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培養現代化醫學學術型研究生的科研綜合能力的思考

2022-03-16 15:55周曉瑩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22年22期
關鍵詞:導師研究生學術

肖 雪,周曉瑩*

(1.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廣西 南寧 530021;2.廣西醫科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廣西 南寧 530021)

2020年9月,教育部頒布《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1],提出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加快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十大專項行動。作為學歷教育中的最高層次,研究生教育已發展成為獨立的高等教育層次。醫學是與時俱進的、嚴謹與創新并存的科學。醫學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重要階段,而學術型研究生作為我國高等醫學院校和醫學科研機構的基礎研究或臨床基礎研究最重要的后備力量,需要更好的科學素養和科研能力。然而,大多數醫學研究生在本科階段是以背誦和記憶為主的學習。當他們進入學術型研究生的角色時,如果繼續本科的學習方式,或是按照傳統研究生培養模式在導師的指導下“做實驗”,完成一個小課題后發表論文畢業,那么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是缺乏獨立思考和主動思考能力的[2]。

在科技飛速發展和高速信息化的現代,如何培養具有嚴謹的科研思維、活躍的創新能力及扎實的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醫學學術型研究生,需要導師、研究生學院、科研機構和學校乃至社會多方面合作,多層面進行積極地引導和培養。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3]提出,到2035年,我國的高等教育競爭力應明顯提升。要完成這一目標,應利用現代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升一流人才培養和創新能力?,F對如何培養現代化的醫學學術型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進行淺談。

1 鍛煉醫學學術型研究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培養醫學學術型研究生,應當始終把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獨立思考是一種自主的思考,更是一種判斷性的思維,包括思維過程中的洞察、分析和評估的過程。

在培養學術型研究生獨立思考能力的過程中,首先要引導學生掌握獨立進行科研探索的基本思路。初入科研階段,面對未知領域和知識的深入,研究生容易感到困惑和迷茫。例如,來自本科臨床專業的研究生對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的實驗技術相對陌生,他們不熟悉各種實驗技術原理,不明白可以通過什么樣的技術獲得什么樣的結果,從而闡明什么樣的科學問題。導師在指導研究生時,不能完全放手任其發展,需要在本專業研究領域內授之以漁。例如,可先用“拋磚引玉”的方式傳授一種實驗技術及解決相應問題的方法,然后引導學生對類似科研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進行思考,從而使學生掌握開展獨立科研探索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其次,要鍛煉學術型研究生獨立閱讀和分析文獻的能力。一方面,科學研究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要求學生對特定的專業領域有非常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醫學研究涉及的專業領域很廣闊,在研究課題和研究方向上往往跨度很大,很多課題屬于多學科交叉,這就要求學術型研究生進行更深入且廣泛的閱讀,在進入課題研究前充分了解自己的課題及相關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而且,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需要跟蹤研究方向的最新進展,及時根據需要對科研內容作出合適的調整。導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閱讀的文獻和閱讀的方式,例如選擇年代較近和影響因子較高的文章進行精讀,掌握近年來該研究領域的最前沿;又如,根據閱讀目的,掌握不同的文獻閱讀方式,包括快速部分閱讀的選擇和分析。本課題組的研究生每周都會進行讀書報告,將一篇精細閱讀的文獻以幻燈片的形式進行匯報。

再者,要培養學術型研究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完成初步科研探索和獨立文獻閱讀的基礎上,要培養研究生對文獻進行凝練和提取,聯系自己的研究課題提出想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通過閱讀和獨立思考,自主提出解決方案。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及時閱讀和總結歸納的良好習慣,也可以促進學生通過洞察、分析和評估,獲得啟發,激發學生對科研的興趣。

2 培養醫學學術型研究生的基礎實驗能力

2.1 加強學術型研究生對實驗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

要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首先要提高相關的理論知識水平。醫學研究生由于在本科階段學習的專業課程內容不同,知識結構有較大差異,部分來自本科臨床醫學的學生對分子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弱。因此,加強學習和掌握必要的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等理論知識,是提高相關實驗能力的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學習實驗操作的相關書籍,如《分子克隆實驗指南》等經典著作,能幫助學生理解實驗原理和操作的注意事項。

