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葛”的婚禮儀式音樂建構
——以云南省姚安縣馬游坪地區為例

2022-02-23 13:55蘇發積
輕音樂 2022年2期
關鍵詞:阿哥阿妹女方

蘇發積

史詩“梅葛”是彝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口耳相傳而創造的,歷經千百年,其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主要分為人類起源、造萬物、婚戀、喪葬四大部分。史詩總長5775行,32種起源說,是千萬彝族人民心目中的根譜,被人們尊稱為生產勞動及生活中的百科全書,響譽海內外?!懊犯稹笔且妥迕耖g口頭文學和傳統音樂文化融合而成的長篇敘事創世史詩,全詩用“梅葛調”來說唱世間萬事萬物的由來,故稱之為“梅葛”?!懊犯稹币辉~是彝語譯音,就是吟唱或講述遠古故事的意思?!懊犯稹睆V泛流傳于彝族“羅羅頗”[1]和“俚頗”[2]兩大彝語支系中,分布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內的姚安縣﹑大姚縣﹑牟定縣﹑永仁縣。彝家人通常用“梅葛”來說事,用“梅葛”來傳情,“梅葛”成了溝通天﹑地﹑人三者之間的一種媒介,民間把會唱“梅葛”作為識別彝族身份的象征?!懊犯稹敝饕僧吥兔耖g歌手來傳承,通常情況下,一人說唱或二人對唱,“梅葛”敘述著彝族人類社會的變遷歷程,是民族文化藝術中的活體形態典范。

一﹑“梅葛”戀歌

馬游坪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世上有十二本書,而‘梅葛’卻有十三本?!北M管“梅葛”沒有文字記載,只能依靠大腦文本來代代相傳,依舊彰顯著燦爛的民族文化歷史。彝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戀愛﹑婚姻一直保持著自由的狀態,不受父母﹑長輩的干預,更多的是給予祝福。串“姑娘房”[3]和“蹲相伙”[4]是馬游坪彝族的兩種傳統戀愛方式,彝族青年通過對唱“梅葛”的形式來選擇對方,把會唱“梅葛”的多少作為擇偶的標準。

(一)串姑娘房

勤勞的彝族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建設著自己的家園。彝族人秉承著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為自己已成年的閨女建蓋姑娘房,供談情說愛所用。姑娘房建造簡單,多用土木結構來完成,屋頂用淺灰色的瓦片來擋雨,由自己的父母到山上伐木運回家,請當地的木匠師傅建蓋而成,是古老彝族寨子的一部分(如圖1所示)。

圖1 姑娘房(筆者拍攝于2020年,地點:姚安縣馬游坪)

串姑娘房是彝族青年男女結婚的必經階段,是青年男女戀愛的場所,彝族人崇尚戀愛自由,婚姻自由。彝族聚居區多半在偏僻的山區,交通不便,文化信息相對滯后,生產生活多靠自給自足,和外界的交往不多。在馬游坪地區,彝族人很少會和漢族通婚。一般情況下,日常生活交流多用彝語,日出而作,日落而歸,是彝族地區的真實寫照,在這里,農耕生產仍然是生活的主要來源。太陽落山后,彝家人開始生火做飯,一家人在家里忙前忙后,母親燒菜﹑父親劈柴﹑女兒喂雞。吃好晚飯,姑娘回到自己的房中,刺繡﹑縫衣,等待阿哥來相會。

阿哥離開自己的家,翻山越嶺,一路向心儀的阿妹奔去,徒中吹著葫蘆笙或是彈著小三弦,由于每個人的奏法不一,阿妹可從樂器聲中聽出自己的心上人快要到來,提早將家中的大門打開。阿哥到了姑娘房,輕敲三下姑娘的房門,示意自己已在你門口,阿哥輕吟著“梅葛”,不敢高聲說唱,避免影響到長輩的休息。阿妹唱答阿哥,如果阿哥所唱符合阿妹的心意,阿妹就會將房門打開,讓阿哥進去,面對面進行對歌,反之,阿哥會主動離去。父母長輩一般不露面,給孩子們創造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阿哥在《開門調》中唱到:“阿妹,我的小阿妹,美麗又動人,勤勞又能干,你是天上的月亮,水中的月亮”;阿妹回唱到:“阿哥,我的小阿哥,你英俊瀟灑,聰明勇敢,人見人愛”。從唱詞中感受到阿哥阿妹的愛慕之情,充分體現著彝家兒女對美好愛情的無限向往。

