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背景下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2022-03-17 02:18趙偉白曉虎
教育現代化 2022年1期
關鍵詞:鯤鵬華為聯網

趙偉,白曉虎

(鄭州大學 軟件學院,河南 鄭州)

一 引言

(一) 物聯網工程人才目前在我國有較大的需求

當前以物聯網技術、云服務、大數據技術、機器學習等為代表的新興的智能化技術,已成為下一輪信息技術革新的重要核心力量。在新興的信息智能化技術中,物物相連的物聯網,它的基礎和核心技術是早已普及的互聯網技術。當物聯網融入我們生活中時,全世界即將進入一個全新的智能時代。我國政府早已經將其提升至國家戰略的高度。但是,專業的物聯網工程人才不足卻是在我國物聯網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大瓶頸[1]。

(二) 校企合作是提升物聯網專業人才質量的重要途徑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把辦學模式轉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上來,建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的實驗實訓實習設施,將校企合作作為教育改革的基礎,集人才培養、繼續教育、科研創新、科技服務于一體的專業集群[2-3]。在國家政策支持下,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崗位需求,修改合作高校的物聯網專業的知識點設置和教學計劃,優化教學流程,增加實踐與理論的結合,使物聯網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更加接地氣。

合作雙贏是校企深度合作育人的主要目標,企業從高校得到優秀的人才,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財富,一方面高校利用企業的成熟的實踐項目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加快學生適應社會的速度。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學生,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企業的實踐項目中,有效地優化高校的人才培養機制。所以,校企合作是企業和高校雙方的優勢合作,是共同培養高物聯網專業人才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物聯網專業人才質量的重要途徑[4]。

二 物聯網專業現狀分析

2013年,國務院專門提出了關于推進物聯網相關專業發展的指導意見[5]。教育部首次審批通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新專業中,就包括增設物聯網工程專業。物聯網專業迎來了發展的良機,我校的軟件學院于2017年開始物聯網工程的一本招生工作。

物聯網工程專業融合了多個學科,包括電工電子、通訊工程、計算機科學技術、軟件工程、項目管理等。由于現在國內高校開設的物聯網工程及其相關專業大多數都是初次嘗試,沒有更多成熟的經驗可供參考,相當一部分的物聯網工程專業從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技術、電子信息等專業演變的,與這些成熟專業不同的是,相當一部分高校在開設這個專業時學生培養模式、人才需求等方面目標并不明確。隨著社會不斷發展,本科生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傳統教學模式在物聯網專業的本科生培養上已經顯現出不足。經過初步調研,目前國內物聯網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存在著專業課教育的軟硬件環境不健全、缺乏有實踐經驗的師資力量、缺乏企業需求的有效引導和校企合作模式過于單一等問題,下面將逐一進行說明。

(一) 物聯網工程專業培養軟硬件環境不完善

進行物聯網工程專業的課程教學需要專業的硬件設備和核心軟件作為支撐,然而在當前,一些高校中仍然缺乏相對專業的物聯網支撐軟件,因此對物聯網工程教學以及專業人才培養造成影響。與其他的專業應用不同的是,物聯網工程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其對硬件設備和實驗平臺有著較高的要求,其所需的硬件設備和實驗平臺投資巨大,這就需要高校加強物聯網領域的設備投入,完善硬件設備和實驗平臺的建設。

(二) 專業培養中缺乏物聯網領域有實際操作經驗的教師

在教學師資方面,因為物聯網專業是一個新型的跨學科的專業,盡管各大高校的重視程度比較高,但是這些高校的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建設仍處于一個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實驗人員和授課教師大多數是從其他相關專業轉換而來,缺少物聯網領域應用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再加上物聯網領域應用是一個跨專業、跨學科、高難度、深層次的應用,因此物聯網工程專業的授課教師需要具備較高的資質和能力,因為跨學科、跨專業需要進一步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需要較長周期的師資培養。部分高校在師資力量培訓上的投入缺少有效性和針對性,這方面的師資培訓經費明顯不足,導致缺乏該領域有實際經驗的授課教師。

(三) 課程設置缺乏企業需求的有效引導

高校在制定物聯網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雖然基礎課程中也包含了物聯網技術、計算機編程語言、通信工程等課程,但是仍然需要合理設置其核心技術課程,如射頻識別、無線通信技術等[6]。因為在實際制定人物聯網專業才培養方案過程中,制定人員由于缺乏對于物聯網技術的深入認識,同時也缺少物聯網行業應用企業需求的有效引導,因此無法真正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

盡管物聯網現在是個新興的事物,但是它的很多技術已經在許多領域發展和應用,是許多領域更深層次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物聯網工程專業深受應用背景和行業發展的影響,因此,如果沒有應用行業指引和支持,物聯網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將失去前進的正確方向。

(四) 單一的合作模式難以吸引合作企業主動參加

一些高校和企業之間的校企合作模式單一,把校企合作簡單地等同于以往的專業實習。一些合作企業合作觀念滯后,僅僅著眼于眼前的利益得失,對校企合作缺乏深層次的認識,采用的是單一的合作形式,因此部分校企合作無法取得更深層次的實質進展。另外,部分企業與高校合作在利益分配模式上模糊不清,導致合作雙方缺乏更深層次的交流和合作,導致難以深層整合合作企業與高校之間的資源優勢,無法實現真正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故而這些單一的校企合作模式難以吸引企業主動參與,雙方無法進入更下一步的深層次合作。

