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電視新聞專題攝像記者的拍攝技巧

2022-02-27 20:05王家熹湖南廣播影視集團
環球首映 2022年12期
關鍵詞:專題片電視新聞

王家熹 湖南廣播影視集團

一、電視專題概述

電視專題片的內容主要以紀實為主,包括當下以及過去的社會現象、社會生活、人與自然等多個方面,內容具有客觀性與真實性,是一種具有文化價值的文化藝術表現形式。電視專題片制作工序十分復雜,優質的電視專題片背后是各項工序的反復加工考量,通過剪輯、拍攝、配音的不斷調整達到最佳視聽效果。在題材選定方面不僅需要考慮拍攝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還需要考慮受眾需求,對拍攝內容進行構思與編撰,對內容進行擬定,還需要對畫面音頻進行調整。要確保電視制作片制作效果的整體提升,需要從各項具體工作內容入手,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1]。專題片不同于其他紀錄片,它不僅能很好地詮釋拍攝中的各個拍攝視角,充分整合每位攝影師的感受,還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靈活,讓每位觀眾感同身受,置身于劇情之中。

電視專題片的分類從風格上分為紀實性專題片、寫意型專題片和寫意與寫實綜合的電視專題片;從內容上分為城市形象專題片、企業形象專題片和產品形象專題片;從文體上分為新聞性專題片、紀實性專題片、科普性專題片與廣告性專題片。

二、電視新聞專題攝像的特征

攝像記者是進入到第一現場的新聞報道人員,往往是新聞的第一線親歷者和記錄著,需要通過自己的攝影設備來拍攝對象物體的形態、體積、神韻、質感、動作等方面,傳遞到觀眾的面前,讓觀眾可以在電視前感受到新聞現場。因此,攝像在電視新聞的制作與傳播中扮演了十分關鍵的角色,作用也是巨大的。但是從實際情況分析,很多人對于新聞攝像的重視度不足,電視新聞攝像水平的影響較大,嚴重影響電視新聞作品的質量。因此,我們需要充分地認識到攝像在電視新聞傳播中的作用,讓其保持能動性和積極性,促進攝像質量的提升?;诖?,我們深入分析電視新聞攝像的特點,合理使用攝像技術,全面提升電視新聞的質量。

(一)電視新聞專題攝像的新聞性特征

電視新聞攝像也是采訪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該按照新聞工作原則開展攝像工作,需要滿足真實性和即時性的要求。新聞攝像的真實性需要保證拍攝對象真實客觀存在,不會有隨意捏造或者篡改事實等情況。即時性是新聞攝像是在現場進行的,達到實時傳播的要求。只有完全滿足真實性和即時性要求時,才會讓觀眾對于新聞內容有強烈的感觸,也會增強觀眾的參與感[2]。

(二)電視新聞專題攝像的形象性特征

電視新聞攝像對于現場進行形象報道,要根據造型的要求,通過空間、時間等方式給電視機的觀眾帶來一定的視聽感受。在此過程中,新聞攝像與藝術攝像之間有著很重要的差異。藝術攝像是由作者通過藝術構思、形象塑造等理念進行拍攝,其中需要進行必要的藝術加工,讓作品有較強的藝術性展現出來,而新聞攝像則恰恰相反,需要體現出拍攝內容的真實性,不會摻雜個人情感,以新聞工作者的基本原則和素質要求開展攝像工作。在2020年筆者前往南蘇丹拍攝《為和平而來》這個專題片里,通過實景拍攝,為觀眾展現了一個真槍實彈的維和戰場,好讓觀眾能真實地感受維和官兵當時的生活環境和背景。

三、電視新聞專題拍攝過程存在的問題

(一)拍攝制作腳本質量較為低下

在拍攝電視新聞專題片中,要有一個全面的腳本科學引導拍攝,因為腳本的具體撰寫水平對真實拍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直接關系拍攝的實際效果。但是,從當前專題片的實際拍攝情況來說,其腳本質量差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創作的腳本對拍攝工作缺少很強的指導作用。對拍攝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沒有合理的事前預防與判斷。如果出現了突發狀況,其拍攝也將遭受不必要的影響。所以,在這種意義上說,電視專題片的腳本對拍攝來說至關重要。

(二)拍攝畫面審美情趣比較缺乏

盡管這種專題片和電視作品并不是一回事,但是畫面的美學價值卻與影視作品并無差別。但是,就現有的電視新聞專題片的拍攝來說,他們對畫面的重視并不明顯。此外,很多制作人都認為,單純地將基本的新聞事件介紹清楚就達成目的了。至于畫面是否具有美觀效果,并不是件重要的事情。根據這一認識,電視新聞專題片在美感方面并不理想。而這一效果并不完善,是因為電視觀眾在看電視新聞中沒有感受到美。因此,畫面問題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必須關注它。