2.2 提高學術型研究生的實驗基本操作能力

研究生階段的課題研究,要求學生不僅具備豐富的基礎醫學理論功底,還需要具備扎實的生物學實驗操作基礎。由于缺乏對科研嚴謹性的認識,一部分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導致實驗失敗及實驗材料、時間的損失和浪費,對科研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延誤,甚至由于操作失誤影響人身安全。因此,在研究生培養階段,第一,應當加強學生的基礎實驗操作能力,通過指導其閱讀工具書和高質量學術論文,掌握實驗步驟及相關原理,使其基礎實驗操作能力與理論水平相匹配;第二,對初進實驗室的低年級研究生提供帶教,包括基本實驗的規范化操作、基本儀器的規范化使用以及課題相關實驗細節開展的指導,必要時進行反復練習和實驗操作考核;第三,以學生小組為單位,以“工作坊”等各種形式開展實驗操作教學,以學促教,以教促學;第四,虛擬仿真作為快速發展的教學手段,也應盡快真正引入醫學科研教育中,讓學生在虛擬狀態下模擬實驗加樣、試劑配制和儀器基本操作等,考核通過后才能進入真正實驗操作狀態,可以減少實驗材料消耗,增加操作重復性。

2.3 培養學術型研究生對大型儀器操作的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不應滿足于細胞培養、細胞體外功能實驗、動物模型體內實驗等傳統的研究路線。流式細胞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質譜儀等大型檢測儀器越來越多地用于生命醫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對于低年級的研究生來說,少有機會接觸這些大型儀器設備,因此積極參加大型儀器使用的講座和相關技術培訓,將有利于增強學生對大型儀器的規范使用和操作的體會。新技術的應用在醫學科學研究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在科研中應關注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適當地參加科研新技術和新產品的推廣講座,將有助于學生掌握前沿的實驗技術,并及時有效地用于課題研究中。

2.4 培養學術型研究生的科研工具運用能力

除了各種大小型實驗儀器,科研工具還包括了常用的計算機軟件,例如SPSS、PhotoShop、Endnote、Sigmaplot等制圖軟件和統計學軟件。在當今信息化爆炸和大數據的時代,生物信息學已經是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研究手段,其也被定義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學校及學院應當開辟相關課程,導師積極引導研究生通過各種渠道學習并掌握各平臺各組學的生物信息學分析方法,挖掘各類數據庫,開展大規模數據整合和可視化,解析基因表達譜和蛋白質表達譜,分析蛋白網絡互作等,以緊跟研究前沿,挖掘更多的有用信息。

3 培養醫學學術型研究生的科研表達能力

實驗室周會是來源于西方發達國家實驗室的一種管理方法,目前已廣泛用于我國的科研單位,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課題組每周舉行一次的實驗室會議,由研究生匯報課題實驗的階段性進展,同時提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和工作計劃。此外還可以納入讀書報告等形式。在會議中,導師根據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指導,其他學生提出合理的建議和意見,通過集體討論可以更好地解決實驗中的困難,更合理地設計實驗,促進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增強科研能力。同時,學生的匯報也可以使導師及時督導實驗進展,有助于提高科研實驗效率。綜上,合理的實驗室周會制度可以提高學生的歸納和口頭表達能力、Power-Point制作能力、問題分析能力及科研辯證思考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研素質。

研究生在課題開展前,通常需要大量的文獻閱讀和分析??梢源藶槠鯔C,引導學生整理出相關研究領域的現狀和進展,從而撰寫綜述。在撰寫綜述的過程中,導師又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制定大綱、分節編寫及通篇修改,由點到面,由面到點,從而教會學生科研寫作的技能,提高科研文字表達能力。

