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鏡像中的精神守望
——評西安話劇院話劇《長安第二碗》

2022-02-25 04:44張青飛
新世紀劇壇 2022年1期
關鍵詞:泡饃巨變鏡像

文/張青飛

張青飛:寶雞文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改革開放40年,既是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又是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如何以話劇形式審視這40年的變革與發展,是話劇創作者需積極回應的時代命題。由陳彥、陳夢梵編劇,査明哲、翟衛國導演的話劇新作《長安第二碗》,以時代洪流裹挾下古城西安一家人的“創業史”,折射出了改革開放40年的滄桑巨變,不僅以溫暖細膩的具有史詩氣質的現實主義筆觸描摹了宏闊的時代鏡像,而且以敏銳的洞察力燭照人性,發出了赤誠的時代之思與時代之問,為我們唱響了一首時代鏡像中的精神守望之歌。話劇《長安第二碗》不僅是近年異軍突起的“話劇陜軍”的力作,也是國內原創現實題材話劇的上乘之作,彰顯了現實主義不朽的生命力。

一、滄桑巨變的時代鏡像

葫蘆頭泡饃是古城西安最具平民煙火氣息的代表性美食之一,人來人往的葫蘆頭泡饃館則是社會的一面鏡子,40年滄桑巨變的時代鏡像往往折射于其中。話劇《長安第二碗》以倔巴老漢秦存根的祖傳葫蘆頭泡饃館的起伏興替為焦點,巧妙地以點寫面,以小見大,以家喻國,以小視點聯結波瀾壯闊的大時代,從而將改革開放40年的社會演進史凸顯出來,為我們描摹出了一幅生動厚重的極富煙火氣息的時代長卷。

全劇縱向跨度40年,擇取1978年、1988年、1998年、2008年、2018年五個典型歷史時段,以每十年為一個節點的五幕結構的編年史筆法,貼近生活地展示了濃縮于老秦家一個家庭所悲所喜之中的社會變遷。1978年寒冬凜冽,生養了7個子女和一個養子的秦存根為一大家人吃飽肚子而發愁,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時代之聲中,將祖傳的葫蘆頭泡饃館重新開業。1988年盛夏,長安第二碗壯大到十幾張桌子,全家的溫飽問題已解決,大寶、五寶各自開起分店。1998年暮春,把日子熬出頭的老秦家蓋起了筒子樓,二寶犧牲、三寶投機取巧、四寶出走、五寶吸毒、小女兒燕妮敲起了架子鼓。2008年初冬,三寶開啟南門分店,長安第二碗發生了大煙殼吊湯的“大危機”。2018年深秋,長安第二碗仿唐風格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人丁興旺,正準備進軍北、上、廣開分店。老秦的葫蘆頭泡饃館歷經40年擴張壯大的歷史濃縮的正是國家改革開放富強壯大的歷史。

《長安第二碗》的編年史筆法猶如長鏡頭一般,將40年的歷史追敘與社會變遷脈絡囊括其中。舞臺上老秦家那一張小八仙桌,最終擴大為直徑五米的大圓桌,天幕上的西安版圖從燈光點點逐漸變為燈火萬家,與老秦家發家致富的節奏相應和,如年輪一般每十年增大一圈,映射著改革開放40年的滄桑巨變。1978年的《甜蜜蜜》《在希望的田野上》、1988年的《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1998年的《相約一九九八》《瀟灑走一回》、2008年的《我和你》、2018年的《飛得更高》《西安人的歌》等流行音樂穿插劇中,成為時代的編年標志,也與劇情的走向相得益彰。每一幕結尾的叫賣聲,1978年的“補盆、補碗、補鍋”,1988年的“換大米”,1998年的“收舊電扇、舊自行車、舊傳呼機”,2008年的“換防盜門、裝防盜窗、安防護網”,2018年“醬油、醋來了”,與時代的發展進步相吻合。這些聲音深入劇情肌理,聯奏出了波瀾壯闊的時代交響曲,使得滄桑巨變的時代鏡像充滿了歷史的、時代的質感,使無跡可尋的歲月流轉與時間輪有跡可循乃至可以觸摸。