阿妹在門的縫隙里,偷看著阿哥,低著頭,羞澀地將房門打開,阿哥頓時心花怒放,喜悅之情難以言表,只好面對著面坐下,情不自禁地對唱起《串姑娘房》來。阿哥唱到:“阿妹,我的小阿妹,今晚終于見到你,你像‘馬櫻花’[5]一樣漂亮,你是阿哥心中的一塊寶”;阿妹回應阿哥:“阿哥,我的小阿哥,眉清目秀個又高,自是人間第一流,‘布谷鳥’[6]叫時,你要來”。在串姑娘房的整個“梅葛”對唱過程中,兩人的演唱技巧非常難于掌握,無調性的自然轉換,有時上一句是在G調,下一句卻落在了降B大調上,一首歌不停地轉調,一般在換氣時的氣口上進行小二度的轉換,演唱時通常用小嗓的聲腔在發聲,節拍以二拍子和四拍子為主,三拍子很少出現。

串姑娘房中如遇情投意合者,往往對唱“梅葛”到通宵達旦,對唱的內容包括男女愛慕之情﹑兩人未來﹑生產生活等。雙方以“梅葛”為傳情媒介,許下愛情的誓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朝夕相處。等到雞打鳴之時,阿哥就悄然離去,彼此約好再串姑娘房的時間,從此,進入相戀階段。

(二)蹲相伙

蹲相伙是彝族戀愛的另一種方式,地點在田間地頭或是郊外的山上,通常是一群彝族青年男女相約到指定的地點,生起篝火,圍火而坐,盡情地對唱“梅葛”,在對唱中找到自己喜歡的對象。時間一般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或是農閑之時,每逢這一天,大家身著彝族服飾,一路唱著“梅葛”翻過彝山,走過崎嶇不平的山路,不約而同地趕赴歌場,你一句,我一句,熱鬧非凡(如圖2所示)。

圖2 蹲相伙(筆者拍攝于2021年1月,地點:姚安縣馬游坪)

彝族的居住環境以分散為主,方圓幾十里路僅有一戶人家在居住。青年男女們在去往蹲相伙的路途中,穿過山林的時候,眼睛看到什么就用“梅葛”的腔調唱出來,讓萬事萬物都賦予音樂的靈動性,給寂靜的大山帶去無窮的活力。歌聲飄過山河,飄進阿妹的耳朵里,阿妹隔山隔海,唱著“梅葛”呼應阿哥,兩人未曾見面,卻通過“梅葛”的對唱打開了彼此的心扉。一個愛歌唱的民族,像火一樣熱愛著自己的音樂,是一種多么高尚的情懷?!哆^山調》里唱到:“阿妹,我的小阿妹,你在哪里?我翻山越嶺來找你,杜鵑花開滿坡,阿妹是花中一朵”;阿妹回唱到:“阿哥,我的小阿哥,我在丫口,你可見?聽到阿哥的歌聲,妹歡喜”。純粹的歌詞,簡單的曲調,流淌出彝族男女對情感的無比赤誠。為了讓對方清楚地聽到自己的歌聲,演唱時,用假嗓升高八度來開音,在蹲相伙的過程中,以說唱“梅葛”為主,語速相比串姑娘房要慢,唱詞常常是用比﹑擬﹑興的創作手法來呈現,考驗演唱者的反應能力及口才?!懊犯稹钡恼{式以徵調和商調居多,有羽調﹑宮調少數部分出現?!懊犯稹钡那綄儆诨匦?,旋律多為重復來表現,梅葛戀歌部分的唱詞,多由歌者即興發揮而得,沒有固定的歌詞,“梅葛”的主干音為re-sol-do-sol?!懊犯稹钡墓澴嘁话阋运姆忠舴p八分音符居多,全音符出現次數不多,有附點﹑復附點的加入。這些都是“梅葛”音樂的顯著特征,見譜例1 。

譜例1:

