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經》中的疾病預防思想與應用

2022-03-03 17:53覃晉段青侯酉娟郎朗徐麗麗曾銀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22年2期
關鍵詞:內經邪氣素問

覃晉 段青 侯酉娟 郎朗 徐麗麗 曾銀

摘要:《黃帝內經》中十分重視疾病的防治,強調疾病預防的意義絕不亞于治療,充分重視防患于未燃的重要價值,從《黃帝內經》中涉及的預防調攝的原則與方法出發,汲取精華,結合今年年命特點提出從固護陽氣和祛濕排邪兩方面入手加強主動防御,亦能增強國民體質,無病者享健身延年之益處。

關鍵詞:黃帝內經;疾病預防

中圖分類號:R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22)02-0099-03

在中醫傳統理論中“未病先防”思想尤其被強調重視,“治未病”概念最早見于《黃帝內經》(簡稱《內經》),《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第二》:“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饵S帝內經》作為中醫理論體系的奠基之作,其中涉及的指導思想及臨癥防治原則至今指導臨床實踐,為后世醫家臨癥實踐汲取智慧之不竭源泉。筆者通讀《內經》,從其中涉及的預防思想出發,汲取精華,提出于疾病預防中的一點思考,望能使“往圣之絕學”為今人之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1 《內經》對疾病預防的認識:主動防御與被動防御

《內經》中十分重視疾病的防治,強調疾病預防的意義絕不亞于治療,充分重視防患于未然的重要價值,所謂“上工治未病”。關于疾病的預防,《內經》中一方面強調躲避邪氣的重要性,“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另一方面十分看重提前采取積極有效的防御措施,謂“真氣內守,病安從來”即是此旨。

《內經》中描述過兩種相反情況,一為《靈樞 賊風第五十八》中:“今有其不離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另一為《素問 生氣通天論篇第三》:“蒼天之氣,清凈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庇帧鹅`樞 本臟第四十七》:“雖犯風雨卒寒。大暑猶有弗能害也。有其不離屏蔽室內。無怵惕之恐。然猶不免于病”。即是說一類人不離屏蔽,不出戶門卻會突然生病,另一種為雖然接觸邪氣而能安然不病。

《內經》對造成兩種情況的原因做出分析,認為前者是素有“宿邪”留于內,機體自身處于失衡狀態,極其輕微的外因便可以導致疾病的發生,所謂:“此皆嘗有所傷于濕氣,藏于血脈之中,分肉之間,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卒然喜怒不節,飲食不適,寒溫不時,腠理閉而不通。其開而遇風寒,則血氣凝結,與故邪相襲,則為寒痹。其有熱則汗出,汗出則受風,雖不遇賊風邪氣,必有因加而發焉?!焙笳邉t正氣強勝,雖觸犯四時不正之氣,卻終不能干擾機體,不會對機體正常運轉產生任何影響,即所謂:“陽氣固”是也。

《內經》在提出被動防御的同時,更指出了主動防御的重要性。被動防御即躲避邪氣,避免為不正之邪氣所侵犯,是預防的方法之一,所謂“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主動防護亦極其重要不可忽視,主動防護就包含了顧護正氣和清理、調伏宿邪兩個方面。調和陰陽平衡,調伏宿邪,以減輕宿邪對機體干擾,繼而降低邪氣對機體產生影響而誘發病變的可能性。換言之,中醫思想不僅看到邪氣,更加看重對人體自身的調節防御系統的調動。

2 《內經》中疾病預防的原則與方法

筆者通讀《內經》試從以下三方面簡要概述《內經》中所包含的預防調攝原則。

2.1 根據季節特點調整作息 《內經》指出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個時段各有特點,生命體受到四個時段的影響表現出生、長、收、藏四種變化。人生存于天地之中受到天地之氣變化的影響,《內經》中強調根據不同時令的特點而調整作息規律,從而使得機體適應自然界的變化進而臻于天人和諧之狀態,使得機體健康,抵御病邪,以此達到不病的目的。如《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第二》中所論:“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并就四時的不同特性以及調養原則做出了詳細論述?!端貑?四氣調神大論第二》中:“春三月,……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行,以使志生。夏三月,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冬三月,……早臥早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p>

