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傳統民歌融入流行歌曲的模式
——以民歌《搖籃曲》《茉莉花》為例

2022-02-23 13:55王禹橋郭建民
輕音樂 2022年2期
關鍵詞:女兒紅搖籃曲流行歌曲

王禹橋 郭建民

隨著越來越多的民族元素融入流行歌曲,新舊結合,碰撞出更多新的火花。民歌是民族音樂元素的重要內容,將民歌元素融入流行歌曲中的創作手法也日臻成熟。流行歌曲具有市場性,是工業化時代的產物,歌曲中的音樂元素均服從和服務于其市場性特質。從音樂風格上看,“流行歌曲自產生就有著民間音樂的傳統”[1]。音樂領域的實踐者們“關于民族聲樂文化單一與多元、藝術與商品、內容與形式以及傳統與流行等方面的探索”[2]都成為音樂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流行歌曲在提取傳統民歌傳播的“模因”的基礎上,融入創作動機,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和發展;也是兩種歌曲形式在新時代背景下,適應當代大眾審美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必然選擇。為了深度解析傳統民歌融入流行歌曲的具體模式,筆者選擇了兩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傳統民歌:東北民歌《搖籃曲》和江蘇民歌《茉莉花》進行考察,以期管窺探索傳統與現代,經典與流行之間的融通密碼。

一、歌詞嵌入式

所謂歌詞嵌入式,就是將民歌原曲的某句歌詞直接應用到流行歌曲當中的創作模式。歌詞是被譜成曲的,具有可唱性的詞句,屬于音樂文學的范疇。僅從文字的角度而言,入樂的歌詞在感情抒發、形象塑造方面和詩歌具有相通的特質。但從歌曲整體考慮,歌詞要受制于音樂節奏的起伏性,韻腳和音律要關照演唱的便易性,遣詞造句要考慮聽覺的藝術性。歌曲中的歌詞與旋律具有伴隨性和粘合性。相較于旋律,歌詞的表達直接且直觀,更易于理解和感受。流行歌曲的歌詞是決定其藝術性的主要元素之一。歌詞越形象越鮮明,感情越表達充分,就越能引起作曲者的共鳴,[3]也越能被聽眾所接受,即越“流行”。流行歌曲直接嵌入傳統民歌的歌詞,用最直白的方式進行場景帶入,用最直接的方式進行敘事交代,省時、省力、“詞半”功倍。

(一)《一葷一素》

《一葷一素》的副歌部分直接嵌入了東北民歌《搖籃曲》的第一句歌詞“月兒明,風兒輕”。

《搖籃曲》的歌詞以母親對孩子的珍愛、疼愛為主題?!霸聝好?,風兒輕”的首句即向聽眾呈現了一個月朗星稀,風輕云淡的祥和場景;同時排列整齊,對仗有序;兒化音,凸顯了輕松和諧的氛圍;尾字押閉口的“ing”韻,不僅有利于低哼吟唱,而且也有益于烘托出安詳舒意的情境。

毛不易詞曲的《一葷一素》,本身表達的是對已故母親的思念之情。歌詞中嵌入東北民歌《搖籃曲》的歌詞,孩子對母親的思念借由“月兒”“風兒”構建的空間傳達;母親對孩子的疼惜經由“月兒”“風兒”描摹的意象渲染。同一時空場景,母子情深接續呈現,既展示了兩種愛戀的呼應,也表現了兩種愛戀的傳遞和升華。在副歌中多次地重復這段歌詞,更加深和強化了聽眾的情感共鳴,把思念母親的情緒推向高潮。

(二)梁靜茹版《茉莉花》

姚若龍作詞,李正凡作曲,梁靜茹演唱的流行歌曲《茉莉花》(本文中簡稱梁靜茹版《茉莉花》)的前4句援用了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歌詞,直接奠定了聽眾的情緒基礎,拉近了與聽眾的距離。此種借代,以花比人,美好、溫婉的女子形象瞬間植入聽眾心田,并隨著梁靜茹版《茉莉花》的演唱敘事,進入歌曲設定的故事情境中。女子的美好與愛而不得的悲傷相互糾纏,心疼、心痛、心碎在不知不覺中縈繞在聽者心頭,揮之不去。

梁靜茹版《茉莉花》中,以茉莉花代指故事(歌曲)中的女主人公。同時這樣的指代,也婉約地傳達出女主人公面對暗戀對象,想要挑明卻又欲言又止的羞澀糾結,只能不停地在內心嗟嘆酸楚。梁靜茹版《茉莉花》屬于敘事性歌曲,其援用江蘇民歌《茉莉花》歌詞,起到了交代故事背景、刻畫人物形象、情感共鳴遷移、聽眾喜愛的多重效用,堪稱使用歌詞嵌入模式的經典之作。