阿妹選擇好自己喜歡的對象,按一男一女的排序依次坐在地上,你看著我,我看著你,用娓娓道來的《過山調》《相伙調》,傾訴著自己的內心世界。唱詞有日常的問候,有相互之間興趣愛好的討教,有深深愛意的吐露,這一切,看上去溫暖又親切。等大家都熟悉之后,阿妹坐一邊,阿哥坐對面,阿哥唱一段,阿妹回一段,來來回回,美妙的合唱聲回蕩在山谷之中,“梅葛”將阿哥阿妹的內心情話表達得淋漓盡致,多數彝家兒女,從蹲相伙順利走向了結婚的殿堂。

二﹑婚禮中的“梅葛”

從戀愛到結婚,這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彝族人民傳承著千年的婚禮習俗,用獨特的方式聯姻著本民族的血脈,一個從原始社會末期走來的古老民族,身上盛滿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彝族青年通過串姑娘房﹑蹲相伙兩種戀愛方式后,確定自己的戀愛對象,各自向父母和長輩們報告對方的具體情況,并由男方上門向女方分別提出提親﹑定婚﹑婚期的請求,這一過程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演唱“梅葛”貫穿著整個婚禮。

(一)提親

提親是進入結婚步驟的第一步,由男方請媒人到女方家中說親,一般是村里擅長唱“梅葛”的人,可以是男性或女性。在馬游坪地區提親通常是在晚上進行,提親環節分三次來完成。第一次,男方準備好一條煙﹑一斤酒﹑一斤糖交給媒人,媒人自己去女方家中拜訪,表明來意,聽取女方家長的意見。媒人到女方家門口,要唱《開門調》,媒人唱道:“親人家中有朵花(花指姑娘),美麗又大方,可否開門看一看”;女方父母回唱到:“你咋知我家有花?我家沒有花,請到別出看”;媒人回唱到:“江西貨郎兒看到你家有花(在村里賣絲線的商人,姑娘買線繡花時被他人看到)”。第二次,男方父母和媒人一同前去,女方會請家中的直系親屬來參加,雙方家長共同來商討孩子們的結婚事宜。第三次,媒人﹑男方父母及孩子到女方家中談定親的具體日期,男方父母準備好豬火腿帶到女方家中去,邀請女方家中的親戚一起吃晚飯,唱“梅葛”,從過去唱到現在,從現在唱到未來,為孩子們即將到來的幸福把酒言歡。好比《提親調》中所唱:“阿妹,漂亮的阿妹,我情意真真到家來,你是花兒,我是水,永遠陪你向陽開”;阿妹回唱到:“阿哥,我的小阿哥,你是月亮,我是星星,星星跟著月亮走”,歌詞質樸無華,旋律婉轉,節奏明快。

(二)定婚

定婚是結婚前的最后一個流程,雙方父母都非常重視,男方按民間的禮節,提早準備好兩只公雞、兩斤白酒﹑兩盒紅糖、兩套女孩的衣服、銀手鐲一對等,馬游坪地區的彝族結婚是不收財禮的。定完婚就受到所有親朋好友的認可,男女雙方可以自由來往,有時,還會幫助對方做農活,雙方父母以親家相稱,各自緊鑼密鼓地準備著婚禮中需要的一切物品。

