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的創作理念和實踐模式

2022-02-27 20:05陳穎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環球首映 2022年12期
關鍵詞:攝影記者真實性攝影

陳穎 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一、引言

在目前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我國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不斷對人們的生活與工作產生影響。在新聞攝影工作相關領域,數字技術的合理應用使得記者們的攝影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創作出的攝影作品也越來越優秀。但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更加多樣化的新聞傳播途徑與手段也同時為新聞攝影領域帶來了新的困難與問題??梢哉f,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為新聞攝影行業的記者們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因此,如何迎合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行業面臨的問題、創新時代創作理念成為當下新聞攝影記者們亟須思考的問題。本研究針對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行業展開了對創作理念與實踐模式的研究,以期為我國新聞攝影記者提升自身綜合實力、優化作品質量提供參考。

二、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的創作理念

(一)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面臨的問題

1.新聞攝影真實性問題

大數據時代的特征之一就是數字化技術的高速發展。這種特殊的技術對于新聞攝影記者們而言,能夠極大地簡化圖片處理流程,使得記者們更加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真實性問題,具體如下:(1)在大數據時代,人們擁有了更多展示自身思想的渠道,攝影就是人們進行自我展示的最佳渠道之一??梢哉f大數據時代也是一個全民攝影的時代,人們通過使用自媒體隨時可以進行攝影與圖片上傳。但目前我國對于這一方面的監管制度尚不完善,政府也并未出臺相關政策進行管理,這導致新聞攝影的真實性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2)大數據時代為人們提供了一些對圖片進行后期處理的手段與方法,圖片處理軟件的普及讓圖片處理的流程越來越簡單易操作,這種情況進一步深化了大數據時代對新聞攝影真實性的影響。尤其是對于部分不良自媒體商家而言,其缺乏有效管控,為了追求更多的經濟利益,常常會出現“人造”新聞圖片,讓新聞的真實度與可靠度大大下降。更有甚者會通過使用圖片處理軟件對本身與新聞并無關聯的圖片進行修改,并將這種虛假的圖片加入真實的新聞中,制造出一種“半真半假”的新聞,對事件真相進行篡改,顛倒黑白,對社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甚至會導致國民對于正規新聞媒體的信任度也出現下降。

2.新聞攝影規范性問題

大數據時代出現的新媒體發展速度極快,大量傳統媒體受到影響,漸漸開始進行轉型,中國媒體已漸漸進入了創新的圖片時代。這種背景使得我國新聞行業會使用大量的圖片,而圖片的使用也帶來了版權方面的問題,大量新聞攝影記者拍攝出的攝影作品被隨意應用,嚴重影響了攝影記者們的合法權益。與此同時,新媒體的高速發展使得目前行業整體呈現良莠不齊的現象。由于目前我國在新媒體的管理方面的政策制度等都尚未健全,部分不良媒體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收益,吸引社會關注,在沒有版權的情況下擅自使用他人新聞攝影作品的情況屢禁不止。攝影記者們在面對這種情況時,作為被侵權的對象,由于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與維權流程的冗長,大量攝影記者們難以真正維護自身權利。這種不良現象一方面會對新聞攝影記者們造成權益的損失,對記者們的工作積極性是一種極大的打擊,另一方面也使得新聞媒體行業的公平性與秩序性被破壞。目前為了改善這一問題,相關部門每年都會消耗大量人力資源與物力資源以維護記者們的權益,但收效有限,還需繼續加強。

(二)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的創作原則

為了應對上文提出的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面臨的問題,除卻需要政府的完善健全相關法規政策外,新聞攝影記者們也應遵守創作原則,在維護自身權益的基礎上,為人們帶來更加優秀的新聞攝影作品。本研究在此提出幾條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的創作原則,如下所示。

1.與時俱進,單一攝影記者變身全能型

新聞行業中新聞攝影記者是一個相對特殊的記者分類,其不僅需要記者具有較高的腦力,能夠發現事件的關鍵點,對于記者的體力也有一定的要求,以滿足攝影的勞動力需求。新聞攝影記者們不僅需要廣泛尋找新聞題材,對新聞內容與標題等進行構思,對圖片進行后期處理與說明,還需要攜帶著大量攝影設備奔走各方,從深山到城市,從田間到高樓,40℃的高溫與零下的寒冷都不能阻止他們的步伐。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到來后,新媒體的繁榮使得媒體行業的競爭被激化,攝影記者們為了提升新聞質量,滿足市場需求,必須快速轉型,變身更加全能的記者沒適應大數據時代的工作要求。如對于一家報紙新聞媒體的攝影記者而言,其在完成一份新聞的出品過程中需要完成多項不同工作,包括圖片、視頻的拍攝及后期處理,還需要將作品上傳至融平臺,以供新媒體平臺進行使用。大量新聞攝影記者通過在大數據時代的轉型培養出了良好的視覺優勢,其職業敏感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在圖片與視頻兩方面的創作能力上都得到了提升。