二、詞曲沿用式

所謂詞曲沿用式,就是指直接將傳統民歌原曲中的某個樂句或者樂段,包括歌詞和旋律,直接嫁接到流行歌曲當中的創作模式,這是一種顯著的遷移使用模式。樂句、樂段遷移能夠幫助聽者迅速完成新舊歌曲的銜接,包括歌曲氛圍、表達意境以及情感延續,并基于對原來熟悉旋律的記憶印跡和情感喜愛,而“愛屋及烏”。詞曲沿用式,是流行歌曲創作中常見的向傳統致敬的方式,也是借助傳統民歌優勢幫助其達成市場優勢的重要途徑。

(一)《家園》

由王敏、張宏森作詞,劉歡作曲,劉歡、宋祖英演唱的電視劇《闖關東》主題曲《家園》運用了詞曲沿用模式,將東北民歌《搖籃曲》的一個樂段(8個小節)融入其中。

《家園》中使用的東北民歌《搖籃曲》的這個樂段,是原歌曲中環境鋪陳的部分。旋律平穩舒緩,節奏錯落有致,歌詞的環境描寫,動靜相宜,動靜互襯,以動顯靜,整個歌曲的氛圍感縈繞在聽眾心頭,揮之不去。參見譜例1《家園》片段。

譜例1:

《家園》借用《搖籃曲》的這段膾炙人口的樂段,刻畫了一幅家園的生動畫卷,家園的影像直接呼應前面一句“我的心常在夢里來來去去”?!皳u籃曲”的樂段既是對夢境的承接和說明,也引申表達出對于家園的眷戀和深情;還同時交代了下面一句“你的懷抱溫暖我凍裂的期盼”的緣起。此處的“你”既是指《搖籃曲》的母親,也是指《家園》的母親。東北民歌《搖籃曲》的詞曲沿用,不僅對《家園》的情感來由有了明確的交代,讓情感有所依托,而且使得《家園》的情緒情感更加充沛飽滿,真摯可信。

演唱《家園》時,采用了男女生二聲部的演唱形式:宋祖英演唱的女生聲部是“搖籃曲”,劉歡演唱的男生聲部是一條RAP的說唱聲部,女生聲部聲音甜美,男生聲部音域寬廣,歌曲節奏張弛有度,此種疊加方式充分展示了闖關東所鋪陳的時代主流意識與民俗風情水乳交融的濃郁氛圍。

(二)《又見茉莉花》

三、旋律改編式

所謂旋律改編式,就是在原有民歌音樂動機基礎上加入若干個簡單的音樂動機,或者把原本的音樂動機移到不同的位置,使之聽起來更具流行歌曲特征的創作模式。許多采用傳統音調素材的改編曲,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甚至改變了原曲的情緒和形象,形成了新的音樂作品。[4]

(一)《九九女兒紅》

陳小奇詞曲、陳少華演唱的《九九女兒紅》,是一首描寫親情的歌曲?!毒啪排畠杭t》以東北民歌《搖籃曲》1—8小節的旋律為基礎,進行了節奏和音高的微調,將改變后的旋律作為《九九女兒紅》的起句。具體詳見譜例2《搖籃曲》1—8小節和《九九女兒紅》1—4小節對比:

譜例2:

由譜例2的對比可知,《九九女兒紅》與《搖籃曲》之間的淵源關系?!毒啪排畠杭t》的4個小節,是在東北民歌《搖籃曲》前8個小節基礎上的加花變奏。二者均為起承轉合四句,樂句落音一致,律動起伏規律相似?!毒啪排畠杭t》選用這樣的創作手法,樂聲響起,似曾相識的感覺增強了歌曲的親和性?;趦墒赘枨母璩咝詣e、訴說對象和歌唱情境均的差異,因而《九九女兒紅》通過旋律改編,去掉了《搖籃曲》中的附點,將原來的八分音符變成了前八后十六的音組,加入倚音,將5變成高音1,等等改變,將《搖籃曲》的舒緩輕柔,變成了《九九女兒紅》的動感希冀,但同樣舐犢情深,愛意滿滿,延續傳遞,縈繞不絕。

(二)《大中國》

歌曲《大中國》,是由高楓詞曲并演唱的一首校園民謠曲風流行歌曲?!洞笾袊返牡诙?,運用了江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原型。參見譜例3《大中國》片段。

譜例3:

