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山區文化資源角色與定位研究

2022-03-17 07:16章艷濤
中國集體經濟 2022年6期
關鍵詞:文化資源山區

摘要: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項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宏偉事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文章以此為研究背景,抓住“文化振興”這一主題,以“山區文化資源”為研究對象,對福建省南平市洋墩鄉進行田野調查,對山區文化資源類別進行梳理,窺探山區文化資源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扮演的角色和定位,企盼山區文化建設事業能夠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得以長效和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山區;文化資源;角色認知;發展定位

一、研究緣起

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項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宏偉事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我國山區總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約為55%,山區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二以上,只有山區發展了,鄉村振興戰略才有活力可言?;诖?,文章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研究背景,以“山區文化資源”為研究對象,對福建省南平市洋墩鄉進行田野調查,窺探山區文化資源在鄉村振興戰略中扮演的角色和定位,企盼山區文化建設事業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得以長效和可持續發展,這一旨歸恰與我國建設“文化強國”的愿景不謀而合。

農村文化資源是在農村土生土長的,可以發展成產業化的文化存在的對象,具有濃郁的農村鄉土氣息和特定時期的反映其現象的特征,包括農村歷史文化資源、農村農業文化資源、農村民俗文化資源、農村景觀文化資源、農村飲食文化資源、農村傳統工藝文化資源、農村口述文化資源等等。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向農業強國邁進的過程中,關注“農村文化”是極為重要的。黨和國家從提出“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到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任務,再到提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無不體現出對農村發展的高度關懷。時代的訴求指引我們要用最“接地氣”和“通靈氣”的田野調查去關注最具中國特色和歷史印記的文化家底,用科學和發展的眼光去解讀一個地方的歷史和風土人情,力求把握其內在聯系和外在影響?!吧絽^文化資源”不僅是在“山區”這一特殊區域中衍生并留有山區人民印記、能夠承載人類文明、并蘊藏豐富價值的物質存在,也是體現山區人民生活方式和價值追求的精神現象。文章以中國典型的山區福建省順昌縣洋墩鄉為縮影,通過實地調研梳理其文化資源類別及其發展現狀,深入研究“山區文化資源”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角色與定位,以小見大、由點及面,為加快山區經濟文化建設步伐探尋出合理之路。

二、田野調查樣本概況

(一)福建省南平市洋墩鄉基本概況

洋墩鄉地處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北部,歷史悠久,下轄10個行政村,28個自然村,總面積129.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積143517畝(該鄉森林覆蓋率達78%,洋墩鄉為典型的山區),耕地面積13157畝,水田11035畝,糧食產量3766噸。洋墩鄉是客家人聚居地,人風淳樸,熱情好客,生活和諧,和睦相生。

(二)洋墩鄉“山區文化資源”種類

根據洋墩鄉調查的實際情況以及結合相關概念界定,在此將洋墩鄉“山區文化資源”分成產業文化資源、物態文化資源、精神文化資源加以歸納。

1. 產業文化資源

洋墩鄉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原因,形成了“柑橘產業+”多業融合的產業文化資源大格局。柑橘產業是全鄉的支柱產業,除此之外,洋墩鄉毛竹產業、杉木產業、菌菇種植產業也別具特色,鄉內建有鄉綜合林場和國有林場;建有菌菇種植基地,基地內食用菌竹蓀、姬松茸、天然紅菇栽培迅速發展。

2. 物態文化資源

物態文化資源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有的是歷經風雨傳承至今,有的是在當下社會經濟條件影響下成長和發展起來的。一般地說,凡是與人的物質需要相關,或者與人的生產實踐活動相關的物質存在,都可歸納為物態文化資源。洋墩鄉物態文化資源以保存完好的傳統建筑最為突出,遠至千年植物,近有革命年代傳承下來的寶貴物態遺產。

3. 精神文化資源

《共產黨宣言》指出:“思想的歷史證明精神生產隨著物質生產的改造而改造”,無論是在城鎮地區,還是鄉村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新型城鎮化進程中人們能夠“記住鄉愁”的精神坐標載體,是作為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是可以被群眾掌握的、可轉化為強大物質力量的精神所在。洋墩鄉曾深入開展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摸清了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種類、數量及分布狀況,調查項目116個,涵蓋13個門類,此外,洋墩鄉還有豐富的以鄉約為內容的精神文化資源。鄉約是鄉民基于一定的地緣和血緣關系,為某種共同目的而設立的生活規則及組織。傳統的鄉約在教化鄉里、促進鄉治、勸善懲惡、保護耕牛山林等方面有一定的實效。洋墩鄉的鄉約語言通俗易懂,內容涉及鄉民修身齊家、立志立業、日常規范等方面,并通過宣傳欄、村干部入戶宣傳、典型人物示范效應等方式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滲透。

三、鄉村振興戰略下山區文化資源發展的角色與定位

(一)提升內涵定位:活化鄉土底蘊,挖掘內在價值

調查發現,隨著鄉村振興戰略計劃有序推進,洋墩鄉山區文化資源在活化鄉土底蘊的基礎上,內在價值得以進一步彰顯。例如,在產業文化發展方面,當地深度梳理柑橘產業沿革歷史:柑橘文化發展始于民國30年間,發展在新中國成立后,興盛于改革開放以來,柑橘產業文化資源的發展凝結著厚重的鄉土底蘊,在新時代煥發著蓬勃生機。鄉村振興戰略下山區文化資源發展要以提升內涵定位為重要指針。千姿百態的山區文化資源產生和發展于本土,內涵的提升有助于其更富有活力和滲透力,更易于被山區人民所接受和推崇。山區文化資源在內涵定位的助力之下將增強山區人民對本區域文化的自豪感,樹立堅定的文化信仰。