在以葫蘆頭泡饃館40年的歷史為時代鏡像縱軸的同時,老秦家7個子女浮起浮沉、升騰墜落的人生際遇則成為40年來社會各行各業的橫切面,折射出了寬廣的社會生活面和世間百態。大寶是麻袋廠工人,文化程度不高,肯下苦力,在下崗潮中失業,后子承父業,獨立開了分店。二寶是曾經頗為風光的軍人,復員后成為消防員,內心惆悵,對社會上的官倒橫行大加斥責,當煤氣站失火,在家休假的他義無反顧沖上火線,最后在爆炸中壯烈殉職。心思活泛的三寶,跟隨胡倒騰的花朝陽,隨波逐流,在父親的規勸下也獨立撐起一家分店。四寶大學畢業進入科研院所11年,在愛情與事業的雙重挫折下,悲憤地離開了長安,20年后成為治沙領域的院士。五寶染上毒癮,難以自拔,后用厚重的老城磚斷腿自誓,迷途而返,也開了一家分店。六寶進入官場,仕途順暢,步步高升,在父親的聲聲“且住”中,由科員到處長到局長。小女兒燕妮從小熱愛秦腔,恰逢戲曲發展低迷期,一度敲起了架子鼓,在堅持不懈中終成秦腔名角。老秦家七個子女都在時代的“高湯”中煮著熬著,在時代的大碗中尋著覓著,在歲月的變遷中沉浮前行。他們的人生遭際、喜怒哀樂,猶如五光十色的時代多棱鏡,多面向地折射出了工人、軍人、科研人員、官員、戲曲演員等社會階層,在改革浪潮中歷經凜冬酷暑、艱難困苦后收獲春華秋實的時代鏡像。

如果老秦一家的發展壯大是明寫的話,那么劇中穿插的無名氏一家人則是獨具匠心的暗表。1978年凜冽的寒冬中,一位饑寒的母親帶著二位嬰兒討要一碗熱水,得到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高湯。此后,這位母親帶著自己的孩子陸續光顧長安第二碗,從要一碗分三碗、要兩碗分三碗,到每人一碗,直至最后年邁的坐著輪椅的母親與已經是總工程師和作家的一雙兒女來品咂這40年的老味道。通過老秦和無名母親兩家人的成長發展,使我們更為細膩地切實地感受到了改革四十年的波瀾壯闊。

《長安第二碗》的編年史筆法猶如長鏡頭,使40年的社會變遷脈絡明晰;而群像式的橫切面則如廣角鏡頭,將40年各行各業的酸甜苦辣盡攬筆下。編年史與群像式橫切

面的筆法,經緯交織,將滄桑巨變、波瀾壯闊的改革史詩書寫而出,“讓我們在一滴水中,努力去看滴水之外的且行且走,甚或波瀾壯闊”,引起我們的強烈共鳴,重新喚醒對改革開放40年滄桑巨變的追憶。

話劇《長安第二碗》劇照(圖片提供:西安話劇院)

二、赤誠堅毅的精神守望

一部優秀的劇作不僅僅是對現實的藝術映照,更要給人以溫暖和思考。如果說話劇《長安第二碗》以細膩的筆觸呈現了從“牛毛氈房”到“仿唐大廈”的滄桑巨變的時代鏡像,凸顯的是改革開放40年來的物質巨變,那么通過主人公秦存根赤誠堅毅的精神守望,則完成了在精神層面的探尋與追問。