高楓以大眾耳熟能詳的江蘇民歌《茉莉花》曲調代表南方。除此而外,《大中國》中還運用了其他民族音樂創作素材,采用以旋律代指中國不同地域和民族的創作手法,以此來凸顯歌曲所融匯的“大家庭”景象,表現“大中國”的溫暖和力量?!洞笾袊孵r明的旋律改編特色,既與歌曲的主題相契合,也讓歌曲內置了無數個直擊受眾心扉聯通點,融受眾的多元化需求于一身,并極大地增強了歌曲傳播性。

四、唱法演繹式

所謂唱法演繹式,就是用流行的唱法演唱中國傳統民歌的模式,唱法直接影響著演唱的外在表現風格。民族唱法強調行腔與咬字的有機結合,流行演唱則更“口語化”。流行唱法的通俗性和大眾性,增強了傳統民歌的敘述感、交流感,親民感,更有利于民歌的傳唱,從而提高民歌的接受度、傳唱度、流行度。另一方面,傳統民歌厚植的群眾基礎和社會接受度,也能幫助演唱者,積累人氣,快速打開市場。

(一)《搖籃曲》

2012年11月,童麗用流行唱法演唱了東北民歌《搖籃曲》。一聽到童麗輕柔甜美的演唱,內心里便涌起莫名的親切,幼年母親哼唱的影像歷歷在目,軟糯輕柔,回味悠長。用流行唱法演繹的《搖籃曲》,具有隨和性更高,隨心性和隨意性更強的突出特點;不加修飾的音色表達,以及更加口語化的咬字狀態,都增強了歌曲的大眾化和日?;厣?,真實地還原了平日的生活場景和生活狀態,消弭了傳統民歌唱法與大眾之間的距離感,增強了大眾對于歌曲的傳唱欲望。

(二)《茉莉花》

宋祖英和席琳·迪翁(Celine Dion),在2013年春晚上聯袂演唱了江蘇民歌《茉莉花》。在歌曲演唱過程中,宋祖英先用民族唱法唱了第一段,保留了歌曲本身原始韻味,凸顯了民族性。席琳·迪翁用流行唱法演唱了第二段,增加了歌曲表達的動態性和國際性。在宋祖英和席琳·迪翁的合唱部分,采用爵士風格,使得歌曲更具有流動性和劇場性的表演張力。在歌曲的輪唱部分,宋祖英的民族唱法和席琳·迪翁的流行唱法,一人一句交替進行,原本的音樂主題更加豐滿和多樣。唱法的創新變化增加了傳統民歌的新穎性和吸引力。這樣的演繹方式既滿足了大眾的審美需求,也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傳統民歌的國際性借由不同唱法的演繹,立體地呈現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聽眾面前。

結 語

流行歌曲的市場性屬性決定了其要充分考慮受眾的特質和偏好,以實現歌曲利益的最大化。流行歌曲中融入傳統民歌的元素,是實現其目標的必然選擇。在具體的創作實踐中,創作手法均會根據需要綜合應用多種模型,如《一葷一素》中既用了歌詞嵌入式,也用了旋律改編式;梁靜茹版《茉莉花》既用了歌詞嵌入式,也用了詞曲沿用式等。將傳統民歌應用于流行歌曲的范例不勝枚舉,如流行歌曲《冰糖葫蘆》中采用了對東北民歌《搖籃曲》的旋律改編方法,流行歌曲《小城故事》中運用了對江蘇民歌《茉莉花》的旋律改編手法,等等。流行歌曲創作時將這些特征有意識地融入其中,能夠實現簡化敘事鋪陳、場景遷移;完成語境交代、明確事物指代;烘托氛圍渲染等功能。流行歌曲也通過傳統民歌的中介作用,實現其流行性和市場化的目標指向。傳統民歌也借由流行歌曲的市場化實現了傳承、傳播和轉型發展。二者的融合是歌曲繼承性和發展性統一的體現,是音樂文化經典性和市場性統一的體現,是音樂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統一的體現。

注釋:

[1]文智敏.當代流行歌曲中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J].黃河之聲,2020(07):36.

[2]郭建民.民族聲樂中“幾種思潮”的文化思考[J].當代音樂,2017(07):8—9.

[3]楊景春.流行歌曲歌詞創作要素漫談[J].荊楚理工學院學報,2009(06):81.

[4]葉姍姍.中國傳統音調在流行歌曲創作中的運用(一)——原型采用法探討[J].大眾文藝(理論),2009(04):21.

猜你喜歡
女兒紅搖籃曲流行歌曲
陳代南
女兒紅
念 舊
音樂教材中流行歌曲教學缺失的原因及對策
女兒紅
搖籃曲
功能對等理論視角下的中文歌詞英譯評析——以2014年中國最受歡迎的流行歌曲為例
流行歌曲——賈樟柯的銀幕“簽名”
搖籃曲
架起流行歌曲與嚴肅音樂的橋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