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貿易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

2022-03-07 00:04孫艷王俊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6期
關鍵詞:立德樹人課程思政

孫艷 王俊

摘 要:“國際貿易學”是學生掌握和探索貿易經濟理論政策措施的關鍵課程,是國貿專業在“立德樹人”理念下課程思政改革的重要陣地。課程思政改革應突出專業特色,引導學生建立全球化視野,著重培養學生的全局觀;深挖思政元素,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民族觀、價值觀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思政改革應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位一體,并從師德建設、平臺建設和考評體系建設各方面全面推進改革力度,實現學生專業知識與核心素養能力的協同發展,注重思政教育長效性。

關鍵詞:課程思政;“國際貿易學”;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F74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6.009

高等教育全面推進課程思政改革,把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人格培養等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與專業技能傳授有機融合,是培養德才兼備高等人才的重要途徑。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是我國培養新一代外貿人才的搖籃和基地,“國際貿易學”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是學生掌握和探索貿易理論的關鍵課程,在“立德樹人”理念下也應該成為國貿專業課程思政改革的重要陣地。

1 以課程體系為基礎,建立全球化視野

“國際貿易學”課程體系主要包括三大模塊——理論、政策、措施:融合中外貿易經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深入研究全球對外貿易領域中的新現象、新問題,既展現貿易經濟理論的整體面貌,又結合中國外貿發展現狀,分析研究我國外貿政策措施的現實問題。在課程思政融合教學的過程中,應以課程體系為基礎,引導學生建立全球化視野,著重培養學生的全局觀,追求多邊利益平衡,在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胸懷國家、放眼世界,實現學生專業知識與核心素養能力的協同發展。

1.1 全球化視野下的國際貿易理論

生產和分工國際化是國際貿易發展的基礎,而科學技術是推動全球化分工和貿易的主要動力。經濟全球化在科技發展的不同階段呈現出不同特點,不斷為經貿理論發展提出新的課題,創造新的理論研究方法,賦予新的時代特色。

基于全球化視角梳理國際貿易理論演進歷史和主要成果,對于國際經濟規律的把握和各國經貿政策制定的解讀,規避“比較利益陷阱”,發揮貿易自由化戰略的積極作用,實現國際貿易理論的中國化具有重要意義。

1.2 全球化視野下的國際貿易政策

一國的外貿政策是調節該國對外經濟活動的主要原則和方針,不同外貿政策的實施,必然會影響一國內部與多邊國家之間的利益分配。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不斷完善相關貿易政策,全力推動進出口穩定發展,促進外貿穩中提質。

在全球化視野下捋順對外貿易政策的歷史演進和變遷脈絡,并結合我國時代發展背景審視外貿政策的演變路徑,可以更加深刻體會國家在不同歷史時期外貿政策調整的成就和意義,更堅定地擁護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1.3 全球化視野下的國際貿易措施

國際貿易措施是貿易政策的得以貫徹和落實的載體,主要依據是經濟規律和市場經濟法則。貿易措施主要涉及進口限制、出口促進、出口管制等方面。在全球化視角下評估各國主要對外貿易措施,積極致力于減少并消除各種關稅與非關稅壁壘對國家造成的不利影響,構建公平和自由的國際貿易環境,具有較強的理論高度和實踐指導意義。

2 以教學體系設計為核心,突出立德樹人理念

2.1 挖掘課程思政元素

專業課教材通常以闡述專業理論為主。作為誕生于西方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學科,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大多為西方經濟學者所占據。我國相關專業的教學工作由于缺少理論研究和方法研究的本土化,因此往往產生社會形態和思維方式上的沖突。同時經濟學學科強調“理性人”思維模式,注重辯證思維和嚴謹的邏輯推演,教學內容多為定性與定量研究,缺少人文色彩。

課程思政在本質上還是一種教育,是為了實現立德樹人。因此,“國際貿易學”課程思政建設中,要在基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對每個核心知識點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充分體現國際貿易的時代特色和本國特征。通過挖掘與課程匹配的思政元素,借助多邊貿易案例,積極關注國內國際經濟大事件,關注外貿行業熱點和難點,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舉止產生影響,引導當代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把學習、觀察、實踐同思考緊密結合起來。

2.1.1 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課程思政設計首先要有較高的政治站位,明確培養對象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育人目標,加強國貿專業學生對本專業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結合當前的復雜多變的國際多邊經貿關系,我國繼續堅持自由貿易的對外政策基調,進一步加強價值鏈合作,有助于維護開放型世界經濟,共同應對全球沖擊,這是大國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姿態和我國實力提升的重要表現。

2.1.2 樹立正確的民族觀

生產力理論和經濟發展階段論深刻詮釋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結合國家競爭優勢理論認識中國當前產業優勢和比較優勢及劣勢,通過貿易案例分析,梳理我國對外貿易在歷史上的興衰以及當前第一貿易大國地位的鞏固和向貿易強國邁進的歷程,結合我國外貿依存度和貿易條件的現狀以及近年來主要出口產品數據,讓學生了解我國在世界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大國擔當,正視中國的貿易地位以及作為貿易強國的國際責任;抒發學生愛國情懷,建立民族自信,引導學生正視歷史,牢記使命,大力發展經濟建設,勇于擔當祖國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時代使命。