2.2 根據運氣節律變化調整 《內經》中十分強調五運六氣的作用,認為氣候變化對機體有著重要影響,《素問·六節臟象論第九》云:“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五運六氣學說是研究自然界氣候變化對人體生理活動,病理變化的影響及與發病關系的理論[1]。五運六氣學說運用天干、地支作為演繹符號,對氣候變化做出推論[2]?!秲冉洝分杏?篇專門論述運氣理論的‘大論’篇章,詳細記述了關于五運六氣的推演方法,旨在說明不同年份的氣候各有特點,按照一定規律循環往復進行著變化,強調根據不同年份時氣偏盛特點而做出相應調整,以減輕太過或不及之氣影響人體導致相應性質疾病的發生?!端貑?六元正紀大論第七十一》云:“先立其年,以明其氣,金木水火土運行之數,寒暑燥濕風火臨御之化,則天道見,民氣可調,陰陽卷舒,近而無惑”。

2.3 根據不同體質特點采取護養措施 人體的生命活動過程有著共性的普遍規律,然而不同個體由于先天獲得和后天遺傳因素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性,《內經》中注重不同個體間的差異性,《靈樞 壽天剛柔篇》:“氣質有盛有衰,骨骼有大有小,肌肉有堅有脆,皮膚有厚有薄”,并指出不同體質人具有不同特點,調養方法亦有差別。體質因素在疾病的發生與演變過程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不同體質特點與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密切相關[3],如《靈樞 邪氣臟腑病形第四》所論:“邪之中人臟,奈何?曰:形寒寒飲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故氣逆而上行?!?/p>

故而,《內經》中對疾病預防強調不同個體間的差異性,同時,又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強調順應不同時段的特點而變化,以達到遠離疾病的目的。

3 辛丑年疾病預防原則與方案

3.1 辛丑年運氣特點 2021年為辛丑年,《素問 六元正紀大論第七十一》云:“上太陰土,中少羽水運,下太陽水,雨化風化勝復同,所謂邪氣化日也。災一宮,雨化五,寒化一,所謂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熱,中苦和,下苦熱,所謂藥食宜也?!?/p>

《內經》中表明辛丑年總為水運不及之年,司天之氣為太陰濕土,在泉為太陽寒水。太陰濕土司天者,太陰主濕,辛丑年上半年總體雨水多而濕氣偏勝,客氣加臨可加重中焦濕阻,脾腎更易為寒濕所乘。太陽寒水在泉,水主寒,寒盛侵犯機體,易生痛癥,《內經 至真要大論第七十四》:“太陽在泉,寒復內余,則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脛足膝中痛”。

3.2 疾病預防原則 結合本年度運氣的特點,防疫當更加重視固護陽氣和祛濕排邪兩方面。

3.1.1 固護陽氣 《素問·生氣通天論第三》云:“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比梭w陽氣無時無刻不在溫養周身,在外則溫煦體表。抵御外邪而為屏障,在內則推動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轉,如果陽氣不振不能抵御驅除邪氣或溫煦作用減弱導致陰邪內生則導致疾病的發生。

3.1.2 祛濕排邪 濕性重濁屬陰,邪氣過剩,陽氣不能驅除邪氣,受到傷害,導致疾病的發生?!端貑枴り庩枒蟠笳摰谖濉吩疲骸瓣巹賱t陽病”,另外濕性重濁也最易困阻陽氣,劉完素《宣明方論》“濕氣先傷人之陽氣,陽氣不能通調水道,如水道下流淤塞,上流泛溢必為水災”[4],又如《溫熱論》“濕勝則陽微”可以為證。祛濕排邪為恢復機體陽氣正常功能的重要方法,故曰:“通陽不在溫而在利小便”[5]。

