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浮市農民收入現狀、制約因素分析及對策建議

2022-03-15 06:22李烙布
南方農業·上旬 2022年2期
關鍵詞:農民收入農業發展制約因素

李烙布

摘 要 云浮市地處廣東省中西部、兩廣交匯處,是廣東的“大西關”,是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廣東省現代特色南藥試驗區,具有豐富農業資源,盛產多種名優特色農產品。2020年,該市農民可支配收入為17 777元,其中工資性收入為10 562元,占比59.41%?;谵r業發展角度,剖析了云浮市農民收入構成及其制約因素。提出對策建議:1)強化平臺建設,完善流通體系;2)強化品牌建設,提升農產品附加值;3)強化產業化建設,延伸農業產業鏈;4)強化信息化建設,推進農業新業態發展;5)強化人才建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關鍵詞 農業發展;農民收入;制約因素;對策;廣東省云浮市

中圖分類號:F323.8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3.006

廣東省云浮市是傳統的農業大市,為充分了解該市農民收入現狀,筆者進行了實地調研。在廣泛聽取了當地農業部門、農業調查隊、農民的意見和建議,并查閱相關資料,對比省內其他地市情況的基礎上,提出發展對策。

1? 現狀

從農村經濟來源分析,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分為工資性收入(勞務收入),經營性收入(農業生產如種糧、飼養畜禽等的收入),財產性收入(對外投資和財產租賃等取得收入),轉移性收入(國家支農政策等相關收入)等四個方面[1]。楊朧皓等認為,城市按收入可分為四類,第一、二類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遠高于其他城市,東莞和廣州為第一、二類城市的典型樣本;第三類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與第四類大致相當,但工資性收入較高[2]。由表1[3-5]可知,2018—2020年,云浮市農民可支配收入持續上升,以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為主,工資性收入占比58%以上,經營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占比均在20%左右。云浮市應歸屬為第三類城市,工資性收入是云浮市農民收入的最主要組成部分,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占比逐年增加,一直占據四個收入結構中的第一位;經營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也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經營性收入整體呈現平穩中上升的趨勢,而轉移性收入呈平穩中下降的趨勢。

2? 農民增收制約因素

2.1? 農業生產以小規模經營為主

云浮市地處山區地帶,農村相對較封閉,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受文化水平及地勢等因素限制,多數農戶無法利用先進技術,以小規模經營為主。據調查顯示,云浮市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農戶有62.46萬戶,經營耕地規模10畝(1畝=667 m2)以下的農戶有62.19萬戶,而經營耕地規模超過50畝的僅有87戶。

2.2? 農業龍頭企業整體實力不強

目前云浮市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只有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家,在廣東省排位靠后,與湛江市(8家)、清遠市(7家)、梅州市(3家)有一定差距;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有36家,在廣東省排第14位,與梅州市(152家)、茂名市(95家)、湛江市(90家)、韶關市(63家)、清遠市(54家)差距較大。云浮市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農業龍頭企業只有14家(其中13家為畜牧業企業,1家為南藥企業),農業龍頭企業在規模和經營指標上整體實力不強,帶動農戶進入市場的能力偏弱。云浮市大部分農業企業以生產銷售農產品原材料為主,農產品加工企業數量少、層次低,絕大多數以粗加工為主,精深加工程度不夠,沒有充分實現農產品的附加值,而且儲存、運輸、銷售等下游產業發展滯后,產業鏈條延伸不夠。

2.3? 農產品易受市場因素制約

受品種單一、種養技術水平不高等多種因素影響,云浮市農產品生產面臨市場競爭力不強、效益下降等諸多問題。1)水果。以橘、香(大)蕉、荔枝、龍眼和青梅等季節性水果為主,保鮮期極短,不能像蘋果那樣長期保鮮,導致水果產量雖穩步增長,但因供求關系,使水果價格與水果產量呈負相關,未能達到理想的增產增收效果。2)水產。養殖品種以傳統四大家魚為主,主要集中在草魚、鳙、鰱、鯽及羅非魚等,市場競爭力不如鱸、黃花魚等。3)農戶。獲取市場信息渠道不夠暢通。農戶對市場信息的把握不及時,看重短期利益而不顧長遠利益,有時對市場形勢判斷得不夠準確,導致實際經濟效益與預期經濟效益有差距,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農業生產的積極性。

