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黨史教育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政課路徑研究

2022-03-07 11:01馬曉鈺
活力 2022年24期
關鍵詞:黨史思政大學生

馬曉鈺

(新疆師范大學,烏魯木齊 830017)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备咝K颊ぷ鞒袚鵀辄h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在兩個大局背景下,高校思政工作需要正視當前面臨的挑戰,抓住機遇,不斷創新,調整思政課的內容和方式,才能在多元意識形態激蕩的大變局中把握好話語權。新時代應立足于百年黨史,把黨史教育作為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重要內容,教導大學生深入領會黨史知識,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堅定理想信念,繼承和發揚黨史的優秀傳統,為民族復興大任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新時代大學生黨史教育面臨的挑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史教育不斷發展。但信息化時代的蓬勃發展雖然為黨史教育帶來了機遇,但也面臨著當前大學生學習黨史教育的主動性不足的問題。

(一)黨史教育重視程度不高

在高校開展黨史教育,目的是讓大學生了解黨的歷史,引導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當前,部分高校對黨史教育課程不夠重視是新時代黨史教育質量無法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黨史教育包含黨的百年歷史,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中的占比不大,大學生只能在關于黨史教育的書本中理論性地學習黨史,或是在紀錄片中了解黨史,對黨史的認識不夠全面。黨史教育的內容較少、學習時間太短,再加上大學生專業課學習、生活及社交時間的占比較大,對黨史的認識自然不夠深入。例如,在講到“革命精神”時,雖然在書本中有提到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但因黨史教育占比不大,并未提及其中英雄人物的偉大事跡,無法發揮英雄事跡對大學生的引領作用。這種現象不僅導致黨史教育無法深入,也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大學生學習黨史教育的主動性較差

當前,部分高校的黨史教育主要是傳統灌輸式的課程教學模式,這些課程是高校傳播主旋律意識形態的主渠道。一方面,黨史教育僅僅是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內容之一,除黨史專業外,其他專業的學生接受黨史教育課程的學習相較于對專業課程的學習要少。一部分大學生學習自控力差,認為包括黨史教育在內的思想政治課程并不能給自己帶來有用的知識與技能,對畢業之后的求職幫助不大,所以相比于專業課程,其對學習黨史教育課程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差。另一方面,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教授課程為主,部分老師更注重是否能夠完成規定的教學任務,將黨史教育知識強制灌輸給學生,這樣被動接受黨史知識的過程缺乏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得學生對學習黨史知識的興趣不高。大學生學習黨史教育的主動性較差,使得黨史教育成為“走過場”,這也是新時代高校黨史教育面臨的挑戰。

二、新時代黨史教育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政課的重要價值

黨史教育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政課,能夠更好地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培養和激發當代大學生的愛國精神,同樣也是抵制錯誤思潮的重要依托。大學生只有通過學習黨的百年歷史,了解黨的奮斗歷程,深刻領會革命先烈的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堅決擁護黨的領導,領會黨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才能在遇到艱難險阻時奮勇直上,肩負起自己的歷史使命。

(一)更好地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立德樹人,通過思想教育來培育“全面的人”,將黨史教育與思政課立德樹人的過程相融合,能夠更好地發揮黨史教育立德樹人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讓百年黨史成為立德樹人鮮亮的底色,這與思政理論課所堅持的政治性和價值理念相一致。黨史教育的內容與思政課內容相契合,在融合的過程中不斷相互促進,這豐富了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和資源。當前大學生普遍為“00后”,生活在當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沒有體會過革命的艱辛和中國曾經的貧窮與落后。大學是學生形成正確黨史觀和培養良好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讓大學生深刻了解到中國共產黨在困難中一步步前進,一步步強大起來的艱辛歷程,可以更好地認識世情、國情和黨情,從而讓大學生深化對歷史的認識,繼續學習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踐行黨的優良作風,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自覺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引導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那就要堅持“四個自信”。學習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是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的現實支撐,當前大學生處在復雜環境之中,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而歷史是生動有力的教科書,將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堂,深入了解黨的百年奮斗史,可以知道在中華民族遭遇危險困境時,中國共產黨挺身而出,帶領人民創造出了適合中國的道路,探索出了正確的理論,建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制度,凝聚了中華民族自己的文化血脈。這可以引導大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不懈努力,勤奮學習,把思想的進步落實到具體行動上,激發大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信心和動力。只有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增強對黨的事業的認同度,堅定“四個自信”,發揚黨的優良作風,才能更加清楚怎樣走好未來的路,才能在面對各種挑戰和不良思潮的沖擊時堅定政治信仰。

(三)有助于培養和激發當代大學生的愛國精神

大學生處在理想信念、價值取向和行為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大學期間開展黨史教育,可以激發其愛國熱情。百年黨史包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百年來中國人民在遭受苦難與犧牲時,在黨的帶領下不屈不撓、不怕犧牲、敢于斗爭,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許多感人事跡和偉大精神,應充分利用黨史教育中紅色資源的作用,將黨史教育中鮮活有力的愛國主義素材融入思政課。先輩們的英雄故事對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挖掘黨史中豐富的愛國主義素材,將英雄愛國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課,可以引發大學生的情感共鳴,從中感悟革命精神,讓大學生明白愛黨與愛國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將黨史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相融合,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黨的正確認識,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在未來腳踏實地,不懈努力,把追求個人理想與黨的事業融為一體,將愛國之情轉化為報國之志。