彝家舉行女方家庭定婚儀式,從早上延續到夜晚,充滿喜氣。俗話說:“到了彝家,不會唱歌也會吟”,把酒彝家,酒不醉人人自醉。當天,女家有受邀的遠方貴客或親朋好友到來時,熱情好客的主人便會高興地用羊角或竹簡斟酒來迎接客人,這叫喝“過門酒”,然后再引進家中,圍坐在燒得紅通通的彝家火塘邊親談熱敘,促膝對飲。初遇這種場面的來客,面對這一大羊角(竹筒)酒,大多謙恭推讓,不敢冒然飲之。其實,羊角或竹筒里的酒多為山里人自家釀制的純米酒,度數不高,略帶甜味,喝起來不僅醇香可口,而且營養豐富,這樣的美酒即使從來不會飲酒之人也能痛飲它一兩羊角或竹筒不會沉醉。到了就餐時待參加定婚禮的客人落座,主人又不厭其煩地捧起酒碗勸酒,演唱彝家“梅葛”敬酒歌:“今天日子好,兒女成家了,親戚來祝賀,山高路又遠,大哥辛苦了,我們一起“滋唄嗒”[7],情意在酒中”。借著酒興,彝家人大展歌才,盤唱“梅葛”歌謠,所有的“梅葛”古歌,一經點題開歌,就要從起源唱起,載歌載舞,此起彼伏,這種邊吃邊唱“梅葛”的形式,不僅加強了賓客之間的友情親情,活躍了氣氛,還通過唱史詩“梅葛”,比知識,長見識,熟悉天文地理、山川河流和彝家的來龍去脈,傳教勞動本領。讓在座的男女老幼喝酒不忘釀酒人,吃飯不忘種田人,懂得做人的道理。當你在迷人動聽的彝族青年男女輕歌曼舞中喝盡這第一杯“客來歡酒”后,主婦又會遞上第二杯酒。這杯酒接住以后,客人可千萬不能表現海量一飲而盡,因為這是賓主共同飲用的“轉轉酒”,賓主邊暢談邊輪流喝“轉轉酒”,以示主人對客人的友好情意,緊接著主人為你斟上第三杯酒,此時,即使自己不能再喝也不得馬上表示拒絕,而應以誠相待繼續再喝,哪怕陪同喝一小口也行。否則,將會被主人誤以為招待不周或不友好而內疚。美酒古歌,那美妙的歌聲和著葫蘆笙聲,傳遍了整個彝家山寨,也吸引著新的人群尋聲加入飲酒對歌賽場。海量對飲,狂歌勁舞,不時掀起一個個賓主開懷暢飲、激情高歌的熱潮激浪,這種宴會場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山里人熱情開朗的性格和豪情,也使遠道而來的客人,流連忘返。當客人吃完訂婚酒席告別時,還要喝一杯主人為你特備的“送別酒”。

在彝家定婚晚宴上,彝族小伙子想娶這家姑娘為妻,就得當著眾親人的面拜見女方父母,并用兩壺紅綢布包裹好的上等甜酒相贈。這時要是女方父母不同意這門親事,就對提酒來定求婚的小伙子說:“我們不會喝酒,請別見怪”之類的話婉言謝絕。如果對上門來定親的年輕人無異議,就由姑娘的父親親手揭開酒壺替相親的小伙子一一敬酒給家人,一口下肚并連聲稱道“好酒!好酒!”緊接著,由小伙子和姑娘共同復敬一杯酒給姑娘家的掌門人,然后由掌門人盛兩杯喜酒,讓小伙子與姑娘對飲“交杯酒”。由父母和親戚朋友作證的這定親“交杯酒”一喝,這門親事就算合心合意定下來了。

(三)送親

在彝族的傳統婚禮中,結婚一般需要三天的時間,第一天叫“團客”[8]請村里會做飯的,會殺豬的,會殺羊的到家中來幫忙,提前將所需的生活用品準備好,男女雙方各自去張羅。第二天是婚禮的重中之重,正式的婚禮儀式就是在這一天隆重舉行,女方在上午辦婚宴,男方在晚上辦婚宴,所有女方家的賓客將于上午到女方家行禮金,吃午飯慶賀。一直熱鬧到中午,新娘穿戴好衣服,有伴娘陪伴著,開始唱哭嫁“梅葛”,歌聲低沉憂傷,唱詞依依不舍。有對父母的拜別,有對親朋好友的拜別。臨走時,給家中的小羊一抱草,給小狗一碗飯,留戀之情全在“梅葛”聲中。

下午兩點左右,新娘將啟程離開這個自己熟悉又溫暖的家,去新的環境里建設自己的新家園。葫蘆笙聲起,(葫蘆笙由女方家請,送親途中吹,男方請四把嗩吶),哭聲陣陣,離別在即,新娘掛著紅色邊框的鏡子,撐著紅傘,戀戀不舍。一首《送親調》響起在家門口,踏著青石路送親隊伍開始出發,前往新郎的家中(如圖3所示)。

圖3 送親隊伍(筆者2021年拍攝于姚安縣馬游坪大村)