此外,鼓勵研究生積極參加國內外高水平的線上或線下學術會議,支持以口頭講演和壁報等各種形式進行的成果發表,在學校、學院和導師各層面給予經費支持、學術獎勵,并與研究生獎學金、評優等環節掛鉤,由此可開闊研究生視野,跟進相關領域的研究前沿和發展動態,還能激發學生的科研熱情。

4 開展多元化的科研教學模式,培養創新型研究人才

活躍的科研教學是學術型研究生培養的重要氛圍。傳統的研究生教學以課堂理論授課或導師指導為主,但這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科研的需要。我們需要開展多元化的科研教學,通過“慕課”“微課”“雨課堂”等現代化教學平臺,幫助學生在完成課題實驗的同時,靈活地安排自身理論學習的時間和內容;借助精品課程、專題系列講座、第二課堂等教學模式,活躍科研教學的氛圍,提高科研教學的層次;用“請進來、送出去”的模式,推動國內外高校及科研機構之間的教學成果共享,有條件的導師可開展聯合培養模式,以實現研究生培養條件利用的最大化。在特殊時期,人們可能出行受影響,一些研究生可能不能進入實驗室工作。因此發展多元化的科研教學模式,充分運用“釘釘”“騰訊會議”和“Zoom”等網絡會議平臺,可保證科研工作不中斷。

創新是發展的核心和第一動力,培養創新型的學術型研究生是實現我國醫學科研進步的直接驅動力。我們可以通過活躍的科研教學,碰撞出創新的火花,建立研究生創新基地或產學研三位一體的聯合培養基地,推動轉化醫學的發展,大力倡導理論創新和技術創新,培養我國醫學科研領域的創新型人才。

5 鼓勵醫學學術型研究生提高臨床實踐能力

由于課題研究需要,醫學學術型研究生參加臨床學習和實踐的時間短,這也成為學術型研究生的短板。然而醫學科研問題來源于臨床,醫學科研最終應用于臨床,且并非所有的學術型研究生畢業后都繼續研究工作,大部分學生終究回到臨床工作。因此,在加強科研能力培養的同時,我們鼓勵學術型研究生參加門診陪診、病房交班、手術配合、醫療文書書寫和臨床數據的采集分析整理,保持與臨床醫學的聯系性。這一舉措受到學術型研究生的一致歡迎和認可。在臨床學習中,他們工作積極,并且將嚴謹的科研精神及文獻閱讀能力帶入臨床,在另一方面帶動了專業型研究生的科研學習。

6 樹立醫學學術型研究生正確的科研意識形態

當前的教育大背景下,思政是全社會多主體密切配合、多層面發力的課程。由學校、學院、導師甚至社會聯合關注,做好學術型研究生的思政課教育教學,是醫學教育的重要部分。在科研中,實事求是、嚴謹求實是最寶貴的品格。制定完善的科研誠信體系、保存并核對實驗數據、嚴禁學術造假和抄襲,是營造良好科研氛圍、樹立正確科研意識形態的可靠手段。

由于培養方案不同和就業限制,許多學術型研究生在碩士畢業后不能直接入職臨床工作,只能進入臨床參加規范化培訓或繼續攻讀博士學位[4],加上科研并非一帆風順,當科研產出不佳時,會在某種程度上影響學生的信心和積極性[5]。因此導師、學院及學校應當加強對研究生的心理疏導,必要時借助時事,如引用科研在疫情防范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樹立科研自信,強化價值認同。

7 結語與展望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原有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某種程度上是低效的、缺乏競爭力的。我們必須注重醫學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立足現代化的教學理念,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從理論、實踐和道德等多方面著手,培養高素質的醫學科學研究的后備軍,以提高我國醫學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綜合創新力和影響力。

猜你喜歡
導師研究生學術
執著創新 堅毅豁達——追憶我的導師郭景坤先生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V eraW an g
導師榜
論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清退超時研究生是必要之舉
研究生“逃課”需標本兼治
學術
幸福院里出了個研究生
創新需要學術爭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