(四)抵制錯誤思潮的重要依托

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同思想文化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尤其西方意識形態沖擊著部分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一些錯誤的社會思潮值得關注。對于一些西方國家的不實言論,部分大學生鑒別能力較差,理性思維能力不完善,容易受到網絡謠言的影響,被這些錯誤思想所誤導,因此加強國內的輿論引導迫在眉睫。而思政課堂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將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能夠抵制錯誤思想和不良現象對大學生的沖擊,也是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的需要。通過將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學習黨的百年歷史,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可以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百年奮斗史中的重大事件、會議和人物,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明白對于歷史的評價不能離開當時的條件。大學生要保持警惕,堅定正確的歷史觀,堅持用唯物史觀正確認識黨史,自覺抵制錯誤思想的干擾,更好地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

三、新時代黨史教育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政課的實現路徑

(一)豐富黨史教育內容

思政課是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在傳統模式的思政課教學中,教師往往會按照課本中的內容來教學,以灌輸教育為主要的教學形式,這種課堂氛圍死板的形式并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也會影響學生學習黨史知識的興趣。在進行黨史教育時,教師可以靈活運用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時事新聞、影視作品,以及與學生生活緊貼的黨史素材,不僅可以給學生傳遞最前沿的知識和理念,也能使學生對黨史知識的內容更感興趣,更好地接受黨史教育。首先,教師在課堂上利用影視作品,如《恰同學少年》《建國大業》《毛澤東》等黨史影片,能夠增加教學的吸引力,吸引大學生觀看黨史影片,增強對黨的認識,從而開展對黨史知識的講解。其次,在建黨百年過程中有許多的英雄人物,他們都是鮮活的榜樣,他們體現的高尚道德情操、人格力量和愛國情懷至今仍然發揮著作用,被人們所學習,他們的精神令人感動。在黨史教育過程中講述偉大事跡,也能增強教學的感染力。例如,在講到抗美援朝戰爭時,教師可以講述“舍身堵槍眼的鋼鐵戰士——黃繼光”的英雄事跡,通過生動的案例,將抗美援朝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展現在學生的眼前,使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中國共產黨不怕困難、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在面對挫折時勇于挑戰。

(二)培養黨史教育隊伍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币环矫?,思政課教師對于高校思政課的開展起著關鍵性作用,而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的關鍵也在于黨史教育教師隊伍,打造一支有業務能力的“黨史”專業教師隊伍是加強思政課黨史教育內容的重要保證。當前,高校思政課仍然缺乏“黨史”專業教師,許多教師不能在教材內容中滲透式地講解,而是直接化地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地接受,難以激發學生對黨史知識的學習興趣。應擴充“黨史”專業教師在思政教師隊伍中的比例,培養更多有黨史知識基礎的優秀人才,讓學生能夠清晰準確地了解黨史,接受黨史,對黨史感興趣,繼承在黨史學習過程中學到的優良傳統,并外化到實踐中。另一方面,提升對現有思政教師的黨史素質培養,關注思政教師的黨史學習成長,鼓勵教師之間進行黨史交流和經驗分享,積極開展黨史教育和培訓等活動為教師提供黨史學習機會,可以讓思政課教師牢牢掌握百年黨史的理論知識,能夠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創新教學內容,積極挖掘黨史素材并合理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使黨史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生活,突出黨史教育的生動性和吸引力,提高大學生學習黨史的興趣。

(三)拓展黨史教育教學方式

新時代的大學生個性獨特,敢于挑戰,思維跳躍,部分大學生對于黨史知識缺乏正確的認識。因此,在開展黨史教育時,應當關注大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實際需求,提高黨史課程對大學生的吸引力。第一,重視黨史教育實踐活動的作用,探索當地的紅色資源,發揮革命紀念館、革命基地、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的價值,在參觀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到革命道路的曲折和艱難,永遠銘記歷史,了解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繼承革命英雄人物的事業,用滿腔的熱血創造祖國光輝燦爛的明天。第二,深入開展在國慶節、建軍節和建黨節等歷史紀念日舉行的詩歌朗誦、知識競賽、紅歌大賽等主題活動,為黨史文化創造良好的棲息地,讓大學生在國家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能夠站出來貢獻自己的力量。開展活動的目的就是讓當下的大學生勿忘國恥,牢記中華民族的精神氣節,勇擔責任,譜寫中國未來的新篇章。最后,可以舉辦老紅軍戰士、烈士子女交談會,聽當事人講述革命故事,從真實途徑了解黨史,使大學生通過英雄的事跡領會革命精神,提高大學生學習黨史知識的興趣,從先烈榜樣中汲取高尚品德和奮斗精神,繼承革命先輩的遺志,用自身的實際行動來實現中國夢的復興。

(四)創新黨史教育教學載體

新時代,隨著互聯網產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在獲取信息時有了豐富的渠道和途徑,新媒體平臺相較于人們以往的生活方式,有著便捷性和廣泛性的特征。在黨史教育融入思政課時,創新黨史教育教學載體,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利用網絡的形式進行黨史教育更容易被大學生接受,可以提高大學生黨史教育的參與度,提高教育質量。因此,可以將黨史知識融入大學生常用的新媒體平臺,思政課教學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強黨史宣傳教育。例如,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大學生常用的平臺,對革命先烈的光輝事跡和道德品行進行宣傳,使黨史教育走進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發揮互聯網的信息共享性,分析學生的特點,增強黨史宣傳的針對性,思政課教師可以在大學生常用的互聯網平臺發布革命故事、紅色影片、英雄人物傳記等學習素材,讓大學生更快速地接觸到影視資料、黨史文章,提高大學生學習黨史的積極性。在黨史學習的交流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使教師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能夠及時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教師對于時事熱點事件進行正向引導,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黨史觀。

猜你喜歡
黨史思政大學生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第一次學黨史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黨史上的今天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