3.3 疾病預防方案

3.3.1 順應季節的變化,顧護陽氣生發 春夏季節,萬物復蘇,植物由枯萎到繁秀,是陽氣生長與養護的重要時段,當鼓勵民眾順應季節特點,加強運動,以社區為單位推廣五禽戲、八段錦、道家臥功等養生保健功法,順應季節特點保護陽氣的正常生發、生長與隆盛,使得身體強健,從而更好的屏退外邪的侵襲。另外,可適當進行家庭艾灸方法的普及與應用。艾草,為溫通經脈之良品,張介賓《景岳全書》:“能通十二經,而尤為肝脾腎之藥。善于濕中逐冷除濕,行血中之氣、氣中之滯”。且艾條的香氣有芳香避穢之能,適當推行溫和灸等簡單的艾灸方法有防病驅邪之能。

3.3.2 運氣節律特點與疾病防治 《素問 六元正紀大論第七十一》辛丑年有:“其化上苦熱,中苦和,下苦熱,所謂藥食宜也?!?/p>

“上苦熱”指出藥食之用的原則當主以味苦性熱之品建功,苦能燥濕,溫熱可行其寒濕。故而,借助自然界陽氣生長時段而補益自身陽氣十分必要,當注重除濕顧護脾陽、腎陽藥膳以及足浴的應用?!爸锌嗪汀?,間氣濕熱相搏,而苦味性燥,飲食當以味苦性平者為主?!跋驴酂帷?,寒水在泉,寒氣侵襲,飲食亦當辛溫性熱者為宜。

3.3.3 重點人群的防護 陽虛體質者、痰濕體質者,老年人以及有慢性基礎疾病者,尤其素有痰濕或陽氣虛弱之證者。

陽虛體質者,注意飲食調攝,三餐增加甘溫食物的比例,強調避免過食冷物,貪涼浴冷。脾陽虛者,狗肉、羊肉、鰱魚、糯米、洋蔥;腎陽虛者韭菜、韭子、黃鱔、山藥;陽虛體質者可以生姜煎湯浴足[7]。痰濕體質者可適當應用成方成藥,如正確指導使用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水組方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藿香正氣散,功能解表化濕,理氣和中,《湯頭歌訣》記載本方能“辟一切不正之氣”[6]。另外,可以驅寒、除濕、通經絡的艾草煎湯浴足。

綜上所述,從固護陽氣和祛濕排邪兩方面入手加強主動防御,如家庭艾灸、運動功法、藥膳、足浴等多種防疫方法的推廣應用,增強國民體質,無病者享健身延年之益處。

參考文獻:

[1]張澤淵,陳永坤.五運六氣與疾病治療小議[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7(9):62.

[2]王慶其,陳曉主.實用內經詞句辭典 修訂版[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17:66.

[3]李淑萍,楊建宇.國家中青年名中醫 李淑萍[M].鄭州:中原農民出版社,2017:161.

[4]裘慶元輯.醫話醫論秘本十五種 上[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9:426.

[5]周鴻飛,呂桂敏,徐長卿點校.溫病條辨 溫熱論 濕熱病篇 外感溫病篇[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59.

[6]喬模主編.湯頭歌訣[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55.

[7]臧俊岐著.足浴足療輕圖典[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29-30.

(收稿日期:2021-08-02)

猜你喜歡
內經邪氣素問
從幽門螺桿菌感染視角新解“邪之所湊 其氣必虛”
幸福來自感動
《內經》目睛命門的本質及其與足太陽經源流關系的探討
別輕易拔罐刮痧
《內經》理論在《中醫內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生病起于過用”與養生
從太陽氣化的角度談咳嗽的機理
腔內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治療腎結石42例臨床觀察
玲瓏歡
關于《素問》“味歸形形歸氣……”的注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