2.4? 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由表1可知,近3年來云浮市農民財產性收入人均僅有50多元,可以說是“空白”狀態。農民手中擁有承包地、林地、宅基地和閑置農房,但資源變資產步伐明顯滯后,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經濟效益未能實現最大化。以承包地為例,云浮市有承包地7.27萬hm2,2020年流轉總面積為3.19萬hm2,占比43.73%,仍有0.20萬hm2耕地拋荒棄耕。嚴格地說,土地流轉的期限一般都在5年以上,目前云浮市流轉期限4年以上的為1.71萬hm2,占流轉量的53.6%,占承包地總面積的23.5%。與江浙和省內清遠、潮州、梅州等先進地區利用豬欄、牛舍改造辦起來的鄉村“豬欄咖啡館”(豬欄改建咖啡屋)、“甜頭小憩館”(柴草房改建甜品店)、“牛魔王餐廳”(牛舍改建農家樂)、“激情無限”(倉庫改建娛樂室)、“快樂驛站”(閑置民居改建小旅館)等,相距甚遠,差異巨大。

2.5? 農民就業競爭力較弱

隨著全域城市化的快速推進,以及農業現代化、產業化、集約化和規?;募铀俳ㄔO,一批農民與世代生存的土地脫離已成必然趨勢。據云浮市統計年鑒顯示,2018—2020年云浮市從事農業工作人數分別為69.6、68.06和66.83萬人,農業從業人數逐年減少,表明更多的勞動力已脫離農業工作,參與到第二、三產業工作中。而隨著市場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勞動用工制度更加注重市場就業取向,產業結構也向知識經濟調整,對求職者的素質條件和就業競爭意識要求越來越高。據表2[6]可知,云浮市每10萬人口中擁有大學(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 871人,擁有高中(含中專)文化程度的有12 512人;2020年15歲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32年,在粵東西北的12個地市中處于下游。數據表明,云浮市大多數農民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能勝任技術含量高、工資較高崗位的人數不多。

3? 對策建議

3.1? 強化平臺建設,完善流通體系

3.1.1? 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農副產品“安全供給地”建設水平

突出“灣區所需、云浮所能”,以溫氏集團、希望集團、海大集團等龍頭企業為帶動,加強與廣州、佛山等灣區城市合作,著力打造集優質農產品倉儲、分揀、加工、配送、檢驗、檢疫、通關為一體的配送中心,聯結云浮周邊茂名、湛江、陽江、肇慶等周邊兄弟市,輻射廣西、貴州、云南、湖南等周邊省份的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副產品供應樞紐。

3.1.2? 完善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全面推進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田頭冷藏保鮮設施。加快羅定市全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縣項目建設進度。完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云浮物流配送中心項目建設,大力推進冷鏈物流骨干網“云浮市冷鏈物流基地”“羅定天瀧冷鏈物流項目”“新興縣天新冷鏈物流項目”等重點項目建設。

3.2? 強化品牌建設,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3.2.1? 品牌建設與源頭生產相結合

以發展綠色、有機、無公害農產品為目標,積極打造綠色環保無公害農產品,推動地域品牌標準化建設,構建“從田間到舌尖”全過程標準體系。結合云浮市品牌自身特點,積極推行農產品質量認證,提升品牌在市場中的認可率,促進生態農業優勢聚集,打造特色農業產業塊狀經濟。

3.2.2? 品牌建設與行業整合相結合

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打造一批優質農產品,以提升云浮市“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粵字號”“全國名特優新”等特色農產品品質。采用“龍頭帶動”模式,選擇具有規模性、知名度高的企業培育產品品牌,打造出具有市場優勢的優質產品,借力優質產品,創建云浮市公共品牌,推進特色品牌的發展。

