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價值及應用途徑

2022-03-11 08:04袁珊珊
幸福家庭 2022年18期
關鍵詞:革命紅色課程

■文/袁珊珊

紅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文化類型,是一種非??少F的精神財富。紅色文化對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培養有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在小學德育教育中合理地應用紅色文化不僅能夠有效地豐富校園文化,同時還能夠很好地補充學校的常規教育。

一、紅色文化的內涵

紅色文化是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誕生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戰爭年代,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這一時期創建的先進文化,其表現形式分為在革命與建設過程中所形成的革命根據地遺址、紅色紀念地、紀念物、歌曲文藝作品等物質文化形態,以及在這一過程中孕育出的革命精神、革命歷史、革命事跡等非物質文化形態。

二、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價值體現

(一)時代價值體現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紅色文化是革命傳統教育最主要的載體,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教育目的,紅色文化教育與社會緊密聯系,適應時代發展,體現了時代精神,新時代推進紅色文化的傳承對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大意義。

不同時代背景下,德育課程理念也有所不同。學校作為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在教學時必須開展符合時代特征的教學,落實傳播紅色文化,響應時代號召。新時代,我們將紅色文化上升到新高度,重視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就不可避免地要對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革命歷史、革命人物進行講解,而紅色文化就是這段歷史的載體。中小學教師要立足現實,響應社會“紅色文化”熱潮,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更新教學形式,更新教育理念,體現紅色文化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的時代價值。

(二)育人價值體現

《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對學生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革命傳統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紅色文化是革命傳統教育的最鮮明的文化代表,體現了傳統美德和崇高的革命精神,具有豐富的育人價值,是發揮德育育人作用的重要教育途徑。紅色文化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支柱和文化支撐。教師要充分挖掘好紅色文化中革命精神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增強國家認同感、歷史認同感,傳承民族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課程價值體現

紅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結合體”,是新時代立德樹人的重要資源,提供了新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開拓了新的教育形式,是小學德育課程中可利用的優質資源。學校、教師要組織開展“紅色研學”“紅色走讀”等活動,帶領學生去革命英雄紀念館、紅色旅游景點進行實地學習,充分利用好社會資源,使紅色文化的物質文化形態資源成為德育教育的“第二課堂”。不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以紅色文化資源作為課程建設的資源,不但能夠增強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而且還能促進學生德育的發展。

三、利用紅色文化創新小學德育教育

通過研讀《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版)》可以了解到道德與法治課程設置了入學教育、道德教育、生命安全與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主題,要求學校圍繞紅色文化中的非物質文化形態中的革命故事、革命英雄人物進行課程設計,利用社會的紅色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更新德育教育的課程內容,為小學德育教育增添時代元素,促進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地方政府發揮領導作用

地方政府對于教育起著領導、推動的作用,為整合教育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保駕護航。各省陸續對紅色文化教育頒布了規范性文件,江西省、遼寧省等政府部門都對紅色文化教育出臺了相關規定。例如,江西省出臺了《紅色文化教育大中小一體化課程標準化建設實施意見》,聯合教育部發展研究中心共同編寫出版了全國首套“紅色文化”系列地方性教材。江西省作為中國革命的“紅色搖籃”,紅色文化資源極其豐富,紅色文化教育走在發展前列。正是在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和領導下,紅色文化教育在省內開展得如火如荼,經過調查了解,高年級的學生比低年級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認識、了解明顯要好,紅色文化教育成果顯著。在江西南昌、井岡山、安源等多個地區的小學的課程表中已將紅色文化列為獨立開設的課程,每單元分別設計了內容學習和實踐活動環節,將小學低、中、高這三個學段的教學內容納入課程表中并做了明確的課時安排。地方政府應發揮領導作用助力學校開展地方課程、特色課程,立足于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對紅色文化教育課程進行開發,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對紅色文化有更加系統、深刻的理解。