四、電視新聞專題的攝像技術與技巧

電視新聞屬于先進的媒體形式,其將聲像等技術融合到一起,利用連續銜接的圖像可以充分地表達所有新聞內容,所以攝像記者應該掌握先進的攝像知識,熟練使用攝像技巧,通過鏡頭捕捉到新聞圖像,然后經過后期處理進行聲像、內容的重新選擇,制作成為聲文并茂的電視新聞畫面,讓觀眾可以真實、客觀的了解新聞現場的實際情況,雖然這個過程看似相對簡單,但事實上,對新聞攝像記者的素質和水平要求很高,要保證攝像記者掌握足夠的攝像技術和技巧,運用多種攝像方式,才能更好地制作出高水平的電視新聞節目。

(一)把握住攝像過程中的“穩”

穩主要是指在拍攝新聞畫面時,要保持穩定性和適度性,任何拍攝操作都要符合穩定標準,這是對于攝影記者的基礎要求,也是綜合素質方面的體現。任何的電視畫面在播放時都要求畫面的穩定,除了一些手機等非專業設備拍攝的畫面外。如果電視新聞報道時,出現畫面抖動、顫動等情況,導致影像的質量難以提高,觀眾的觀看體驗不足,新聞傳播的效果也會變差。

(二)把握住攝像過程中的“移”

移主要是在拍攝過程中移動相機位置和更換鏡頭,這需要攝像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技術,這樣才能保證電視新聞的畫面質量滿足要求。機位移動、鏡頭變換是新聞節目拍攝的重要工作,讓觀眾將注意力停留在電視新聞畫面上。一般來說,通過“移”的方式讓電視畫面可以放大、縱深變化等,尤其是復雜的畫面也能夠展現出來,這種情況下,讓鏡頭的移動效果得到提升,畫面連接性能較好,也能夠創造出大氣的畫面場景[3]。

(三)把握住攝像過程中的“構圖”

攝像過程中的構圖是從整體畫面的角度把握畫面質量,讓觀眾的觀賞性得到提升。雖然很多觀眾都不具備專業的攝像技術,認為電視新聞屬于娛樂的方式,很難從專業角度分析拍攝。但是從專業角度分析,應該重視畫面質量與容量的控制,以保證電視新聞的畫面質量合格,發揮出電視新聞創作的作用。構圖就是要讓電視新聞畫面具備較強的表現力與感染力,突出新聞節目的主題。較之其他方面的電視節目構圖來說,電視新聞構圖有著獨特的特點,畫面盡量簡潔,要突出編導的意圖和目的。在任何電視新聞畫面播放時,盡量突出一個主題,反映出一個新聞事件發生、演變的全過程,以更好地提高新聞播放質量。

(四)多角度攝取優美畫面

觀眾要掌握新聞現場的實際情況,因此攝像記者在拍攝時要快速掌握新聞的重要內容,抓拍實際畫面。真實畫面中還應體現場景的氛圍。當攝像記者進入現場拍攝時,確保畫面的質量符合要求,充分展示畫面的真實感,突出新聞主體。新聞記者進入新聞現場后,要從新聞內容的內容出發,以更好地展現出新聞主體,讓觀眾充分了解新聞現場的實際情況。還要選擇最佳的新聞角度,創造出不同的畫面結構,例如平視、俯視等拍攝角度的運用,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例如在湖南衛視專題片《為和平而來》第一集《直面生死》中采用了大量的航拍、仰拍、平拍、俯拍等角度進行拍攝。

(五)特寫畫面與全景畫面氣氛渲染

新聞現場拍攝的過程中,畫面特寫是極為重要的,只有特寫才能更好地展現人物的特性。要確保畫面的質量合格,應該重視抓拍技巧的使用。在人物特寫拍攝中,距離以3-5米左右為最好,因為這種距離不會產生很強的緊張感,讓鏡頭之下的人、物顯得更加自然,畫面表現力也更強。全景畫面拍攝時,應該做好各項拍攝內容確定,保持和主題緊密的聯系,讓構圖效果得到提升。在專題片《為和平而來》第一集中,在拍攝維護官兵時,多次運用近景和特寫鏡頭給官兵的臉來張速寫,讓觀眾通過他臉上的面部表情,感受到了當時緊急情況下嚴肅又緊張的氛圍,以及在面對戰爭時果敢、無畏的人物性格。

(六)攝像技巧

(1)進入到新聞現場之前,應做好一切準備。攝像工作人員在鄰近新聞人物或者新聞現場前,通過抓拍的方式可以獲取感人的瞬間影像。新聞現場是不固定的,所以突發情況的發生較為常見,深入現場時要保持頭腦清醒,做好一切準備,促進拍攝質量水平的提升。從實際情況分析,新聞素材的拍攝要更為細致、豐富,以便增加信息量,防止在后期制作時存在素材不足等情況。

(2)合適的設置攝像機位置,保證畫面要素科學合理,讓景別變化比較豐富,鏡頭內容完整性好,拍攝角度較多,可以選擇使用平拍、仰拍、俯拍、頂拍、航拍等多種角度進行拍攝,讓拍攝對象得以更好表現。比如說航拍,以特殊的空中角度對地面景物進行多點拍攝,視野開闊,給人強烈的震撼感。