主人公秦存根40年一直堅守著祖傳的葫蘆頭泡饃館,過著樸樸素素的日子,無論外面的世道如何變化,泡饃館的味道一直恒久不變。其名字“存根”二字,意味著無論何時精神的根脈一定要留存,隱喻著人性的善良、人情的溫暖和人心的寬厚才是整個社會波瀾壯闊行進中的“根”。他的堅毅和赤誠影響著自己子女的前進步伐,在如麻團般的生活中,在光怪陸離的世變中,猶如一座精神燈塔,指引著他們事業有成。子女們或遭遇事業挫折,或誤入歧途,或遭遇誘惑,最后都迎來了風雨之后的彩虹。因此,在40年波瀾壯闊的時代發展中,秦存根赤誠堅毅的精神守望貫穿其中,揭示了物質的變與精神的不變的辯證關系。劇中每幕開頭的西安報話大樓的《東方紅》聲音,秦存根手中一直打著的那盞燈,與老秦家的泡饃高湯一樣,從未變過,都傳遞著堅守對于這40年巨變的重要意義。

與秦存根從小在“城墻邊溜達”的花朝陽,體現的是在物質巨變下的精神轉變?;ǔ栯S風轉向,緊跟時代潮流,最先用起了錄音機、大哥大,什么賺錢干什么,什么時髦搞什么,違法亂紀,坑蒙拐騙。40年后,曾經的倒爺、能人花朝陽的日子卻越過越恓惶,成了被人追打的騙子,兩手空空,結局凄涼不已。而花朝陽口中“忠貞如一”的秦存根,則用生命捍衛著“長安第二碗”,在經歷一番風雨之后還是將一大家子人聚攏在一起,既守護著人口眾多的大家庭,也守護著自己高貴的靈魂。面對時代的巨變,我們在精神追求上是“變”抑或“不變”,秦存根與花朝陽給我們提供了黑白分明的答案。

《長安第二碗》通過秦存根赤誠堅毅的精神守望揭示出了40年改革開放滄桑巨變的精神內核,在此基礎上,并對歷經滄桑巨變后的當下進行了深層的精神考問。歷經40年的艱苦創業,垂暮的秦存根終于實現了“壘個窩”的諾言。40年前,掙扎在溫飽線上的孩子們“分饃”;40年后,面對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曾經的孩子們各懷心思。秦存根捶胸頓足,“可為什么把不缺的東西看得這么重,你們現在都缺什么,缺什么,你們都缺什么呀,當初能餓著自己給別人省下一口饃的情誼心腸,都到哪去了?”秦存根考問的不僅是自己長大成人的子女,也是當下的人情世態。正是在“分饃”與“分房”的對比中,《長安第二碗》以銳利、深邃的目光和濃郁的現實主義情懷,將物質極大富裕之后如何建設我們的精神家園這一重要時代命題揭橥而出,發出了洪鐘般的時代之問與人性之問,充滿著思想的力量與光芒。

話劇《長安第二碗》既揭示出了40年滄桑巨變的精神動因,也直面滄桑巨變后的精神困境,探究富裕之后的我們該往何處去的時代命題。通過首尾呼應的“分饃”與“分房”,我們看到了劇作家針砭現實的魄力與赤誠冷峻的洞察力,凸顯了戲劇創作回到人的本體的本質規律。

三、韻致濃郁的“秦味”話劇

在當代話劇創作中,評論家往往以演出地域為基礎,將話劇分為“京味兒”“津門”“海派”等不同文化風格,這一劃分在某種程度上彰顯了話劇與特定地域文化之間的緊密關聯?!堕L安第二碗》延續著近年《麻醉師》《白鹿原》《平凡的世界》《柳青》《路遙》等“話劇陜軍”力作的現實主義路子,頗具匠心地將飲食文化、秦腔文化、方言文化有機地融入劇中,成為韻致濃郁的“秦味”話劇的典型代表。