總而言之,在大數據時代,攝影記者們除了需要不斷提升原本專業技能的水平,還需要不斷學習新出現的各種理論與技能,讓自身不斷成長,成為全能型的記者,做到不落后于時代、與時俱進的優秀人才。

2.固守真實,遵守新聞人的職業操守

大數據時代帶來的技術革新使得新聞攝影行業的作品創作效率大幅度提升,新聞攝影工作隨時可以進行。大數據時代的新聞價值在出現在人們眼前那一刻就已經決定,“新聞的生命只有一天”成為大數據時代新聞的真理。但維持新聞的真實性是新聞行業的底線。新聞攝影記者們應遵守基本的職業操守,發布真實的攝影圖片,拒絕以后期處理創造虛假新聞圖片,固守真實。

3.擺拍有度,莫讓照片變“照騙”

在新聞行業中,擺拍與抓拍之間的界限劃分一直以來都難以準確規定,尤其是在部分以新聞進行宣傳的情況中,以擺拍代替抓拍的現象十分嚴重。擺拍這一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在數字化攝影出現前,攝影工作主要依托于膠片攝影,當時攝影設備相對落后,想要通過抓拍獲得優良的攝影作品是極其困難的,因此相對節省膠片同時照片質量又更易保證的擺拍成了攝影記者們的首選。然而在大數據時代,攝影設備更加優良,為攝影記者們提供了更多進行抓拍的基礎,抓拍的應用能夠更大程度地提升新聞攝影的真實性。但擺拍并不是完全不能使用,而是需要攝影記者們掌控好使用擺拍的“度”,在固守攝影真實性的前提下使用一定的擺拍能夠讓攝影作品更加優秀。如當一位攝影記者在完成“高考狀元”主題攝影作品時,就可以在攝影前讓學生調整好姿勢與表情等,之后在進行擺拍。這樣進行攝影的形式一方面并不影響新聞本身的真實性,并未在其中加入攝影記者的個人主觀意識,同時圖片本身的攝影效果更好,能夠更好地表現學生的優秀。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攝影記者為了追求新聞效果而進行擺拍造假,如特地讓人在食品企業內傾倒垃圾,拍攝圖片后捏造企業衛生不合格的新聞等。這種攝影形式明顯違背了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欺騙了廣大新聞讀者,讓新聞變成了低劣的“照騙”。

4.遵紀守法,規避有違倫理的照片

在大數據時代新聞圖片能夠以多種形式在短時間內大量地傳播出去,攝影記者們在進行工作時的重點之一就是避免有違倫理的圖片的出現。這一原則是攝影記者們遵守職業道德的基礎,需要政府以出臺相關政策法規的形式進行支持。攝影記者們作為中國國民,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是其生活與工作的基礎。但同時攝影記者們根據其職業道德應將發生的事件客觀無誤的攝影記錄下來。當攝影記者們的職業道德與相關法律法規產生矛盾時,攝影記者們首先應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明確只有在遵紀守法的前提下才能夠客觀真實的拍攝事件真相,減少有違倫理的圖片出現。如當攝影記者進行攝影的事件涉及未成年人或血腥場景時,攝影記者應進行一定的打碼處理。在后期對圖片進行處理時,要盡量避免個人主觀意識。否則若不慎將未經處理的圖片發布出去,可能會對當事人造成難以磨滅的惡性影響,攝影記者本人也有可能會陷入法律訴訟中。

三、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的實踐模式

新聞工作是對具有傳播價值的事件信息進行處理加工后,進而展現給群眾的一種工作。在大數據時代,數字化技術為人們了解新聞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新聞攝影工作作為新聞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其進行轉型改革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本研究在此提出了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的實踐模式,具體如下。