3.2.3? 品牌建設與營銷推廣相結合

充分挖掘“三品一標”“粵字號”“全國名特優新”等特色農產品獨有文化特性,將特色農產品獨特文化用富有感染力的語段表述出來,講好品牌故事,將其分段地印在產品包裝上。

3.3? 強化產業化建設,延伸農業產業鏈

3.3.1? 加強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

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突出“灣區所需、云浮所能”,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接二連三”主陣地作用,強化精深加工、冷鏈倉儲、流通銷售等產業鏈條,創建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園,高水平打造“跨縣集群、一縣一園、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3.3.2? 培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培育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主體,創新經營主體與農民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業企業集聚發展,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提質擴量,引導現代家庭農場健康有序發展。

3.3.3? 推進農業全產業鏈布局建設

堅持一產“接二連三”的發展路徑,不斷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堅持“集品為業”的發展方向,以“一村一品”為基礎,集聚構建“一鎮一產業、一鎮一特色”的鎮域產業體系;堅持以小項目做成大產業的創新發展理念,充分運用“公司+農戶”等經營模式,不斷提高經營規?;?、標準化、產業化水平。

3.4? 強化信息化建設,推進農業新業態發展

3.4.1? 加快推進數字農業建設

加快新興縣國家級數字畜牧試點縣、羅定市省級數字農業農村試點縣項目建設,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利用物聯網技術,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業產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實施智慧農業工程,建設全市農業農村數字平臺,為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生產、管理、市場、培訓等信息技術服務。

3.4.2? 加快農村電子商務建設

完善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拓展名優產品外向型市場,確??h(市、區)有電子商務服務中心、鄉鎮有電子商務服務站、村有電子商務服務點。

3.4.3? 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工程

鼓勵對大田種植、畜禽養殖、漁業生產等進行物聯網改造,推動農業產業鏈改造升級。

3.5? 強化人才建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3.5.1? 探索職業中專院校開設農業類專業

推動本地區的職業中專院校開設種養類專業,號召、鼓勵部分沒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就讀種養類專業。農業農村部門牽頭聯合農業龍頭企業、種養基地、職業中專院校達成合作機制,具體專業對接具體農業產業項目,培養新一代的專業技術農民。

3.5.2? 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

結合《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實施意見》(粵府辦〔2016〕101號)工作部署,號召農業類專業人才備案農村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特派員可在農村開班講課,向農民講授現代農業專業技術,解答農民在種養過程中所遇到的困境,提升農民的種養水平。

3.5.3? 依托鄉村振興學院培訓農村實用人才

深化云浮鄉村振興學院教育培訓、技術支持、創業指導等服務,大力培養本土人才。組織開展農業技能培訓、返鄉創業就業培訓和職業技能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創新創業帶頭人。引導城市人才下鄉,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

參考文獻:

[1] 施瑾,劉鵬凌.安徽大別山老區農民收入構成及增收制約因素[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2(5):70-72.

[2] 楊朧皓,許越,李沛哲,等.廣東省農民收入增長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中),2021(6):64-70.

[3] 云浮市統計局.2018年云浮統計年鑒[EB/OL].https://www.yunfu.gov.cn/tjj/zdht/sy/tjnj/content/post_384861.html,2018-12-21.

[4] 云浮市統計局.2019年云浮統計年鑒[EB/OL].https://www.yunfu.gov.cn/tjj/zdht/sy/tjnj/content/post_1397557.html,2020-10-28.

[5] 云浮市統計局.2020年云浮統計年鑒[EB/OL].https://www.yunfu.gov.cn/tjj/zdht/sy/tjnj/content/post_1403668.html,2020-12-17.

[6] 廣東統計信息網.廣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一號)[EB/OL].http://stats.gd.gov.cn/tjgb/content/post_3283423.html,2021-05-15.

(責任編輯:丁志祥)

3943500338218

猜你喜歡
農民收入農業發展制約因素
新型城鎮化對農民收入的影響
職業教育對湘西州農民收入影響的實證分析
論城市社區體育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汝南縣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人力資本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理論及實證分析
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發展制約因素的探討
淺議水利現代化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聯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