2.1.3 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通過凝練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和德育資源可以充分發揮專業課程對學生的價值滲透和引領作用。結合戰略性貿易政策和我國戰略性產業輸出項目,將全球多邊體制和我國黨的十九大精神“完善市場機制”相結合,探討中國“市場經濟”的認同,樹立強大的中國精神和中國價值。國際貿易涉及不同國家的交流合作,要學會尊重文化差異和多樣性的同時,建立文化自信,增強社會責任感。結合中國企業對外經營和外企來華投資,培養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基本倫理道德觀滲透到經濟發展中。

2.1.4 提升職業道德修養

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涉及國際分工、國際貿易規則、國際慣例、貿易管制和促進措施、區域經濟等問題,學生必須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嚴格的法律、法規觀念和公平競爭觀念,學會面對不公平待遇時捍衛我國企業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結合中美貿易戰等中國貿易摩擦案例,以及美國對華高科技管制法規的出臺,激發學生拼搏進取的品格,只有不斷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才能實現民族振興,減少中國出口的不公平待遇。

2.2 梳理育人教學體系

從人才培養方案到教學大綱再到教學課程案例都要對思政教學有清晰的闡述和設計。教案中要明確、具體地對課程思政內容進行系統設計,專業知識和思政內容如何無縫對接,每一部分思政教學的具體目標和展開方式都要細化和具體。

2.2.1 以課程體系建設為根基

課程思政育人體系的基礎在“課程”,切實強化課程體系建設是課程思政建設的根本,國際貿易學課程思政育人體系的設計與規劃必須遵循課程自身的知識框架體系。國際貿易學教學從國際分工理論、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國際投資、區域經濟和技術服務貿易等幾大模塊展開,對應相關知識模塊所延展開的育人體系,也應從全球視野、民族振興、產業經濟發展、職業品德等方面,從宏觀到微觀多位一體。

2.2.2 以案例教學為核心

將思政元素融入案例分析,與學生開展主題討論,是育人目標實現的有效手段。在案例內容的選擇上,應注重鮮活性、代表性和及時性。例如,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明顯放緩,中國堅定維護經濟全球化,主動作為,塑造全球多邊經貿新格局,促進中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同時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引導學生樹立全球化視野和格局;結合中國連年遭遇反傾銷調查與2020年11月中國對澳葡萄酒發動反傾銷調查的案例對比,激發學生提升技術研發意識,提高服務質量,走出低價競爭的漩渦,減少貿易摩擦和糾紛;結合我國在RCEP、BRICS等區域組織中的經濟發展戰略,深刻體會我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和合作機遇,培養全球化戰略意識和民族自信;結合我國核心產業發展戰略,探討這些經營百年或者在激烈競爭中異軍突起的優質企業,是如何獲得并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的,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3 以三位一體為目標,優化課程思政改革手段

3.1 提高教師團隊思政水平

德,乃立人立業之本。教師立德,具備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德,才能把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價值觀輸出給學生;教師立德,對教育事業有足夠的熱愛和情懷,才能在教學崗位上刻苦鉆研,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用言傳身教影響學生;教師立德,要關愛學生、一視同仁,關注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動態,做學生學業和精神上的領路人,真正受到學生的愛戴、尊重和信賴。如此,教師才能夠有效承擔“傳道授業解惑”之重任?!皩W史崇德”是立德的有效途徑。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提出了“學史崇德”的明確要求,學史崇德就是崇尚道德、推崇德行,以黨史照亮前行之路、洗滌心靈之塵、激發奮進之力。只有不斷加深專業教師對思政教育認知和理解,才能使專業教師自覺主動地把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和道德素養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3.2 豐富思政教育方式和手段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要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這里面,“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手段就是打通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等通道,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課堂常規教學、科學項目研究、學生日常管理和社會實訓實踐等各方面,具體包括:一是依托當前各大高校金課建設和網絡平臺課程建設契機,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的同時,搭建線上線下互動課堂,分享拓展學習心得和觀點交流,營造團結進取的學習氛圍,為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二是開展課堂專題討論和案例分析,針對包含思政元素的時事熱點問題,安排學生開展辯論和討論,提高學生的認知和覺悟,書寫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力量。三是加強校外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出去進行社會調查,拓寬視野,鍛煉能力,在實踐中認識和感知社會。

3.3 教學評價體系中融入思政目標

要進一步建立科學的評價和考評機制,將德育目標納入考評體系中,增加素質考核的部分。評價體系涉及過程評價、成果評價和考核評價,對學生的專業學習和思政學習進行考核。進行體現課程思政特色的專題討論,學生在分組討論、案例分析和成果展示等方面體現出的理想信念、道德標準、法治精神和職業素養被作為衡量學生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師思政教學效果的四大評價指標。同時,注重思政考評的過程性和長效性,將單一課程思政考核體系與整體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體系相融合,注重學生在不同成長階段道德素質的提升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樊麗明,楊燦明,馬驍等.新文科建設的內涵與發展路徑(筆談)[J].中國高教研究,2019,(10):1013.

[2]王振雷.論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的三維進路[J].思想理論教育,2019,(10):7275.

[3]梁燕.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若干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2020,(8):2327.

[4]王學儉,石巖.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20,(2):3342.

猜你喜歡
立德樹人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立德樹人視閾下的服務型基層黨支部構建方式探究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