提升內涵定位最重要的是要如上述案例鄉產業文化資源發展一般,活化鄉土底蘊,挖掘內在價值。要以“盤活”-“再生”-“升級”為線路指導,在尊重原始態勢的基礎上將山區文化資源進行綜合盤點,挖掘其內在價值并靈活運用于現代生活之中,使容易被遺忘的文化資源在新時代的陽光下得以再生,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升級為提升山區精神文明和文化自信的內容引擎。

(二)認準品牌定位:塑造獨具特色的山區文化資源符號

符號,是具有一定表現形式,用來傳達特定意義、信息的某種客觀事物,它既具有實在的客觀屬性(能指,signifer),也具有主觀的意向屬性(所指,signifed)。提煉文化符號、塑造品牌是開發利用文化資源創造價值的一種重要模式。獨具特色的文化資源符號能夠使人區別地方與地方的差異,能喚起對一個地方的記憶。]這就要求鄉村振興戰略下認準山區文化資源發展的品牌定位,這一旨向可以是生動的、獨特的,至少是有特別之處,有特點的。

例如,洋墩鄉紅地村傳統建筑與現代建筑渾然一體,古村落中保存了較多的古老建筑,新村是色彩豐富的七彩建筑,規劃錯落有秩,傳統文化符號以現代化的表現手段在新村的設計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新村的外墻以赤橙黃綠青藍紫為基本色調,內墻則以白色為主色調,當地獨具一格的“竹文化”被恰到好處地嵌入于七彩建筑的整體設計之中,外圍體現出了竹文化的優雅與大氣,內在彰顯出了以竹文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符號與現代建筑融合的藝術特色?!捌卟式ㄖ边@一文化資源符號的成功塑造為紅地村發展以民宿為主導的山區旅游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讓山區文化資源得到了最大有效的利用。

(三)明確傳承定位:打造多元化的山區文化資源傳承模式

文化資源的傳承性是文化在時間上的表現形態,一個國家通過文化資源的代際傳遞,實現自己民族文化的傳承。文化資源能夠層出不窮,就是因為文化資源的不斷傳承和積累。文化資源的傳承具有強大的動力和完善的機制,伴隨著人們主動的傳承一代又一代地流傳至今。時代在變,人們對待山區文化資源的態度也因勢而變,如何打造多元化的山區文化資源傳承模式是值得深度探究的話題。

洋墩鄉在山區文化資源傳承方面做了不同程度的努力,鄉黨委、政府因勢利導,將農民建設家鄉的自發行動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戰略統一行動。例如,洋墩鄉洋坑村通過申報評選“傳統古村落”,村內的郭巖山獲順昌縣旅游局規劃批準為生態旅游保護區,該村因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獲批“全國第四批傳統古村落”;在精神文化傳承方面,洋墩鄉通過普查搞清楚文化資源的分布、種類、價值等,并建有占地760平米的文化大樓,力求多途徑對山區文化資源進行傳承和保護。

山區文化資源明確傳承定位既要與山區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相符,又要善于以客觀條件為基礎,推陳出新,融入現代化的元素。根據案例的情況和現實發展的需求,市場化傳承模式、保護性傳承模式、教育性傳承模式是打造多元化的山區文化資源傳承模式的可行之路。市場化傳承以培育山區特色的產業鏈為主,一方面以全產業鏈的方式打造帶動產業文化資源的發展,另一方面實現了經濟效益的豐收;保護性傳承模式恪守尊重傳統的原則,建立合理的機制和方法對山區文化資源進行現代化的保護;教育性傳承模式是通過山區教育復興,有機融合家庭教育、村落共同體教育和學校教育,促進“文字留村”,充分激發村民為主體的文化自覺,多元主體協同參與,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傳承體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001).

[2]王沖.論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文化資源開發[J].經濟研究導刊,2010(34):56-57.

[3]何國強,林躍文.粵東鳳凰山區文化研究調查報告續集[M].云南:云南大學出版社,2014.

[4]盧昌文,石紅春.地域特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價值與實現[J].高教論壇,2019(02):38-42.

[5]李樹榕,王敬超,劉燕.文化資源學概論[M].江蘇: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

[6]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7]吳小萌,鄭慶昌.新型城鎮化視域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以福建省為例[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05):260-262.

[8]李明泉.田野的風-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

[9]波德里亞.劉成富譯.消費社會[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10]胡鄭麗.文化資源學[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

[11] 凱文·林奇著.城市意象[M].林慶怡,陳朝暉,鄧華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

[12]申維辰.評價文化—文化資源評估與文化產業評價[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13]章艷濤,王景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銜接的策略、經驗與問題——順昌縣洋墩鄉響應國家“三大戰略”案例研究[J].農村經濟,2020(08):52-59.

[14]魯可榮,胡鳳嬌.鄉村教育復興與文化傳承路徑探析——以浙江四村為例[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9(06):117-123.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國家戰略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時代認同機制的構建”(編號:Y201942923)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猜你喜歡
文化資源山區
山區低等級公路設計的幾點思考
山區高速公路中小跨徑橋梁設計
山區
兩漢文化資源在徐州市區幼兒園課程中的應用研究
新媒體時代河南文化資源網絡傳播的現狀及對策
武當山道教文化資源旅游開發研究
文化資源向文化產業的轉化
檔案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
小龜捕鷹
解決山區環境問題的制度導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