三 具體措施

(一) 優化物聯網專業的課程培養方案

物聯網專業的課程培養方案應該面向新工科,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建設一流本科專業為目標。在校企深層次合作的新模式背景下,以滿足企業需求為導向,結合合作高校的實際情況,實施高校與企業合作課程與學校課程的融合,優化物聯網工程專業課程培養方案。

(二) 優化物聯網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

物聯網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也應該面向新工科,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目標。在校企深層次合作的新模式背景下,結合合作高校的實際情況,探索以能力為視角,細化畢業要求的能力,優化人才培養體系。學院承擔工程基礎知識應用能力,問題分析能力、設計和開發解決方案能力,使用現代化工具能力和研究能力培養的任務。探索合作企業承擔能夠體現企業教育優勢的能力培養任務:問題分析能力、設計和開發解決方案能力、個人與團隊、職業規范、溝通能力、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等。

(三) 校企協同合作的新機制

華為鯤鵬計算是我國信息技術領域自主創新的一項突破性成果,是面向未來計算產業的布局重點,也是國家“振芯鑄魂”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我省委、省政府積極搶抓國家自主可控重大發展機遇,強化與華為公司戰略合作,大力推動鯤鵬計算產業在我省快速落地,在全國率先部署鯤鵬生態創新中心,建成基于鯤鵬架構的“Huanghe”服務器和PC機生產線,具備了良好發展條件。2019年,河南省教育廳專門印發了《河南省教育廳辦公室關于印發華為鯤鵬生態系統建設軟件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有關高校要結合實際,積極主動與鯤鵬產業對接,動員軟件學院、相關專業廣大師生參與到舉辦產業學院、課程導入、師資培育、實習實訓、兼職授課、合作科研、共建實驗室等試點工作中來,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要素全方位對接,培養河南本地鯤鵬產業鏈人才。2020年9月28日,我校與中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簽署了共建“鯤鵬產業學院”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我校正式成立“鯤鵬產業學院”,聚焦于鯤鵬計算產業發展趨勢,制定促進傳統物聯網專業的優化升級的計劃和方案,面向華為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等領域,培養基于鯤鵬云平臺的軟件適配、遷移和開發人才,培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級復合型創新人才。具體措施首先是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根據鯤鵬計算產業需求,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持續優化課程體系結構,將鯤鵬課程中的《云服務應用技術》和《云服務遷移與災備》引入課程體系,作為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專業拓展課供學生選修學習。

2021年4月,以教育部——華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項目落地我校為契機,我校與合作企業華為公司聯合開展物聯網、計算機等學科的課程開發與教學、師資教學培訓、優化實踐教學條件、加強時間創業等方面持續開展合作,為我省信息產業特別是物聯網產業培育更多的專業人才。對于華為來說,華為投入優質的軟硬件資源,圍繞鯤鵬/昇騰計算產業相關領域,推動校企協同創新的新機制。另外“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能夠成為培養更多的鯤鵬/昇騰計算產業關鍵核心領域的人才培養基地,也將是鯤鵬/昇騰計算產業師資培訓的重要基地。

今年6月與華為合作,共建核心課程。一方面可以融合華為鯤鵬/昇騰產業技術的數字資源,也能夠融合華為鯤鵬/昇騰最新的產業技術的核心課程;在另外一方面,能夠完善我院物聯網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物聯網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推動我院物聯網工程專業的本科教育更上一層樓。積極鼓勵合作共建課程的教師參加華為組織并舉辦的智能基座師資培訓,讓合作教師首先能夠系統掌握鯤鵬/昇騰最新的產業技術核心課程的內容,然后再傳授給學生。雙方合作共建高校課程資源,實現了雙方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能夠更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運行機制。高校還可以利用華為鯤鵬的一流的企業資源,借鑒華為鯤鵬先進的人才培養理念,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和具有特色的示范性的軟件學院的發展之路。

積極鼓勵學生深度參加國家級大賽和活動。鼓勵我校學生積極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例如今年8月份大賽專門出臺的產業賽道,我校學生積極參與了合作企業華為公司的命題的產業賽道,并且推薦多個參賽團隊參加國賽。

(四) 校企合作工程實踐

針對物聯網專業培養方案中的課程體系,而開設的為期八周的企業實訓,在工程實訓教學期間引進實際的企業項目,開展為期八周的工程實踐,學生在企業專家的指導下,開展以物聯網方向的實際項目為載體的技能訓練,提升學生在物聯網工程方面的實踐動手能力[7]。

(五) 其他措施

根據物聯網工程專業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與合作企業進行暑期教學實踐、畢業設計、畢業實習、頂崗實習等合作方式,強化學生物聯網工程實踐能力培養,持續優化校企合作模式。

四 結語

校企合作共建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8],為培養物聯網工程方面的急需人才,通過不斷深化高校和企業間的合作,充分發揮高校和企業在教學方面的各自優勢,雙方共同探索物聯網人才培養、實驗資源共享的合作模式與運行機制。本文以我校物聯網工程專業為例,通過具體改革措施的實施,進一步提升校企合作雙贏模式,優化了物聯網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了學生實際動手解決問題能力,為相關院校的物聯網工程專業的教學實踐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猜你喜歡
鯤鵬華為聯網
“身聯網”等五則
《物聯網技術》簡介
《物聯網技術》簡介
現在的余華為誰寫作?
奇瑞瑞虎8鯤鵬版
賽力斯華為智選SF5
華為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
華為
國產“大運”名鯤鵬
搶占物聯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