(一)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應具有生活化特點

大數據時代的新聞攝影作品的一大特點就是需要捕捉現實生活。如政府在頒布新政策指令時,媒體行業應以多樣的新聞作品吸引人民群眾注意力,讓人們對政策信息的關注度更高。新聞攝影記者在進行工作時應以生活化的角度切入,緩解單純的政策宣傳帶來的枯燥。如,當攝影記者在拍攝食品相關國家標準的更新這一事件時,可以將常見的某種食品的加工工廠的衛生改革作為攝影主題,從貼近人們日常飲食生活的切點進行新聞作品創作?!俺R娛称贰蹦軌蛞l讀者的好奇心,“衛生改革”與“國家標準變化”這一事件相呼應。以這種類型的報道加強政府政策規章制度的變化與人們生活間的聯系,引導群眾加強對時事新聞的關注度,了解掌握最新的政策制度變化。

(二)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應采取幕后化觀察

大數據時代使得新聞在宣傳國家政策方針中的作用被進一步放大,而在進行政策報道時,無論是地區級、省級還是中央級,新聞的內容大多具有強烈的政策性與政治性,需要記者在完成新聞作品時堅持自身立場。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新聞讀者們的中心地位被進一步強化,政府對于新聞傳播的管理與檢測也被進一步加強。因此,在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記者應積極采取幕后化觀察,將最新的政治資訊與人民群眾聯系在一起,確保新聞攝影作品在真實可靠的前提下盡可能貼近生活,讓讀者能夠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時事政治。如當攝影記者的報道主題為“春晚”時,記者可以通過拍攝工作人員準備、加班、現場情況等多個環節的照片,從幕后化的觀察角度,讓讀者們更加全面的了解“春晚”的舉辦工作流程,感受工作人員們的敬業與辛苦。

(三)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應注重連接性功能

連接性功能是大數據時代互聯網的基本功能之一,也是當下互聯網技術使用的重點法則之一。新聞攝影作品在創作與傳播時應注重在互聯網中建立多樣化的聯系,其中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是核心。尤其是當新聞攝影作品在新媒體中傳播時,攝影記者應注意其主要功能除了向讀者傳遞新聞信息以外,還具有構建讀者與作品攝影對象間信息交流的功能。攝影作品能夠吸引讀者關注與自身生活存在差異的事件,并以相較于文字更加具現化的形式將讀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攝影主題上,加強讀者與攝影主題間的聯系,讓讀者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新聞內容。攝影圖片型的新聞作品常常發布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讀者們通過這些社交平臺閱讀新聞內容,并再次通過社交平臺將新聞傳播出去,進一步加強了新聞與讀者間的連接性。

(四)大數據時代新聞攝影應活躍攝影作品

在大數據時代的新聞攝影行業中,已不僅僅只要求攝影記者掌握新聞作品的基礎處理技能,還要求攝影記者們能夠根據新聞種類對其展開更加全面的編輯與處理,對新聞攝影作品進行活躍處理。通過多種手段在不影響新聞真實性的前提下,對新聞進行包裝與修飾,并結合視頻、音頻等為讀者帶來更加直觀的新聞閱讀感受。攝影記者在活躍攝影作品時,首先應對獲得的攝影圖片進行適當的編輯,在尊重圖像真實性的情況下,進行剪裁、強化等多種處理,同時結合新聞本身的內容進行相關補充與說明,以此吸引讀者的關注,豐富新聞作品的整體內容,維護新聞作品的客觀性,提升讀者的閱讀感受。在進行圖像處理時要做到嚴肅認真,同時具有可讀性。如在同一新聞作品中展示多張攝影作品時,攝影作者可以以創新的形式進行不同攝影作品間的轉變,為讀者帶來一定的視覺沖擊。除此之外,攝影記者在新媒體平臺展示攝影作品時,可以在作品編輯過程中加入相應的音頻,對作品進行解說,以清晰的語言加強作品的條理性、連貫性等,最終與新聞作品整體形成互補。攝影記者在工作時要確保自身對于事件真相的了解與掌握,注重作品對事件的還原性與真實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得最終的新聞成品具有社會影響力,引發讀者思考,拉近新聞與群眾間的距離,滿足市場對新聞作品的要求。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聞攝影的過程中,應當提倡紀實、創新,避免出現假長空的現象,在保證新聞攝影作品真實性的前提下,也應盡可能提高攝影作品的質量,增強新聞感染力。與此同時,新聞攝影也應當滿足時代性特征,運用的語言應當更加多元化以及生動性,同時兼具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性,確保正確價值觀念的輸出。

猜你喜歡
攝影記者真實性攝影
新聞傳播中攝影記者的重要性
不斷提高攝影記者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
為什么會從事攝影Ami Vitale攝影記者紀錄片制作人
廣告的真實性
一名攝影記者的自我迭代
從懸疑報道談新聞的真實性
堅持新聞的真實性
WZW—bewell攝影月賽
最美的攝影
攝影42℃展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