(3)隨時觀察和掌握人物、事件的細節,通過鏡頭推、拉、特寫拍攝等,讓拍攝細節水平更高,提高拍攝效果和水平。

(4)盡量減少空鏡頭、廢鏡頭,提高鏡頭利用率。電視鏡頭要達到可視化的要求,體現出真實情感,發揮出電視新聞的時效性,提高電視新聞制作水平。

(5)運用光線的造型效果。光是攝像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表現元素,物體形狀、天氣變化等都是通過光線表現出來。拍攝中我們應盡力用好光線表現畫面。常見光線有順光、側光、逆光等。順光是一種最平常的拍攝光,利用好順光可展現景物立體感和事件發生的現場感;側光能使畫面明暗層次分明,現場感強;逆光是勾勒外景輪廓的光線,渲染一種氣氛,豐富活躍畫面造型。我們平時多用順光或側光下拍攝,如拍攝建筑物,具體細節和立體感有助于事件的表現。

五、電視新聞專題攝像展現出個性化行為與特點

電視新聞專題攝像應該突出個性化的特點,雖然電視新聞攝像面對的對象屬于客觀存在的,攝像人員也會根據自己的審美、專業方面開展攝像,但是也要融入個性化的操作,讓新聞專題節目的表現更具個性化,展現出不同的效果。較之其他的電視節目對比來說,電視新聞攝像的規律是非常獨特的,為了能夠有效地提升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質量水平,攝像記者應該認真落實這一規律,具備突出個性化的能力與水平,選擇高質量的內容、合理開展構圖設計、使用先進畫面處理技巧和語言,讓畫面更具觀賞性。

比如,在電視新聞的構圖中,一定要反映出攝像記者的想象力。若攝像記者有比較高的想象力,則可以讓電視新聞畫面的拍攝有一定的創造力,鏡頭也比較優化。為了能夠達到電視新聞節目質量的要求,電視新聞攝像記者應處處留心生活,觀察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自己有很強的藝術感知和理解能力,促進藝術專業素養和水平的提升。從這個方面出發,電視新聞記者還要具備一定的想象力,但是要以實際情況發揮出自己的想象,讓電視新聞的畫面在光線、線條、色調等各個方面有效的組合,各種元素合理搭配和使用,讓畫面更有質感。

六、無剪輯拍攝意識及其應用

在電視新聞專題節目的拍攝中,無剪輯拍攝是一種很好的拍攝手段和方法。要想讓攝像記者具備這種拍攝意識,攝像記者拍攝前需要做好充分準備,在拍攝時要注意鏡頭處理等操作,掌握一定的攝像技巧和能力。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無剪輯拍攝的養成需要較長的時間,除了攝像記者要掌握足夠的技術外,還要具備一定的工作經驗,對于自己的工作有足夠的熱愛,在工作中投入較高的熱情。

(一)攝像前準備工作

電視新聞專題攝像記者進入到新聞現場前,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工作計劃,在進入到現場后,要結合現場拍攝的需要,合理調整拍攝順序。如果接到突發事件的信息,為了能夠第一時間獲取新聞信息,攝像人員往往準備不夠充足,但是在進入到現場之后,應該立即明確新聞內容的關鍵點,不能在現場胡亂拍攝,要保證鏡頭的穩定,提高畫面質量。

(二)拍攝過程中的鏡頭處理

電視新聞攝像記者的拍攝過程中,鏡頭處理的專業性要求較高,對于無剪輯能力方面的需求較大,如果沒有合理的處理鏡頭,畫面質量就難以保障,新聞報道質量更是無從談起。為了能夠使得新聞拍攝鏡頭處理的效果和質量,一是加強畫面質量管理,二是保證畫面合理銜接利用,三是保證光線、線條合理的使用,四是做好過度畫面的處理等。鏡頭處理有著一定復雜性,并且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出調整。鏡頭處理結束后,攝像人員和編輯要提高畫面質量,如果發現有不合理的情況,需要及時做出改進,比如補拍等。

(三)具備熟練的拍攝技巧

任何工作都需要有熟練的技術與技巧才能勝任工作,所以需要逐步的提高專業素質和技術。攝像記者應該具備一定的無剪輯拍攝意識,掌握先進的拍攝技術,這是提高拍攝水平的關鍵。

七、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專題攝像記者應該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術和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攝像技巧,在進入到現場之后,立即進行攝像操作,抓住新聞的關鍵點,提高畫面質量,給觀眾呈現出高質量的新聞報道節目,也會促進新聞傳播質量的提升。

猜你喜歡
專題片電視新聞
天耀中華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片尾曲)
中國夢 (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插曲)
夢想陽光(大型專題片《必由之路》主題歌)
電視新聞中的圖片應用
淺析對電視專題片節奏的把握
論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之路
電視新聞編排的藝術
電視新聞后期制作技術初探
淺談電視新聞攝像技術與電視新聞編排的關系
電視新聞的三大功能性硬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