在送親的途中,遇到十字路口時,要停下來,祭拜喜神,拜完之后,新娘換下家中穿來的衣服,穿上新郎家買的婚服,繼續往新郎家中趕,一路上只吹《送親調》。如碰到有河水,橋梁的地方,新娘不能自己通過,需要伴郎背著過去,在彝族的習俗中,結婚當天,新郎是不能背新娘的。

(四)迎親

當迎親隊伍快要到新郎家時,等鞭炮聲結束后,新娘進入大門,如遇客人正在吃飯,這時候迎親隊伍就要對唱“梅葛”,一直唱到客人吃完飯,這時候只唱《迎親調》。新娘入新房時,需要完成退邪神儀式,才能入婚房。第三天,整場婚禮接近尾聲,送親隊伍吃過午飯后,相繼離開,女方父母告訴新娘要尊重男方的父母,要禮貌,要勤勞,鄰里關系要處好等。下午新娘上山拿柴火,寓意著家中的爐火更旺,同時,要在山中祭拜當地的土地廟,祈禱神靈的保佑和庇護。在全場婚禮中,演唱“梅葛”的內容包括絲線的起源,銀和花的由來,戀愛部分的愛情內容等。涉及到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如同一本教科書一樣,規范著彝族人民的一切社會活動。

結 語

由于彝族“梅葛”無文字記載,它完全被口耳相傳而保留下來。50年代,姚安縣和大姚縣“梅葛”傳唱非常廣泛,很多地方的畢摩都能完整地說唱“梅葛”的全部內容,經常一開唱就是幾天幾夜,“梅葛”成了人們日常溝通的主要方式。進入21世紀以后,人們的交流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手機及電視的普及,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梅葛”的功能。彝族地區的年輕人,常年在城里打工,脫離了“梅葛”賴以生存的環境,本民族語言慢慢被漢化,致使傳承不暢。同時,受現代文明的影響,彝語在部分青年當中已不會講,僅能聽懂,彝族語言一旦消失,“梅葛”自然也隨著語境的消亡而不復存在。過去,馬游坪彝族舉辦婚禮十分熱鬧,通常以歌助興、葫蘆笙、跳腳助威,畢摩還要為新娘舉行退邪神儀式,而今,傳統婚俗儀式已逐漸簡化,“梅葛”的生存環境和空間已經非常有限。

薪火相傳、生生相息,“梅葛”同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密不可分。千年的吟唱深深扎根在人民的心中,雕刻著彝族人民的生活風貌和自然風光,是歷代姚安人民能歌善舞勤勞智慧的象征,更是說唱音樂之瑰寶?!懊犯稹币恢庇僧吥懊耖g歌手傳承于世?!懊犯稹弊鳛閲壹壏俏镔|文化遺產來保護,在新的時代里賦予了新的歷史意義。筆者在研究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有關“梅葛”音樂的記載鳳毛麟角,可謂憾事。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原生環境,生產方式和受經濟浪潮的沖擊,民間習俗、民間音樂,正在發生著前所未有的改變。在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里,民間音樂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應該同樣受到珍視。呼吁各位學者﹑專家們,積極關注“梅葛”,研究“梅葛”,保護“梅葛”,不要讓其成為我們遙遠的記憶。希望能通過本文,喚起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對“梅葛”的挖掘與保護中,讓我們的活態音樂文化,永遠活下去,那將是一場幸事!

注釋:

[1][2]“羅羅頗”和“俚頗”指彝族支系中的一支,主要流傳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內的姚安縣﹑大姚縣﹑永仁縣和牟定縣。

[3]“姑娘房”是指彝族女孩成年之后所住的房子。

[4]“蹲相伙”是指彝族青年男女在山上圍火而坐,對唱梅葛,談情說愛。

[5]“馬櫻花”是彝族地區最受人們喜歡的一種花。

[6]“布谷鳥”彝族人心目中的相思鳥。

[7]“滋唄嗒”是彝語干杯的意思。

[8]“團客”當地方言,指請親朋好友來幫忙。

猜你喜歡
阿哥阿妹女方
阿哥
阿哥
看阿妹
阿妹家在長江頭
小木樓
阿妹門前一樹槐
苗家小阿妹
你們就是我的小幸運
妻子出軌懷孕,丈夫可以提出離婚嗎
節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