(二)立足學校主陣地

1.營造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隱性課程,是一種潛在課程,通過學校環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產生影響。學校要利用學校環境和基礎設施營造校園文化,在學生的在校生活中滲透紅色文化。如建立校園“紅色文化長廊”,挖掘革命歷史故事、革命英雄人物這類的紅色文化非物質文化形態;在校園文化墻、班級文化墻的宣傳欄增加紅色文化模塊,由學生定期更新模塊內容,成立紅色文化宣傳小組,負責收集、整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歷史資料,感受黨的百年歷程,潛移默化地將革命傳統教育、愛國教育融入學生的生活當中,更加豐富校園文化和班級文化,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紅色文化的興趣。

2.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教師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體,其教學水平是決定學生學習質量、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學校應重視對教師教學水平、教學技能的培養。教師對紅色文化了解的廣度、理解的深度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為保證紅色文化教育的教學質量,學校要整合周邊實地教育資源,利用當地紅色教育基地、培訓基地定期安排教師開展集體性學習活動,為教師積累紅色文化知識、創新教育教學提供條件;學校應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組織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開展教師“紅色課堂”教學競賽活動,設立獎勵機制,鼓勵教師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創新教學,促進教師對紅色文化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三)發揮教師主導地位

1.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教師要積極挖掘紅色文化,凝練紅色教育資源,充分地利用實地資源和網絡資源開展德育教育,發揮主導作用,引領學生傳承紅色文化,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善于整合教育資源,讓紅色文化變得更加鮮活、有生命力,開發紅色文化的物質性和非物質性文化形態資源,發揮革命遺址、紀念館承載的時代精神和革命精神,為德育教育探究新模式。在小學德育教育教學和實踐中,教師可以運用與紅色文化相關的歷史資料、視頻、圖片,以講述革命故事的方式向學生呈現革命歷史,感受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引起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責任意識,提升道德修養;聯合社會資源,組織學生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紀念館,通過實地教育,全方位地讓學生沉浸式認識紅色文化;利用建黨節、國慶節等各種重大革命歷史事件紀念日,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紅色教育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抓住教育契機,讓學生及時地記錄并分享自己學習的真實感受。

2.巧妙引進課堂教學。在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可以將紅色文化作為教學內容素材的主體部分,這有助于道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主題部分的教學更好開展。例如,小學第一學段的內容中要求學生認識黨旗,熱愛中國共產黨,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感受黨的百年奮斗取得的重大成就,教師可以通過梳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的發展歷史脈絡,采用時間節點的方式列出黨的百年奮斗取得的重大成就,讓學生感受中國共產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第二學段的內容中要求學生了解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體會“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或者去當地的紅色教育基地收集展覽館里關于革命人物的資料,開展主題報告會,以學生匯報、學生互評、教師補充的形式形成開放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中融入紅色文化元素,利用關于“紅色文化”的視頻資料、圖片等教學資源進行教學設計,讓學生系統全面地學習革命歷史、感受革命精神,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

3.提升教師自身素養。對于紅色文化教育,教師往往沒有進行專業性的課程教學,在將紅色文化引進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施展不開的情況。在教學知識層面,教師自身要熱愛紅色文化,進一步拓展、累積紅色文化領域知識才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指導實踐活動的需要,以樹立教師威信,延伸學生的知識面。正因為有了教師對知識的深刻理解,賦予知識以活力,才能夠使學生吸收、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刻含義。在教學技能層面,教師要打磨自身教學技能,讓歷史紅色文化變得鮮活起來,讓紅色文化以更加立體、親近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感受革命的歷史內涵和精神內涵,激發其愛國情懷、報國之志。在教學情感層面,紅色文化包含著“人、事、魂”,是一段沉淀的歷史,其中的革命事件、革命英雄人物、革命精神需要教師運用情感教學,創設環境,利用語言、動作讓學生走進歷史,引起學生共鳴,教師在運用紅色文化進行德育教育時要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紅色文化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還是一種教育資源,有著很強的教育價值。在陶冶小學生道德情操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深刻感知愛國主義精神。因此,各個小學需要結合本地文化的優勢,在德育教育中合理地融入紅色文化,以此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革命紅色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紅色是什么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紅色在哪里?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追憶紅色浪漫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