《長安第二碗》從眾多的西安美食中,唯獨選擇了最具煙火氣息的葫蘆頭泡饃。不同于羊肉泡饃、肉夾饃、涼皮等盛名在外的陜西美食,葫蘆頭泡饃顯得更為小眾,更為低調,正如主人公秦存根所說:“人家回民兄弟的羊肉泡饃才是‘天下第一碗’,老秦家的叫‘第二碗’已是高抬啦!”葫蘆頭泡饃用的是去腥除膻的豬大腸,湯鮮肉嫩,饃塊綿筋,滋味濃香。這一美食雖不甚起眼,但上接盛唐氣象,與藥王孫思邈又勾連百般,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西安以及中華文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物質豐厚的當下,曾經的千年藥膳,逐漸被視為不符合養生理念的高脂肪美食。葫蘆頭泡饃與秦存根一直堅守的人情人性在當下境遇何其相似,劇作家將二者巧妙地聯結了起來。葫蘆頭泡饃的香氣,貫穿全劇始終,飄散出人情世故的文化芬芳,潛藏著暖融融的直抵人心的真情真意。

秦腔是陜西文化的重要標記,秦人的潑辣粗糲、所喜所悲都蘊含在濃郁的鄉音之中。在《長安第二碗》中,老秦的泡饃店隔壁便是秦腔劇團,正是這一規定情境的設置,使得秦腔文化高度地參與進了話劇敘事的肌理之中。第一幕中,當五寶因餓而偷竊時,隔壁傳來秦

腔“大雪飄,撲人面,朔風陣陣透骨寒”;當老秦欲掛“長安第二碗”的招牌時,隔壁傳來“草料場失火啦”的秦腔念白,面對饑餓的老秦一家人與林沖逼上梁山的境遇相一致。第二幕當二寶斥責官倒時,隔壁傳來秦腔“陳州放糧救民命,皇親國舅害百姓,包拯奉旨陳州去,貪官污吏都肅清”,二寶和包拯渴望肅清貪官腐敗的意愿是相同的。第三幕當二寶犧牲時,隔壁傳來秦腔“滿營中三軍齊掛孝,旌旗招展雪花飄”,此時秦家人與劉備哭靈的心情是一樣的哀痛不已。第五幕當老秦面對子女們分房的無情時憤而出走,隔壁傳來秦腔“生是楊家兵,死是楊家將,為國不辭死與傷,淚雨紛飛凱歌蕩,前赴后繼慨而慷”,意味著子女們的反省與悔過。這些秦腔片段如一顆顆耀眼的珠寶嵌入話劇的敘事肌理中,不僅使其具有獨特的形式感與民族化氣質,而且與話劇情境構成了巧妙的互文關系,使劇情富有味之不盡的詩意與強烈的感染力。

話劇《長安第二碗》劇照(圖片提供:西安話劇院)

方言具有鮮明的地域色彩,話劇《長安第二碗》中大量的陜西方言運用不僅使故事充滿了煙火氣息,而且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劇作具有耐人品咂的秦味秦韻。秦存根一家人過著平平凡凡的日子,老秦最大的愿望是“壘窩”,為此他“拾掇”起了祖傳的泡饃館,“壘窩”“拾掇”使我們看到了老秦的樸素與苦干。當看到子女誤入歧途時,老秦一句“我把這個家咋收攬不住呢嘛”,凸顯了其帶領一大家子向前奔的強烈愿望。方言的運用使劇作將生活原汁原味地裝進了經緯編織的籮筐中,散發著泥土的芬芳。

話劇《長安第二碗》用現代審美意識來審視觀照改革開放40年的滄桑巨變,不僅為我們呈現了滄桑巨變的時代鏡像,而且洞察到物質巨變背后的精神裂變,直面現實,發出洪鐘般的直擊心靈的靈魂考問,給我們帶來了哲學意義上的深思。劇作濃郁的史詩意味與文化韻味,凸顯了話劇現實主義創作的永恒魅力,昭示著話劇民族化的巨大收獲。

猜你喜歡
泡饃巨變鏡像
2022 在巨變的時代中
羊肉泡饃
鏡像
圖表
鏡像
那些年他們這樣迎國慶
賈平凹吃泡饃
離不了的羊肉泡饃
鏡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