數,說明年齡越大,黃芪種植面積越小。(2)土地狀況對種植規模的影響。農戶是否參與土地流轉與黃芪種植規模呈顯著正向關系,這是因為土地流轉是農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前提。土地細碎化程度的系數為負,即農戶土地塊數越多,越不利于適度規模經營。隴西縣以山地為主,農地普遍被分割為面積小且數量多的現狀,不利于農業科技的投入,導致土地生產成本較高。(3)農業社會化服務對種植規模的影響。生產資料和融資貸款服務都通過了5%顯著性水平檢驗,農業保險服務與種植規模呈正相關關系,這正好解釋了農業生產活動依賴于農業服務的供給,特別是在資金、技術上的支持,有利于生產規模的擴大和健康發展。(4)外部環境對種植規模的影響。市場狀況對黃芪種植規模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市場狀況較好的情況下,農戶普遍減少其他作物的種植面積,通過擴大黃芪種植規模獲得可觀收益。目前調研區農業補貼對于黃芪規模經營產生較小的影響,這是由于政府農業政策覆蓋率較低,往往中藥材種植示范區的農戶才享有農業補貼。

表7 回歸模型結果Table 7 The results of the regression model

5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根據隴西縣6個鄉鎮187家黃芪種植戶的土地投入、產出調研數據,運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評價不同規模農戶土地生產效率,確定黃芪種植的最佳規模,得出以下3點結論:

5.1.1 調查地區種植黃芪的農戶,出于多種目標的考慮,在土地經營規模較小情況下,仍種植其他品種中藥材及用于家庭消費的糧食作物,導致大多數農戶黃芪種植面積較小。

5.1.2 投入指標中土地規模對黃芪銷售收入的影響程度最大,規模效率的均值為0.931,距離生產前沿面還有6.9%的提升空間,而黃芪的適度規模經營面積介于1.133~2.0 hm2之間,82.89%的農戶沒有達到土地適度規模經營。

5.1.3 農業勞動力、土地流轉和市場狀況對黃芪種植規模產生顯著影響,說明農戶土地流轉的意愿和農業勞動力的投入能有效促進黃芪適度規模經營,同時市場變動也是影響規模經營的主要因素。

5.2 建議

基于以上分析,并結合隴西縣土地規模經營的現狀,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5.2.1 完善土地流轉機制土地流轉是實現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基礎保障,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完善土地流轉制度,創新土地流轉方式,加快土地流轉進程;發揮引導和監督的作用,在權衡各方利益的原則上,保障土地流轉價格合理化,合理高效地解決土地流轉糾紛問題;培養一批優秀的管理人才,積極建設多層次土地交易平臺,提升土地流轉的服務水平,促進土地流轉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

5.2.2 合理規劃黃芪種植面積隴西縣作為全國黃芪種植的主產區,要做好全局規劃,進一步細化黃芪的規?;N植區,加快標準化種植基地的建設,強化對周邊農戶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大宣傳力度,積極引導小規模農戶擴大種植面積,建議特大規模種植戶適當減少黃芪種植面積,保證農戶達到適度規模經營的水平;對于適度規模經營的農戶要給予政策上的支持,提升農戶對適度規模種植黃芪的積極性,引導農戶擴大生產規模。

5.2.3 加強農戶專業技術和綜合素質的培訓,鼓勵勞動力投入通過不斷豐富培訓內容,引導農戶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技術,提升生產經營效率,完善中藥材規模經營的產業鏈條,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政府聯合當地農業院校等專業機構,加快農業科技的創新和推廣,定期派遣專家下鄉進行中藥材種植的技術指導,增強年輕人對中藥材的興趣,積極投入行業;農戶綜合素質的培訓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長期任務,提高農戶對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政策的認知和經營水平,出臺行業政策補貼,吸引和培育一批精英農戶,帶動科學化的生產。

5.2.4 加強產銷對接,搞好信息服務積極舉辦各類中藥材展會,支持農戶進行產品推介活動,組織批發市場與農戶開展訂單生產,實現農戶與經銷商的直接對接;發揮政府相關部門網站作用,加快中藥材產品信息采集力度,健全供需平臺建設,并做好應急促銷方案;要密切關注中藥材市場動態和輿情反映,擴大信息采集范圍和頻度,增強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完善市場運行預警機制,及時組織專家進行深入分析,準確把握市場走勢,提出穩定市場的政策建議。

5.2.5 加快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政府必須提供優質服務,明確各級政府公益性服務的職能,完善農業服務網絡,為地區農業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提供農業服務表現突出的主體,可以重點進行支持和培養,通過激勵的手段,激發相關主體的服務熱情;建立綜合性、多樣化的農業服務系統,在降低小農戶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同時,改變小農戶獨立封閉的生產經營活動,優化生產資源配置,為發展規模經營創造有利的條件。

猜你喜歡
黃芪中藥材規模
黃芪“跑步雞”帶領鄉村產業“跑”起來
“補氣之王”黃芪,你吃對了嗎?
科學創新人才的適度規模培養
夏季中藥材田間管理做好這五點
50億元!目前規模最大的鄉村振興債券發行
中藥材促農增收
河灘地建起中藥材示范區
2020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
黃芪枸杞茶補氣血虛弱
黃芪是個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